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ppt_第1页
荒漠化.ppt_第2页
荒漠化.ppt_第3页
荒漠化.ppt_第4页
荒漠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大陆)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中国(大陆)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知识复习: 中国年降水分布(p186) 中国温度带(p187) 中国干湿地区(p187),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显著自然特征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性,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戈壁和沙漠;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疏松砂质土,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春冬季节,为风沙创造条件。,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西北荒漠化的形成原因:,32.7% 过度樵采,30.1% 过度放牧,26.9% 过度农垦,9.6% 水资源利用不当,0.7%工程施工,人为因素:,西北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西北荒漠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荒漠化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且严重威胁当地人们的生存环境,恶果:沙尘暴,恶果:沙尘暴,恶果:沙尘暴,恶果:沙尘暴,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内容 (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西北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愛地球,如愛自己,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2010 年高考课标全国文综卷)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 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 11 次。,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参考答案】 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15:21,中国(大陆)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石质荒漠化,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无土 无水 无林,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以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基础 以强烈的人类活动为驱动力 以土地生产力退化为本质 以出现类似荒漠景观为标志,分布特征 中国石漠化分布特征主要有: 一是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以我国为例,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81个县,国土面积仅占监测区的27.1%,而石漠化面积却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3.4%。 二是主要发生于坡度较大的坡面上。发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积达1100万公顷,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4.9%。 三是程度以轻度、中度为主。轻度、中度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总面积的73.2%。 四是石漠化发生率与贫困状况密切相关。监测区的平均石漠化发生率为28.7%,而县财政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18个县,石漠化发生率为40.7%,高出监测区平均值12个百分点;在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5个县,石漠化发生率高达52.8%,比监测区平均值高出24.1%。,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 “贵州经济与生态的头号杀手”,生态环境恶化 吞噬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贫困问题加剧 危及两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恶化,(1)水土流失 据统计,目前中国西南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7.96万k2,占土地总面积的40.1%,水土流失呈不断加剧的趋势。 (2) 生态系统退化 石漠化导致喀斯特土、水环境要素缺损,环境与生态之间的物质能量受阻,植物生境严酷。不仅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类型正在减少或逐渐消失,而且使植被发生变异以适应环境,造成喀斯特山区的森林退化,区域植物种属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甚至发生变异。,吞噬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1)土地丧失 土地石漠化导致极其珍贵的土壤大量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保墒能力差,可耕作资源逐年减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2)干旱缺水 石漠化导致植被稀少、土层变薄或基岩裸露,加之喀斯特地表、地下景观的双重地质结构,渗漏严重,入渗系数一般达0.30.5,裸露峰丛洼地区可高达0.50.6,导致地表水源涵养能力的极度降低,保水力差,使河溪径流减少,井泉干枯,土地出现非地带性干旱和人畜饮水困难。贵州喀斯特山区尚有356万人和255万头牲畜的饮水亟待解决。,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有山无水) 千里苗疆,难寻一寸沃土(有地无土),贫困问题加剧,在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区)现有的109个贫困县中,有73个在石漠化地区,至今尚有贫困人口625万人。部分区域由于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已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当地居民不得不迁徙他乡,另谋生路。许多地区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石漠化成为喀斯特地区农民贫困的主要根源。,石漠化与“喀斯特贫困”,“生态灾民”,喀斯特石漠化不仅破坏生态环境,使土地生产力衰减,而且严重影响农、林、牧业生产,甚至危及到人类生存,它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目前,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面积已达5万km2,广西达4.7万km2,并且以2500km2 /a的速度在不断扩展。,危及两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下游河道淤泥(长江、珠江)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因植被稀疏、岩石裸露,涵养水源的功能衰减,迟滞洪涝的能力明显降低。同时,流域面上的土壤,由于受集中降雨的冲刷侵蚀,泥沙随地表径流入河,成为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 根据1998年贵州省水电厅资料,全省土壤年侵蚀总量估计已达2.8亿t,大部分泥沙进入长江和珠江,在两江中下游淤积,导致河道淤浅变窄,湖泊面积及其容积逐年缩小,使蓄、泄洪水能力下降,直接威胁到长江、珠江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地质背景(岩性、构造、地貌) 气候系统(降水丰富) 土壤系统(土层薄) 植被系统(植被稀少) 地表水文系统 人类活动(人口超载、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单从孕灾环境来说,石漠化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为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水是焦点,土是关键,植被是触发点,人是驱动力。,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 封山育林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坡改梯、砌墙保土、改良土壤、开发岩溶水、种植适生经济作物等措施,在石漠化防治、植被恢复、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并探索出不同的治理模式。,“蓄水”、“保土”、“造林”、“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石山绿化、节水型农业、特产型农业、适度开发风景旅游业,石漠化防治措施 核心是水土流失治理,贵州贞丰县的石漠化治理已初见成效,石缝中种植的桃树已经成活,藤木植物金银花,是治理石漠化的良好植物 图为贵州安龙县部分石漠化山地已被金银花覆 (花椒、苦丁茶),中国(大陆)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喀斯特与黄上,沙漠、寒漠并列为我间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资料。,材料一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材料二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 ( 省区)。 (2) 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 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 _。,(3)石漠化最为严重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南 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材料三 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人为原因: 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量大; 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土地次生盐渍(碱)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土地次生盐渍(碱)化,发生条件: 气候条件: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蒸发强烈 地形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水文条件:地下水位过高 人为条件:不合理的排灌溉(漫灌),关键词: 干旱,地下水位抬升,地势低,分布地区: 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土地次生盐渍(碱)化,危害:,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土地次生盐渍(碱)化,治理措施:,盐碱地有望变“绿洲”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一种耐盐基因。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并已导入多种植物。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6分)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3分)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风(风力),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9分)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6分),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 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水土流失,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1、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 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 三是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水土流失 特点,水土流失 原因,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水土流失 危害,1、水土流失容易破坏地面完整。 水土流失中的沟蚀是破坏地面完整的“元凶”。例如,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地方沟头每年平均前进3米左右,把地面切割得支离破碎,从飞机上向下看,许多地方一半左右的地面都变成了沟壑。 2、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衰退,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暴雨中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据科学观测,1525度的坡耕地每年每公顷流失水量400600立方米,流失土壤30150吨;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都同时流掉,造成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不耐旱,又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其结果是农作物产量很低,群众生活贫困。,3、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山塘、水库,降低了这些水利设施的蓄水功能,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4、水土流失影响交通运输 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公路、铁路沿线山坡塌方而引起的交通中断事故,全国时有发生,不胜枚举。 5、水土流失致使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分别发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加速了暴雨径流的汇集过程,降低了水库的调蓄和河道的行洪能力。,水土流失 危害,主要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主要是采取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