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构论民事诉讼法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构论民事诉讼法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构论民事诉讼法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构论民事诉讼法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构论民事诉讼法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构论摘 要 当前,环境保护在我国发展得十分广泛和迅速,公民的环境意识也逐渐提高,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建立我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古罗马时期公益诉讼就已经存在,引起广泛关注是在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日益社会化,公害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为维护社会环境公共利益,运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解决环境民事纠纷,各国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者研究有代表性的美国集团诉讼和公民诉讼制度,以期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经验,建立我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本文除引言外共有三个部分,以下就各个部分加以概括介绍:第一部分,就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理论进行解析。公益诉讼是“有关”组织和个人依据法律的规定,对违反法律而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事实上损害或潜在的损害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分析环境民事诉讼作为公益诉讼典型适用,其产生的理论基础。环境有“整体性”、“共有性”的特征,环境权具有公益性。根据“有权利就有保障,有损害就有救济”的原则,当环境权遭受侵害或有受侵害之危险时,赋予当事人环境诉讼资格提起环境诉讼是诸多救济途径中最有效和最终的救济方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有起诉资格的原告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对侵犯环境公益的违法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环境利益,追求社会环境公正、公平,并不要求发起者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社会本位、起诉主体范围广泛、当事人地位特殊和预防性功能的特点。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公害纠纷,各国都在探究建立、完善一套能够与之适应的公益诉讼制度。本文研究了较为典型的美国集团诉讼和公民诉讼制度。美国的集团诉讼是一种非常宽松的多数人诉讼制度,允许在代表人提起诉讼时,集团成员人数仍处于不确定的模糊状态,判决效力的直接扩张,体现了美国集团诉讼的优越性。美国各主要环境保护法律均有公民诉讼条款,公民提出环境诉讼不必证明有“实际的损害”,人民诉讼限制要件:六十日前事先告知,判决内容:a禁制令,b罚锾,公民诉讼条款建立了诉讼参加的制度,对律师费与其他诉讼费用,以及公民调查权都有详细规定。作者比较研究以期从中可以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有所借鉴。第二部分,分析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行政万能论”的失效,及环境公益诉讼在实践中的困境,提出我国法律已确立公民环境权,必须相应的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保障的观点。介绍了我国代表人制度的相关理论,和我国相关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法律规定存在缺陷。代表人诉讼制度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适应性,将其适用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发挥其特有的功效。不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事实现状还是法律现状,都迫切要求我们立足我国国情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这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要求。第三部分,强调扬弃地借鉴美国国的经验,从六个方面对建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进行了探讨。(1)放宽原告诉讼资格,包括放宽原告的标准、放宽对环境损害认定条件的限制、赋予社会团体起诉权,特别是赋予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引入完善诉讼代表人制度。(2)扩展受案范围,除影响较大、涉及危害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案件外,特别应该包括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人但危害环境民事公益的行为。(3)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告知程序(4)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同时,原告也要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5)关于环境诉讼中的诉讼时效,笔者认为我国法律规定的3年的特殊诉讼时效和20年的长期诉讼时效都过短,将二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不同程度的延长。并将长期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进行调整,“从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改为“从损害结果发生时”起计算,避免出现“损害还未发生,时效已经消灭”的情况。(6)如何合理分担诉讼费用并合理分配诉讼所得利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原告的不同进行划分,并建立风险基金运作机制转嫁诉讼费用,不仅可以减轻个别企业的负担以避免破产,还可以使原告获得赔偿并保证诉讼的效益。 总之,建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公民环境权的可诉性,有利于弥补国家行政管理的漏洞,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具有预防性的功能。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设计和构想,对传统民事诉讼理论提出了挑战,打破了以往的经济优先的传统价值观,建立了社会本位价值观,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now,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velop very extensive and quickly in our country, citizen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lso increase gradually, call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chanism consummate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pay attention to the public-spirited litigation of environment. particularly in the domestic, it is that take place lots of concerning case about environmental public suit. all of them cause ardent discuss. but current law of our country have not relevant provision to re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 make some urgent environmental suit can not get solution, and it is also make the citizen and other social organize who support the environment, the behavior of the public benefits with no law basis, cant get the laws support with guarante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environmental public-spirited litig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is text is from the public-spirited litigation, although public-spirited litigation in ancient rome have already existed in the period, cause the extensive concerned is in the 20th centuries. in pace with the free capitalism to the monopoly capitalism, then the socialism is on the upgrade, quick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peoples life society day by da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ppear increasingly. for uphold social and public benefits, environmental public suit emerge in large numbers. as the typical model of public litiga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cedural als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neself. how to make it more economic and efficiency to solution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 every country launches the beneficial quest, author will compare the community procedural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to pick and choose foreign experience have a footing on state of our country, and consummate public litigation of our country.this text besides preface have three part totally, below each part take in to generalize the introduction: the first part analyze the foundation theories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litigation,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public litigation, such as concept, characteristic etc. the next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 litigation to be used as the public-spirited litigation typical model, and its produced have own theories foundation. finally draw forth the conception of environment public litigation. discussed the public-spirited litigation system overseas. compare the typical community procedural model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germany. finally evalu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ree kinds of systems, so as to we can learn something from it.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d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representative procedur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at first, compare with the same group litigation system abroad, ou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system have some defects. in environment pollution dispute still face many problem. whether our countrys present fact conditions or law present conditions, all of them urgently demand us to establish environmental public procedural system stand at the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it is also the request of rule by law developments in our country. a focal point in textual, emphasize pick and choose the useful experience from oversea, such as: loosen party qualifying, petition and prescrip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cedural, evidence of environmental procedural, etc. eight aspects in all. the third part is a summary of textual. environment public-spirited litigation as a new-born thing, the plan and proposition should notice to put together with each section course, and absorb the theories of the each course. draw lessons from oversea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making the environment public-spirited litig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established more better and as soon as possible. 目 录引 言1第一部份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理分析2一、公益诉讼一般理论2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理分析41、环境权的性质42、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性质分析53、民事诉讼理念转变7三、外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分析81、外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82、美国环境集团诉讼和公民诉讼制度11第二部份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现状分析15一、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必要性分析151、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行政万能论”的失效152、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实践中的困境163、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法律缺位16二、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现实性分析171、民事诉权现状分析182、我国代表人制度基础及其缺陷19第三部份 建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23一、放宽原告诉讼资格241、建立公民诉讼242、授予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权253、赋予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职权254、引入完善诉讼代表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27二、扩展受案范围28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告知程序29四、合理分配举证责任29五、延长诉讼时效30六、合理分配诉讼费用和诉讼所得利益32结 语34参考文献36致 谢41引 言公益诉讼溯源于古罗马时期,是与私益诉讼相对称的概念。当时,对于危害社会公益的行为,所有市民都有权提出的诉讼,被称为公益诉讼;对于危害个体利益的行为,只有特定的人才能提出的诉讼,被称为私益诉讼。这样的制度安排,将司法救济权赋予普通市民,普通市民通过公益诉讼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有效维护了公共利益,并对行政机关的运行和决策也进行着监督,有效制约了行政权的滥用。公益诉讼可分为民事、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运用到环境诉讼领域,成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近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随着生产力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副产品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在创造着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必须对自己的生产方式做出深刻的反省,人们的环境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也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变。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组成部分从各个角度提供解决的途径,并共同的付出努力才能成功。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正是为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一项突破现有诉讼理论的制度设计,也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立法与实践所检验与认同。我国传统法律理论认为,维护社会公益乃国家之职责,对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理应由国家适用公权力追究其责任,公民私人无权亦无需介入;法院被认为是处理私利益之间的纠纷,不涉及有关公共利益的事务;行政权的行使原则上不受司法干预。相应地,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传统诉讼法体系立足于维护个人私益,对于私益纠纷,公民可以通过法院以司法力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对于社会公共利益公民个人因对其无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予承认,对于遭受损害或损害之虞的社会公益之维护,法院大门对公民个人是紧闭着的。事实证明,当人类进入到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利益关系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行政万能论下的单纯依靠国家这一单个主体己远远不能适应维护各种社会公益,恢复被破坏了的社会利益秩序的需要,作为国家行政权力补充的私人力量运用司法手段来弥补这一不足越来越被认为是从根本上抑制社会公益损害的一剂良药。因此,对“国家行政权力社会公益;公民司法手段私人利益”这一旧有权力架构的突破,授权每个公民个人对公益损害享有提起诉讼的权利,无论是私益纠纷还是社会公益的损害,司法大门都要为公民个人永远地敞开着,这己成为现实的需要。公益诉讼在我国立法还是一片空白,作为解决群体性纠纷的代表人诉讼在司法实践中也显得过于谨慎和保守,难于有所突破,使法律对一些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鞭长莫及,放纵和滋生了一些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司法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从保护公共利益、维持公民合法的环境权出发,应当尽快建立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本文所要关注和研究的就是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环境法领域的实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并对这一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与实践有所启示。第一部份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理分析一、公益诉讼一般理论公益诉讼源于罗马法。“古代罗马法学家把法分为公法和私法,诉讼也被分为公诉和私诉两种。公诉是对有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查,私益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的审查。但这种区分和近代的公诉和自诉并非同一的概念,按今日所谓的公诉是由代表国家的检查机关向法院提起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请求;自诉是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为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直接向法院提起的诉讼,罗马法则以涉及国家和政府的诉讼为公诉,涉及个人利益的诉讼为私诉,凡个人受到不法的侵害致使个人的权益遭受损失的,纵然是刑事诉讼,也只能是私诉。” 周楠、吴父翰、谢邦宇罗马法北京:群众出版社,年版 ,第页。故“以私人资格发生的诉讼,以保护私人权益为目的的,叫私益诉讼,以保护公益为目的的,叫公益诉讼”。 周楠、吴父翰、谢邦宇罗马法北京:群众出版社,年版 ,第页。依罗马法关于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划分标准,我国现有的刑事自诉、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属于私益诉讼,这三种诉讼保护的是个人合法权利;刑事诉讼中检查机关提起的公诉案件属于公益诉讼,它是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而由国家提起的诉讼,不过它有所区别于古罗马法的公益诉讼(古罗马的公益诉讼主要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由市民提起的诉讼)。本文所称的公益诉讼,是指“有关”组织和个人依据法律的规定,对违反法律而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事实上损害或潜在的损害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公益诉讼,虽在古罗马就已存在,但引起广泛关注是在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日益社会化,公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公益诉讼被不断的重视。公益诉讼是制度创新,解决了实体法社会法这一新型法律部门对程序法的要求,公益诉讼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构建法治社会的民治途径,公益诉讼在当代的兴起,有利于弥补国家行政管理的漏洞,有利于保障法律的真正实施,具有预防的功能 颜运秋。公益诉讼理研究。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年2月第版,第10页。公益诉讼有二个特征:一、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追求社会公正、公平。公益诉讼可以制止某些社会个体滥用权利,危害国家、社会,保障社会每一个个体成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从而促使整个社会稳定、迅速的发展。二、公益诉讼的发起者不一定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公益诉讼的发起者可以与本案无利害关系,任何人为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均可以把侵害公共利益之人推上被告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每一个社会个体不仅仅关心自身的、暂时的、眼前的权益,而且开始关注自身长远利益以及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辨证关系,从而达到对自身权利保护的终极关怀。 陈文曲民事公益诉讼初论何文燕、陈刚、廖永安编著硕士论丛民诉法学(第一辑),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年月第版,第页 公益诉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益诉讼包括所有为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既包括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诉讼,也包括私人、非法人组织,代表国家、社会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的诉讼(本文的公益诉讼是广义的公益诉讼)。狭义的公益诉讼仅指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公诉,我国目前只有刑事公诉属于此例。根据适用法律的不同和解决的纠纷的性质不同,分为刑事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 有学者将公益诉讼分为:刑事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笔者认为其实经济公益诉讼的一部分属于民事公益诉讼、另一部分属于行政公益诉讼。刑事公益诉讼就是通常所说的刑事公诉 刑事诉讼中的自诉具有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双重性质。民事公益诉讼是在民事、经济活动中,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对违反民事、经济法律、侵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行为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维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活动。民事公益诉讼运用到不同领域,就有相应的民事公益诉讼类型,如: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消费者民事公益诉讼,反断民事公益诉讼等。本文只研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问题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指检查机关、公民个人依法为了维护国家、社会公共环境利益,对造成公共利益损害的环境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目前我国的法律尚没有将这种造成公害事件的不明智的环境行政行为的起诉资格授予任何机关和个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也是我国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为,对一项环境公益违法行为,可选择提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或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理分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指由于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及个人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公民或团体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这种诉讼并非一种独立的诉讼类型与领域,适用于民事诉讼程序。1、环境权的性质任何法律都有具体的保护法益,环境法自然也不例外。环境权作为一种新的、正在发展中的法律权利,是环境立法、执法和诉讼的基础。环境权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传统法律理论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无能为力。传统民法关于所有权理论认为,非人力所能支配的物(如流水、空气、日光等环境要素)不能作为所有权的客体,属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由财产或无主物,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无偿使用或实行先占原则,因而向大气、河流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并不是违法行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出现,有关公民对与他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要素是否拥有权利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960年,原西德一位医生向欧洲人权委员会提出控告,认为向北海倾倒放射性废物的行为违反了欧洲人权条约中关于保障清洁、卫生的环境的规定。从而引发了是否要把环境权列入欧洲人权清单的争论。同年,美国掀起了一场举世瞩目的争论,即公民要求保护环境,要求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宪法依据是什么?在这场争论中,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萨克斯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公共信托理论”,奠定了公民环境权的理论基石。萨克斯教授认为;“水、空气等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环境要素不是无主物,而是全体国民的共有财产,国民为了管理他们的共有财产可委托政府管理。此时国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为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关系,政府应当为全体国民包括当代美国人及其子孙后代管理好这个财产,未经委托人许可,政府不得自行处理这些财产。当时萨克斯教授的这种观点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和支持,从而确立了公民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这一原则。后来又有人将公民环境权扩展到采光权、通风权、宁静权、清洁水权、清洁空气权等诸多权利。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公民环境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作为一种新型的权利,尽管人们对环境权的性质还存在争议,但由于环境具有“整体性”、“共有性”的特征,使得环境侵害行为具有“公害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权是“社会性”、“预防性”的权利。因为环境权是环境危机的产物,它所保护的是公共利益,具有公益性。 王蓉等创新环境资源法学、共建绿色新千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年年会综述法学评论,年,第期, 第页另一方面,由于环境侵害的原因行为往往具有社会有用性、价值正当性、合法性和不可避免性,这使得相关的实体法与程序法也难免打上浓郁的社会性色彩。 王明远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年版,第页环境诉讼因其具有明显的公益理念,在环境诉讼中仅依靠私益性救济远不能达到保障权利的目的。不仅如此,有权利就有保障,有损害就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即非权利”。当环境权遭受侵害或有受侵害之时,一般认为,在诸多的救济途径中,获得环境诉讼资格,有权提起环境诉讼,是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从依法保障到法律实施的基本标志。 王蓉等创新环境资源法学、共建绿色新千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年年会综述法学评论,年,第期 ,第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进入的人们的视野。美国在1970年的洁净空气法特别加入了公民诉讼条款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3年5月,第225页,确立了美国环境法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2、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性质分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指由于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及个人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公民或团体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这种诉讼适用于民事诉讼程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征:第一,基于环境法的社会本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环境权益。虽然从间接或长远的角度考虑,侵害公共环境权益亦可以对每个个体的权益产生侵害或侵害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诉讼的结果存在着间接维护或有利于个体利益的效能,但其提起诉讼的目的与直接为保护个体本身利益的私益诉讼仍不相同。第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范围广泛,起诉人可以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并且不需要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也就是说,原告的资格不仅仅限于其合法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受到损害的人。在私益诉讼中,侵害行为侵害的往往是原告的合法权益,且这种侵害已经成为事实,然而在环境公益诉讼中,侵害行为侵害的是社会公益,对原告可能仅有不利影响,并没有直接的利益损失,但由于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和私益的相关性, 公益是整体利益,私益是个体利益,但两者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中包含个体,并且对整体利益的损害也间接地损害着个体利益。仍允许提起诉讼。第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当事人地位特殊。既然有提起诉讼的原告可能是无利害关系当事人,也就有可能“不受法院裁判拘束,不承担法院裁判的后果” 赵许明公益诉讼模式比较选择比较法研究,年,第期。第四,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显著的预防性。与私益诉讼相比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以造成实际损害为成立条件,也就是说只要能根据有关情况合理判断有社会公益侵害的潜在可能就可以提起诉讼。由于环境损害存在着长期性、潜伏性、不易逆转性等特点,其损害的结果在侵害人实施侵害行为时不一定立即表现出来,而可能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才实际爆发,而一旦这种结果发生,则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并且不易消除这种损害。鉴于此种情况,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这种预防功能尤为明显且显得更为重要,各国环境的环境法中“预防为主”的原则都有了新体现,相应地在诉讼机制上也应与之相配套,即在环境侵害尚未发生或尚未完全发生时就容许公民适用司法手段加以排除,从而阻止环境公益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或危害。当然必须以该种损害明显会发生为前提。 郑春燕论民众诉讼法学,年,第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起诉人为了维护其所主张的环境公益而提起的诉讼,所表现出来的是环境公益中不同用途间的冲突,也可能是环境公益维护和环境个益行为的冲突,或者是同经济来源的冲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要是由私行为引起针对的是民事行为。针对此种民事行为提起的维护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民事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为维护环境的某种公益,因而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衡量和价值评判。被诉行为是一种私行为,要处理的是某种环境公益和私行为所追求的私益间的利益平衡关系,即特定人的利益与不特定人的利益的冲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合理解决,有利于稳定和优化两者间的关系,达到两者间利益的最优配置。使其在公益和私益的维护中起到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既有利于环境公益的维护,减缓个人权利恣意运行对公益的损害,引导个人权利以合理的方式运行;同时又有利于个体利益的保障,保证不致于因一味对公益的整体性保护而无视或任意侵犯私益,从而达到两者的良性互动。3、民事诉讼理念转变研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法学理念基础,只有解决了理念依托,我们才能进行精良的制度设计。由于环境侵害的原因行为往往具有社会有用性、价值正当性、合法性和不可避免性,这使得相关的实体法与程序法也难免打上浓郁的社会性色彩。因此,论及环境侵权救济的法理学基础,须从社会法理着眼,而不是传统的个人主义法理。 高利红环境资源法的伦理基础.韩德培编著.环境资源法论丛(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年版,第页追溯历史,近代法律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法律思想基础,以权利本位为最高理念。然而,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出现,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完成,传统私法观念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利益之需要,西方各国不得不摒弃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而以团体主义思想取而代之。这种转换反映在法律上便是社会本位观的兴起,作为传统典型私法的民法转变显得尤为突出,它借用社会法理以补充其私法自治的缺陷,对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过失责任三大原则进行修正,权利的享有和行使应尊重社会公共福利的观念成为现代民法(当然也包括其它部门法)的指导思想。这些转变恰好与以社会性为显著特征的环境侵害的处理须诉诸社会法理相吻合,民事诉讼理念已相应的由原来只保护私益,转变为与保护公益并重。4、诉权理论创新传统诉权理论认为,诉权是实体权利的请求权,实体权利是基础,诉权是实体权利在程序法上的延伸。只有当实体权利受到侵害时,才能有效的行使诉权,诉权与实体权利形成了一对应的僵硬模式。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暴露,公害纠纷的权利义务内容及权利主体的外延未必清楚,若依传统的诉之利益观进行审查,可能会不承认其具有诉的利益。因此,基于增加国民接近法院或使用诉讼的机会或途径,扩大诉讼手段解决纷争和保护权益的功能,应尽量扩大诉的利益的范围,对于诉的利益的衡量,不仅应从其消极功能,也应从其积极功能的角度来进行。 王明远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年版,第页我们要重新审视诉权和实体权利的关系,诉权与实体权利要分离,诉权不再是以实体权利作为其基础和依托,诉权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而不再是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使环境诉讼中利益衡量原则突破纯粹意义上诉之利益观的束缚,更好地兼顾产业利益和保护公众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两方面的需要。对于环境,每个人都享有利益,基于这种利益,每个人都享有了诉权,因而,每个人都可以对危害环境的行为提出民事诉讼。这种诉权理论也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之一。 刘睿环境公益诉讼依法治国,年,第期,第、页法益是指法律所承认、确定、实现和保障的利益,各个法律部门都基于一定范围的利益而存在,都以协调各种相互冲突或重叠的利益为使命,而这种协调须以明晰法益主体为前提。传统诉讼法要求原告必须是遭受侵害的人身或财产权益的归属者,而环境法益的归属者乃是社会民众,因此传统诉讼法理念很难适应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要求。有必要突破只有诉讼利益的归属主体才能成为具体案件当事人的旧有思维模式,创造性地采取关于利益主体二分法或多分法的新型研究框架,即在针对侵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提起的诉讼中,将利益归属主体与利益代表主体区分开来,承认诉讼当事人可以不是直接利害关系人,而是利益的代表主体。关于法益主体两分法及多分法的突破性思维模式,在其它成熟的法律制度中早己得到完美的适用。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理论中,公司财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原则对公司独立人格确立的基础性作用,就是对利益归属主体与利益代表主体两分法的成功实践。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环境民事公益的归属主体是社会大众,一般由政府代表,但是为了补充和纠正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权力机构、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及个人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公民个人或团体完全可以环境民事公益代表主体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这对维护环境公益显然是有利的。法益主体两分法乃至多分法为环境公益诉讼代表主体确立了法律地位。三、外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分析研究外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产生、发展变化,及其典型制度,可以为构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很好的借鉴作用。1、外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滥觞于1966年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的“集团诉讼”,以及1970年的洁净空气法(cleanairactofl970)的公民诉讼条款设立的“公民诉讼”。美国法律规定:“只要某人能说明,他有权使用或者享受某些自然资源或者他本人的生计依赖于这些资源,尽管资源的所有权不属于他,他也不是某一污染行为的直接受害人,但可以保护公众利益为由而向污染者起诉。”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8页密执安州的1970年环境保护法第202节把空气、水体和其他自然资源列入公共信托原则所保护的物质客体的范围,确认公民和其他法律主体有提起关于公共信托的空气、水和其他资源的诉讼的起诉权。宾夕法尼亚州宪法第1条规定:“人民享有对于清洁空气、纯净水和保存环境的自然的、景观的、历史的和美学的价值的权利。宾夕法尼亚州的公共自然资源是全体人民包括其后代的共同财产。作为这些财产的受托管理人,州政府必须为全体人民的利益而保护和保持它们。”美国全国性的环保团体在20世纪70年代将大部分的力量投入到了国家环境政策法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诉讼上,而将规定各污染防治、资源保护法律中的“公民诉讼”置于次要地位。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状况才有所转变,“公民诉讼”日渐频繁 叶俊荣。民众参与环保法令之执行,载于环境政策与法律。台湾月旦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249-250页。就司法判例方面,下举二例:案例一,“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 see r.w.findley, et , environmental law in anutshell,2nd ed,p.9.该案涉及到林业部的一项决议,决议批准沃尔特.迪斯尼企业在米纳勒尔.金山谷建一个投资3500万美元的娱乐场计划。法院描述这一山谷是“一个静卧在塞拉内华达群山之中美轮美奂的自然景区”。建设大型娱乐场的计划遭到了塞拉俱乐部的反对,理由是林业部违犯了好几项联邦法规。塞拉俱乐部并未把兴建娱乐场会对其造成的直接损害作为起诉的理由,而是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保护环境的公共利益集团提出法律诉讼。在“塞拉俱乐部”一案中,仅靠对某一问题中一个纯粹利益的判断还不足以构成事实伤害,哪怕他是一种持久而积极的利益。然而法院认为,塞拉俱乐部提出了理由,并说明其成员把所涉及的地区作为休闲目的,就可以确立自己受到了实施伤害这一起诉要素。这些成员受到的是美学意义上的伤害一旦工程建成,他们将再不能享受具有自然之美的荒野中徒步旅行之乐。这种伤害足以构成事实伤害,而受害者不仅仅是那些成员,还有他们所归属的俱乐部。 案例二,“反对管理机构的学生诉合众国”案(简称scrap案)。该案是由5名法学院学生联名对联邦州际商业委员会(icc)提起的诉讼。学生们反对联邦州际商业委员会批准铁路管理机构提高2.5%的铁路运输附加费的决定。学生们为了提起诉讼组织了一个协会。他们指控现行的价格制度不公正的排斥了回收物资。由于运费的不公正,回收物资利用总量远远低于应有的水平。他们进而指出,这一现状会由于全面提高运价而进一步恶化。涨价的后果会使回收物资受到排斥,导致回收利用进一步降低,全国范围内的废弃物总量随之增长,而他们家乡附近的山区的废弃物也会增多。简而言之,原告认为,增加运费将导致很多可循环利用的物资得不到运输,导致浪费,从而引起伐木、采矿活动和垃圾的增加。这样不仅会危害他们享用华盛顿山区自然环境的利益,还会危及国家的环境质量。最高法院认为原告受到了“特定和可能察觉的损害”,从而确认的原告的起诉权。王曦著美国环境法概论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在此案中,最高法院认为,首先个别受害者的起诉权“不能仅因为许多人遭受了同一种伤害而被剥夺”。如果因为许多其他人也遭受了同样的损害而否认个人的起诉权,本身就意味着“对危害性更严重政府行为就没有人能够提起控告”。其次,最高法院认为,对起诉权的检验是定性而不是定量。所以,只要伤害存在,不管其大小范围都是一样的。在这一点上最高法院引用了戴维斯教授的话:“无数案例所表明的基本思想是,无论伤害大小,只要能够确认,就足以确认起诉权。” findley r w,farber d a. environmental law in a nutshell. 2nd ed. west publishing co.,1988. 6瑞典环境保护法第5章明确规定了个人诉讼请求制度,这一制度不但使环境诉讼的范围更加广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公民在 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该法第34条规定,任何根据本法对有害环境的活动提出诉讼请求的,有权向该活动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地财产法院提起诉讼。 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瑞典环境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8页在菲律宾,42名儿童于993年由他们的监护人的代表安东尼 奥为代表,代表他们这一代及其下一代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菲律宾政府环境资源部门所签发的木材许可证合同超出了森林的采伐能力,要求停止大规模地出租供采伐的森林特别是原始森林。菲律宾最高法院授予这42名儿童以诉讼权,承认他们作为自己和后代人的代表基于环境保护立场对政府提出诉讼具有保护子孙后代环境的权利,声明当代人和后代人都享有生态平衡的和健康的环境的权利。戴维德法官在向法院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发现没有任何困难判决他们(指儿童)能够为他们自己、他们的其他同代人以及后代提起诉讼。就生态平衡和健康的环境而言,他们代表后代提起诉讼的资格建立在几代人共同责任的基础上。”由于法院裁决授予了孩子们的诉讼权,迫使政府下达行政命令取消了65个出租森林的合同项目 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版,第220页。加拿大1999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发达国家最先进的环保立法之一,其最重要的修改包括拓展了公众参与的具体途径,将公众参与的规定具体化。公众、个人都可以对环境违法行为提出调查请求;如果部长调查后未采取适当行动,可以对违法者提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求法院判令停止损害和损害赔偿。2、美国环境集团诉讼和公民诉讼制度 笔者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建立了各有特色的制度,如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但以美国的集团诉讼和公民诉讼制度具有典型性,限于篇幅,本文不作探讨。美国集团诉讼。集团诉讼源于英国衡平法的代表诉讼制度。1966年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3条对这种诉讼形式的构成要件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即:集团人数众多,实际上不可能共同进行诉讼;集团成员存在着共同的法律问题或事实问题;代表人提出的请求或抗辩与集团其他成员的请求或抗辩属于同一类型;代表人适合公平地保护整个集团的共同利益。除此之外,集团诉讼还必须具备下列附加条件之一:如果诉讼参加人单独起诉可能会导致判决的不一致;如果诉讼参加人单独起诉在事实上可能排除或阻碍其他集团成员保护他们的权益;被告基于集团代表人的起诉开始诉讼或拒绝参加诉讼,以致对整个集团成员实行强制性的法律补救已成为必要;法院认为集团诉讼是解决争议的最适宜形式。 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年版,第页从集团诉讼的含义和构成要件的相关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集团诉讼独有的特征是:集团的拟制性、权利实现的间接性和判决的扩张性 王学棉特殊类型诉讼中的司法正义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年月版,第页。何谓拟制性,我们可以将其于实体法中的其他团体相比较中得出结论。如果将由众多人组成的一个组织称为集团的话,那么,实体法中就有很多的集团,如各种法人、非法人团体等。这些集团在诉讼中均是以单个的当事人身份出现。而集团诉讼也是存在众多人数的一方视为一个集团,但集团诉讼中的“集团”与实体法上的由众多人构成的集合,如法人、非法人团体等团体截然不同:第一,他们产生的目的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