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ppt_第1页
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ppt_第2页
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ppt_第3页
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ppt_第4页
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与网络分析 (Graph Theory and Network Analysis),图与网络的基本知识,最短路问题,树及最小树问题,最大流问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哥尼斯堡(现名加里宁格勒)是欧洲一个城市,Pregei河把该城分成两部分,河中有两个小岛,十八世纪时,河两边及小岛之间共有七座桥,当时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办法从某处(如A)出发,经过各桥一次且仅一次最后回到原地呢?,哥尼斯堡七空桥,一笔画问题,哈密尔顿(Hamilton)回路是十九世纪英国数学家哈密顿提出,给出一个正12面体图形,共有20个顶点表示20个城市,要求从某个城市出发沿着棱线寻找一条经过每个城市一次而且仅一次,最后回到原处的周游世界线路(并不要求经过每条边)。,有7个人围桌而坐,如果要求每次相邻的人都与以前完全不同,试问不同的就座方案共有多少种? 用顶点表示人,用边表示两者相邻,因为最初任何两个人都允许相邻,所以任何两点都可以有边相连。,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得到第一次就座方案是(1,2,3,4,5,6,7,1),继续寻求第二次就座方案时就不允许这些顶点之间继续相邻,因此需要从图中删去这些边。,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得出第二次就座方案是(1,3,5,7,2,4,6,1),那么第三次就座方案就不允许这些顶点之间继续相邻,只能从图中删去这些边。,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1,2,3,7,6,4,5,得到第三次就座方案是(1,4,7,3,6,2,5,1),那么第四次就座方案就不允许这些顶点之间继续相邻,只能从图中删去这些边,只留下7点孤立点,所以该问题只有三个就座方案。,1,2,3,7,6,4,5,引论 图的用处,某公司的 组织机构设置图,总公司,分公司,工厂或办事处,一、 图与网络的基本知识 (一)、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1、一个图是由点和连线组成。(连线可带箭头,也可不带,前者叫弧,后者叫边),例,图1,2、不带箭头的连线叫做边。如果一个图是由点和边所构成的,则称其为无向图,记作G = (V,E),连接点的边记作vi , vj,或者vj , vi。,3、若点与点之间的连线有方向,称为弧。如果一个图是由点和弧所构成的,那么称它为有向图,记作D=(V, A),其中V 表示有向图D 的点集合,A 表示有向图D 的弧集合。一条方向从vi指向vj 的弧,记作(vi , vj)。,图2,4、一条边的两个端点是相同的,那么称这条边是环。 5、如果两个端点之间有两条以上的边,那么称它们为多重边。,6、不含环和多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有多重边的图称为多重图。,7、每一对顶点间都有边相连的无向简单图称为完全图。 有向完全图则是指任意两个顶点之间有且仅有一条有向边的简单图。,次为零的点称为弧立点,次为1的点称为悬挂点。悬挂点的关联边称为悬挂边。次为奇数的点称为奇点,次为偶数的点称为偶点。,8、以点v为端点的边的个数称为点v 的次,记作 。,图中 d(v1)= 4,d(v6)= 4(环计两次),定理1 所有顶点次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的2倍。 定理2 在任一图中,奇点的个数必为偶数。,所有顶点的入次之和等于所有顶点的出次之和。,有向图中,以 vi 为始点的边数称为点vi的出次,用 表示 ;以 vi 为终点的边数称为点vi 的入次, 用 表示;vi 点的出次和入次之和就是该点的次。,9、设G=(V,E),G=(V,E)如果VV,EE,称G是G的子图;如果V=V,EE,称G是G的生成子图或支撑子图。,在实际应用中,给定图中每条边 ,对应一个数 ,称之为 “权”。通常把这种赋权的图称为网络。,10、由两两相邻的点及其相关联的边构成的点边序列称为链。 如:v0 ,e1,v1,e2,v2,e3 ,v3 ,vn-1 ,en ,vn,,11、图中任意两点之间均至少有一条链相连,则称此图为连通图。,其链长为 n ,其中 v0 ,vn 分别称为链的起点和终点 。所含的点、边均不相同的链称为初等链。起点和终点是同一个点的链称为圈。,(二)、 图的矩阵表示 对于网络(赋权图)G=(V,E),其中边 有权 ,构造矩阵 ,其中: 称矩阵A为网络G的权矩阵。,设图G=(V,E)中顶点的个数为n,构造一个 矩阵 ,其中: 称矩阵A为网络G的邻接矩阵。,例,权矩阵为:,邻接矩阵为:,二、 树及最小树问题 已知有六个城市,它们之间 要架设电话线,要求任意两个城市均可以互相通话,并且电话线的总长度最短。,1、一个连通的无圈的无向图叫做树。 树中次为1的点称为树叶,次大于1的点称为分支点。,树 的性质: (1)数必连通,但无回路(圈)。 (2)n 个顶点的树必有n-1 条边。 (3)树 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恰有且仅有一条链(初等链)。 (4)树 连通,但去掉任一条边, 必变为不连通。 (5)树 无回路(圈),但不相邻的两个点之间加一条边,恰得到一个回路(圈)。,2、 若图G=(V , E )的生成子图是一个树,那么称该树 是G 的一个生成树(支撑树),或简称为图G 的树。图G中属于生成树的边称为树枝,不在生成树中的边称为弦。,一个图G 有生成树的充要条件是G 是连通图。,(一)破圈法:在图中任选一个圈,从这个圈中去掉一条边。在余下的图中重复这个步骤,直到得到一不含圈的图为止。,用破圈法求出下图的一个生成树。,(二)避圈法:开始选一条边,以后每一步中,总从未被选取的边中选出一条与已选边不构成圈的边,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不能进行为止。,根据破圈法和避圈法两种方式得到了图的两个不同的生成树,由此可以看到连通图的生成树不是唯一的。,3、最小生成树问题,一棵生成树所有树枝上权的总和为这个生成树的权。具有最小权的生成树,称为最小生成树。 求赋权图G的最小支撑树的方法也有两种,“破圈法”和“避圈法”。,破圈法:在原图中,任选一个圈,从圈中去掉权最大的一条边。在余下的图中重复这个步骤,直到得到一不含圈的图为止。,6,5,5,1,7,2,3,4,4,v1,v2,v3,v4,v5,v6,v1,v7,v4,v3,v2,v5,v6,20,15,9,16,25,3,28,17,4,1,23,36,v1,v7,v4,v3,v2,v5,v6,20,15,9,16,25,3,28,17,4,1,23,36,v1,v7,v4,v3,v2,v5,v6,20,15,9,16,25,3,28,17,4,1,23,v1,v7,v4,v3,v2,v5,v6,20,15,9,16,25,3,28,17,4,1,23,v1,v7,v4,v3,v2,v5,v6,15,9,16,25,3,28,17,4,1,23,v1,v7,v4,v3,v2,v5,v6,15,9,16,25,3,28,17,4,1,23,v1,v7,v4,v3,v2,v5,v6,9,25,3,28,17,4,1,23,v1,v7,v4,v3,v2,v5,v6,9,25,3,28,17,4,1,23,v1,v7,v4,v3,v2,v5,v6,9,3,28,17,4,1,23,v1,v7,v4,v3,v2,v5,v6,9,3,28,17,4,1,23,v1,v7,v4,v3,v2,v5,v6,9,3,17,4,1,23,总造价=1+4+9+3+17+23=57,v1,v2,v3,v4,v5,1,4,2,3,1,3,5,2,避圈法:开始选一条权最小的边,以后每一步中,总从未被选取的边中选一条权尽可能小,且与已选边不构成圈的边。,某六个城市之间的道路网如图 所示,要求沿着已知长度的道路联结六个城市的电话线网,使电话线的总长度最短。,最短路的一般提法为:设 为连通图,图中各边 有权 ( 表示 之间没有边), 为图中任意两点,求一条路 ,使它从 到 的所有路中总权最短。即: 最小。,(一)、狄克斯彻(Dijkstra)算法 适用于wij0,给出了从vs到任意一个点vj的最短路。,三 、最短路问题,算法步骤: 1.给始点vs以P标号 ,这表示从vs到vs的最短距离为0,其余节点均给T标号, 。 2.设节点vi为刚得到P标号的点,考虑点vj,其中 ,且vj为T标号。对vj的T标号进行如下修改: 3.比较所有具有T标号的节点,把最小者改为P标号,即: 当存在两个以上最小者时,可同时改为P标号。若全部节点均为P标号则停止,否则用 代替vi,返回步骤(2)。,例一:用Dijkstra算法求下图从v1到v6的最短路。,解:(1)首先给v1以P标号,给其余所有点T标号。,(2),(3),(4),(5),(6),(7),(8),(9),(10),反向追踪得v1到v6的最短路为:,(二)、逐次逼近法 首先设任一点vi到任一点vj都有一条弧。 显然,从v1到vj的最短路是从v1出发,沿着这条路到某个点vi再沿弧(vi,vj)到vj。则v1到vi的这条路必然也是v1到vi的所有路中的最短路。设P1j表示从v1到vj的最短路长,P1i表示从v1到vi的最短路长,则有下列方程: 开始时,令 即用v1到vj的直接距离做初始解。,从第二步起,使用递推公式: 求 ,当进行到第t步,若出现 则停止计算, 即为v1到各点的最短路长。,例二、,6,6,0,-5,-3,v8,-5,-5,5,0,-1,v7,-1,-1,-1,7,1,0,1,v6,-3,-3,1,0,-1,v5,-7,-7,-7,3,2,0,8,v4,-2,-2,-2,-2,1,-5,0,-3,v3,-5,-5,-5,-1,2,0,6,v2,0,0,0,0,3,-2,-1,0,v1,P(4),P(3),P(2),P(1),v8,v7,v6,v5,v4,v3,v2,v1,求图中v1到 各点的最短路,1,8,v1,v2,v3,v4,v5,2,6,3,5,1,3,5,2,1,1,2,1,1,v6,v7,v8,3,7,(0,0),( v3 ,-5),( v1 ,-2),( v3 ,-7),( v2 ,-3),( v4 ,-5),( v3 ,-1),( v6 ,6),例、求:5年内,哪些年初购置新设备,使5年内的总费用最小。,解:(1)分析:可行的购置方案(更新计划)是很多的, 如: 1) 每年购置一台新的,则对应的费用为: 11+11+12+12+13 +5+5+5+5+5 = 84 2 )第一年购置新的,一直用到第五年年底,则总费用为: 11+5+6+8+11+18 = 59 显然不同的方案对应不同的费用。,(2)方法:将此问题用一个赋权有向图来描述,然后求这个赋权有向图的最短路。 求解步骤: 1)画赋权有向图: 设 Vi 表示第i年初,(Vi ,Vj )表示第i 年初购买新设备用到第j年初(j-1年底),而Wi j 表示相应费用,则5年的一个更新计划相当于从V1 到V6的一条路。 2)求解 (标号法),W12 =11+5=16 W13 =11+5+6=22 W14 =11+5+6+8=30 W15 =11+5+6+8+11=41 W16 =11+5+6+8+11+18=59,W23 =11+5=16 W24 =11+5+6=22 W25 =11+5+6+8=30 W26 =11+5+6+8+11=41,W45 =12+5=17 W46 =12+5+6=23 W56 =13+5=18,W34 =12+5=17 W35 =12+5+6=23 W36 =12+5+6+8=31,四、 最大流问题 (一) 基本概念 1、设一个赋权有向图G=(V, E),在V中指定一个发点vs和一个收点vt ,其它的点叫做中间点。对于D中的每一个弧(vi , vj)E ,都有一个非负数cij,叫做弧的容量。我们把这样的图G叫做容量网络,简称网络,记做 G=(V,E,C)。 网络G上的流,是指定义在弧集合E上的一个函数 其中f(vi ,vj) =fij 叫做弧(vi,vj)上的流量。,2、称满足下列条件的流为可行流: (1)容量条件:对于每一个弧(vi ,vj)E 有 0 fij cij 。 (2)平衡条件: 对于发点vs,有 对于收点vt ,有 对于中间点,有,可行流中 fijcij 的弧叫做饱和弧,fijcij的弧叫做非饱和弧。,3、容量网络G =(V,E,C),vs为始点,vt为终点。如果把V分成两个非空集合 使 ,则所有一点属于 ,而另一点属于 的弧的集合,称为由 决定的割集,记作 。割集 中所有始点在 ,终点在 的弧的容量之和,称为这个割集的容量,记为 。,关于最大流问题的定理: 最大流最小割定理:任一网络中,最大流的流量等于最小割集的容量。,4、容量网络G,若 为网络中从vs到vt的一条链,给 定向为从vs到vt, 上的弧凡与 方向相同的称为前向弧,凡与 方向相反的称为后向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