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急救》PPT课件.ppt_第1页
《浅谈中医急救》PPT课件.ppt_第2页
《浅谈中医急救》PPT课件.ppt_第3页
《浅谈中医急救》PPT课件.ppt_第4页
《浅谈中医急救》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医急救知识,荔波县中医医院 段小平(急诊科),中医急救的历史,我国古代在急救方面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即使从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的急救方法算起,也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中医传统急救的方法丰富多样,其适应症更是遍及临床各科,几乎涵盖了现代急救的全部项目。有些项目不但在过去长期领先于世界,而且至今仍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因与野兽搏斗,和严寒酷暑抗争,创伤很多,就自发地运用野草、树叶、草药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形成最原始的治疗方法。,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曾详细介绍抢救上吊室息的心肺复苏法。原文如下:“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 待其稍有气息即灌服桂枝汤 。,金匮要略约成书于公元219年,比虎克的动物人工呼吸实验还早1400多年。而国外应用人工呼吸于人体急救的最早记录是1897年,比中国晚了1600多年。,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成书于公元610年)中记载了创伤内异物剔除术、肠断裂缝合术和结扎止血法。甚至还描写了肠吻合手术的步骤、方法、缝合以及护理等 ,可见当时的外科手术已经很发达。,到了唐代,在外台秘要中更出现了烧烙止血法,颇似现在手术中用的电针。唐代孙思邈是世界上应用导尿术的第一人。他用葱管揪插入病人尿道,从葱管另一端吹气导尿,治愈了急性尿潴留病人,较法国医生拿力敦在1860年发明橡皮管导尿要早1200多年。,到了明代,王肯堂在他的证治准绳记载了气管缝合术、落耳缝合术、肛门闭锁急救术等外科急救方法,其成就完全可与当时世界的外科水平并驾齐驱,甚或有所过之。,中医急救的现状,现在,传统的中医在民间仍有广泛的应用,如抢救溺水的方法是将溺者俯身放置于行走的牛背上,控水外出。牛背控水既可引出水液,又可借牛的体温保温,并借牛的动作帮助溺者恢复呼吸。再如常用掐压“人中”穴治疗突然昏厥;在脐心(穴名“神阙”)填盐艾灸治疗吐泻失水;灸治“百会”穴治疗脑血管意外等,都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比如用中药急救病人死亡属于医疗事故)中医急救似乎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仍有一些专家在试验中为中医的急救方法找到了更多的科学依据,并利用中医的方法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刺治疗脑出血113例,证实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等穴位,可使丘脑及基底节的功能恢复,血肿吸收。武汉市第五医院用踝针替代度冷丁治疗急性肾绞痛有明显功效。许多地方还报道了针刺代替度冷丁缓解肝癌痛的经验。上海第一医科大学有实验证实,针刺的止痛作用与内非肽的存在有关,为针刺镇痛找到了物质基础。,许多中医急救方药多由经验配方上升为科学提炼的新制剂。如抢救心肌梗死的丹参注射液,救治心绞痛的冠心苏合香丸、麝香保心丸,治疗低血容量休克的枳实注射液,治疗肺心休克的参蚧四逆汤,治疗中暑昏厥及过敏性休克的行军散,对脑昏迷有特效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的茵桅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清热解毒救逆汤等。,临床试验表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为14.8%,加用中药组的死亡率则为6.5%,使用中药与不使用中药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又如单独用西医外科方法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为1835%,而加用中药后的死亡率已降至15.9%。,中医常见的急救方法,嗅鼻法 催吐法 针刺法 艾炙法 拔火罐疗法 推拿法,嗅鼻法,用药物吹入鼻道或直接闻嗅刺激鼻粘膜,通过嗅神经传达到中枢而引起反射性的喷嚏,兴奋知觉神经而使昏迷的病人苏醒过来。常用的药物为通关散,由猪牙皂角、细辛各等份组成,有通开窍的功用。,催吐法,在急救中主要用作清除食道、胃肠中的食物和咽喉气管中的异物、痰等,以达到宣通呼吸道、吐出进入胃中的毒物的目的。其常用的催吐药有瓜蒂散,由瓜蒂、赤小豆各等份组成,有涌吐痰食的功用。使用催吐药时要慎重,宜用于体质健壮的病人,年老体弱、孕妇、有心脏病和吐血史的人不宜使用。,针刺法,针法是用三棱针、圆针等针刺放血,或以毫针重刺激对昏迷晕厥病人进行急救,达到复苏的目的。常用穴位有人中、百会、合谷、十宣、少商等。常用急救穴位另有一首歌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三棱针放血,毫针针刺,艾炙法,艾炙法是以艾条在一定穴位上燃烧,以其温热透过皮肤刺激神经血管等而达到强心兴奋的作用,常用穴位因病而异,炙时应全神贯注,防止烧灼皮肤;凡头、面、胸部及有毛发的地方(除百会穴外) ,一般不宜艾炙。,传统的瘢痕灸 无瘢痕灸,隔姜灸,温针灸,拔火罐疗法,以特制的玻璃瓶或陶罐,用点燃的棉球在里面晃一下(闪火法)或将点燃棉球投入后(投火法),立刻覆盖在病人一定部位上,利用火罐吸住皮肤,给以温热的刺激,活血行气,使人体气血流畅而收到止病消肿的作用。但是体质弱、皮肤容易出血和有广泛性皮肤病成皮肤有严重过敏的,心力衰竭、抽搐的病人不宜使用。,火罐,水罐,推拿法,以推拿手法在体表、肌肉、关节进行推、按、揉、捻、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并刺激神经,使之兴奋而收到治疗作用。另有小儿捏脊八法,对小儿高热和食积有一定的功效。但有急性炎症、急性传染病、大面积皮肤疾患、肿瘤、皮肤容易出血、体质虚弱病人不宜使用。,小儿捏脊,总结,中医在医学的历史舞台上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中医急救,更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累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