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_第1页
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_第2页
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_第3页
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_第4页
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轮专题二 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图1图1是在P地上空的俯视半球投影图,该地此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该地此日看到太阳作顺时针运动,且发现太阳高度范围是1030之间, E、F是等0太阳高度线与外圆的交点,弧线MPN与纬线垂直。1读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地此时看到太阳位于正南方的天空上,纬度是75NBK地此时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的天空上,纬度是70SCE、F两地此时位于赤道上,E地地方时是6:00DE、F两地不一定位于赤道上,此时地方时不能确定图22如图2,Z为直射点,弧线XY是过Z点的球面一段劣弧,且是X、Y之间最短的一段弧,Z是该弧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X、Y两地太阳高度相等B此时X、Y两地不一定同在白昼CX、Y两地经度差一定小于180D若X、Y两地纬度相同时,则X、Y两地纬度值不大于2326读图3,我国部分地区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回答34题。3等值线L1、L2所示的积温数可能分别为()图3A4000、3000B6000、7000C6000、3000D4000、70004等值线L3的东段大致位于我国()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处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处C巴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处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处图4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56题。图45经过甲、乙、丙、丁四地所绘制成的剖面图,最可能的是()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图5斜线部分表示7月7日,非斜线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79题。7此时北京时间是()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C7月8日20时D7月7日16时8有关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正确的是()ACBA BABCCBAC DBCA9有关A、B、C三点昼长状况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 BCBA CBAC DBCA图6读某地近海盐度()分布状况,如图6,完成1012小题:10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判断,等盐度线的值应为()A35.5B37.0C36.5D36.011处形成盐度高值中心,其主要原因是()A海域封闭,降水稀少B河流淡水注人量较少C暖流水温高,蒸发强D降水少,温度高,蒸发强12处等盐度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下列关于此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洋流是本格拉寒流 B该洋流是在信风吹拂下形成的C该洋流向北与南赤道暖流汇合 D该洋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读我国某地区学校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回答1314题。夏季(5月9月底)冬季(10月次年4月底)上午09:3013:30上午10:0014:00中午午休中午午休下午16:0020:00下午15:3019:3013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A沈阳 B西安 C武汉 D乌鲁木齐14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年12月11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中国2007至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当中山站的各项工作步入平稳轨道后,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综合队将乘坐“雪龙”号再次启程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读图7,完成1516题。图715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6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读图8,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718题:图817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盛行西北风 B盛行西南风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潜水补给河水18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A冰雪融水、冬季 B大气降水、冬季C地下水、春季 D大气降水、夏季图919图9为某地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域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 )A B C D图10读亚洲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2022题。20N处气压值可能为()A1005、1010 B1006、1018C1015、1020 D1010、102021此时,郑州与合肥相比()A郑州风力较小、合肥风力较大B合肥气温低、气压高C降水最可能在郑州D降水最可能在合肥22在图中所示的季节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开普敦温和多雨 B温带草原一片枯黄 C热带季风区干燥少雨 D阿姆斯特丹寒冷干燥图11为极地俯视图,此时全球为同一个日期,曲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回答2325题。图1123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10N,0B20N,0C20N,180D10N,18024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处于极夜时期B我国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C至日本的油轮在斯里兰卡南部顺风顺水D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是小麦收获季节25图示时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A0时 B6时C12时D18时二、综合分析题(4小题,共50分)26图12为北京时间12时的日照图,图中AB为完全的昏线,完成下列要求。(10分)图12(1)写出图中a、b的经度。(4分)(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2分)(3)此时,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正值_(雨季或旱季)。(2分)(4)这一天,_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一年中的最大值。(2分)图1327读某地区等温线及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图13),完成下列各题(10分):(1)该地区及当前季节为( )(2分)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冬季 D南半球夏季(2)P地区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分)A一座山,山上有冰川B一座山,山顶海拔可能达2000米C地势低洼,有沙漠分布D周围广泛分布亚热带常绿林(3)图a是图b阴影部分海湾放大图,请选择四地中最适宜建港口位置,并说明理由。(6分)28读下面“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14,回答有关问题。(12分)甲 乙图14(1)甲、乙两图所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2分)(2)甲图半岛主要气候类型是_,分析该气候类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4分)(3)乙图所在国能源资源中较为丰富的是 ,试分析此类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4)甲、乙两图所示主要国家均为我国重要的 _ (矿产)进口地区,请分别写出该种矿产海运至我国的最近线路必须经过的“咽喉地带”的名称。(3分)29图15为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图15 (1)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3)从C地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2分) (4)简要分析、两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2分) (5)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图示海域东西两侧地质活动和地形特征的异同点。(4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CABCBCBDBD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ABABDBCCBCC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6(10分)(1)a:105W(2分) b:165E(2分)(2)(2326S,120E)(2分)(3)旱季(2分)(4)南回归线及其以南(2分)27(10分)(1)B(2分) (2)B(2分) (3)(2分);与相比,位于港湾内部,风平浪静,有利于船舶停靠;(2分)与相比,等深线密集,港阔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进出。(2分)1,3,528(12分)(1) 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2分)(2)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4分)(3)水能河流水量丰富地处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3分)(4)铁矿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3分)29(18分)(1)B地降水量多于A地(1分)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冷干气流(冬季风)的影响(1分);沿岸有寒流经过(1分)。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1分)东侧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1分);沿岸有暖流经过(1分)(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且具有海洋性特征,东暖夏凉,降水丰富(1分);D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1分),冬季受西影响,温和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