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素养全练13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素养全练13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素养全练13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素养全练13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素养全练13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养全练(十三)文言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完成第14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肉食者鄙(2)神弗福也参考答案(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赐福,保佑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2.翻译下面的句子。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参考答案(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忠”“属”“可以”等字词的翻译,“忠之属也”判断句的翻译,“可以一战”省略句的翻译。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D项,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都是“跟随”之意。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答案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评论,首先要亮明观点,观点必须明确,说理要有深度,论据要有典型性。内容一定要围绕“爱国”或“责任感”来展开。导学号94264079(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乐亦无穷也B.若夫霪雨霏霏日出而林霏开C.名之者谁不能名其一处也D.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乐”都是形容词“快乐”;B项,第一个“霏霏”是“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后一个“霏”是“雾气”;C项,“名”分别是“命名,起名”和“说出”;D项,“而”分别是“无意义,可不译”和“表转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参考答案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山水、得、寓”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注意省略内容的补写。3.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既把“醉”和“乐”统一起来,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也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据此理解作答。(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第13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田间,田地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告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D项,“喻”:知晓,明白。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C.空乏其身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D项,“衡”:通“横”,不顺,堵塞。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此句说法过于绝对。这六个人的经历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典型例子。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宠辱偕忘(2)微斯人参考答案(1)荣耀(2)如果没有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参考答案(1)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2)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3.本文“后天下之乐”中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1)相同点:二者都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和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不同点: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以百姓安居乐业为重,范仲淹的乐则是心怀天下的先忧后乐,立意更加深远。(2)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二者的不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导学号94264080二、课外文言文分类阅读第一类劝喻讽谏(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勤学王守仁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注确:确实,踏实。侪(chi)辈:同辈。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有弗鄙贱之者乎先帝不以臣卑鄙B.彼固将以欺人汝心之固C.苟有虚而为盈彼竭我盈D.有弗窃笑之者乎必为有窃疾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A项,“鄙”的意思分别为“轻视,看不起”“身份低微”;B项,“固”的意思分别为“固然”“固执,顽固”;C项,“盈”的意思均为“满”;D项,“窃”的意思分别为“偷偷地”“偷窃”。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不以物喜C.凡学之不勤水陆草木之花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A项,“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以”分别为“介词,把,用”“介词,因为”;C项,“之”分别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项,“其”均为“代词,他的”。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第一段第二句“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可知作者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是“勤确谦抑”,即勤奋踏实、谦虚低调,并不是聪慧敏捷。因此应选A项。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果遂以彼为无能?(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参考答案(1)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2)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或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把他父亲当宾客对待)。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注意两点,一是是否为特殊句式,二是对其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相应的增删替补。本句是反问句,内容上无需进行调换,但是要注意其中的重点字词:“人”联系上下文应指“别人,同辈的其他人”;“果”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果真”;“遂”意为“就”,“以”意为“认为”,“彼”意为“他”。确定了这些词的意思后,整句的翻译就不难得出了。(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本句为课内文言句子,考生有一定的熟悉感,联系课文上下语境,不难翻译出该句子。注意其中的重点字词:“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宾客”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稍稍”意为“渐渐”。另外,注意“之”在这里指仲永能做诗这件事。确认这些之后,进行翻译即可。参考译文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作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作满,以无装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人吗?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会被他欺骗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假若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各位同学看到这些,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导学号94264081(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注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哂(sh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不暇顾:顾不上。野宿:在野外露宿。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B.朕当去奢省费去国还乡C.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C项,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都为“从”之意。A项,前者为“禁止”之意,后者为“停止(追赶)”之意。B项,前者为“去除”之意,后者为“离开”之意。D项,前者为“剥削”之意,后者为“雕刻”之意。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B.犹割肉以充腹能以径寸之木C.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D.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B项,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前者是目的连词“来”,后者是介词“用”。A项,二者的意思都是“的原因”。C项,二者都表转折。D项,二者都可翻译为“就”。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错误。要分析好“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这一句话。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2)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参考答案(1)(我)让老百姓衣食有富余,那么老百姓就自然不做盗贼(不会成为盗贼),哪里需要用严刑重罚呢!(2)所以君主的忧患,不从外界来,常常从自身生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馀”“为”“安”“自”“身”等字词的翻译。参考译文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的饥饿逼迫上身,所以就顾不得廉耻罢了。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衣食有富余,那么老百姓就自然不做盗贼,哪里需要用严刑重罚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拾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给自己),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从外界来,常常从自身生出。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导学号94264082(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贾(g):做买卖。召(sh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吾始困时(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3)知时有利不利也(4)吾尝三战三走参考答案(1)贫困(2)谋划(3)时机(4)逃跑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D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A项,“要”/“和”。B项,“被”/“在”。C项,代词/动词,“去、往”。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参考答案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特别注意“无耻”“羞”“耻”这几个意动用法的翻译。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参考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怱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导学号94264083(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与子俨等疏(节选)东晋陶渊明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注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大分:指寿命。役:从事。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至心:至诚之心。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参考答案(1)没有猜疑,没有猜忌(2)终身,一辈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无猜”。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参考答案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理解分析错误,“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要团结有爱。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同心同德,团结友爱。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上文举鲍叔、管仲等人的事例,是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同心同德,团结友爱。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参考答案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并联系陶渊明的主要作品来分析。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参考译文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颍川的韩元长,是汉末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氾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导学号94264084(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注上:指唐太宗。贾(g)胡:胡商。赇(qi):贿赂。抵:触犯。徇:顺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上谓侍臣曰(2)宜戮力相辅参考答案(1)对说(2)应当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参考答案人们都知道他爱惜宝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彼”“其”“身”等字词的翻译。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参考答案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概括和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从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的角度,从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的角度作答。参考译文皇上对侍臣说:“朕听闻西域有个商人,得到一颗无价的宝珠,就剖开自己的肚子,把宝珠藏在里面(因而丢了性命),有这回事吗?”侍臣回答说:“是有这么回事。”皇上说:“人们都知道他爱惜宝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但有的官员因贪赃受贿而受法律制裁(丧命),和有的皇帝因追求无限制的欲望而亡国的,与那个胡商的可笑行为有什么两样呢?”魏征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健忘的人,搬家而遗忘了妻子。孔子说:还有健忘得更严重的呢,桀、纣把自己都忘了。也和这个事是一样啊。”皇上说:“是啊,我和你们应该同心合力地互相帮助,差不多能够避免为他人所讥笑啊!”第二类刻画人物(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先主:指刘备。曹公:指曹操。孟起:马超的字。益德:张飞的字。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B.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C.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项,“适”的意思是“正好”。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根据句意可知应选C项。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B项有误,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可知,在人多广众的场合,关羽、张飞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并不是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参考答案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省”“示”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参考译文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关羽后来跟随刘备投靠刘表。刘表死后,曹操挥兵平定了荆州,当时刘备想从樊城走,往南渡长江,另外派遣关羽领了数百艘船到江陵会合。曹操一直追,追到当阳县长坂那个地方,刘备连忙转向汉津港,正好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了,他们就一起去了夏口。孙权借兵给刘备抵抗曹操,曹操就退兵了。刘备占领了江南的几座城市,那个时候就封拜关羽的官阶,让他当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在长江以北。刘备西征平定益州,又拜关羽为管理荆州一片的都督。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个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地超群出众。”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导学号94264085(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7题。汉阴老父范晔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注延熹:汉桓帝的年号。幸:皇帝驾临。乱:混乱。理:治理。父:像君父那样(关爱)。役:役使。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逸:放任,放纵。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阴(2)异(3)斯(4)奉参考答案(1)南岸;水的南岸(2)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奇(3)这;这个(4)侍奉;奉养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2.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A.不知何许人()B.我野人()C.子何忍欲人观之()参考答案A.也B.耳C.乎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参考答案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断句四处)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参考答案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5.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皇帝(幸),百姓()老父(耕),张温()张温(言),老父()张温(惭),老父()参考答案观异或问曰或对去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把握关键词语,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6.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参考答案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已知文史知识解读文本,把握主旨的能力。7.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参考答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此题旨在考查理解性默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参考译文汉江南岸有一位老翁,不知道他是什么人。汉桓帝在延熹年间,南巡竟陵,经过云梦,抵达沔水,百姓没有一个不去看的,唯独一位老翁没有停下耕种的活。尚书郎南阳人张温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问老翁:“大伙都在观看圣驾南巡的盛况,你却自顾耕作不停下来,是何缘故?”老翁笑了笑,没有回答。张温从车上下来,在田间行走百步,亲自找老翁交谈。老翁说:“我是个草野之人,听不懂这样的话。请问是天下动乱才设立天子呢,还是为了天下大治设立天子呢?天子应该像君父那样(关爱)天下百姓呢,还是要天下百姓像奴仆一样来侍奉天子呢?当初贤明的圣王在位,所住的房子用茅草作顶,用树枝作椽,却给普天下的百姓带来了安宁。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你怎么还忍心让别人都去看他呢?”张温大为惭愧,问老翁的姓名,老翁没告诉他就离开了。导学号94264086(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注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卫指挥佥事:官名。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剽悍:矫捷勇猛。薮泽:湖泽。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岳阳楼记)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中“制”“信”“出”是一词多义。A项,“通”都是“通晓”的意思,所以选A项;B项,第一个“制”,制定,制成;第二个“制”,规模。C项,第一个“信”,诚信;第二个“信”,信任;D项,第一个“出”,超出,超过;第二个“出”,发出。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A.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B.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根据学习积累,了解“之”的几种意思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各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A项和例句中的“之”,都是代词,分别带“俞大猷”和齐国,所以选A项。B项,结构助词,的。C项,助词,调节音节,不翻译。D项,代词,这,这个。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参考答案(戚继光)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的关键词语是“请”“以”“兵”“由是”“特”“精”。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参考答案“戚家军”名闻天下的原因:军队训练严格;根据地形摆阵法;武器装备精良。戚继光形象特点:知识渊博、文武全才、果断刚毅、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参考译文戚继光,字元敬,在登州任卫指挥佥事。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戚继光作为将领,号令严格,赏罚有信,作战中,士卒没有人敢不出死力。他与俞大猷都是名将。(戚继光)在操守方面不如俞大猷,但比俞大猷果敢刚毅。俞大猷是老将,处事讲求稳重,戚继光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屡次击败重要的倭寇,名声更在俞大猷之上。戚继光经历了南北征战,都有突出的声誉。在南方的战功特别大,在北方则专心致力于防守。他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论军事的人都遵从运用。导学号94264087(十三)阅读强项令,完成第14题。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后特征为洛阳令(2)大言数主之失(3)使宣叩头谢主(4)臧亡匿死参考答案(1)特别征召(2)责备,列举罪状(3)认错,道歉(4)通“藏”,隐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臧”通“藏”,“隐藏”;“特征”是古今异义词,“特别征召”。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A.以刀画地B.宣悉以班诸吏C.葬以大夫礼D.以宣尝为二千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是“介词,因为”;A项,“以”是“介词,用”;B项,“以”是“介词,把”;C项,“以”是“介词,用,按照”;D项,“以”是“介词,因为”。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将何以理天下乎?(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参考答案(1)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