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doc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两年以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成两组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用西药加温阳复脉汤组方法,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进行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以及对心脏进行B超检查。结果在三个月的分组治疗后可以观察到,治疗组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对心脏的B超各项检查以及症状显示最后的疗效效果十分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过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比较发现,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减少疾病复发率,提高病人生活水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CHF),属于心脏类疾病的严重阶段,是指脏器性心脏病到达一定程度后心肌开始收缩变弱,肺循环、体循环出现淤血等症状。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很高的比例。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一年以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成两组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用西药加温阳复脉汤组方法,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进行常规治疗。现报告研究内容: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5月2011年5月两年以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成两组进行临床研究,每组28人。治疗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在54岁80岁,平均年龄为66岁。经检查心功能为级的有8例,心功能为级的有16例,心功能为级的有4例。另一组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53岁85岁,平均年龄为69岁。经检查心功能为级的有7例,心功能为级的有15例,心功能为级的有6例。经过统计学处理发现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检查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较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控制其饮食为低盐饮食,护理时给予氧气,治疗时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药品。同时口服地高辛、双氢克尿噻、螺内酯等药品。地高辛每日1次,每次在0.125mg0.25mg之间;双氢克尿噻每日1次2次,每次在12.5mg22mg之间;螺内酯每日1次2次,每次在10mg20mg。如果患者有咳嗽的症状则需要换用厄贝沙坦片,每日1次,每次75mg150mg,并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酸碱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复脉通阳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复脉通阳汤是有人参、桂枝、黄芪、云苓、泽泻、附片、丹参、川芎、炙甘草、生姜、生地、阿胶、车前子、麦门冬、麻仁、大枣16味中药合成。根据患者的病症(如心血瘀阻、心脾虚弱等症状)随机加以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用多普勒超声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收缩末容积指数等进行检查。 2治疗效果 2.1治疗标准治疗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达到级水平,无发生心衰的症状,为治疗效果显著。心功能改善达到级或者级的水平,并伴有心力衰竭症状,为治疗效果有效。心功能改善不足级水平,心力衰竭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治疗效果无效。 2.2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或X2检验。 2.3治疗结果: 2.3.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效果有明显效果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心力衰竭俗称心衰(CCHF),是因为心脏类疾病而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综合表现,大多数是指心肌收缩力不足从而造成机体代谢不能得到满足的一种生理状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病之一,死亡率很高。导致本病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就是脏器虚弱、饮食无节制等原因,治疗时需治标并治本。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观察得出,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此病有显著疗效,可以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有明显强心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39 2杜日映.现代心力衰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5 3沈亚梅,邹荣丽.B超观察生脉胶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9(2):70 4李晓纽.中西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