心理学07-思维与想象.ppt_第1页
心理学07-思维与想象.ppt_第2页
心理学07-思维与想象.ppt_第3页
心理学07-思维与想象.ppt_第4页
心理学07-思维与想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本章教学目标,1、掌握思维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了解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3、了解思维的过程、形式和品质; 4、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过程。 5、掌握人们在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活动和规律。 6、掌握想象的概念和特点及其作用。 7、了解想象的种类及实践意义。,1 思维的一般概念,1.1 什么是思维 概念回顾 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 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 思维 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两大特性 概括性 间接性,1 思维的一般概念,1.1 什么是思维 思维的两大特性 概括性 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或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间接性 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一定媒介认识事物 思维的领域比感知觉的领域更为广阔深入,1.2 思维和语言,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极为密切 虽然有时离开语言也可以思维,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力图寻找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模糊的表象或感觉。 正是由于有了语言,我们才能够对世界上的一切进行符号编码,以便用易于操纵的符号来表达事物和思想。 就此而言,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复杂 例如: 在下列四个词中圈出一个不属于同一类的词。 题: 题:,摩天大厦 教堂 庙宇 祈祷者,教堂 祈祷者 庙宇 摩天大厦,由于词序发生了变化,词义就会发生奇妙的改变。 语义会直接导致思维的变化。 如: 吃“生牛肉”和“死牛肉” “水库半空着”与“水库半满着”,关于思维和语言关系的争论三种观点 斯大林 思维和语言在发生机理上是同步的;在发展关系上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皮亚杰 思维和语言的发生并非同步,思维发展先于语言发展 乔姆斯基 人脑具有自己独特的先天语言结构,这一结构是人在生下来之后就具备的,它导致人类能够学会自己的语言,1.2 思维和语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从思维的特点看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来自于语言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看 思维以语言作为客观刺激物 从思维的种系发生看 思维与语言趋近于同步发展 从思维的个体发展看 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1.2 思维和语言,思维和语言的区别 本质特征的区别 精神现象vs.物质现象 生理机制的区别 大脑vs. 眼、耳、舌、喉、口腔等感觉器官 与客观事物关系的区别 反映和被反映vs.标志和被标志 构成因素的区别 概念vs.词 应用范围的区别 全人类共性vs. 民族性和地域性,1.3 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不同 动作思维 以实际动作为主要凭借物的思维 形象思维 以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为凭借物的思维 抽象思维 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 聚合思维 把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答案 发散思维 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探求各种答案,发散思维的指标,流畅性 能在短时间内生发出较多的概念 变通性 思考方式变化多端,思维产品的种类不拘一格 独特性 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请列出红砖的主要用途,被试甲 盖房 建仓库 筑墙 砌烟囱 盖庙 铺路 垒灶 评分 流畅性:分 变通性:分 建材,被试乙 做门坎 镇纸 打狗 搭书架 钉钉子 磨红粉 做球门 评分 流畅性:分 变通性:分 建材、工具、武器、颜料,1.3 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凭借的概念 经验思维 指凭借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 理论思维 根据科学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 常规性思维 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制定好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和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称再造型思维 创造性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1.4 思维的作用,思维是个体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而不思则罔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智力的构成: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有了思维参与,观察才会深刻,注意才会有选择,记忆才会有意义,想象才有创造性 思维是进行实践活动,特别是创造活动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2 思维的过程,2.1 分析与综合 分析 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文章段落 句子词 字母 声波频率、振幅、波形 综合 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特征、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字母 词句子段落文章,2 思维的过程,2.2 比较 含义 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形式 横向比较 对同时存在并有相似之处的事物进行比较 纵向比较 对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 比较是抽象和概括的必要前提 比较是分类的基础,2 思维的过程,2.3 抽象和概括 抽象 把事物的一些特征从其他特征中分离,使此特征显现出来的思维过程 对“鸟类”特性的抽象 概括 把已经从事物中分离出来的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 有羽毛、有喙、动物鸟,2 思维的过程,2.4 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 在概括和分类的基础上,把事物的不同特征、不同方面归类和编目,使之成为有序整体的思维过程 科学与系统化 成块的知识结构更严谨、易于保持和应用 系统化的方法 分类、编写提纲、绘制图表 具体化 用具体的事物描述、解释一般概念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的形式 举例说明、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3 思维的形式,3.1 概念 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本质特征: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征 非本质特征:对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 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具有该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 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3.1 概念,概念的分类 具体概念vs.抽象概念 具体概念:按事物外在非本质特征形成的概念 抽象概念:按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形成的概念 前科学概念vs.科学概念 前科学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概念 科学概念:有计划有目的思维过程中形成的概念 实物概念vs.抽象概念 实物概念:关于事物整体的概念 抽象概念:关于事物某个属性、状态的概念 自然概念vs.人工概念 自然概念:自然形成的有关现实事物的概念 人工概念: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人为制造出来的概念,3.2 判断,含义 判断是人脑对事物属性关系的反映形式 种类 直接判断 以感知形式为主, 不需要复杂思维活动参与 声音的大小、光线的强弱 间接判断 反映事物在因果、时间、空间、条件等方面本质差异的思维形式 对因果关系的判断,3.3 推理,含义 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的两种形式 归纳推理:概念形成 从特殊事物中抽象出一般原理的推理形式 自下而上的推理 演绎推理:问题解决 把一般原理应用于特殊事物的推理方式 自上而下的推理 归纳和演绎的关系 归纳可以用演绎来验证 演绎依靠过去归纳出的一般原理才能进行,创造性行为很少出自逻辑与推理。惊人的想法每每不期而至,因而数学家们常说灵感之产生与你正在做什么全然无关。也许你在旅行,也许你在刮胡子,或者在随便想着什么,灵感却突然产生。创造性过程并不因你美好的愿望而闪现,亦不垂青你崇高的奉献精神。实际上,在你的精神充分放松、你的想象自由翱翔时,灵感女神或许已悄然叩动着你未启的心扉。 马利斯克莱恩,5 创造性思维,5 创造性思维,5.1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 创造性思维的分类 狭义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主体发明创造、提出新的假说、创见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概念等探索未知领域的思维活动 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少数人才有的 广义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主体有创见,有意义的思维活动 每个正常人都有这种创造性思维,5.2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926年,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根据前人的研究(包括科学家回忆录),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的理论 准备阶段 搜集资料,复习文献,间接获取经验知识和启迪 “磨刀不误砍柴功” 潜伏阶段 亦称酝酿阶段,充分准备之后,有了一定的想法和打算,将其放置一下,反复思考使其更加成熟 在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而暂时将其搁置起来的这段时间内,最好什么事也不去想,同时做一些轻微的身体活动,5.2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顿悟阶段 经过酝酿产生顿悟和灵感 灵感到来之前,问题解决者往往会感到一种“告知感”,觉得这个问题快要解决了 验证阶段 对新假设进行认真验证 实际上,四阶段理论只是创造性思维的个典型模式,而不是包揽一切的模式。,6 思维的品质,6.1 思维的广度 抓住广泛联系,全面考察问题 6.2 思维的深度 由问题到本质,揭示事物的终极原因 6.3 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不会人云亦云 6.4 思维的敏捷性 具有良好的速度和效率,对问题迅速做出反应,6 思维的品质,6.5 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过程的顺序性、层次性和连贯性 6.6 思维的批判性 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 6.7 思维的灵活性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7 表象和想像,7.1 表象 7.1.1 表象的概念 内涵: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7.1.2 表象的特征 直观性 遗觉象(eidetic image):给儿童呈现复杂的图象后,儿童能根据当时产生的表象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就好像图片仍在眼前一样。 概括性 可操作性 7.1.3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的基础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表象的创新, 表象越丰富,想象越生动。 表象促进问题解决。,表象与解决问题,一天清晨日出时,一个和尚开始沿着盘旋的山路爬山,到山顶的一个寺庙。山路狭窄,只有一两步宽。这个和尚爬山时,时快时慢,一路上多次停下不定期休息。他在日落前不久到达寺庙。在寺庙停留几天后他开始沿途返回山下,也是日出时起程,以变化的速度行走,同样在路上休息多次。当然,他下山的平均速度要比上山时快。试问和尚在往返途中是否会于一天中的同一时刻经过同一地点(即证明上山时和下山时会以同一时刻经过同一个地方)(Adams,1974)。,7.2 想像,7.2.1 想象的概念 内涵: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理解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想象的形成方式 粘合(综合)孙悟空、美人鱼等 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千手观音等 拟人化雷公、电母、龙王等 典型化张飞、林黛玉等,7.2.2 想象的意义,补充认知的功能 当对象信息不足或很难直接感知时,可以通过想象来弥补 预见功能 利用想象的超前反映特点进行超前认知 创造功能 创造发源于想象 代替功能 当某些需无法得到实际满足时,可通过想象方式得到满足 调节功能 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7.2.3 想象的种类,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不随意想象,随意想象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进行划分),想象 (根据有无预定目的进行划分),不随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如梦、幻觉等 随意想象 有预定的目的、自觉的、需要有意志参与的想象,再造想象,概念 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水平较低 作用 是理解和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 对人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形成条件 正确理解词语、图形和实物标志的意义 个体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