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基本特性.学生.ppt_第1页
人格基本特性.学生.ppt_第2页
人格基本特性.学生.ppt_第3页
人格基本特性.学生.ppt_第4页
人格基本特性.学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7/10,人格心理学,1,第二节 人格的基本特性:,(一)独特性与共同性 (二)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统整性 (四)倾向性 (五)人格的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2019/7/10,人格心理学,2,第二节 人格的基本特性,一、独特性与共同性 一位心理学家用一句话概括了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每个人就其某一方面来说, 1.就象其它所有人一样, 2.象其它某些人一样, 3.不象其它任何人。这就是说,人的人格是由某些与别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构成的.,2019/7/10,人格心理学,3,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格的共同性,生活在同一地区、同一民族、同一国家的人们,因为共同享有的生活习惯、宗教思想、文化传统、民族感情等而具有相同的特点。,2019/7/10,人格心理学,4,人格的独特性和共性的关系是共同性寓于个别性之中,每一个具体人的个别性是一般人的共性的具体表现.正是研究了具体人的人格,通过归纳、概括找出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借以发现规律,再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具体人身上,这就是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小结:,2019/7/10,人格心理学,5,二、稳定性(stability of personality) 与可变性,(一)稳定性 1.含义:人格首先是稳定的。一个人出生后,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从而使自己的活动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它是长期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下,受内外因素相互影响而潜移默化地形成的,一旦形成便不易改变。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表现: 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 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人格的基本特性,2019/7/10,人格心理学,6,(二)人格的可变性:,1.含义:人格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人格特征也必然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尤其在可塑性较大的青少年时期。,2019/7/10,人格心理学,7,2、人格变化原因:,第一,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东西(如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是逐渐形成的)随着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变化而逐渐变化。 第二,人的人格心理表现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2019/7/10,人格心理学,8,第二、人的人格心理表现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变化,(1)随着人们所处的情景、人们在交往中受到的影响而改变。 (2)由于一时的心理状态影响也会给人格打上烙印. 重大事件 (3)人的身体自然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特点的变化,也影响人格特征变化. (4)身体其它特点、年龄和人健康状况也使人格发生着某种改变。,2019/7/10,人格心理学,9,3.表现:智商与情智,(1)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 (2)情绪智力的认知基础 (3)提高情智的方法 (4)三次心理学热中认识情智,2019/7/10,人格心理学,10,X,Y,情智,智商,甲,丙,乙,丁,O,A,B,C,D,A象限的人,春风得意 B怀才不遇 平庸一生 贵人相助,情智登场,智商退位,3.表现:智商与情智,2019/7/10,人格心理学,11,1.了解自己的情绪 2.控制自己的情绪软糖实验 3.激励自己 4.了解别人的情绪 5.维持圆融的人际关系 戈尔曼情绪智力,(1)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自我察觉(self-awareness), 了解自我感受的能力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处理自我情绪及行动 的 能力 自我激励(self-motivation), 面对失败或挫折仍屹立不摇的能力 同理心(empathy)。 能体会及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社交能力(social skills), 善于对待及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2019/7/10,人格心理学,12,(2)情智的认知基础:,艾利斯的ABC理论 Activating events 诱发性事件 Beliefs 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Consequence 情绪反应及后果 ABC来自3个英文字的字首,2019/7/10,人格心理学,13,事 件,认 识,情 绪,ABC理论框架,2019/7/10,人格心理学,14,A.事 件,理性情绪理论模型,N.情绪改善,E.新认识,D.辩 驳,C.不良情绪,旧认识,B.旧认识,伯恩斯的三栏目技术随 想 认知失真 合 理 反 应 寻根术,2019/7/10,人格心理学,15,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艾利斯的“理情行为疗法”,又称为ABCDEF六环节认知矫正。,2019/7/10,人格心理学,16,认知因素 (一)效价和期望评价 (二)自我效能感 (三)目标意识 (四)归因作用 (五)认知冲突,基础:,核心:同理心,2019/7/10,人格心理学,17,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从事某种工作所具有的能力的主观评价和确信。 班杜拉(Bandura、美)认为在个体行为动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体能力能否胜任该任务的知觉。 结果期望 效能期望,2019/7/10,人格心理学,18,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等人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具有五方面作用。 第一,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第二,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 第三,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第四,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第五,影响活动时的情绪。,2019/7/10,人格心理学,19,自我效能感建立的四种信息来源的基础,1、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则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个体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如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学校,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写信给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 朴正熙 3、言语说服,如他人的建议,劝告,解释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效能。 4、情绪唤起,正情绪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自我效能,负情绪则会减弱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2019/7/10,人格心理学,20,(三)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对个体情智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1、目标的明确性; 2、目标的适切性; 3、目标的价值性; 4、目标的自觉性。,山田本一,目标分解法 “近期目标效应”,2019/7/10,人格心理学,21,实验:,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有一年,他们对即将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一群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这群学生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 25年后,哈佛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2019/7/10,人格心理学,22,戴明博士奖 中心思想就是“每天进步1%”! 要是做到每天进步1%,一年增长百分几? 答案:S=1(1+1%)365(次方)=37.783(倍)= 3778.3%,芝加哥公牛队的教练杰克逊,萨拉米作用,2019/7/10,人格心理学,23,(四)归因(Attribation)作用 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与期望,具有不同的动机作用。一般说,把行为结果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或不可控的因素,会产生绝望感与自卑,降低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而把行为结果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将会产生内疚,则会增强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2019/7/10,24,人格心理学,支配原因,稳定性,稳 定 不稳定,内 在 的,外 在 的,能 力 努 力,工作难度 运 气,美 B韦纳的归因理论,韦纳认为,在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时,除了把行为的原因归为情景因素与个人因素外,原因的稳定性是第二个重要的问题。这样,个人的行为可归入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的四个范畴之中。 个体行为决定因素分类,人格心理学,25,2019/7/10,成功归结于,失败归结于,内在因素:令人感到满意、自豪 外在因素:令人感到惊喜、满意 稳定因素:提高工作积极性 不稳定因素:提高或降低工作积极性,内在因素:令人产生内疚、无助感 外在因素:令人产生气恼、敌意 稳定因素:降低工作积极性 不稳定因素:提高工作积极性,2019/7/10,人格心理学,26,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 能力和努力 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 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 缺少努力 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望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结论,2019/7/10,人格心理学,27,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2019/7/10,人格心理学,28,(五)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行为。 动机的强度与冲突的强度成正比。,2019/7/10,人格心理学,29,3)提高情绪智力的方法,自我监控提高情绪知觉 培养自己的情绪感受性 有效沟通 情绪管理 自我激励,“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2019/7/10,人格心理学,30,周哈里窗戶,2019/7/10,人格心理学,31,自我激励的作用与方法,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iam Jamells)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张锡民说:“我所接触到的成功经理人,无一例外地非常善于自我激励。“,2019/7/10,人格心理学,32,4)三次心理学热(87-88 97-98 现在)中认识情智,2019/7/10,人格心理学,33,赛氏测验: 心理学家马丁.赛格曼的“乐观成功理论” 被试:美国“都市生活”保险公司5000名新推销员 过程:选出常规测试不及格而乐观测试中得高分的“超级乐观者” 结果:第一年比悲观者多推销20% 第二年比悲观者多推销57%,2019/7/10,人格心理学,34,人格的基本特性,三、统整性(unity of personality)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organic organization)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短板理论 进门坎效应,2019/7/10,人格心理学,35,1.个体的统整性在于人格的内在统一性,2.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认识个别,各个个别特征只是在人格的整体中,在和其它人格特征联系中才有确定意义,3.人格具有多层次性、多维度性、多侧面性,个体的统整性的表现,孤独,2019/7/10,人格心理学,36,人格的基本特性,一个人的一贯性、坚持性或坚强的意志,总是和其他的人格心理特征结合在一起并有着不同的表现: A.在张三身上表现为:坚忍不拔、奋力拼搏; B.在李四身上表现为:墨守成规、顽固偏执; C.在王五身上表现为:忍辱负重,埋头工作。,2019/7/10,人格心理学,37,2019/7/10,人格心理学,38,四、倾向性与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定的内在意识倾向性。 个体在形成人格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表现出每个个体对外界事物的特有的动机、愿望、定势和亲合力,从而发展为各自的态度体系和内心环境,形成了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的独特的行为方式和人格倾向。 心理向行为转化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人格的基本特性,2019/7/10,人格心理学,39,人格的基本特征,五、人格的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人是生物的实体,也是社会的实体.因此,在考虑人格就其本性来说是社会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人格带有自己的生物学烙印. 甲、乙二人神经类型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