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基础V.ppt_第1页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V.ppt_第2页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V.ppt_第3页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V.ppt_第4页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V.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客服中心,培训中心,声明,安全声明 产品内部可能存在致命的或危险的电力设备,请勿对设备内部进行人工操作。在工作过程中,请注意查看安全告警提示,避免单独对设备进行操作。 版权声明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本资料及其包含的所有内容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唐移动)所有,受中国法律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法律的保护。未经大唐移动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散布、改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资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违者将被依法追究责任。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它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教学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免责声明 本文档所述对设备的操作方法,有可能对设备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坏、数据冲突,以及引起网络运行故障,大唐移动对使用任何非指定的培训用设备而造成的任何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对非指定的培训用设备的操作,请咨询相应的大唐移动设备的技术支持人员并参照相应的技术手册。,课程目标,掌握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了解2G/2G+移动通信系统结构 掌握3G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和演进 掌握CN结构和移动通信基本呼叫流程,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2 2G/2G+移动通信系统,3 3G移动通信系统,4 CN与移动通信呼叫流程,移动通信技术基础,1.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与体制,1.4 移动通信呼叫相关概念,1.5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物理发现 183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1873年马克斯韦尔的电磁场理论。 1906年发明电子管 1928年奈奎斯特准则和取样定理,1948年山农定理。 20世纪50年代发明半导体,60年代 发明集成电路。 20世纪50年代发明航天技术 20世纪60年代发明激光,70年代发明光导纤维,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第一代蜂窝系统: * AMPS (美国) * TACS (英国) * NMT (北欧),第二代蜂窝系统: * GSM/DCS1800 (欧洲) * IS-95 CDMA (美国),第三代蜂窝系统: * WCDMA * cdma2000 * TD-SCDMA,模拟系统,数字系统,数字系统,由模拟向数字的发展:,中国移动电话市场增长趋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无线及移动通信市场,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产业的现状,70 80 90 00 10,R/D,1G (FDMA),2G(TDMA),3G(CDMA),4G?,Standard,Widely application,Product Development,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面向21世纪通信的重大变革,20世纪 21世纪 业务方式 以音频为主的单媒体 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 干线传输 微波 光纤 用户传输 有线 无线 复接方式 PDH SDH 交换模式 STM ATM / IP 网络方式 三网鼎立 三网融合,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面向21世纪通信的三大革命,以干线传输光纤化为标志的光纤革命 以SDH、ATM和IP为标志的数字革命 以个人通信和无线接入为标志的无线革命,面向21世纪通信的两大平台,光纤通信平台 无线通信平台,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新一代无线通信的网络结构,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新一代无线通信的标准系列,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GLOBAL,INTER NATIONAL,NATIONAL,LOCAL,ANALOG SPEECH,3G IMT-2000 2000 WCDMA , CDMA2000,TD-SCDMA.,2G+ HSCSD,GPRS,EDGE 1995,2G DIGITAL 1992 GSM,CDMA,PDC.,1G ANALOG 1985 AMPS , TACS, NMT,DIGITAL SPEECH, SMS,MMS, LOW BIT RATE,HIGH BIT RATE SERVICES,4G.,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与体制,1.4 移动通信呼叫相关概念,1.5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2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概念 指移动通信双方或至少其中一方在运动状态中进行信息传递的通行方式。,特点 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有效性,可靠性,资源紧张:日益增长的用户数和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环境恶劣:用户对业务质量的需求和无线传播环境的矛盾,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2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无线通信的传播信道,无线传播环境的复杂性: 天波(电离层、对流层)、地波(直射、反射、绕射) 信道的分类 带宽受限信道和功率受限信道 非色散信道和色散信道 恒参信道和变参信道 点对点信道和多址信道,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2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上的山农定理 CW log2(1+S/N) b/s 令:S/N=Eb/N0C/W 山农定理就可以写成: Eb/N0=(2C/W - 1)/(C/W) 带宽受限信道 Eb/N0 C/W W 无限 功率可以无限制地换取带宽 功率受限信道 W C/W Eb/N0 有限 当W ,Eb/N0 -1.6dB,即为山农极限; 带宽不能无限制地换取功率,山农信道容量曲线,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2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色散与非色散信道、恒参与变参信道,输入信号为时域冲击函数,检验是色散信道还是非色散信道。 输入信号为频域冲击函数,检验是恒参信道还是变参信道。,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2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点对点信道和多址信道,点对点信道 和有线信道类似,体现不出无线的特点。,点对点信道,多址信道 无线传输的突出优点之一是能实现多址接入。,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2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与体制,1.4 移动通信呼叫相关概念,1.5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3 网络结构与体制 1.3.1网络结构,无线接入网:包括BTS、BSC等,实现无线传输功能 核心网络:包括MSC、HLR、VLR等,提供信息交换和传输 电话交换网络:PSTN IP网络 移动终端:多模式、多频段的终端设备,1.3 网络结构与体制 1.3.2 大区制,基站,f1,f2,f4,f5,f6,MS1,MS3,MS2,f3,上行信号,下行信号,一个信道包含收、发一对频率,1.3 网络结构与体制 1.3.3 蜂窝小区,蜂窝技术 不单纯分割频率 而是分割地理区域 更加有效的使用无线频率,1.3 网络结构与体制 1.3.4 蜂窝的形成,1.3 网络结构与体制 1.3.5 移动通信的体制,由大区向蜂窝的发展,容量大幅度提高 连续覆盖面广 功率大大降低,系统的总面积为As,小区的面积为Ac,单位带宽所能支持的小区用户数(小区容量)为m,整个工作频段的带宽为W,系统的簇尺寸为K。 系统的总用户数为: 整个系统在单位带宽、单位面积内的用户数(系统容量)为:,系统容量n和小区容量m成正比,和簇尺寸K成反比,和小区面积Ac成反比。,1.3 网络结构与体制 1.3.6 蜂窝系统干扰分析,1.3 网络结构与体制 1.3.7 前向和反向链路同频干扰,根据前面的讨论,系统的容量及干扰对簇尺寸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提高簇尺寸K,可以增加接收的C/I值,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容量。 正确选择簇尺寸的方法是:根据载干比的最低要求选定簇尺寸K。在此条件下再采取其它提高容量的措施。 例如:AMPS系统要求C/I18dB,求出K 7。 GSM系统要求C/I12dB,求出K 4。,扇区化能够减少干扰,从而降低对簇尺寸的要求,因而可以提高系统容量。,1.3 网络结构与体制 1.3.7 前向和反向链路同频干扰,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与体制,1.4 移动通信呼叫相关概念,1.5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4 呼叫相关概念 1.4.1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呼叫,MOC (Mobile Originated Call),MTC (Mobile Terminated Call),MMC (Mobile to Mobile Call),1.4 呼叫相关概念 1.4.2 移动主叫有关的体系结构,BSS: Base Station Subsystem MSC: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VLR: Visiting Location Register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Core Network,BSS,MSC,VLR,HLR,PSTN,MSC-B,VLR,HLR,1.4 呼叫相关概念 1.4.3 移动被叫有关的体系结构,BSS,MSC-A,VLR,HLR,PSTN,1、Home Location与Visting Loacation 2、MSC与多个BSS 3、单个BSS与多个UE,1.4 呼叫相关概念 1.4.4 漫游,MSC-B,VLR,HLR,BSS001,MSC-A,VLR,HLR,BSS100,漫游是蜂窝移动电话的用户在离开本地区或本国时,仍可以在其他一些地区或国家继续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手机。,1.4 呼叫相关概念 1.4.5 切换,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BSS,MSC,BSS,VLR,HLR,1.4.5 切换技术 1.4.5.1 硬切换技术,BSS001,BSS100,1.4.5 切换技术 1.4.5.2 软切换技术,BSS001,BSS100,1.4.5 切换技术 1.4.5.3 接力切换技术,BSS001,BSS100,1.4 呼叫相关概念 1.4.6 编号计划MSISDN,移动用户号码(MSISDN) 国家号码(CC):中国为86 MAC:移动接入码 =139(8、7、6、5、0、1) 移动用户号(SN):H0H1H2H3ABCD H0H1H2H3:HLR识别码,由总部统一分配到本地网; ABCD:移动用户号,由HLR自行分配,1.4 呼叫相关概念 1.4.7 编号计划 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此号码是移动通信网中唯一能识别一个移动用户的号码。 移动国家号码(MCC) :中国为460. 移动网号(MNC) :移动为00,联通:01. 移动用户识别码(MSIN) :H1H2H3,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提高IMSI使用的安全性 本地MSC分配的4字节编码,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与体制,1.4 移动通信呼叫相关概念,1.5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5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制,信源解码,信道解码,物理信道,干扰,数字通信系统的功能方框图,1.5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 1.5.1多址技术 Multiplex,概念 在一个通信网内各个移动台、站共用指定的射频频道,进行相互间的多边通信。 主要是用于网络侧区别不同的上行用户;,基本类型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1.5.1 多址技术 1.5.1.3 多址技术 Multiplex,频率,时间,功率,FDMA TDMA,FDMA TDMA CDMA,频率,时间,时间,频率,功率,功率,FDMA,1.5.2 双工技术 1.5.2.2 示意图,1.5.2 双工技术 1.5.2.3 FDD与FDMA,FDD:用户的收发信息,通过上行和下行的不同频率信道进行传递,从而实现用户能够同时进行信息的收发。 FDMA:用户在收发信息时,区别于其他用户的方式,是独占一个频率的无线信道。,TDD:用户的收发信息,通过上行和下行的频率信道不同时间间隙进行传递,从而实现用户能够同时进行信息的收发。 TDMA:用户在收发信息时,区别于其他用户的方式,是独占一个频率的无线信道的某些固定时间间隙,1.5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 1.5.3扩频调制技术:Shannon公式,Shannon 在1948年发表论文,对信道极限容量进行了分析: W 为带宽, 单位:Hz S 为信号功率,单位:W N 为总的噪声功率,单位:W C 为信道容量,单位:bit/s,1.5.3扩频调制技术 1.5.3.1 示意图,Symbol,After spreading,After narrow band filter,1.5.3扩频调制技术 1.5.3.3CDMA 扩频调制原理,Spectrum,1.5.3扩频调制技术 1.5.3.2 参量,Symbol: 一个单元的基带数字信号称为一个符号; Chip: PN序列的一个脉冲或符号称为一个码片; Chip Rate: 码片速率;PN的速率; TD-SCDMA 1.28 (Mcps) WCDMA 3.84(Mcps) Spread factor: 扩频时,每数据符号等时长的码片数目称为扩频因子;,1.5.3扩频调制技术 1.5.3.4多用户扩频与解扩,1.5.3扩频调制技术 1.5.3.5CDMA 技术- 码树的概念,课程回顾,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与体制,1.4 移动通信呼叫相关概念,1.5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思考,移动被叫有关的体系结构如下图,请在方框内填写网元设备(子系统)名称,2.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2.2 GSM网络,2.3 IS-95网络,2.4 2G+网络,2 2G/2G+移动通信系统,2 2G/2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2.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 NMT: Nordic Mobile Telephony TACS: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890 915 935 960MHz,一对信道,上行 下行,频点间隔25kHz,FDMA,在单一模拟电路交换平台上,完成单一模拟话音业务,2.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2.2 GSM网络,2.3 IS-95网络,2.4 2G+网络,2 2G/2G+移动通信系统,2.2 GSM网络 2.2.1 2G系统对1G的增强,比模拟系统具有更大的容量 用于基本设施的耗费降低 平均到每个用户身上的花费降低 服务种类增加 保密性更强,2.2 GSM网络 2.2.2 结构,2.2 GSM网络 2.2.3 2GGSM,每载波200kHz (8 个时隙),time,f,上行 下行,890 915 935 960MHz,TDMA + FDMA,2G在单一数字电路交换平台上,完成数字式话音与同一低速率电路交换的数据业务;,2.2 GSM网络 2.2.4 GSM各区域间的关系,GSM业务区,PLMN业务区,MSC业务区,位置区LAC,小区Cell,2.2 GSM网络 2.2.5位置区(Location Area),2.2 GSM网络 2.2.6 BTS/CELL/SECTOR,BTS,BTS,定向站,全向站,小区,小区,小区,小区,0度,扇区1,240度,扇区3,120度,扇区2,2.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2.2 GSM网络,2.3 IS-95网络,2.4 2G+网络,2 2G/2G+移动通信系统,2.3 IS-95网络 2.3.1 IS-95网络结构,MSC/VLR,IS-41 SS7,Abis,BSC,BTS,BSS,MS,A,Um,BSC,PSTN,Internet,IWF,HLR,VLR,AC,2.3 IS-95网络 2.3.2 2G(CDMA FDD),每载波1.25MHz,基站 Tx 终端 Tx,f,CDMA + FDMA,2.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2.2 GSM网络,2.3 IS-95网络,2.4 2G+网络,2 2G/2G+移动通信系统,2.4 2G+网络 2.4.1 什么是2G+,2.5G称为下一代过渡技术 建立两个平行的电路(CS)与分组(PS)交换平台,并在其基础上完成数字式话音和小于64kbps的电路交换、小于171.2bps的分组交换的各类数据业务服务; 例如: 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HSCSD 另: GSM演进增强型数据率EDGE(2.75G),2.4 2G+网络 2.4.2 GPRS网络结构,PSTN/ISDN/现有PLMN,INTERNET,GGSN,GSS (IP Network),GMSC,MSC/VLR,SCP,HLR/AC/EIR,BG,其他GPRS,NSS,MS,Abis,BSC,BTS,BSS,SGSN,SMS IW/GMSC,MS,A,Gb,CG,DNS,Um,PCU,2.4 2G+网络 2.4.3 GPRS网络结构,GPRS网络新增的网元,SGSN: 与BSS接口,和GSM网中的MSC/VLR功能类似,为MS提供分组数据服务 GGSN:负责提供GPRS网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的接口。,PDP:分组数据协议,2.4 2G+网络 2.4.4 GPRS网络的接口,Gb:BSS和SGSN之间的接口,提供移动性管理和安全管理功能。 其它接口详见备注,2.4 2G+网络 2.4.5 EDGE,从根本上来讲,EDGE 仅仅是一种新的调制技术和新的信道编码,可以用于传输分组交换(PS)和电路交换(CS)数据/语音。 EDGE 网络的体系结构与GPRS 网络的体系结构基本相同。 3GPP 已经标准化EDGE,成为了众所知的GERAN。,课程回顾,2.1 1G概述,2.2 GSM网络,2.3 IS-95网络,2.4 2G+网络,思考,PSTN/ISDN/其它PLMN,SCP,HLR/AC/EIR,NSS,BSS,SMS IW/GMSC,MS,请在方框内补充GSM系统网络结构(包括网元和接口),3.1 3G发展的背景,3.2 版本演进R99、R4、R5,3.3 三大标准比较,3.4 3G业务,3 3G移动通信系统,3.1 3G背景 3.1.1 IMT-2000,IMT-2000,IMT2000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2000) 1985年ITU(国际电联)提出FPLMTS 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 IMT-2000系统无线接口的基本要求 全球范围高度的兼容性 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特别是支持internet业务。 高频谱效率 高服务质量 低成本 高保密性,3.1 3G背景 3.1.2 为什么发展 IMT-2000,现有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不足 频谱利用率不够高 容量问题 传输速率较低 业务单一 存在多个标准 无法实现全球漫游,个人通信的目标 “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3.1 3G背景 3.1.3 3G的目标,Environment,RT Service Peak Rate,(Delay fixed 20 300 ms),NRT Service Peak Rate,(Delay varies 20 300 ms),Rural Outdoor,(Speed 250 km/h),144 384 kb/s,144 384 kb/s,Urban/Suburban,(Speed 150 km/h),384 512 kb/s,384 512 kb/s,Indoor/Low Range Outdoor,(Speed 10 km/h),- 2 Mb/s (Special,conditions),- 2 Mb/s (Special,conditions),RT: Real Time,3G的主要目标: 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全球化、业务综合化和通信个人化。,3.1 3G背景 3.1.4 国际3G标准化格局,3GPP 制定基于GSM/GPRS核心网、全IP核心网,无线技术为WCDMA、 TD-SCDMA和EDGE的技术规范; 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CWTS)于1999年加入3GPP。 3GPP2 制定基于ANSI-41核心网、全IP核心网,无线技术为cdma2000的技术规范,3.1 3G背景 3.1.5 3G频率规划,TDD FDD 卫星 TDD 空 FDD 卫星 空 TDD,40 MHz,60 MHz,30,15,85 MHz,60 MHz,30,100 MHz,100 MHz,3.1 3G发展的背景,3.2 版本演进R99、R4、R5,3.3 三大标准比较,3.4 3G业务,3 3G移动通信系统,3.2 R99、R4、R5网络 3.2.1 3G通信标准演进,GSM 2.5G,Rel5,新运营商,Rel4,Rel 99,3.2 R99、R4、R5网络 3.2.2 3GPP:R99 网络,3.2 3GPP:R99 网络 3.2.2 3GPP R99网络结构,IuCS,Iub,PSTN/ISDN/现有PLMN,INTERNET,RNC,IuPS,GGSN,PS Backbone (IP Network),GMSC,MSC/VLR,SCP,HLR/AC/EIR,BG,其他GPRS,CS Backbone (TDM),Node B,RNS,MS,Abis,BSC,BTS,BSS,SGSN,SMS IW/GMSC,MS,A,Gb,IuBC,CBC,Ge,CG,DNS,Iur,Uu,Um,新增接口,3.2 3GPP:R99 网络 3.2.2 R99网络中的网元,接入网络包括两类功能实体:Node B、RNC。 Node B与BTS功能类似 RNC与BSC功能类似 接入网内部接口基于ATM。,3.2.4 3GPP:R99 网络 3.2.2 R99网络中的网元,核心网CS域:包括MSC、VLR、GMSC等设备,增加IuCS接口的功能,向3G移动用户提供传统的话音业务。 核心网PS域:由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和GGSN(关口GPRS支持节点)两部分组成。 HLR/AuC:作为公共设施,存储移动用户的业务和位置等数据,存储与用户安全有关的鉴权数据及鉴权算法。,3.2.4 3GPP:R99 网络 3.2.2 R99网络中新增接口,Uu接口:为3G的空中接口。 Iur接口:为RNC之间的接口。 Iub接口:为RNC与Node B之间的接口。 Iu接口:分成以下三部分 IuCS:RNC与核心网电路域的接口。 IuPS:RNC与核心网分组域的接口。 IuBC:RNC与核心网广播域的接口。,3.2 R99、R4、R5网络 3.2.3 3GPP:R4 网络,Gn,Nb,3.2.5 3GPP:R4 网络 3.2.3 R4网络结构,IuCS,Iub,PSTN/ISDN/现有PLMN,INTERNET,RNC,IuPS,GGSN,PS Backbone (IP Network),其他GPRS,Node B,RNS,MS,Abis,BSC,BTS,BSS,SGSN,MS,A,Gb,新增接口,BG,新增设备,业务层,控制层,媒体/接入层,信令,信令和数据,3.2.5 3GPP:R4 网络 3.2.3 R4核心网新增网络实体,R4核心网中新增设备(主要发生在电路域)包括: MSC 服务器(MSC Server):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实现呼叫控制、移动性管理、媒体网关接入控制等主要功能。 GMSC服务器(GMSC Server):与MSC 服务器的功能基本相似。 媒体网关(MGW):主要功能是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媒体转换和帧协议转换)。,3.2.5 3GPP:R4 网络 3.2.3 R4核心网新增接口,R4核心网新增接口(主要发生在电路域)包括: Mc:是MSC Server与MGW之间的接口 Nc:是MSC Server与GMSC Server之间的接口 Nb:是MGW之间的接口,实现承载的控制与传输。 GMSC Server与PSTN/ISDN/现有PLMN的接口:该接口应用层协议为TUP、ISUP、MAP,基于MTP。,3.2 R99、R4、R5网络 3.2.4 3GPP:R5网络,3.2.6 3GPP:R5网络 3.2.4 R5概述,R5的工作集中在业务侧-基于IP的多媒体业务域 (IMS),完成路由选取以及多媒体会话等功能。 在传统的电路交换域(CS domain)和分组交换域(PS domain), 其架构保持不变。 为解决IP管理问题IMS引入了IPv6,目前业界普遍认为3G的发展将是运营商部署IPv6网络的最大推动力。 随着R5的完成,将为转向全IP网络的运营商提供一个可以开始建设的基础。,3.2.6 3GPP:R5网络 3.2.4 R5网络结构,IuCS,Iub,PSTN/ISDN/现有PLMN,INTERNET,RNC,IuPS,GGSN,PS Backbone (IP Network),3G GMSC,SCP,HSS,其他GPRS,CS Backbone (ATM/IP),NodeB,RNS,MS,Abis,BSC,BTS,BSS,SGSN,MS,A,Gb,新增接口,BG,3G MSC,新增功能实体,信令 信令和数据,IMS-MGW,MGCF,CSCF,IMS,MRF,BG,3.2 R99、R4、R5网络 3.2.5 3GPP 协议规范,3.2 R99、R4、R5网络 3.2.5 3GPP 协议规范(续),3.1 3G发展的背景,3.2 版本演进R99、R4、R5,3.3 三大标准比较,3.4 3G业务,3 3G移动通信系统,3.3 三大标准比较 3.3.1 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全球有代表性的3G协议, DS-FDD,J-Phone 爱立信 阿尔卡特 诺基亚 朗讯 北电 富士通 夏普,- DS-TDD (LCR),大唐 西门子 中兴 华为 普天,3.3 三大标准比较 3.3.2 三种标准技术参数比较,3.3 三大标准比较 3.3.3 CDMA 2000,CDMA2000 的第一阶段也称为 1x 比 1x 更高的 CDMA2000 技术进展包括 1xEV (高速数据速率) cdma 2000的网络组织方式为模块化方式,3.3 三大标准比较 3.3.3 CDMA 2000(续),无线部分 采用前向功率控制、TURBO码等新技术 电路交换部分 采用传统的电路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部分 以IP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结构,3.3 三大标准比较 3.3.4 WCDMA,WCDMA采用FDD双工方式 由于接收机可获取的信道信息较多,可以适应更加高速的移动信道。 上下行频段对称分配,更加适合话音等对称业务。 上下行信道间隔较大,不利于智能天线的使用。,3.3 三大标准比较 3.3.5 TD-SCDMA,TD-SCDMA采用TDD双工方式 由于接收机不能连续接收信号,不利于高速移动用户信号的接收; 上下行时隙可灵活配置,适合对称和不对称业务。 上下行信道在相同时隙,适合采用智能天线技术。但用户移动速度越高,智能天线的可靠性越低。,3 移动通信系统,3.4 3G业务,3.4 3G业务 3.4.1 业务不断拓广,1G:单一模拟话音业务; 2G:数字式话音与同一低速率电路交换的数据业务; 2.5G:建立两个平行的电路(CS)与分组(PS)交换平台,并在其基础上完成数字式话音和小于64kbps的电路交换、小于171.2bps的分组交换的各类数据业务服务; 3G:逐步改造成单一的分组交换的IP平台,提供小于2Mbps各类多媒体业务服务;,3.4 3G业务 3.4.2 核心网与业务平台,业务类型按QoS分类: 会话类业务(conversational class) 流业务(streaming class) 交互类业务(interactive class) 后台类业务(background class),3.4 3G业务 3.4.3 QOS 类别,数据完整性灵敏度,-,+,Streaming (Online Video),数据延迟灵敏度,-,+,Conversation (AMR Voice; Video Phone),Interactive (Location Cell S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