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课时气候特征_第1页
2.第2课时气候特征_第2页
2.第2课时气候特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2课时气候特征课题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步导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课堂多媒体展示东北雪原、树挂、雾凇等景观图片,让学生观看东北严冬的雪景,感受东北寒冷的气候环境。教师: 从上面的景观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家能不能说说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的原因?学生:略。教师:对了,因为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最高,同一时间和其他地方相比较,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寒冷是这一地区气候的突出特点。下面我们再看一下东北地区的纬度特点。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环境和美丽的雪景。这样学生不由自主会心生疑问,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欲望,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1.出示政区图:请大家观察东北地区大致在什么纬度之间?学生观察东北地区地图:讨论得出东北地区的纬度大致是40N55N之间。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2930活动题13题。2.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图。提问:请同学们找出东北地区所在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并说出所属的气候类型。学生读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图得出答案:从温度带看,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大部分位于中温带;从干湿地区看,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这一地区的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3.重点阅读教材图614、图615、图616,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师生总结:这里具有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就是夏季温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长,冬季降雪较多。但是这里和华北地区气候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冬季更长、更冷,降水更多,因此具有冷湿的特征。教师: 根据我们所学的纬度对于气温的影响,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学生讨论:这里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离冬季风的源地很近,加剧了本区冬季的严寒。出示“中国政区图”,结合本节教材中的地图,其目的就是教给学生这样的学习方法:探究新知要从已知入手,步步深入,得出结论。(续表)课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分步导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承转:气候条件决定着植被的种类和分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9“东北地区的森林”了解相关内容。1.多媒体展示大兴安岭的森林视频(见音视图资源包)。讲解:这里是我国著名的天然林区,生长着茂密的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我们熟悉的红松、桦树等都产在这里。2.展示“东北地区森林分布图”。学生活动:回忆本区主要山脉,找出森林的分布地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教师: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其中长白山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保护网。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过量开采、自然灾害等原因,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明显下降,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引导学生读“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1)思考:为什么同一植被在同一山体的生长高度不同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读贝贝、玲玲的对话,小组探讨。教师总结: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受地形以及海陆位置的共同影响。长白山是东部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东南侧处在海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且气温较高;西北侧处在海洋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且气温相对较低。所以东南侧植被的生长高度高于西北侧。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拓展探究探究一: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对于自然环境有什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教师点拨:纵观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上看,本区既有陆上邻国,也有隔海相望的国家,因此便于和不同国家进行经贸往来,由于东南部临近海洋,并且那里地势低平,这样就便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这些都是有利因素。从纬度位置上看,这里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使得河流的结冰期较长,不利于航运,这是不利条件。我们认识到这些因素,就会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尽量减少不利条件带来的影响。通过“拓展探究”,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置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重要影响。 (续表)课题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步导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拓展探究探究二:黑龙江省开发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教师点拨:黑龙江位于祖国的最北段,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漫长,具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对外开放提供了物质基础;便利的交通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教师点拨,对上述探究问题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板书设计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三、气候特征1.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2.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3.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课堂小结这节课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相关的气候资料图,了解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知道了地形、纬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巩固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深化,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