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单元测试卷_第1页
2018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单元测试卷_第2页
2018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单元测试卷_第3页
2018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单元测试卷_第4页
2018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图,“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A. 强B. 弱C. 弱D. 强风云三号03批气象卫星于2019年发射,气象卫星包含四颗气象卫星,按照晨昏、上午、下午三颗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一颗倾斜轨道降水测量卫星进行布局。据悉,风云三号晨昏星以数值天气预报为主要应用目标,上午星以地球表面成像观测为主,下午星以大气定量探测和气候变化监测为主,降水测量卫星主要用于灾害性天气系统强降水监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7月某日,气象卫星拍摄到北太平洋上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状云团,关于该云团及其所反映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 )A. 该天气系统可能是热带反气旋B. 从气压角度看,该系统可能是一个低气压C. 该系统中心气流下沉辐散,给当地带来大量降水D. 该系统强烈发展就会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2. 气象卫星跟踪发现,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并影响到浙江宁波,使宁波先吹东北风,后风力加强,并伴有暴雨,两天后吹西南风,风力减弱,说明该系统在( )A. 向东南移动B. 向西北移动C. 向西南移动D. 向东北移动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示正值该陆地大气活动中心等压值达一年内最大的季节。读图,回答下题。 3. 该图所示季节最可能是当地的()。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4. 图中正值雨季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5. 目前,M锋的移动方向大致是()。A. 西北B. 西南C. 东北D. 东南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中指出,1880年至2019年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1901年至2019年间平均海平面升高了19cm。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6. 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判断地表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 b增强B. e增强C. g增强D. k增强7. 为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 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度B.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C. 开发可再生能源D. 保护并扩大林地面积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048m。当地的印第安人发现这里有夏季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的“白夜”现象,冬季则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cm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当地人称之为“吃雪者”。读图,回答下列题。 8. “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A. 暖流流经,增温增湿B. 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 暖锋过境,气温升高D. 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9. 该地夏天可以看到“白夜”现象的原因是()。A. 海拔高B. 晴天多,光照充足C. 大气的散射作用D. 纬度高,有极昼现象10. 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题。该流域日照时数在 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 海拔B. 云量 C. 下垫面D. 正午太阳高度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海区位于南半球B. 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温度最低C. 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温度最高D. 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12. 流经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A. B. C. D. 下图中箭头表示近地面风带风向。读图,回答下列题。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风带位于南半球B. 风带控制下终年多雨C. 风带夏季向南移D. 风带控制下温和湿润14. 北大西洋暖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A. B. C. D. 读我国北方某地4月1020日的天气示意图,回答下题。 15. 下列有关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变化幅度较小B. 北风和煦,温暖宜人C. 前期气温高,多云雾D. 后期出现“倒春寒”现象16. 1620日,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A. 冷锋B. 暖锋C. 气旋D. 反气旋读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划分示意图,回答下题。 17. 该区域位于()。A. 印度南部B. 非洲南部C. 南美洲南部D. 澳大利亚南部18. 属于温带荒漠带的自然带是()。A. a地B. b地C. c地D. d地19. 为c地带来降水的主导风向是()。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二、填空题20.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A为低压,B为高压) (1)图中A气压中心是_,B气压中心是_。(名称)(2)该图为_(填“1”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3)图中气压分布形势形成的原因是_。(4)此时,东亚的盛行风向为_风,南亚应盛行_风。(5)此时,地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_(填“南”或“北”)。2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月季风图。E的风向为_风,F的风向为_风。(2)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3)盛行E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4)E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在成因上,F季风与E季风的最大区别是_。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夜晚的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降温较快导致气温特别低,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霜。【解答】诗句中的“秋阴霜飞晚”说明大气逆辐射较强,图中的为太阳辐射,为大气的反射作用,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ABC错误,D正确。故选D。2.【答案】【小题1】B【小题2】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本题关键是结合材料信息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状云团,推断其所属天气系统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此系统下的天气现象。【解答】该天气系统为7月份在北太平洋海域出现的逆时针涡旋,应为热带气旋,是一个低气压系统,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带来大量降水;梅雨天气是由于冷暖气团交汇,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本题关键是结合风向的变化人推测其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解答】先吹东北风,说明台风中心在宁波西南方,后吹西南风,说明台风中心在宁波东北方,故该系统在向东北方向移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4.【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解答】由图可知,该地区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澳大利亚大陆为高压,说明陆地气温低,应为南半球的冬季,D对,ABC错。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熟悉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原因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解答】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此时南半球是冬季,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干燥,A对;乙丁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此时为干季,BD错;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错。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冷锋的移动方向。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熟悉冷锋的移动方向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南半球冷空气在锋线的南侧。【解答】由图可知,M地的锋面是冷锋,是冷空气主动x向暖空气移动形成的。该地位于南半球,M锋面应该向东北方向移动,C对,ABD错。故选C。7.【答案】【小题1】C【小题2】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本题关键是理解大气受热过程中各环节带来的影响。【解答】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逆辐射来实现的,图中G表示大气逆辐射,G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则增强,地表平均气温会升高,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本题关键是结合上题说明此时出现的气候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解答】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带,会消耗更多能源,排放更多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是不可取的,故A正确;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保护并扩大森林面积都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减轻温室效应,故BCD错误。故选A。9.【答案】【小题1】D【小题2】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气候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结合世界区域地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为美国西部落基山脉附近。受山脉阻挡,沿岸的阿拉斯加暖流对K城的影响小,A错误;K城受反气旋控制的时期多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与题干中冬季融雪不符,B错误;该地受锋面影响小,C错误;由图可知,K城位于冬季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寒冷气流在翻越山脉后,成为下沉气流,起到增温作用(焚风效应),使积雪融化,D正确。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白夜现象的成因,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散射作用的应用。【解答】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发生散射作用。阴天时,见不到太阳直接照射的光,所见到的光都是散射光;在日出之前天就亮了,在树阴下,在房间里,凡是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仍是明亮的,这些都是散射作用的缘故。故该地夏天可以看到“白夜”现象是大气散射作用强烈导致,C对;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该地不是位于极圈以内,D错;不是海拔高,天气晴天多的地区就有白夜现象,故该地能看到白夜和海拔高以及晴天多,光照充足关系不大,AB错。故选C。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位于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7月份处于雨季,云量大,日照时数少。B对,ACD错。故选B。12.【答案】【小题1】D【小题2】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性质和成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盛行风风向判断该环流的位置。【解答】读图,由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和信风带风向为东北风可知,此海区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A错;则为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暖流,B错;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寒流,C错;处洋流为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D对。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对等温线的影响。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高,故海水等温线将向高纬方向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温度低,海水等温线将向低纬方向凸。全球海水温度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解答】由上题分析可知,处洋流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暖流。北半球越向北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AB错误;处为暖流,所经海区的海水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C正确,D错误。故选C。14.【答案】【小题1】D【小题2】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旨在气压带和风带的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根据纬度位置判断对应的气压带,根据风向判断对应的风带,结合气压带与风带的组合位置关系得出正确气压带和风带。【解答】读图可知,30纬线附近气压带为副高,60纬线附近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风带位于副高以南,风向为东北风,因此,为北半球的信风带,A错; 风带位于副高以北,风向为东南风,因此,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受其影响的迎风岸多雨,离风岸少雨,B错;风带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以南,风向为西南风,因此,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夏季随直射点的移动向北移动,C错;风带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以北,风向为西北风,因此,是南半球的西风带,其控制下气候温和湿润,D对。故选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形成及气压带、风带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地球表层洋流的动力主要为盛行风。【解答】读图可知,风带是北半球的信风带, 风带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风带是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带是南半球的西风带。北大西洋暖流属于风海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北半球的西风带,即。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答案】【小题1】D【小题2】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熟悉天气符号及冷锋过境对天气的影响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天气温变化幅度较大,A错;10、12、18日气温较低,且出现阴雨天气,B错;10日气温较低,天气晴朗,C错;18日前后冷锋过境,气温骤降,出现倒春寒,D对。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熟悉天气符号及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解答】有图可知,16日至20日该地出现了降温、雨雪天气,随后气温进一步降低,因此可以判断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冷锋,A对,BCD错。故选A。18.【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判读。旨在考查学生区域定位,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掌握区域定位,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解答】图示的纬度范围在20S到50S之间,再结合轮廓图,可判定出此图是南美洲南部 ,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定位及自然带的判读,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掌握自然带的分布,再结合所学进行解答。【解答】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是南美洲,根据自然带的分布可知,a地是热带荒漠,c地是温带落叶落叶林,d地是温带荒漠,D正确,ABC错误。故选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风向。旨在考查学生区域定位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掌握风带的分布,再结合所学进行解答。【解答】由上图分析可知,c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带来降水,其主导风向是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答案】(1)印度低压 高压(2)7(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夏季陆地增温强烈,形成热低压,原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4)东南 西南(5)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以及季风环流。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全球气压带受海陆分布分布的影响被切割成一个个高压低压中心,一月亚欧大陆温度低,形成冷高压,把副极地低压带切断,使得副极地低压带仅仅保留在海洋上。亚欧大陆上为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七月亚欧大陆温度高,形成热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仅仅保留在海洋上,亚欧大陆上为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由于冬夏海陆气压状况的变化使得亚洲东部出现了典型的季风现象。气压带风带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解答】(1)根据A、B所在经纬度位置及A为低压、B为高压判断A气压中心是印度低压,B气压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