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所2019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七)(无答案).docx_第1页
河南省十所2019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七)(无答案).docx_第2页
河南省十所2019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七)(无答案).docx_第3页
河南省十所2019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七)(无答案).docx_第4页
河南省十所2019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七)(无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十所2019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七)(无答案)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将深刻而全面地改变人类社会。语言和文字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至关重要的标志,它一方面促进了人类的协同合作,另一方面帮助人类完成了世代之间的文化传承。语言智能的目标是实现自然语言与机器语言的连续交互,是人工智能的高级阶段,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言智能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取代专业人员的水平,目前能够替代的只是重复性高、烦琐枯燥、大量使用人工的工作。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对就业产生冲击,是因为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做的就是比人好。比如人脸识别和监控视频审核,这些工作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相对枯燥且对人来说容易出错,交给人工智能更为高效。 虽然人工智能解决了很多感知层面的问题,但语言智能里还有很多解决不了的认知层面的问题,例如常识,以及逻辑推理的问题。人类有了知识之后,可以不断推理和思考,但是语言智能还不具备足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特别是不具备常识性知识。一些企业上线了客服机器人,缓解了不少人工客服的压力,但是,客服机器人能够很好解决的是大量频繁重复的问题,对于有纠纷及争议的问题还需要人工客服来解答。现在语言智能的作用,还是用机器代替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想要解决找不到规律的创造性问题,语言智能还不能做到,也代替不了人。 语言智能与产业相结合可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每一个人都将是智能时代的受益者。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产业向智能化转变。语言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重要的一个阶段,未来将与不少产业领域相结合实现智能化,如智能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司法和智能金融等,而且,语言智能还将引发商业服务创新。比如,它能通过对大规模用户文本评论数据的分析实现智能化的餐饮推荐和酒店推荐等。这些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在节约大量人力成本的同时又提升了产能效率,势必会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 语言智能仍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个人也应敞开胸怀拥抱智能时代的到来。帮助人类拥有更好的生活,是语言智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技创新可以天马行空、百花齐放,但语言智能应用却需有国家指引,对于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质量的语言智能落地应用可以鼓励发展,同时语言智能可能带来的技术垄断、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等问题也要提前应对。但无论如何,智能社会迟早都要到来,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己,敞开胸怀拥抱这一崭新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刘挺语言智能的目标:实现自然语言与机器语言的连续交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人类的协同合作离不开语言和文字,人类文化的世代传承才得以绵延不绝。B人工智能在某些工作方面更为高效,因此必然会对社会某些领域的人们的就业状况产生冲击。C现在语言智能还处在用机器代替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的阶段,比如在“客服机器人”的运用方面。D语言智能在未来不仅能促进产业实现智能化转变,而且还将引发商业服务创新,实现智能化升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分别从语言智能发展现状、发展价值与前景、如何保障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层次清晰,论证严谨。B文中以能否解决常识问题为例,将人类与语言智能进行对比,意在说明人工智能代替不了人类。C文章以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前提,论证了语言智能发展在现实与未来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D本文论述客观,既有对语言智能发展前景的积极预测,又不回避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误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类社会,但人工智能旨在解决感知层面的问题,认知层面的问题只能由人类自己解决。B人工智能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提升产能效率,势必会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成为未来各行各业的主力军。C目前,语言智能仍无法与人类相比,因此要提高工作效率,须处理好人与机器的协作关系。D语言智能离不开政府政策引导,也离不开个人乐于接受的态度,唯此语言智能时代就能更快地到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在2010年之后进入20时代。”在日前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艺术学院与腾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游戏领域的转化与创新”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分享了一组数据:从上市公司数据来看,2010年以后所有跟数字技术相关文化类上市公司,增长速度都达到20至30。 在张晓明看来,传统文化产业主要呈现三大特征:第一,发展速度从2004年到2010年平均23以上的年增速下降到高于国民经济5左右,进入“平台期”;第二,产业内部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很多传统文化行业领域发展速度下降;第三,平台公司出现导致市场结构呈现重大变化。 “这种形势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出现了大规模数字化趋势。”张晓明认为,全国有可移动文物1亿多件,不可移动文物75万件左右,但收藏文物的文博机构的展出率全国平均仅为28。“数字技术为这些文物活起来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所有文物,不管是文字、图像、还是声音,都可以数字化,可以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接入任何文化内容。” (摘编自传统文化产业渐入“平台期” 大规模数字化趋势明显,“光明网”2019年3月7日) 材料二: 新技术手段已经深入影响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消费方式,催生文化生产新业态、新生态。例如,2018年用户已超4亿的中国网络文学,成为影视文学最大来源,且受到海外读者追捧。另一方面,“网生代”文化消费行为与审美趣味也不同于前代人,喜欢在更多元互动的沉浸场景中获得体验。文化创造者要利用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营造虚拟场景,丰富充实传统文化空间,创造出可广泛共享的产品,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的文化参与体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2019年2月26日) 材料三: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借助“互联网”的春风“活”了甚至“火”了起来。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加速网络化建设,目前开发的“掌上故宫”“每日故宫”“故宫展览”等每天点击量超过100万次,让文物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人通过网络领略故宫的壮美。 如果说“互联网”让更多人撩起传统文化的门帘,那么,如何使更多人热爱传统文化,为传承、传播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成了互联网与文化融合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为此,不少专家提出,要借助互联网将文化更广泛地融入生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网络表情包、直播、短视频等纷纷重点打造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在刷爆朋友圈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2018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显示,文化产品内容是消费者最期待改进的方面,同时表现力、传播力也得到较多关注,而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恰好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需求。 不过,业界专家提醒从业者,网络文化的创新发展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吸引眼球上。曾繁文直言:“文化产业应以内容为王,而内容环节应该向专业化发展,尤其是在大众对于高品质文化产品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况下,创意能力和制作水平将会成为生死线。” (摘编自“互联网文化”:新平台 新生态 新发展,中国文化报2019年3月7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文化的生产、传播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文化类公司2010年以后增长都比较迅速。B中国传统文化产业进入20时代,受新技术手段等的影响,大规模的数字化趋势明显,市场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C我国收藏的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其在文博机构的展出率过低,如何让更多的人以更多样的形式了解这些文物,是摆在许多文博机构面前的问题。D“网生代”有着与前代人不同的文化消费行为与审美趣味,喜欢在更多元互动的沉浸场景中获得体验,类似于“掌上故宫”等新形式的展览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晓明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所有文物都可以被数字化,未来我们待在家里也可以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优秀文化。B传统文化产业内部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新技术手段催生了文化生产的新业态,比如2018年我国影视文学最大来源为中国网络文学。 C新媒体平台为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速度的提升、传播范围的延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可以满足消费人群对文化产品内容的诸多期待。D传统文化产业伴随着“互网联”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大众走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调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更有助于民族文化自信的树立。6当前,我们应如何有效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 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演唱瓦西里的人秦德龙 当大幕徐徐拉开的时候,人们看见他手持麦克风,深情地演唱瓦西里的故事:“有一部很老很老的电影,影片里的主人公叫列宁。列宁身边有一个忠诚的卫士,他就是高大的瓦西里瓦西里,他奉命去押运粮食;瓦西里,他一路艰辛一路艰辛” 俄罗斯风格的叙述性演唱,身着苏式军服的青年男女伴舞,倾倒了每一位观众。人们知道他演唱的是老电影列宁在1918中的瓦西里。观众们将热烈的掌声献给了他,献给了这个感人的好节目。 “瓦西里,唱得好极了!”演出结束后,无论他走到哪儿,都有人这么夸他,甚至把他喊作“瓦西里”。 他快乐地微笑着。人们喜爱他的歌声,这让他高兴极了。他对每个人都说着同样的话:“人生就是一首美好的歌,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就是歌声。”他还告诉人们,在德国,不管是银行家还是工程师,都手持乐谱出席音乐会。在法国,音乐遍地皆是,每天晚上都会见到音乐会的海报,整个空气里都充满着音乐。 听他这么说,人们就对德国、法国,以及他演唱的前苏联,产生了美好的向往。当然,这些向往是不切实际的,人们必须脚踏实地地面对时下的生活。于是,有人问他:“瓦西里同志,你的歌唱得那么好,可唱这首歌,能把经济危机赶跑吗? 我们可以向瓦西里同志学习,学习他廉洁奉公。可列宁同志又在哪里呢? 谁是列宁同志呢?” 这是个很尖锐的话题,“瓦西里同志”不好回答了。但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笑着对发问的人说:“你看谁像列宁同志,谁就是列宁同志好了。” 人们大笑。看见人们大笑,他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首瓦西里的故事:“瓦西里,运回一火车的粮食;瓦西里,却未吃一口粮,他饿得昏了过去瓦西里,好样的瓦西里,我用歌声向你致以崇高的敬礼” 人们随着他轻声歌唱。人们像他那样,吟唱着瓦西里的故事,像满天星似的散去了。 他也回了家,妻子正在家里等他。一回到家,他就看见妻子的眼里浸满了泪水。妻子忧伤地说:“我被通知轮岗了” 他紧紧地搂住妻子,像电影中的瓦西里安慰妻子那样,安慰着自己的妻子:“面包会有的,面包会有的!” 妻子推开他,要他去找本单位的领导同志,讨个说法。 在领导同志的办公室里,领导同志神色凝重地说:“瓦西里同志,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个人总是要做出牺牲的。每个人都要轮岗,包括我们这些领导干部。但我们和群众还不同,我们是工资轮岗人不轮岗,我们还要坚持上班呢。对此,你有什么意见吗?” 他叹了口气,听领导同志这么说,他还能有什么意见呢?走出领导同志的办公室,他发现天空依旧很蓝。 他又唱起了瓦西里的故事,自吟自唱。这回,他是唱给自己听的。如果,自己也轮岗了,就用歌声来拯救自己吧。一首歌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为什么就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果然,没过多久,他也被通知轮岗了。经济危机是残酷的。不想轮岗的人,可以自己选择离岗,另谋职业。他苦恼着,不知是该与大家一起轮岗,还是索性离岗。 “你的歌,唱得那么好,怕什么呢? 干脆去歌厅唱歌吧!”有人对他说。 终于,他咬着牙,选择了离岗。不过,他没有到歌厅去唱歌。他知道自己不适宜去那里唱靡靡之音。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经济危机了,歌厅的生意却很红火。歌厅的门口,总是停着各种牌子的高级轿车。每当夜色降临的时候,他弹着琵琶,一个人在夜灯下独唱。他唱着那些俄罗斯老歌,吸引着无数上年纪的观众。人们专注地听他唱歌,怀旧之情勃发时,便同他合唱。 他的演唱有了新的拓展。除了演唱瓦西里的故事之外,他还加唱了军港之夜小白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忘情水茉莉花祝你生日快乐上海滩等中外好歌金曲。他声情并茂的演唱,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后来,便有一些单位来请他加盟各种演唱大赛了。每唱一次,给他三千块钱。效益差些的单位,也会给他一千块钱。原单位也请他回去唱歌,参加演唱大赛。代表原单位唱歌,他分文不取。他只有一个要求,给大家演唱那首瓦西里的故事。每当他演唱这首歌时,观众们都会热泪盈眶,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包括前排就座的那几位领导同志,也将巴掌拍得分外响亮。 (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运用心理等描写手法,将关乎自身命运的情节与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都寓于舒缓自然的叙述中,语言质朴却意味深长。B瓦西里虽没有去过德国、法国、前苏联等国家,但他却绘声绘色地说出当地人怎样热衷于音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喜欢夸夸其谈、爱慕虚荣的人。C小说对社会环境的描写十分巧妙,比如经济危机到来,小说是以他人对“瓦西里”尖锐的调侃和夫妻二人工作变化等来展现的。D小说不仅描写了一个普通人的人生选择,也以真实的笔触呈现了社会变革时期的历史,引发人们对自我价值与追求的思索。8小说结尾写“每当他演唱这首歌时,观众们都会热泪盈眶,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_ _9小说中的瓦西里的故事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 _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也。谨性沉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屏居闾里,未有仕进之志。或有劝之者,谨曰:“州郡之职,昔人所鄙,台鼎之位,须待时来。吾所以优游郡邑,聊以卒岁耳。”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及破六汗拔陵首乱北境,大行台仆射元纂率众讨之。宿闻谨名,辟为铠曹参军事,从军北伐。纂令谨率二千骑追之,至郁对原,前后十七战,尽降其众。后率轻骑出塞觇贼,属铁勒数千骑奄至,谨以众寡不敌,退必不免。乃散其众骑,使匿丛薄之间,又遣人升山指麾,若分部军众者。贼望见,虽疑有伏兵,既恃其众,不以为虑,乃进军逼谨。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率余军击之其追骑遂奔走因得入塞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军次白牛逻,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停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王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之纯臣矣。”灵太后深纳之。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能获谨者,许重赏。谨闻之,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人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太后引见之,大怒。谨备论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太后意稍解,遂舍之。寻加别将。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护深忧之,密访于谨。明日,群公会议。谨曰:“昔帝室倾危,人图问鼎。嗣子虽幼,而中山公亲则犹子,兼受顾托,军国之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既太祖等夷,护每申礼敬。群公迫于谨,亦再拜。因是众议始定。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高祖亲临,诏谯王俭监护丧事,谥曰文。及葬,王公已下,咸送出郊外。配享于太祖庙庭。(节选自周书于谨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率余军击之其追骑遂奔走因得入塞B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率余军击之其追骑遂奔走因得入塞C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率余军击之其追骑遂奔走因得入塞D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率余军击之其追骑遂奔走因得入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子兵书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吴国将军孙武所撰。B辟,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张衡传“连辟公府”即为此意。C尚书省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主要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D配享指功臣祔祀于帝王宗庙,多为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或臣子,经皇帝允许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谨性情深沉,颇具才能。他为人深沉而有见识度量,特别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称赞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B于谨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他随元纂北伐,经过十七场战斗,招降全部敌军;在寡不敌众之时,他分兵藏于草木丛生的地方,迷惑敌人,最后成功进入边塞。C于谨勇气过人,为人坦荡。征讨鲜于修礼,灵太后听信他人诽谤,张贴榜文来抓捕于谨,于谨主动上书灵太后,陈述军队滞留缘由,得到灵太后的宽宥。D于谨顾全大局,一片赤诚。太祖去世后,孝闵帝年纪尚幼,为了国家的稳固,于谨用自己的威望与地位最终帮助了宇文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率轻骑出塞觇贼,属铁勒数千骑奄至,谨以众寡不敌,退必不免。 译文:_ _ (2)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 译文: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即 事陆 游渭水岐山不出兵,欲携琴剑锦官城。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 扪虱雄豪空自许,屠龙工巧竟何成。雅闻岷下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糁羹。 【注】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八年,诗人自南郑赴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任途中所作。扪虱:永和十年(354),东晋大将桓温北征,大战关中,王猛来见,一边扪虱,一边纵谈当时的国家大事。屠龙:庄子列御寇记古代朱怦漫知道支离益懂得屠龙的方法,向支离益请教,费了千金的代价,但因无龙可屠,技艺无法施展。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出兵”点明当时的政治形势,用语看似平淡,却饱含着浓重的无奈与政治悲哀。 B本诗“醉来”“老去”“玉糁羹”等词语直白浅近、质朴自然,极具生活气息。C诗人最后要在岷山下用山芋炖一锅鲜美的玉糁羹,表达了自己矛盾过后坚定的隐逸情怀。 D本诗中诗人的心绪十分复杂,既有较为直接的坦陈心志,又有含而不露的隐藏叙述。15中间两联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诗人表达自己后悔没有看清道路,委婉地表明想要退隐的两句是“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而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赤壁赋中用“_”写月光下水气笼罩江面的景色。 (3)杜甫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3月10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300次飞行任务。( )。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首飞也是我国当年唯一一次航天发射。而到201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全年发射37次,中国航天发射在世界航天史上_。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不仅采用了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而且能力强、技术新,打破了中国火箭动力系统向绿色环保的转型。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在此之前中国火箭直径是335米,而长征五号火箭的直径为5米,_只是165米的跨越,_这一结构被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是无数航天人_的结晶。回顾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最让国人_的就是中国航天不断开放,走向国际市场,让“长征”成为真正的响当当的国际品牌。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翻开一部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好似翻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00次发射史 B翻开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它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00次发射史如出一辙 C翻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00次发射史,就如同翻开一部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D一旦翻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00次发射史,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展现出来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独占鳌头 看似 却是 殚精竭虑 交口称赞 B独占鳌头 虽然 但是 呕心沥血 津津乐道 C鹤立鸡群 不但 而且 殚精竭虑 津津乐道 D鹤立鸡群 尽管 但是 呕心沥血 交口称赞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不仅能力强、技术新,而且采用了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实现了中国火箭动力系统向绿色环保的转型。B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不仅能力强、技术新,而且打破了中国火箭动力系统向绿色环保的转型,采用了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C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不仅采用了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而且能力强、技术新,突破了中国火箭动力系统向绿色环保的转型。D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不仅采用了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而且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