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ppt_第1页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ppt_第2页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ppt_第3页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ppt_第4页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材分析,教学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2.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 会根据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或者准线方程, 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和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1.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图形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联想、 类比、猜测、归纳等合情推理的方法; 2.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 的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会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出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并画出图形,反之也会 。,难点:,用坐标 法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根据本节课的认知结构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本课采用了实验探索法、类比法、图表法进行教学。这既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需要。,1.教法,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2.学法,类比探究式学习法 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积极主动构建新知识,遵循了建构主义原则 。,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3.教学手段,采用以学生独立思考、类比探、合作交流,教师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情境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情境引入,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抛物线,2)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一尺长的木棒,每日取其一半,永远也取不完” 。,如果将“一尺之棰”视为单位“1”, 则每日剩下的部分依次为:,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3)一种计算机病毒可以查找计算机中的地址簿,通过邮件进行传播。如果把病毒制造者发送病毒称为第一轮,邮件接收者发送病毒称为第二轮,依此类推。假设每一轮每一台计算机都感染20台计算机,那么在不重复的情况下,这种病毒每一轮感染的计算机数构成的数列是:,1,20,202,203,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4)除了单利,银行还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作本金,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通常说的“利滚利”。按照复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 = 本金(1+利率)存期。 现在存入银行10000元钱,年利率是1.98%,那么按照复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组成了下面的数列:,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2.探究新知“探”,一、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着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q表示。,设计意图:让学生类比之前学习的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意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问题自主思考,加深对等比数列定义的掌握.,1.由于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可能作为分母,所以每一项均不能为零,因此q也不能为零 2.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第4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 3.常数列都是等差数列,但却不一定是等比数列。若常数项各项都为0,则它不是等比数列;当常数列各项都不为0时,它才是等比数列,注意事项:,思考 一:等比数列的每一项和公差是否能为零? 思考二:从第三项或第四项起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是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 思考三:常数项是否一定是等比数列?,例1: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试问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吗?,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巩固等比数列的定义,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自主探究出等比中项的注意事项:1.G是a与b的等比中项,则a与b的符号相同,符号相反的两个实数不存在等比中项。 2.等比中项有两个,切互为相反数。 当 时,G不一定是a与b的等差中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二.等比中项,与等差中项类似, 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思考一:2,-6之间是否存在等比中项?,思考二:1和4的等比中项是什么?,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由此归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法一: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比数列,设计意图:类比等差数列的不完全归纳法,进而归纳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共n 1 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意图:类比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通过累乘法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类比,等比数列,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思考四: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函数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数列an的首项是a1=1,公比q=2,则通项公式是: ,an 8 7 6 5 4 3 2 1,0 1 2 3 4 n,设计意图: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函数联系起来,让学生自主发现两者图象的不同。,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3)-1,3,-9,27,-81,,(2) 1,-1,1,-1,1,,(1)2,4,8,16,32,64,,思考:试写出下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计意图:巩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熟练写出 通项公式。,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巩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例2.一个等比数列的第项和第项分别是和,求它的第项和第项,解,:用an 表示题中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由已知条件,有,解得,因此,,答:这个数列的第1项与第2项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练习1:在等比数列an中:,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练习2:在等比数列an中:,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练习3:在等比数列an中:,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在思维中形成主线,思路清晰。,小结,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5.布置作业,设计意图:通过作业的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P53 习题2.4,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