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doc_第1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doc_第2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doc_第3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doc_第4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 题 目 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班 级 2009级本科专 业 会计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1年 07月 08日目 录摘要ii1.公允价值的涵义及本质41.1公允价值的涵义41.2公允价值的本质42.公允价值的现实运用及运用难点 62.1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优点 62.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新准则中的运用 72.3公允价值现实运用的难点72.3.1公允价值中的“价值”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特征82.3.2公允价值中的“公允”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特征92.3.3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问题92.3.4公允价值可能再次成为会计造假工具的问题92.3.5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波动性的问题102.3.6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引发会计人员的盲目排斥问题113.公允价值法对债务重组的影响124.对债务重组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思考134.1经济环境制约公允价值的应用 134.2会计人员素质影响准则实施 134.3应用公允价值缺乏应有的技术手段 144.4公允价值本身可能不公允 154.5公允价值有可能再次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16关键词 公允价值,债务重组,经济环境,损益,交易摘要 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本文对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做法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会计实务中的可操作性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考虑到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债务重组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应谨慎。2006年2月,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理论界倍受关注的焦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认为从当前我国会计运行环境来看,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使用会受到限制,我们在债务重组中需谨慎运用公允价值。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及本质(一) 公允价值的涵义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较早地引入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在fasb发布的公告中,财务会计准则第15号(fas15) “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困难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中最早引入公允价值概念。国际会计准则(iasc)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此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 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可以与“资产负债表观”较好地吻合,更具有相关性,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正确的决策。(二)公允价值的本质 世界各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很多,其中,国际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双方在当前交易中自愿购买或出售的价格”。可见,这两个定义都将公允价值界定为“公平自愿的交易价格”。因此,我国有学者认为,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交易价格。我认为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必须指出的是,定义不同于本质,定义的方式可以是阐述本质也可以是描述表象,所以,由定义推断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交易价格的推断过程是不严谨的,也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同理,一些学者提出“公允价值的本质是效用价值”(陈敏,2005)的论断也是以表象代替本质的本末倒置的做法。那么,公允价值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真实可靠的使用价值。 第一:公允价值中“价值”的本质是指使用价值。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任何商品都具有且仅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其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看,价值是与成本相联系的,其量的规定性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时间上则属于现在或历史的范畴。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与财富相联系的,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其时间范畴既包括过去,更强调现在和未来,其量的规定则取决于人们对其有用性的量度。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对卖方而言体现为交换价值并具体量化为由价值所决定的交换价格,对买方而言则意味着存在于物品本身之中的有用性。对于企业资产而言,这种有用性就体现在人们对其获取未来经济利益能力的判断与估计。因此,显而易见,公允价值中的“价值”无论从“量”的范畴或“时间”范畴考察,指的都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 第二:公允价值中 “公允”的本质是指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在对公允价值定义的描述中强调的都是“知情、公平交易和自愿交易”。“知情”意味着信息公开,而“公平交易、自愿交易”则往往是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描述的都是一种理想的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就是指资本市场的强势有效性。而强势检验的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的本质特征就是真实可靠性。因此,无论是“知情”还是“公平交易、自愿交易”体现的都是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换言之,真实可靠性是公允价值的又一个本质属性。二、公允价值的现实运用及运用难点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优点 一方面,如前所述,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使用价值,其侧重点在于对资产使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衡量。因此,公允价值的概念从理论上完美的解决了资产定义中定性与定量的时间维度统一性的难题,从而为现代财务会计从成本核心向价值核心的转变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会计工作者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就是提供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即能够导致决策差别的相关信息。无疑,不同类型的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是有区别的,但目前人们已达成的共识是面向未来的预测信息要比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对决策更有用,其信息含量更高。也就是说,具体到计量属性,面向未来的公允价值要比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更有用于决策。因此,公允价值是“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黄世忠,1997),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吴水澎,2002)。(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新准则中的运用其具体运用为: 1、当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非现金资产由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债务人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这一公允价值可用该资产或与其类似资产的市价或用适当折现率计算的现值来确定。2、当债务重组方式为债权转为股权时,股权按公允价值作价,债务人应将股权公允价值与其实收资本(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享有的股权公允价值确认为长期投资。这一公允价值可以用股份的市价总额或评估确认价或双方议价来确定。可见,新准则的思路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债务转为股本,对股本及非现金资产应按公允价值作价。其中股本的面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差额计入债务人的资本公积,而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差额计入债务人当期损益(三)公允价值现实运用的难点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考察,概括出最基本的两点:相关性和可靠性。其既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也是对会计计量的基本要求和制约,偏废任何一方的会计信息都是低质量的,是无用的。我认为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两个方面本身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公允价值现实运用难点的根本所在。 一方面,会计信息要满足决策相关性要求,就要求会计计量应尽可能的将所有影响企业现实及未来收益的因素完全涵盖。其中既包括资产的预期未来收益,也包括目前广泛讨论的对企业未来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人力资源及物价变动等因素。在这个不断扩大的会计计量范围中,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与判断不可避免且日益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和中立性的特征,具体体现就在于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即知识结构大致相同的不同专业人员对同一客体的计量结果应大致相同。这就要求在会计计量过程中与个体差异(主要指知识结构、对待风险的态度等)相联系的主观估计与判断应尽可能的减少。因此,我认为认为,在现时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加强势必导致其可靠性的削弱,反之亦然。因此,会计计量属性必须也只能在会计信息两项基本质量特征的制约下选择和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现实运用的难点和关键点都在于对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有效调和程度。 1、公允价值中的“价值”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特征。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也正是在于其建立在未来经济利益基础上的决策相关性。但与此同时,要准确计算公允价值,就必须准确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涉及的因素至少包括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及折现率。无疑,对上述三项因素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大量的主观估计和判断。 2、公允价值中的“公允”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特征。这就意味着对于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预计必须可验证,否则就可能陷入“以特定主体评价代替市场评价”(卢永华、杨小军,2000)的困境,不仅使其计量的科学性存疑,更易导致资本市场的混乱。3、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问题。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而引起的价值波动是通过损益表反映的,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的各项指标和财务信息的正确性, 因此公允价值的确定办法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但是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我国金融工具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行为不规范,公允价值获取较难。而且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难度较大。当市场交易不活跃或市场被分割时,金融产品价格受到扭曲,从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公允价值本身是合理的,我们不能因为公允价值难以计量就放弃其在新准则中的运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为公允价值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优化其存在的基础。我们应该让评估机构、物价部门等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平衡机制,对有过错的机构和人员追究相关责任,恢复公允价值的公允性,还原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因此,我认为认为,公允价值不仅是防止资产虚增的需要,也是会计本身传递客观、公允信息的需要。4、公允价值可能再次成为会计造假工具的问题。公允价值的使用需要依靠活跃的交易市场,以及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由于公允价值主要是市场价格,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要由交易双方自己来确定,所以人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价值的公允性。在上市公司粉饰经营业绩报告、伪造盈利的行为中,公允价值成了一个“法宝”。对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 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是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对于沪深两市的业绩较差的公司来说,通过债务重组可获得巨额利润,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利益相关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通过债务豁免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公允价值并不是会计造假的根源,它只是会计造假的手段,只有杜绝根源才能杜绝利润操纵。它之所以成为上市公司管理层造假的工具,是由公允价值的使用者和公允价值所处的环境造成的,这些环境包括会计准则制度、监管力度、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等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一些因素。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公司治理简单地说是处理公司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内部人由于掌握了外部人所不知的内部信息而会采取对自身有利、却不惜伤害外部人利益的决策。只有培育市场环境,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弱化内部人控制,公允价值在我国合理运用才有根本保证。5、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波动性的问题。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莫测,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有人认为,如果波动性存在,那么财务报表就应反映这种波动,这样报表使用者才能获得更相关的财务信息。但是,反映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评价意义可能会降低,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因此,为了避免这种负面影响,切实反映企业资产的营运效率、回报率以及持续经营能力,实行公允价值计量后,现金流量将成为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对报表使用者而言,现金流量信息将处于与资产、负债、利润等信息同等重要的地位。6、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引发会计人员的盲目排斥问题。长期以来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已根深蒂固于人们脑海中,尤其是我国会计人员也已经熟悉了历史成本模式的操作,而对公允价值的内涵、计量与报告方法等还相当陌生,因此,很可能导致他们由于思想、习惯上的偏见而对公允价值计量盲目贬低、排斥和拒绝。因此,我国会计人员应该改变惯性思维,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从理论层面上认识到传统历史成本计量的弊端已严重制约着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和会计行业的发展,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代表的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改革的方向,从而摆脱对历史成本的路径依赖;同时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加强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实际技术操作水平,使其更加明确具体操作实务上的规范要求。当然,也应加强计量理论研究,引入先进电子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的推广。三、公允价值法对债务重组的影响 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损益;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并详细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的债务重组的四种情况:第一,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当债务转为资本,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有差额,也可产生损益;第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也可产生损益。 如果用于抵债的资产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执行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债权人让步,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每股收益水平。据有关机构测算,按这一规定,2006年上市公司可能因此获得巨额利润,可增加收益约63亿元。 四、对债务重组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 对于计量属性的选择是一个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的过程。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这种做法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是不容质疑的,但也必须考虑会计实务中的可操作性及其经济后果,因为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实施有决定性的影响。我认为认为,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 1经济环境制约公允价值的应用。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计划经济的影响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存,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完善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我国的交易市场还不够规范,某些领域目前仍缺乏较为规范的公开、活跃的市场。另外,我国仍存在大量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或企业,其人事权、财权等与政府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从事的一些交易不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由此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很难说是公允的。因此,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完善,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十分困难。2会计人员素质影响准则实施。会计准则只是一个生产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准则的正确实施影响很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中会计方法的运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计职业判定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差,因而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减少职业判定的余地和要求。一直以来,我国采用会计制度这种形式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熟悉的是记录和告这两个过程,而对于存在着大量职业判定的确认和计量这两个环节却很生疏。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采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定,才能熟练地操作。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计算机方面的技能,以摆脱复杂的计算,减少人工计算的失误,提高精度。客观地讲,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离这一要求尚有差距。 3应用公允价值缺乏应有的技术手段。 如无市价或市价不可靠时,会计人员还需利用各种估价技术,参考本质上具有相同条件和特征的另一项资产交易的现行市价、折现率等交易条件来确定一个合理的公允价值。如对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猜测,再进行折现分析。要及时准确地确定公允价值,在传统的手工会计情况下是相当困难的,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仍然不广。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电算化普及率为30左右,并且大都是使用最基本的会计核算软件,各种会计分析、治理软件还很少见。非凡是由于国家整个市场网络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与市场的信息无法实现实时的联系,仍靠手工处理,这显然不利于会计人员对市场价格和具有相同本质的其他资产市价的及时收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缺乏应有的技术手段,当然也不现实。 4、公允价值本身可能不公允。 所谓公允价值,其实质无非就是基于主观判定的定性因素大于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正由于这个原因,公允价值本身公允不公允其实很难说得清楚,对于公允价值的确认问题,也是一个操纵点。公允价值要求一个活跃、流动、健全的市场提供公平交易价格,假如缺乏这一市场就需要通过评估或判定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等方式来获取公允价值。而有些资产,如农产品各期价格会发生较大波动,预期的现金流量与实际情况也会产生较大出入。就目前来看,我国公允价值获取的第一层次交易市场尚不完善,它被引入会计准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同样很难加以论定。即使在最早提出会计准则的美国,近年来也不断由于公允价值的滥用而发生一系列令人震动的重大财务丑闻。在欧洲、香港等会计和法律制度据称相当完善的国家和地区都不难找到同类的证实。对于尚处在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跟不上的条件下,会计信息没有不可钻的空子,没有打不得的擦边球,也就更加不希奇了。其实,正像以往会计规则的每次修订一样,尽管其本意都是为了规范,但是,实际上的每一次改变都为新的不规范提供了机会和手段。 5、公允价值有可能再次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我认为认为作为新准则亮点的公允价值将难达公允,并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原债务重组准则不答应债务人将债权人的让步确认为重组收益,而新准则中的债务重组交易将以公允价值计量并答应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我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98年制定的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公允价值一度成为一些上市公司为避免被st和pt的救命稻草,依靠关联交易债权人的慷慨豁免,或以自身低值资产充抵巨额欠款等方式,这些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将不菲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公允价值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在三联重组郑百文前,后者仅欠建设银行的债务就达22亿元,为了确保重组成功,建行豁免了14亿元,假如这14亿元全部作为利润的话,小小的郑百文一下子就会由每股亏损两三元,一跃而变成每股盈利五六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