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ppt_第1页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ppt_第2页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ppt_第3页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ppt_第4页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学案4 论述类文本阅读对接高考 高考第13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题型为 题,选文字数约 字,每文命题个数 个,所占分值为 分,根据你对本考点高考试题的印象,填写下面的图表:,本题数据为近三年全国课标卷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数据,仅供参考。,客观,1000,3,9,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1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原文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1、2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 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 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 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 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现。,A,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文章第1段提出论点:诗经原来是一本诗歌总集,后来,封建统治阶级用它做教化工具,才把它尊为“经”。而A的意思则是,诗经中的作品本来没有深刻含意,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作为教化工具,尊它为经典。通过比较可以看出,A把本来没有教化用途说成了“没有深刻的含意”。本题主要信息在第1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 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 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 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 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而不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本题主要信息在第4段末。,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 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 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 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 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C。原文的意思是,庶人的作品只有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有可能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而不是庶人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本题主要信息在第3段末。,4.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 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 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 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 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原文略),B,误解原文,原文只表明“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并未言及“金”“石”与“画”。,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 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行书写得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 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 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 在则把这两者合二为一,都称为“书法”。,B,对原文理解有误,原文说:“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 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 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 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 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的 “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C,“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说法有误。,由考试说明的要求可知,高考选取的论述类文章是一般论述类文章。所谓“一般”,是指适合考生阅读和理解的文章,过多使考生难以理解的术语和理论的文章不在命题范围之内。其选材具有以下3个特点: 思想内容进步性。考场是向广大考生传授中华民族美德的重要场所,因此,文本的选取,也必须体现大德育观。近年高考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1.高考论述类文章的选材特点,新知含量丰富性。高考是用来选拔人才的,因此,考生所阅读的文章,无一不是新知含量非常丰富的文章。选文新知含量丰富,能给命题提供广阔的空间,也给考生以深入思考的余地,更能准确地检测出各类考生的阅读水平。如2011年高考有关诗经的论述,2010年高考关于“书”的论述,2009年高考关于唐诗的论述等。 篇幅相对固定性。综观近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字数都在1000个左右,包括题干在内,总阅读量在1800字至2000字之间。,2.高考论述类文章的命题特点,综观近年高考,论述类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