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语文版必修.docx_第1页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语文版必修.docx_第2页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语文版必修.docx_第3页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语文版必修.docx_第4页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语文版必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大江东去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的。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他圣贤。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以至于有人只好把中国文化比作一个大染缸,掉进去就变色。换句话说,一走进中国历史,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就会在人为的迷宫里迷失。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修斯依靠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线团,走出了迷宫。走出中国历史或者中国文化的迷宫,也有一根阿里阿德涅之线。这根线就近而言,是从红楼梦到王国维再到陈寅恪那个绵绵不断的人文精神承传。就远而及,可以从红楼梦上溯到禅宗兴起之后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然后还可以从魏晋风度、汉末党锢精神上溯到道德经的自然无为哲学、山海经的自由人格风貌以及尚书记载中残留着的民主政治传统等等组成的文化景观。这是中国历史依稀可辨的一脉文化香火,凭借这脉香火的微光,烛照出专制不是中国的国情,孔子不是中国文化的始源和象征。(选自李劼中国文化冷风景,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中国的历史时空,复杂也简单。复杂是因为,厚厚的二十四史一辈子都读不完。B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C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而像一座由冗长的文字编织成的言语迷宫。D本文作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司马迁、司马光都像一堵墙,史家们大都被他们挡在了历史真相之墙外。答案C解析A项“一辈子都读不完”太绝对,原文中有“大有一种”修饰限制;另外,将中国历史时空的复杂性简单归因于读不完二十四史也过于简单。B项应是“前后一百多年”。D项把孔子、司马迁、司马光三者并列错,原文是“孔子像一堵墙。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用一个圆周作比,说明中国历史的发展是相同的;第二段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B通过前四段的详细论证,作者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认为不可陷入固有的迷宫去谈中国历史。C因为孔子不是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中国文化也不是从孔子开始,所以,在美国竖立孔子雕像是不正确的。D本文观点新颖,论证严谨,从中国的历史时空开始展开论证,层层递进,结尾点明主旨。答案D解析A项“相同的”错。B项“固有的迷宫”错,这个迷宫是人为造成的,文章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有相关表达。C项结论过于简单绝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想走出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迷宫,作者认为要寻找中国文化香火的微光,抓住绵绵不断的人文精神承传。B从尚书到山海经再到道德经,从汉末党锢精神到魏晋风度,这是一个非常谨严细微又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之根脉。C中国曾出现过有本国特色的文艺复兴,中国的文化景观中也有自由人格和民主政治的元素。D中国历史的起点其实并非专制,而是后人误入了歧途。顺着历史依稀可辨的文化香火可断定,专制非中国的国情。答案B解析原文中没有“谨严细微”一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爱心如同韭菜余显斌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他轻声说:“在医院。”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他忙说:“娘,没啥。”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他说:“白血病。”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娘眼睛一亮:“真的?”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娘站在那儿,愣住了。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他猜对了。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他望着爹娘笑了。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碧绿、一片阳光。(摘编自石家庄日报,有改动)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头写“他”在医院,说明“他”一开始就想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做法,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事由,表明“他”已决定为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B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C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D作为儿子的“他”,为了捐献骨髓,欺骗母亲是因为考虑到母亲的情绪,并且母亲不了解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不能明说。答案D解析A项一开始写他在医院并不是要装病,而是后来母亲以死相逼不让他捐献骨髓,他才不得不装病来让母亲理解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B项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选项说反了。C项“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理解浮于表面。5小说中的“娘”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爱子情深。怕儿子捐献骨髓影响身体;得知儿子“有病”,当天打车到医院,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为救儿子准备下跪求女孩捐献骨髓。善良淳朴。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献骨髓;得知真相后,看到女孩脸上毫无血色,病情严重,同意儿子捐献骨髓。明白事理(通情达理)。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后,就不阻拦儿子捐献;虽然自己被骗,也不怪丈夫和儿子。6这篇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效果突出。请结合原文加以赏析。(6分)答:_答案卒章显志,揭示主题。“爱心像韭菜”,形象地说明了付出爱心,可以惠及他人,而且可以生发出更多的爱。呼应标题,照应医生“骨髓像韭菜”的比喻,让结构更加严谨。突出人物形象。借“他”的心理活动,赞美了他们一家人的爱心付出,刻画了一个乐于撒播爱心的人物群像。(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材料二:(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材料三: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2010年至今,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材料四: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 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在美国建立首个孔子学院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2005年。B20092014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C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D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答案D解析结论武断。材料四中“不久的将来”并不等于“2020年”,材料也没有指明“屏幕上的语言”就是“国际通用语言”。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在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B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C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D材料四将创建孔子学院比作“人类登月工程”“名片”和“无敌舰队”,这种文学性语言虽然生动形象,但也会影响实用性论著的真实性。答案C解析A项从材料内容及原报道标题等都可看出,材料重点阐释的是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而不是我们应该向世界学习什么。B项材料二不能表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D项文学性语言不影响实用类论著的真实性。9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分)答:_答案材料一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交流。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对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略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答案B解析结合语境、根据文意来判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B禁内,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C六宫,本义是古代皇后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可简单地分为四种:公、卿、士、庶。答案C解析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的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还减除滁州赋盐,滁州人很感激他。C梅执礼忠于职守。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用玺,他奏明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生取义。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答案C解析“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错,原文是责罚主管夫人,杖打小黄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译文:_(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译文:_答案(1)这个郡还抵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2)天子遭受劫难,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参考译文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觉得他这个人很贤能,就向宰相进言推举他,宰相把没有和他见过面作为不满意推荐的理由。梅执礼听说了这件事说:“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有所得,一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有所失去,我只要追求通过我自身的完善而有所收获就够了。”最终也不去拜谒宰相。历任比部员外郎,有位宫苑官吏把高达三百万钱的茶券拿来,声称是杨戬的旨意要急需领取。梅执礼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想揭发,比部长官、副长官犹豫不敢,他就独自上奏,果然是诈骗。擢升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在郓把房屋抵押给别人,应当赎回而不肯付赎金,并且请求下诏书加以改变;内侍张佑督查修葺太庙,弄虚作假求取奖赏:这些都因梅执礼的驳奏而没有实行。(梅执礼)迁任礼部侍郎。一向与王黼友好,王黼曾经在自己的宅第里摆设酒宴,夸示繁盛的园池妓妾,态度傲慢。梅执礼说:“公作为宰相,应当与天下同忧乐。现今方腊在吴地作恶,疮痍满目,现在哪里是歌舞宴乐的时候呢?”退下后又用诗劝诫他。王黼恼羞成怒。第二年,(梅执礼)改任滁州,当时盐赋出现亏额,滁州也苦于强行摊征税赋。梅执礼说:“这个郡还抵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梅执礼)请示朝廷,诏命减损二十万,滁州人民都感谢他的仁德。钦宗即位,(梅执礼)改任户部尚书。正值战争兴起,而赋税征调不足,梅执礼请求把禁宫内的钱拨给有关部门,凡是六宫的供给,全部经过度支才能下发。曾有位小黄门手持宫中的批件来到户部取钱,但封识上面没有盖玺印,觉察到有过错后,又回去重新盖章。梅执礼上奏审查,诏命责罚管理印玺的夫人而杖打那位黄门。金人包围京都,梅执礼劝皇帝亲自征伐,而请求太上帝后、皇后、太子都出京避难,当权的大臣加以阻止。到失守时,金人用天子作为人质,要求索取数百上千万的金帛,说:“和议已签订,只要如数满足我们所要求的,就奉送天子还京。”梅执礼与同列大臣同情百姓贫困,相互商量说:“金人的欲望没有限度,就是铜铁也不能给。”但过去有怨仇的宦官告诉金帅说:“城中有七百万户百姓,所搜取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只许百姓用金银换取粟麦,百姓应当有愿意出钱的。”后来果然是这样。敌首愤怒,斥责梅执礼,(梅执礼)回答道:“天子遭受劫难,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只见房屋空虚,没有东西拿来完成任务。”敌首更加愤怒,把副官带上来各打了一百杖。梅执礼还为他们请命,不久(梅执礼)被遣送还京,将到门口,把他喊下马来打死,并悬挂(他的)首级示众,时间正是靖康二年二月。当天,天空昏暗,臣民都泣泪愤叹。死时,四十九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玉楼春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注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尊:通“樽”。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B“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渡。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词人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C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D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第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答案B解析B项这里化用“南浦”的典故,不是借以表达离别之情,只是让人联想“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15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答:_答案(1)三、四两句主要用对举(对偶)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北与南、高与低、红(白)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出整个天地间皆是蓬勃绚烂的春色。(2)这两句融情于景、景中含情,那“犯寒开”的梅花,“如酒绿”的波纹,充溢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色,正是词人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的两句是“_,_”。(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_,_”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入手,表现出自己客居他乡、疾病缠身、漂泊孤独的窘况。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因为有了他们,使人类残留的吉光片羽,得以放出在新世纪潜藏的辉煌。不要轻视任何微末的收藏,否则人类早已沉埋了千百年的变化沧桑怎会_。拒绝金钱对收藏的腐蚀,是收藏家们的天赋使命。拍卖场的主事者,正应是眼光锐利而_者,定以适当价格为上线和下线,才是拍卖的本分。平生最厌听者为拍卖场充满虚荣的呼价和掌声。更可耻者为拍卖前称_,这无疑是命拍卖方找托哄抬。如果收藏界成为高士的沙龙、平民的欣慰,我们将再见不到贪婪的眼神,见不到拍卖场的虚荣,见不到奸佞之徒于收藏界_,那么,文明的收藏、文化的收藏将成为世界的主流。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工作极为重要,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值得尊重B收藏家是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呵护者、守望者C收藏是对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呵护和守望D呵护和守望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就是收藏答案B解析由下文的“他们”可知,此处应该说的是“收藏家”,可排除C、D两项;由下文可知,被金钱腐蚀的收藏者是不值得尊重的,可排除A项。故选B。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了他们,使人类残留的吉光片羽,得以放出在新世纪潜藏的辉煌。B有了他们,使人类残留的吉光片羽,得以在新世纪放出潜藏的辉煌。C因为有了他们,人类残留的吉光片羽,得以在新世纪放出潜藏的辉煌。D因为有了他们,人类残留的吉光片羽,得以放出在新世纪潜藏的辉煌。答案C解析原句缺少主语,应删去“使”字;语序不当,“在新世纪”应移至“放出”前。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豁然开朗德高望重势在必得上下其手B豁然贯通 德高望重 胜券在握 上下其手C豁然开朗 不孚众望 胜券在握 叱咤风云D豁然贯通 不孚众望 势在必得 叱咤风云答案A解析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用来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豁然贯通:一下子就彻底明白。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不孚众望:没有使众人信服的声望。势在必得:形容人一定要得到某事物坚定不移的气势。胜券在握:一定能取得胜利。上下其手:玩弄手法,暗中作弊。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20某校举行20年校庆大典,特邀请一事业有成的校友来校为学生们作励志演讲。该校友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即兴演讲,不料,才开讲了几句,台下就一片哗然。下面是该校友演讲词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多次接到母校的召见函,总因各种事务缠身未能成行。今天,我于百忙之中抽身前来,惊闻母校20年庆典,能与同学们一起为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