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ppt_第1页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ppt_第2页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ppt_第3页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ppt_第4页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华夏第一村”兴隆洼遗址,贵州黔东南州千江苗寨,纽约,聚落 聚落是人群居住、生活和从事多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地方。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城乡人口差异的形成过程,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马克思、恩格斯,城镇是人口和非农业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聚落类型,其人口规模或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在所在地区不同程度地起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城镇都具有由行政机构实施的建制,或者是城市,或者是镇,前者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集中度较大,后者则较小,并具有一定的城乡过渡性。,城乡人口统计口径问题 国际上划分城乡人口的原则: 行政区 人口规模 建制 城市特色 占优势的经济活动,城乡人口统计口径问题 各国城乡人口统计口径 单纯以聚落人口规模划分 规定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城镇 以具有城镇特征为城镇的标准 以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相结合为划分标准 以人口规模与从业结构相结合为划分标准 只考虑建制因素 其他,冰岛雷克雅未克,中国城乡人口统计口径的演变 1955年,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 市、县级以上政府所在地 常住人口超过2000且半数为非农业人口 工矿企业、铁路站、工商业中心、交通要口、中等以上学校、科研机关的所在地和职工住宅区等,常住人口虽不足2000人,但在1000人以上,且非农业人口超过75%; 具有疗养条件,且每年疗养人员超过当地常住人口50%的地区。 以上四类常住人口超过2万的县以上政府所在地可列为城市,其余为集镇。城镇人口指市镇辖区内的全部人口。,中国城乡人口统计口径的演变 1963年,国务院调整市镇建制 人口超过3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70%以上,或人口超过2500,不足3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85%以上的地区,可以设镇; 人口超过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70%以上的可以设市;不足10万人者必须是重要工矿业基地、港口或较大的物资集散地,或边远地区重要城镇而又确有必要者可以设市。 城镇人口是市镇辖区内的非农业人口,中国城乡人口统计口径的演变 1982年,把市、镇范围内的农业人口统计为城镇人口。 1984年,第三次人口普查 凡县级行政机构所在地均应设镇,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的也可设镇。 1986年,放宽建市标准中对人口规模和非农业人口比重的要求。,中国城乡人口统计口径的演变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市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的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是指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 新口径从不设区的市中扣除了乡,从不设区的市所辖的镇以及县辖镇中扣除了村。,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Urbanization) 一个人口集中的过程。这一过程沿着两个方向演进:集中场所的增多和多个场所规模的扩大。 霍普蒂斯达尔,1980 所谓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指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或是指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吴友仁,1980,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Urbanization) 城镇化过程是一种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它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镇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镇地记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含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周一星,1995,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指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及第二、第三产业占经济活动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7902007年美国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 (一)古代 城市是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和中国四大古文明的共同特征。 乌尔: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城 底比斯:埃及古都 罗马:,乌尔,罗马,底比斯,巴格达,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 (二)近代 西欧北美国家快速城市化 亚非拉国家殖民城市发展:香港、上海、孟买、开罗等,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 (三)现代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城市化增长极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各地占世界生产总值的变化,资料来源:麦肯迪,1997,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 (三)现代 大城市的高速膨胀,单位:百万人,(三)现代 最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美国人口减少统计1950-2000年,逆城市化的原因 生产力高度发展,城乡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实质性差别; 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产生发展对人口集中的需求度大大减少; 信息产业和高速交通明显缩小了时空距离,特殊地理区位的集聚效应降低; 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 老龄化社会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应对世界城市化的挑战,贫困的城市化 1950年,世界上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就在50年以后,城市人口的比例已经增至1/2,并将继续增长。205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60亿,占全球人口的2/3。,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城市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城市贫困加剧,贫民窟增多。目前,全球贫民窟人口将近10亿。,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居署,2005,1. 贫民窟改造:对住房、基础设施和环境进行实体改造;通过完善教育、健康和保障居住权进行社会制度改造;通过参与性的过程、社区领导和赋权进行治理改造; 2. 城市发展:通过在全市开展预先的土地使用规划、开发和管理税收基础、改善基础设施、提供设施建设、进行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赋予社区权力、减低脆弱性、提高安全保障来创造就业机会;,3. 地区发展:通过采用适当的国家和地区投资政策、中央权力下放推动地方发展、在城市中心建立基础广泛的体系使开发服务得到有效地分配、促进城乡的互惠关系,使城市化的积极影响最大化,并降低城市化的消极影响(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压力等)。,解决贫困城市化的策略,城镇人口变动的途径 新城镇的建立,或某些老城镇撤销建制 城镇辖区范围变动 城镇人口自然增长 乡村人口通过迁移转化为城镇人口,日本东京、大阪两大都市圈的人口变动(年均%0),城镇人口变动的途径,城市人口规模分布 城市人口的序位-规模律 城市首位度 四城市指数 十一城市指数,潘鑫, 宁越敏.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研究.人文地理,2008,城市内部人口密度 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 居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包含着居住、休憩、教育养育、交往、健身、甚至工作的等活动的,也需要有生活服务等设施的支持。居住区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工程设施,为城市街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地区。,城市内部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递减,杜国明,于凤荣,张树文.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拟与格局分析.地理信息与科学,2010.,乡村人口和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的分布规律,汤国安,赵牡丹.基于GIS 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经济地理,2000.,乡村人口和乡村聚落 乡村整治:撤村并点,新农村建设,农村垃圾“围村”,中国城镇化率 如何突破“胡焕庸线”? 被低估还是被高估的中国城镇化率?(农民进城),个人作业推荐参考文献,李莎, 刘卫东. 俄罗斯人口分布及其空间格局演化J. 经济地理, 2014, 34(2): 42. 游珍, 王露, 封志明, 等. 珠三角地区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J. 热带地理, 2013, 33(2): 156-163. 王露, 封志明, 杨艳昭, 等. 2000-2010 年中国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4, 12: 006. 刘艳华, 徐勇, 刘毅. 2000 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增长及时空分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