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1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3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4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课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英国鸦片走私船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 (2)清朝君臣对“岛夷”的情况一无所知。,2.代表:,四洲,志,师夷长技以,思想,向西方学习,世界,开眼看,制夷,解放,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1)_后,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2)清政府内部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_ _”的思想。 2.内容: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_作为国家安身立 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_。 3.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创办了一批_,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5.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自强,纲常伦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近代企业,【学习思考】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提示: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_的产生。 (2)代表人物:_、郑观应等。 (3)主张: 经济上:主张发展_,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_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制度。 (4)局限性:未形成_。,中国资本主义,王韬,民族工商业,自然科学,君主立宪,完整的理论,2.康梁维新思想:,万木草堂,孔子改制考,君主专制,经学的外衣,封建顽固势力,议院,民权,变法通议,国家属,于人民,3.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_实行变法,但 很快就失败了。 4.作用:起到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 代一次_。,光绪帝,思想启蒙,思想解放潮流,【警示钟】 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的不同 早期维新派强调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形成了一套维新理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探究讨论】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方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请分析: (1)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什么样的主张? 提示:李鸿章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器”、学技,郑观应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习制度。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否有道理?说明理由。 提示: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批评,郑观应的“此其体也”就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道理。因为当时先进发达的国家都运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中国必须追赶世界潮流。,(3)材料三对比材料一,李鸿章思想有无变化?对李鸿章的行动进行评价。 提示:没有变化。开始举办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点归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核心、实质和评价 1.核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 2.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3.评价: (1)积极性:“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起到了承上启下和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2)局限性:对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想一想】“中体西用”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提示:(1)目的相同:洋务派思想是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派都主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 (2)手段一致:“师夷长技”向西方学习;对西方“长技”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3)结果相同: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失败了。,【跟踪训练1】鲁迅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固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可知,这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变式备选】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题干“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这是洋务派的主张,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二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请分析: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梁启超比魏源、洋务派的进步体现在哪里。为此,他是怎样实践他的主张的。 提示:进步体现:他认为除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教育制度,更需要学习政治制度。 实践:同康有为一起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设想。 提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态度: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要点归纳】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戊戌变法运动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政治运动的开展,政治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在原有体制下实行改革的道路行不通。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最后清朝覆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想一想】为什么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提示:(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阻力。,【跟踪训练2】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下列对材料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康有为认识到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技术落后 B康有为主张政治变革,实现民族富强 C康有为主张变法图强,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康有为仍然没有突破“中体西用”思想,【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思想的认识。根据题干材料“购船置械”是“变器”不是“变事”,“设邮使,开矿务”是变事,不是“变政”,可知康有为主张“变政”,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