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文(含解析).docx_第1页
广西南宁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文(含解析).docx_第2页
广西南宁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文(含解析).docx_第3页
广西南宁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文(含解析).docx_第4页
广西南宁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文(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宁二中2017级高一下学期期考试卷生物(文科)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C. 都含有N元素 D. 在最适温度下,最利于酶的保存【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酶的化学本质、元素组成、作用场所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通过总结系统掌握与酶相关的知识是解题关键。【详解】酶在细胞内、消化道、生物体外都可以发挥作用,A错误.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错误.蛋白质和核糖核酸都含N元素,所以酶都含有N元素 ,C正确. 最适温度是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温度,不是酶保存的最适温度,D错误.【点睛】酶有两种身份:酶和蛋白质;两种本质:蛋白质和RNA 。2.下左图表示的是某类酶作用的模型,这个模型能恰当解释A. 酶的专一性 B. 酶的高效性C. 此类酶可以是蛋白质 D. 酶使活化能降低【答案】A【解析】题图显示:A与B专一性结合,A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酶,B代表底物,该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能恰当解释酶的专一性,A正确,B、C、D均错误。3. 右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A点时反应物浓度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B. 在点B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C. 在点C再加入等量的酶,反应速率将加快D. 在点B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将下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点反应物浓度低,是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A正确。B点反应速率达到最大,限制因素不是反应物浓度,在增加反应物,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酶增多,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B点降低温度,酶活性下降,反应速率下降,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酶的催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4.小麦根细胞内ATP的直接来源是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 从外界吸收【答案】B【解析】细胞内ATP的直接来源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而小麦根细胞无叶绿体,因此其细胞内ATP的直接来源是呼吸作用,B正确。5.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ATP含有三个磷酸基团C.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D. 植物根尖细胞叶绿体中可以生成ATP【答案】D【解析】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ATP含有三个磷酸基团,B正确。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C正确。植物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D错误。【点睛】学生对ATP的结构理解不清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代表高能磷酸键。结构示意图由结构式可看出,ATP的结构特点可用“一、二、三”来总结,即一个腺苷、二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错误的是()A. 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以提高产酒量B. 夜晚适当降低室内的温度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 一定湿度、零上低温、低氧环境有利于苹果的保鲜D.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防止剧烈运动后肌肉的酸胀乏力【答案】A【解析】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导致酒精产量减少,A错误;夜晚适当降低室内的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B正确;一定湿度、零上低温、低氧环境有利于苹果的保鲜,C正确;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避免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可以防止剧烈运动后肌肉的酸胀乏力,D正确。7.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不属于第二、三阶段的共同点是A. 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B. 都需要酶的参与C. 都能产生H D. 都能生成 ATP【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分别发生于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项正确;二者都需要酶的催化,B项正确;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C项错误;二者都可以产生ATP,D项正确。8.如图为叶绿体中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 b色素带颜色为橙黄色C. c色素带最宽,说明该色素含量最多D. d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答案】C【解析】叶绿体中色素在滤纸条上由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王要吸收蓝光,A项错误;叶黄素为黄色B项错误;叶绿素含量最多,C项正确;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D项错误。9.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的时期为A. 前期和中期 B. 中期和后期C. 后期和末期 D. 末期和间期【答案】A【解析】题图显示,细胞中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核DNA相对数量之比为1:2:2,据此可推知: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A正确,B、C、D均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切入点是:图示中呈现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据此结合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对各图进行分析判断。10.下列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也加倍B. 在分裂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C. 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D. 在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移向两极,不含染色单体【答案】A【解析】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核仁解体、核膜消失是分裂前期的主要特征之一,B正确;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C正确;在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染色体移向两极,不含染色单体,D正确。11.下列关于癌细胞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 癌细胞的新陈代谢减慢C.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D. 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答案】B【解析】癌细胞能够不受机体控制,无限增殖,A正确;癌细胞的新陈代谢旺盛,B错误;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C正确;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所以容易扩散和转移,D正确。12.下图为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表示细胞增殖过程B. 表示细胞衰老、癌变的过程C. b、c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不同D. 过程前后,细胞的全能性大小不变【答案】A【解析】过程细胞数目增加,表示细胞增殖过程,A项正确;细胞的形态发生不同方向的改变,表示细胞分化过程,B项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C项错误;细胞分化后,表达全能性的难度增加,D项错误。13.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A. 细胞形态的变化 B. 细胞结构的变化C. 细胞功能的变化 D.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答案】D【解析】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AB正确;结构决定功能,所以细胞分化后功能发生了改变,C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是遗传物质不变,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14.下列不属于细胞衰老的表现或特征的是A. 细胞内水分减少 B. 色素积累显著增多C. 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 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答案】C【解析】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内的色素也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故A、B项不符合题意;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是癌变细胞的特点之一,而不属于细胞衰老的表型或特征,C项符合题意;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1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亡与癌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B. 细胞分化使得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C. 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稳态维持等具有重要作用D. 细胞癌变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等知识。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才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细胞衰老,生命活动减弱,代谢速度减慢,A正确.细胞分化使得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B正确.细胞凋亡是正常生命现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稳态维持等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细胞癌变是正常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误.【点睛】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16.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利用的原理是A. 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B. 细胞功能的统一性C. 细胞分化的不可逆性 D. 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以考查对概念记忆和对内含的理解能力。【详解】植物组织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其实质就是把离体的细胞培养成植物个体,原理是体细胞的全能性。选D。【点睛】。在一个有机体内每一个活细胞均具有同样的或基本相同的成套的遗传物质,而且具有发育完整有机体或分化为任何细胞所必需的全部基因。17.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在叶绿体中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是A. 水的光解 B. 氧气生成C. ADP转变为ATP D. C02的固定和还原【答案】D【解析】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利用吸收的光能进行水的光解,生成氧气,同时生成ATP;暗反应中发生C02的固定和还原,发生于叶绿体基质,选D。18.炎热夏季中午导致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植物根吸收不到水分 B. 土壤肥力下降C. 光照过强造成色素分解 D. 气温过高导致叶片气孔关闭,吸收的CO2减少【答案】D【解析】植物需要的CO2是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炎热夏季的中午,气温过高会导致气孔关闭,植物吸收的CO2减少,因此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19.卡尔文用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 14CO2五碳化合物糖类 B. 14CO2叶绿体ATP C. 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 14CO2叶绿体ATP【答案】C【解析】14C02在暗反应阶段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进而在ATP和H的作用下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20.下列有关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反应需要光照 B. 暗反应必须在黑暗条件下进行C.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和CO2 D. 暗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答案】A【解析】光反应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A项正确;暗反应不需要光,但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B项错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C项错误;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氧气是光反应的产物,D项错误。【点睛】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光反应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暗反应不需要光,但需要光反应提供H、ATP,因此暗反应不能长期在黑暗条件下进行。21.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某年收治了1 500多例儿童血液病患者,其中白血病患者高达80%。除了儿童与成年人相比免疫功能比较脆弱外,室内装修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也是“杀手”之一。那么,有害气体属于哪种致癌因素()A. 化学因素 B. 物理因素C. 生物因素 D. 人为因素【答案】A【解析】室内装修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是甲醛、氨、苯等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属于化学致癌因子,会诱导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故选A。22.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 尿素 B. 氨基酸 C. 糖原 D. 胰岛素【答案】C【解析】尿素是肝脏产生,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脏排除体外,因此尿素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A正确;氨基酸、葡萄糖等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糖原属于多糖,在细胞中形成后不能进入内环境,C错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到血液中,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D正确。2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机盐离子含量不影响血浆渗透压B. 吃酸性食品后,人体内的pH随之降低C. 健康人的体温在每天不同时段是有波动的D. 严重腹泻、呕吐,补充足够的水即可【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项错误;人体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所以吃酸性食品后,人体内的pH也能够保持稳定,B项错误;健康人的体温在每天不同时段是有波动的,一般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C项正确;严重腹泻、呕吐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这时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和食盐,就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所以此时应特别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和食盐,D项错误。24. 下列与下丘脑作用无关的是( )A. 对体温的恒定具有调节作用B.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C. 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 对垂体激素的释放有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不符合题意;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符合题意;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不符合题意;下丘脑对垂体激素的释放有调节作用,D不符合题意。【考点定位】下丘脑的功能【名师点睛】下丘脑的功能总结:1调节功能: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及生物节律中枢等位于下丘脑。2感受功能:内环境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可感受内环境渗透压变化刺激。3传导功能:下丘脑能把接受到的刺激传导到大脑皮层。4分泌功能: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促激素及抗利尿激素。25.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神经递质是从处释放的 B. 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C. 兴奋可以在和之间双向传递 D. 由、构成突触【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后膜,为线粒体。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A正确;兴奋传到突触部位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来传递兴奋。胞吐过程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来提供,B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D正确。26. 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 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 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 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 无疼痛感觉,能缩手【答案】C【解析】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传入到大脑感觉中枢的神经正常,所以机体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判断不同的部位受损导致的结果,如。感受器、传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机体既没有感觉,也不能产生反射活动;如果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机体可产生感觉,但仍不能产生反射活动。27.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B.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降低C.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D. 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A、B项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被氧化分解和转化成其他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水平降低,C项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28.下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B. 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D. 通过反馈调节可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AB错误;图中显示垂体的活动受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C错误;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29.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B.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C. 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D. 饮食中缺碘时,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答案】A【解析】A. 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A正确;B.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垂体是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B错;C. 胰岛素主要通过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使血糖含量降低,C错;D. 饮食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D错。故选A。30. 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 ( )A. 基本相等 B.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 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 不确定【答案】A【解析】从题干信息“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可知,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基本相等。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项均错误。31.预防接种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 浆细胞 B. 吞噬细胞 C. 记忆细胞 D. T淋巴细胞【答案】A【解析】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A正确;吞噬细胞只能吞噬并处理内环境中存在的异体物质或衰老、损伤、异变等细胞结构,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它不能直接分泌抗体,C错误;T淋巴细胞一方面可接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另一方面会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但它不会分泌抗体,D错误。32.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下列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 胃酸杀灭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B. 血浆中溶菌酶的抑菌、杀菌作用C.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D. 皮肤、黏膜对病原微生物的阻挡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要求考生识记并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明确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胃酸杀灭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血浆中溶菌酶的抑菌、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D. 皮肤、黏膜对病原微生物的阻挡作用,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点睛】免疫的类型及比较: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3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B.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 二次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由记忆细胞产生D. HIV侵染人体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答案】B【解析】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不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正确。二次免疫反应中,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由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HIV侵染人体T细胞,导致T细胞减少,从而影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错误。【点睛】学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理解不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34.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描述正确是A. 都能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B. 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 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 D. 都能产生记忆细胞【答案】D【解析】细胞免疫不产生抗体,A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免疫细胞在骨髓、胸腺等淋巴器官中成熟,C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能产生记忆细胞D项正确。35.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A. 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B.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 由机体初次接受过敏原刺激引起【答案】D【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受过敏原刺激引起的,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选D。二、非选择题36.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1)图中过程是_,代表的物质是_。(2)正常糖代谢水平,血糖浓度为_。(3)能够促进过程进行的激素_和_。【答案】 (1). 消化、吸收 (2). 肝糖原、肌糖原 (3). 0.8-1.2g/L (4). 胰高血糖素 (5). 肾上腺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系统掌握程度。【详解】(1)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吸收就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之一,血糖的去路之一是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2)正常的血糖浓度是0.8-1.2g/L。(3)血糖的来源之一可以是糖原的分解,促进糖原分解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点睛】血糖平衡是体内血糖来源和去路相等,是动态平衡。血糖能够保持平衡是在神经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37.下面是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其中E是_,在叶绿体的_进行,该阶段需要D阶段提供的物质是_。(2)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_。(3)若将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植物叶肉细胞内C5含量就会迅速发生什么变化?_【答案】 (1). 暗反应 (2). 基质 (3). H和ATP(或B) (4). F (基粒或类囊体薄膜) (5). 减少【解析】【分析】考查对光合作用示意图的识别,理解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内在联系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因而也考查应用和分析能力。【详解】(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E过程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是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整体,暗反应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的物质是ATP和 H。(2)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是因为光合作用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3)若将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则光反应终止产生ATP、H,植物叶肉细胞内C3的还原生成C5的量减少,而此时CO2的固定消耗C5仍在进行,所以短时间内其含量就会迅速减少。【点睛】学习生物学要建立整体思想,利用这种思想去解决一个过程不同阶段的问题比较方便;还有有平衡的观点,C3、C5等物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一种物质的量变要从来源和去路两个方面分析。38.下图是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的是_(填写“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_期。(2)在该图的2、3、4号染色体中,与1号染色体遗传物质相同的是_。(3)从图中可以看出,_的收缩可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它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_条染色体。【答案】 (1). 植物 (2). 后 (3). 2 (4). 纺锤丝 (5). 4【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一般画成圆形,外面代表细胞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一般画成长方形,外面代表细胞壁。据此,以图示的细胞结构和染色体行为为解题的切入点,围绕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其题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该图细胞有细胞壁,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表示的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2) 在该图的1号和2号染色体是由1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过着丝点分裂而形成,所以二者的遗传物质相同;同理3号和4号染色体的遗传物质也相同。(3) 纺锤丝的收缩可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4) 图示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它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4条染色体。【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阅读题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细胞呈长方形、无染色单体、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等; 以提取的有效信息为解题的切入点,运用所学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39.内环境稳态的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面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分别代表_和_。(2)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_有关(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_。(4)日前普遍认为,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 (1). 组织液 (2). 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3). 无机盐和蛋白质 (4). 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 (5).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解析】【分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稳态和稳态的调节机制,意在考查通过分析和总结系统掌握有关知识的情况。【详解】(1)内环境(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的无机盐,其次是蛋白质的含量有关。(3)由于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所以若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4)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深入,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