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迈向国际化_第1页
试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迈向国际化_第2页
试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迈向国际化_第3页
试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迈向国际化_第4页
试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迈向国际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迈向国际化2011-8-19 01:35记者周轩千随着银监会近日就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国际化中不乏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体系已大体成型。分析人士指出,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监管框架从巴塞尔I跨越式地过渡到巴塞尔III。与此前媒体报道的版本相比,办法的要求总体好于预期,特别表现在过渡期的宽限上。办法定义了监管资本的概念,明确了资本监管要求,首次提出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并对银行诸多类资产的风险权重进行了调整。这些规定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有何影响?办法对上市银行再融资造成的压力又有多大?总体较预期宽松办法与此前媒体披露的版本有诸多不同之处,总体而言,标准比此前的版本更宽松。安信证券分析师杨建海认为,办法好于预期之处,主要体现在操作风险过渡期安排和中长期贷款风险权重未被提及。办法对各类资产信用风险权重的调整主要包括:一是对境外债权的风险权重,以债务人的外部评级为基础;二是取消了对境外和国内公共企业的优惠风险权重;三是对工商企业股权风险暴露不再采用简单的资本扣除方法,而是区分不同性质的股权风险暴露,给予不同的风险权重;四是小幅上调了对国内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从20%上调到25%);五是下调了对符合条件的微小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从100%下调到75%);六是下调对个人贷款的风险权重(从100%下调到75%);七是对住房抵押贷款区分首套房和第二套房给予差别风险权重,首套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为45%,第二套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为60%。此外,对已抵押房产,在购房人没有全部归还贷款前,商业银行以再评估后的净值为抵押追加贷款的,追加部分的风险权重为150%。“和此前媒体报道的版本区别在于:办法并没有针对中长期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提高风险权重的说法;对境外商业银行债权风险权重的要求略有放松,评级AA-以上的风险权重为25%,而此前的版本是50%;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此前的版本是3个月以上权重为50%、3个月及以下的风险权重为20%。”杨建海表示。“同业资产的风险权重从之前传言的20%至50%统一为25%。”国信证券分析师指出,至于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长期贷款等高风险贷款的风险权重,未来仍有可能上调,因为办法在第二支柱资本要求中规定,“银监会有权通过调整风险权重、相关性系数、有效期限等方法,提高特定资产组合的资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根据现金流覆盖比例、区域风险差异,确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贷款的集中度风险资本要求;通过期限调整因子,确定中长期贷款监管的集中度风险资本要求;针对行业贷款集中度风险状况,确定部分行业的贷款集中度风险资本要求。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这为银监会提高包括这三项在内的多项资产的风险权重留下口子,“由于办法适用的时间更长,并不适合把短期政策性的内容列入。我们并不认为银监会会放弃对于上述三项资产风险权重提高的计划。”符合条件的微小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从100%下调到75%,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从统一的75%下调到一套房的45%和二套房的60%,这在交银国际分析师李珊珊看来,体现了办法对小企业贷款和零售贷款的支持。“办法重新确定了各类资产的信用风险权重体系,既体现审慎监管的内在要求,又兼顾国内银行的风险特征。”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资本充足率达标的过渡期方面,根据办法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原则上应于2013年底前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16年底前达标。对于个别有困难的银行,经银监会批准,可适当推迟达标期限,但系统重要性银行不得晚于2015年底,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不得晚于2018年底。办法同时对资产减值准备、操作风险资本要求、不合格的二级资本工具的处理方法设定了单独的过渡期。“办法对目前不合格的资本工具给予了10年过渡期,以缓解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称。据悉,办法首次明确提出了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并适当提高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确保监管资本要求的审慎性。这方面的资本充足率计算规则过渡期安排也好于预期:根据办法,银行从2012年开始分5年逐步达标,即2012年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基本指标法的值设定为10%,此后每年增加2%,到2016年过渡期结束时为18%;根据此前媒体报道,过渡期没有,值为15%。操作风险资产的计算方法有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过渡期内,如有商业银行申请实施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方法并获得核准的,可以选择基本指标法、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方法中资本要求较低的方法,计算当年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办法设置了资本充足率计算的过渡期安排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过渡期安排,能够显著降低新规造成的资本压力。”中信证券分析师表示。严格资本定义“本轮金融危机的突出教训之一,就是欧美银行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严重弱化,相当一部分资本工具不能在危机时期用于吸收损失,从而扩大了危机的负面影响。为此,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大幅度提高监管资本工具的质量要求,包括各类资本工具合格标准、资本扣除项目等。从国内实践来看,银监会长期坚持资本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国内银行资本质量明显高于欧美银行。因此,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提高资本质量标准对国内银行的影响很小。”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办法根据国内银行资本结构,按照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相关规定,对现行监管资本定义进行调整,维护国内银行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一是审慎界定各类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二是从严规定资本扣除项目,继续沿用部分国内现行规定比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更加严格的处理方法;三是对目前不合格的资本工具给予了10年过渡期。在办法的资本定义中,二级资本中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受到诸多关注。办法规定: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超过150%贷款拨备覆盖率的部分,可计入二级资本,但计入部分不得超过对应贷款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1.25%;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超过预期损失的部分,可计入二级资本,但计入部分不得超过对应贷款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0.6%。国信证券分析师指出,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定义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较大,因为之前是大部分组合拨备都能被计入二级资本。“按新的超额拨备计算方法,上市银行整体的资本充足率静态下降近半个百分点。但这一规定动态影响更大,未来上市银行的不良率很可能较目前平均只有1%的水平有所上升。”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增加1元的不良贷款,就需要占用1.5元的二级资本,这其实与银监会之前所强调的逆周期监管明显不同,这一条款将会放大信贷周期对于银行业绩和放款能力的影响。”“由于银行互持次级和混合资本债需要在二级资本中扣除,目前二级资本的补充渠道已经很少,除了超额拨备以外,只有一些资产重估可以计入二级资本。”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之前我们基本上只担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约束,目前二级资本补充能力已经大幅下降,系统重要性银行11.5%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10.5%的充足率约束也在强化。”此外,办法与此前媒体披露的版本在最低资本、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和附加资本要求方面一致,最低资本要求由原来的“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变化为“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办法大幅提高了核心资本要求,明确了储备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和逆周期资本均为核心一级资本。强化资本充足约束办法参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将资本监管要求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和8%;第二层次为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为2.5%,逆周期资本要求为02.5%;第三层次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1%;第四层次为第二支柱资本要求。办法实施后,正常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中信证券分析师测算指出:“办法对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负面影响小于1个百分点。”李珊珊认为,办法对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最大的监管要求在于两点:计提操作风险资本;贷款损失准备处理方法。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戴志锋则认为,办法中拉低资本充足率最明显的是操作风险和同业资产。中信证券分析师用基本指标法计算指出,如果按照20082010年上市银行总收入的静态数据,引入操作风险计量,将增加2011年上市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约5%,分别降低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0.5个和0.4个百分点,其中,大型银行所受影响略大于股份制银行。就同业资产而言,国信分析师表示:“银行业80%以上的同业存款和拆借期限都在3个月及以下,按之前的计算方式,同业资产平均的风险权重大体会在30%左右。所以,同业资产的风险权重统一为25%,较目前020%的权重仍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戴志锋则表示,同业资产风险权重的影响较难估算,因为数据不全,而且银行比较容易收缩同业资产。在资本监管要求的第二层次中,逆周期资本要求的计提与释放规则由银监会另行规定。“逆周期资本的计提主要是在信贷增速过快、经济高速增长、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向好时期,通过杠杆的进一步提高,主动给银行快速扩张减速,从而为经济降温,防止风险过快积聚。”招商证券分析师罗毅表示,“从中国银行业经营和外围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来看,未来几年加码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的概率不大,主要原因有:2011年银行业贷款增速已较2009年、2010年有明显下降,未来几个月信贷投放依然会呈现偏紧态势;欧债危机和美国债务问题尚未出现明显好转,全球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政策制定需考虑进一步对银行施加压力的负面因素;中国银行业目前监管标准已较巴塞尔III要求更加严格,短期没有继续加码的必要。”据介绍,我国现行资本监管规则将商业银行分为资本充足、资本不足和资本严重不足三类,该方法主要是基于2004年初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不达标的实际而确定的。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2011年6月末,311家国内银行全部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2%,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9.92%。鉴于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已远高于最低资本要求,办法此次依据资本充足率水平将商业银行分为四类:第一类银行是满足全部四个层次资本监管要求的银行;第二类银行是满足前三个层次资本要求(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附加资本要求),但未达到第四个层次资本要求(第二支柱资本要求)的银行;第三类银行是仅达到第一个层次资本要求(最低资本要求),但未满足其他三个层次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附加资本要求和第二支柱资本要求)的银行;第四类银行是未达到最低资本要求的银行。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按照资本充足率水平对商业银行实施分类监管,是行之有效的监管实践。内部评级法可节约资本根据办法,商业银行可采用权重法或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长江证券分析师陈志华指出,由于合理的内部评级法会降低信用类资产的风险权重,办法激励商业银行加快实施内部评级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调查研究,内部评级法可以使得当地银行节约资本约15%30%。”陈志华表示,“由于在2012年尝试性引入操作风险会增加风险资产,而部分信用风险权重下调也相应节约一部分风险加权资产,最后对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到2013年系统重要性银行逐步引入内部评级法后,引入操作风险所带来的风险加权资产的增加,将会被信用风险权重在内部评级法下的降低所抵消,办法对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波动影响较为平稳,但对中长期资本监管要求显得更为规范和严谨。”中信证券分析师称,由于内部评级法能够显著节约资本,资本充足率受资产信用风险权重调整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东方证券资深分析师金麟认为,如银行仍采取权重法,则上市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将达6.67万亿元,增加19%;如果7到9家银行明年采用内部评级法,则上市银行整体的风险加权资产会增加至近5万亿元的水平,比采用权重法的增幅有所减少,其中,采用内部评级法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将增长14%17%。中信证券分析师还指出,除了过渡期安排和内部评级法之外,银行还可以通过主动调整经营结构来节约资本,具体方式可能包括:压缩同业业务规模,降低考核时点的同业资本占用,将富余资金更多地投向高等级的债券市场;增加个人贷款、小企业贷款;资本节约与风险定价相挂钩,对资本消耗型业务进行更多定价补偿。再融资新生需求不大在国信证券分析师看来,办法将使银行短期压力下降,长期压力上升,过渡期的宽限也并未使上市银行再融资的压力有实质减少。“据测算,如果银监会不再加码资本监管水平,除去2011年银行已经实施和公告拟实施的再融资金额,未来5年,上市银行核心资本缺口约2842亿元。分摊到5年中,则平均每年上市银行的股权融资约568亿元,对市场压力并不太大。”罗毅称。金麟根据9%的资本下限要求测算得出,规定会使上市银行形成4500亿元左右的资本亏空。其中,5家大型银行会有近3000亿元的资本亏空,而这些资本亏空需要在2013年前填满。“由于与9.5%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限要求相比,目前五大行的资本水平已经没有缓冲,因此,这近3000亿元的资本亏空,会直接体现为20122013年的再融资要求。”金麟表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相对缓一些,因为其资本的达标时间迟至2016年。即使如此,这一块需求仍然客观存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更何况中型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本来就是主要类型银行中偏低的。”“上市银行早在2010年开始的融资潮使得目前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达标。在短期之内还有股权资本融资要求但还未明确融资方案的银行只有兴业银行和深发展。据兴业银行管理层透露,兴业银行董事会已经通过了发行100150亿元的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的规划,补充核心资本的工作要到2012年。深发展由于重大资产重组刚刚完成,按照监管要求,也要到2012年中期之后才能进行股权融资。因此,办法的逐步实施对上市银行的影响较小,基本不会引发新一轮的融资潮。”东北证券分析师唐亚韫表示。中投证券分析师张镭指出,合格资本标准在办法中的公布,为创新性资本工具的开发提供了可能,这也将降低银行股权融资的频率和规模。“核心一级资本和一级资本之间存在1个百分点的空间,银行将会最大化利用这些空间,降低越来越难的股权融资频率和规模。”张镭称。未来,资本充足率的高低,还将决定商业银行受监管力度的松严,因为办法明确了随着资本充足率水平下降监管力度不断增强的一整套监管措施,例如,对于第三类商业银行,银监会可以采取限制银行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限制银行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实施任何形式的激励、限制银行进行股权投资或回购资本工具、限制银行重要资本性支出、限制银行风险资产增长等监管措施。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新的分类标准标志着我国资本监管的重点将转向达到最低资本要求但未满足全部监管资本要求的商业银行。凤凰网财经 银行 中资银行 正文银监会官员:城商行不良贷款今年或“双升”2010年04月07日 05:10每日经济新闻【大 中 小】【打印】 共有评论0条在实现多年不良贷款“双降”之后,今年,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可能出现上升。已公布2009年年报的南京银行8.11 -0.98% 股吧 研报、宁波银行10.02 -0.60% 股吧 研报显示,2009年均出现了不良贷款出现增加的情况,其中次级、可疑、损失三类不良贷款绝对额均出现大幅增长。在上周举行的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上,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表示,正常类贷款转化为关注类贷款的数量在上升,这个趋势在一季度已经出现,而关注类贷款很可能转化为不良。预计城商行今年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都会有所上升。南京、宁波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南京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8.15亿元,其中次级类不良贷款余额4.5亿元,可疑类不良贷款余额3.4亿元,损失类不良贷款余额0.23亿元。2008年该行不良贷款余额6.59亿元,其中,次级类不良贷款余额3.4亿元、可疑类不良贷款余额3亿元、损失类不贷款余额0.16亿元。对比2008年2009年数据不难看出,南京银行2009年次级类、可疑类以及损失类不良贷款均出现了增加的局面,且单个增幅均超过了30%。无独有偶,宁波银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宁波银行在2009年的次级类、可疑类以及损失类不良贷款均出现了绝对值上升的局面。“信贷高速增长可以做大分母,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不良贷款的爆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贷款增速的下降使风控面临一定的压力。“预计城商行今年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都会有所上升,但是这并不可怕,只要在可控的范围内。”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表示。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全国城商行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82.23%;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96%。贷款迁徙率挑战不单单是新增不良贷款的担忧,恶化的贷款迁徙率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今年城商行风控的难度。肖远企说,正常类贷款转化为关注类贷款的数量在上升,这个趋势在一季度已经出现,而关注类贷款很可能转化为不良。特别是城商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上升比较快,比如个人按揭和信用卡。按照我国现行的规定,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将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所谓贷款迁徙率反映贷款在上述指标之间的“迁徙”情况,可以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对于宁波银行而言,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我们注意到2009年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达到74%,显著高于2008年11%的水平,同时逾期贷款季度环比亦大幅上升63%至6.97亿元,这反映出公司在2009年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资产质量面临持续的压力。”南京银行年报亦显示,该行去年次级类贷款迁徙率49.9%,2008年该数据为3%;可疑类贷款迁徙率10.57%,2008年该数据为0.35%。银行业名次名称最新涨幅1华夏银行10.490.96%2民生银行5.650.89%3宁波银行10.02-0.60%4光大银行3.04-0.65%5中国银行2.94-0.68%名次名称最新跌幅1建设银行4.49-1.75%2交通银行4.64-1.28%3北京银行9.09-1.20%4工商银行4.13-1.20%5招商银行11.50-1.12%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王宇 来源:中国资金管理网2010年09月30日 17:49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管理业务是将贷款持有直至到期,从而在吸收优质客户的同时获取收益。随着银行业务创新活动的开展和主动风险管理能力的加强,商业银行设计出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金融产品,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特别是对传统资产类业务的转让,引发了商业银行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推动业务创新的高潮。1 我国贷款转让业务的发端在我国,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中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1998年7月,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签订了转让银行贷款债权的协议,这是国内第一笔贷款转让业务。200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生银行开展贷款转让业务,随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率先与锦江财务公司开展了2亿元的贷款受让业务。2003年7月,中国银监会批准光大银行开办贷款转让业务。随后,贷款转让业务在我国银行间开展起来。国家开发银行成为积极开展贷款转让业务中的转出银行。从2002年国家开发银行以间接银团贷款的方式率先向民生银行转让20亿元贷款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已经与多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开展了贷款转让业务。财务公司、信托公司也成为贷款转让业务中的积极参与者。贷款证券化业务作为一种特殊的买断型贷款转让业务,2005年在我国得到了极大发展。2005年初,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推出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等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监管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对贷款转让交易实施管理。2005年12月,中信信托和建设银行联合发行了建元2005-1(发行金额41.77亿元)、中诚信托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行了开元2005-1(发行金额58.37亿元),贷款证券化业务在我国正式展开。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的贷款转让市场发展快速,业务规模大幅增加。保守估计,2008年贷款转让交易规模达到8000亿元左右,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为4.91万亿元。而在2009年,由于我国信贷规模的激增,达到前所未有的9.59万亿元,从而也促使了贷款转让业务的大量开展。虽然次贷危机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证券化业务较前更为谨慎,但银信合作通过推出理财产品实现贷款转让的通道却获得很大发展。综上所述,贷款转让业务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活力和银行业业务创新的发展,我国的贷款转让业务发展空间很大。2 我国贷款转让业务发展的推动因素2.1 开展贷款转让业务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就是银行放贷提供融资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也同步提高。在提高过程中,既有长期的稳定增长,又有短期的爆发式增长,这既决定于经济增长的动力,也跟经济特殊时期关联。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开展了庞大的救市行动,挽狂澜于即倒,在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批判的同时,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我国也不例外,在危机时刻推出了“一揽子”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投资的驱动下,中国银行业投放天量信贷,年增长达到9.59万亿元。随着新增贷款前所未有的爆炸式的增长,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迅速下降。据2009年前六个月统计数据显示,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全行业普降,其中资本充足率下降幅度最高的达到36.98%,核心资本充足率降幅最高达35.64%;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深发展银行资本充足率已经贴近8%,浦发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降到4.68%,距离达标线4%已经不远。在资本压力的驱使下,自2009年年初开始,已经相继有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公布了各自的巨额发债计划,而发债的目的都是为了补充资本充足率。在目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为了保证银行体系的健康和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监管层通过限制一些资产负债比例已经较高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展信贷业务,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大幅增加的背景下产生补充资本的需求,一个解决途径就是开展贷款转让活动,或者通过银行间的贷款转让,或者以银信合作推出理财产品将部分信贷资产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下转移出去,降低资产规模,增强流动性,保持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增长,把握新的投资机会。通过转让业务将部分贷款出让后,这部分资产的风险权重降为零,可以有效减少对资本金的需求,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在当前银行资本金稀缺的情况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对于银行来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2.2 开展贷款转让业务是化解贷款风险集中的有效手段经历了2009年历史罕见的快速增长以后,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的集中度风险日益凸显,行业集中、客户集中和期限中长期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银行贷款的行业、地区、客户集中度越大,越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长期融资的功能主要由资本市场承担,美国银行业务以流动资金贷款和消费贷款为主,即使有住房抵押贷款等期限较长的贷款,也大部分通过资产证券化。而在我国,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比重很低,商业银行长期承担了本应由资本市场承担的功能。公路、电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长达10多年的大量基础设施项目也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这样,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功能明显错位。长期融资只能依赖银行,这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分配到银行体系中。银行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贷款转让拓展对中长期资产的管理渠道,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资产负债管理手段,提供了防范贷款风险的一种有效办法。2.3 开展贷款转让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必然要求根据麦迪森相当谨慎的假定,“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的GDP水平可能会在2030年时达到世界总量的1/4,其人均收入水平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2030年时,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它在地缘政治中的作用,肯定会大大超过2003年。” 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良好前景对我国的金融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部门的创新活动将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推动力量,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作为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贷款转让不仅有效调节贷存比与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更有助于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合理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强化我国银行的经营能力。3 我国贷款转让业务开展的主要类型.3.1 商业银行之间开展直接的贷款转让活动我国贷款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作为一项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而开展,主要以信贷资产转让的形式来实现。200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正式批准民生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以来,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均已经具备开办信贷资产转让的资格。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工行、建行、招行、中信银行等都已较为广泛的开办了此项业务,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来说,我国银行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规模相对较小,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之间开展的贷款转让活动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商业银行之间的正常(甚至优质)贷款转让活动。比如,1998年7月,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签订了转让银行贷款债权的协议,这是国内第一笔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再如,2002年8月,民生银行正式获得人民银行批准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率先与锦江财务公司开展了2亿元的信贷资产受让业务。2009年4月,民生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签署银团贷款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合作协议,2009年双方银团贷款及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计划合作额度达300亿元人民币。民生银行将发挥贷款营销优势,邮储银行发挥资金优势,具体合作模式包括直接银团贷款、间接银团贷款、联合贷款、信贷资产转让、理财产品发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合作等;信贷投向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双方信贷政策,主要则涉及公路、铁路、石油、电力、煤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同时还可以适当涉足一些竞争性行业,如机械制造、冶金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贷款。在贷款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贷款转让活动成为一项新的业务创新,同时成为银行规避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一个途径。虽然银行之间的贷款转让不断开展,但由于都是采取双边交易的形式,银行之间单独谈判,信息封闭,因此关于贷款转让的数据难以获取,但毋庸置疑,这一资产业务的创新活动正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开拓的新领域。第二,银团贷款的转包、批发和转让活动。在国际上,银团贷款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贷款产品和技术。尽管最近几年来,国内银团贷款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但由于银团贷款在我国起步较晚,无论从占比还是从技术的成熟度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银团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余额比例只有5%左右,远远低于国际上20%的水平。截至2009年9月末,我国银团贷款达到1.7万亿人民币,较2005年末增长了7倍;银团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余额比例从2006年的1.72%上升到2009年的5%左右,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需要,银团贷款规模将会有快速的增长。而通过银团贷款进入二级市场的贷款转让活动将是贷款交易市场的重要力量。第三,我国商业银行对其拥有的某些低级别(有可能无法回收贷款)进行打包抑价转让。比如,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月27日首次以公开竞争方式在国际范围内转让不良资产组合。这次转让的资产组合为该行拥有的抵债资产,资产所在地以珠江三角洲为主,并涉及北京、上海等共18个省市,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40亿元。经过激烈竞价,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牵头的投资财团在角逐中胜出。两家外资银行将为此支付14亿多元人民币,相当于账面价值的34.75%,高于资产管理公司一般的现金回收率。我国1998年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对其进行处置。在随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前,又将一部分不良贷款转出到资产管理公司,但对这种贷款的处置日益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比如招标、竞价的方式)来进行处置。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当前信贷高涨的形势下,许多中小银行由于贷款规模已经逼近监管的上限,为了能继续发放贷款,争夺优质客户,也会通过障眼法的方式将正常的贷款“打扮”成低级别的贷款,暂时转到资产管理公司,规避信贷规模的监管。3.2 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转让贷款虽然在美欧等国家,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其他的市场开展经营,与贷款转让市场独立运行。但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的规模很小,而且证券化之后在市场的流动性很低,虽然不属于直接的贷款转让,但考虑到我国不存在正式的贷款转让市场,因此作为贷款转让的一种形式,在此也进行介绍。我国发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一种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信贷资产转移给一个特设目的主体(这种转移可以采用转让方式,也可以采用信托方式),由特设目的主体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发行受益证券,以信贷资产的现金流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方式。可以看出,信贷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传统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之处即创新之处在于特设目的主体受让了该笔信贷资产以后,以该笔信贷资产的现金流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了受益证券。表1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数量(2006-2008)发行时间发行数量发行面值(元)发行价格(元)00数据来源:上海财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表2 我国商业银行发行贷款支持证券情况(2006-2008)发行银行发行数量(次数)国家开发银行5中信银行9浦东发展银行4中国工商银行7兴业银行4建设银行2招商银行4浙商银行3数据来源:上海财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5年银监会下发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并在国开行和建行进行试点,工商银行也先后在2007年和2008年发行了相应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总体来讲,作为商业银行动态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与技术,我国资产证券化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投资银行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将来发展的潜力和机会都会很大。3.3 银信合作推出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实现贷款转让所谓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将存量或新增贷款替换成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发行该类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通过信托的方式,专项用于替换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或向企业新发放贷款。某种程度上,银行与信托的这种合作是当前制度催生的产物,是对制度约束的反应。因为银行和信托公司都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办法的制约,而这样的创新刚好解决了各自单独作战时受到的限制,所以目前银行与信托的合作十分紧密,这种合作可以改善银行盈利结构。我国商业银行于2004年开始推出理财产品,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不同行业金融机构日益紧密合作,共同开发跨行业的理财产品。一是银信合作发展迅速。2005年5月16日,民生银行和平安信托合作推出“人民币非凡理财产品T1、T2计划”,开启了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先河。2008年,银信合作理财产品3283个,分别占商业银行全年发行理财产品数量的55.74%和信托公司全年发行信托产品的83.05%。二是银保合作继续加强,商业银行成为保险公司理财产品的重要转让渠道。2008年,银保业务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106.53%。表3 2003-2010(3月份)年信贷资产理财产品数量情况发行银行理财产品数量总计6,488招商银行1,635交通银行645中国民生银行115中信银行639北京银行581中国工商银行381中国银行32中国建设银行820中国光大银行481上海银行13兴业银行252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54中国农业银行68深圳发展银行20华夏银行37东亚银行7浙商银行25西安市商业银行10平安银行22南京银行29数据来源:WIND资讯过去几年,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都在开发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在这类产品的转让中,风险低是吸引客户的主要卖点,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风险完全不存在,根据理财产品说明书的提示,作为托管人的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理财的风险并不承担,而是投资者个人承担。同时,近两年信托公司开始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转出信贷资产。信托公司利用自身项目资源优势发放了对优质企业贷款,但信托公司受制于自身有限的资金规模,出于加大资产的流转速度,加快资金流转的目的,将其优质企业贷款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4 我国贷款转让业务的特征4.1 我国贷款转让的定价我国信贷资产转让定价按账面价值、由政府主导定价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现象使转让资产普遍质量低下且缺乏流动性。目前我国进入资产转让市场的普遍是银行不良贷款,而且大多是信用贷款,交易标的质量低下难以引起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另外,国内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缺乏必须的流动渠道,且处置市场狭小,也使得投资者对不良债权信心不足,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十分复杂,财务资料不全、信息失真等因素使债权评估成为评估工作最大的难点之一。债权资产价值评估没有统一规范和成熟的方法,评估中判断性因素起决定作用,风险量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足,技术含量不高。定价存在高昂的制度成本。首先,我国当前还缺乏对债务人还款、资产转让交易等方面的法律约束;其次,由于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能力不足,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债务人都将安置企业现有职工、解决体制转换遗留问题、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希望寄托在盘活债务人现有资产存量上,直接降低了债权资产的真实保障程度和价值;再次,信贷资产价值还受到国内产权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 因此,我国贷款转让的定价单一,很难提高转让的流动性。贷款直接转让由于都是正常贷款的转让,其定价都是平价交易。而贷款证券化发展缓慢,所以在当前的政策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贷款转让只有商业银行的正常贷款,定价一般就是按照利息的比例进行分割,手段非常单一。4.2 我国贷款转让业务的产品种类单一发达国家的贷款转让的产品根据分类不同开展投资级别和杠杆贷款,或者按照贷款的评级和质量交易平价贷款和抑价贷款。而我国目前开展的贷款转让产品只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级别的贷款,甚至是商业银行的优质贷款。4.3 我国贷款转让业务的投资主体单一我国贷款转让业务的参与主体单一,目前仅限于银行类金融机构之间的贷款转让,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被禁止进入贷款转让交易,这就大大降低了可转让贷款的流动性,同时市场的规模和投资热情会被抑制。而发达国家的贷款转让市场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后,已经实现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5 我国贷款转让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5.1 关于贷款转让的政策体系亟待完善发达国家的贷款转让市场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从初步无序管理走向成熟的市场管理,不仅有正式的贷款转让市场和组织,而且在贷款转让业务的定价与风险防范方面也已经规范。从国外的经验看,随着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监管权属及政策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也将随着产品的丰富而复杂化。我国自从允许银行间的贷款转让业务开展以来,虽然贷款转让活动在银行业务活动中还不是主体业务,但近几年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压力的提高,通过理财达到转让贷款却发展很快,但相关政策依然需要对该类的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同时我国对银行贷款转让业务还缺少完整的制度框架,交易过程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尚需政策予以明确。此外信贷转让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更需要统一交易规则的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5.2 我国贷款转让业务的市场化组织程度较低美国的贷款转让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市场自发的基础上形成十几个不同规模和主营业务分割的正式的贷款交易市场,市场化组织化程度相当成熟,开展贷款转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战略的主要内容。而我国的贷款转让业务活动只是个别银行为了暂时补充资本金,增加流动性。贷款转让交易私下一对一交易,交易合同既不规范,也不具有标准化。最重要的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成为了推动金融创新、提高贷款交易规模的正式的贷款转让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限制大大限制了该类业务的正常活动,一方面是由于贷款转让的透明度低,难以对该类业务的风险进行监管,另外由于贷款转让业务只是在商业银行之间私下开展,风险难以得到有效释放,同时符合市场需求的投资者却难以对该类业务进行投资,影响该类市场的发展。5.3 银团贷款转让初具规模,但缺乏规范性的转让市场我国贷款转让最早是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形式开展的,后于2006年被银监会禁止。2007年,银监会在颁布的银团贷款业务指引中明确表示允许银团贷款成员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银团贷款转让,以促进银团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自此,我国银团贷款转让获得了较快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我国银团贷款达到1.85万亿人民币,较2005年末增长了7倍以上;银团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余额比例从2006年的1.72%上升到2009年的5%左右。银团贷款转让活动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规范性市场。这是因为,目前各银行在从事贷款转让时,往往采取双方单独议定等形式,“非标准化”特征非常明显,在贷款出售种类、贷款出售的合约方式、期限结构、转让价格、转让手续费、售后服务、信息批露、担保形式等方面都要单独议定,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形成了一定的风险积聚。因此,有必要提高贷款转让的标准化,建立一个统一的贷款转让市场。同时,建立贷款转让市场也是促进银团贷款转让进一步提高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银团贷款转让银团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余额比例只有5%左右,远远低于国际上20%的水平,通过建立正式的贷款转让市场,为我国银团贷款规模的增长和银团之后贷款的批发转让的顺利进行,实现两类市场相互促进与发展。5.4 资产规模限制了中小银行参与大项目融资与拓展业务空间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城商行银团贷款余额已突破千亿元人民币,在对公贷款余额中的占比达到4.3%。但与银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在全部银团贷款余额中,排名前十位的银行占国内银团贷款余额总量的比例达到87.31%。由于净资产相对较少,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长期被贷款集中度问题困扰。而贷款集中度越高,银行资产质量越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中小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更有必要性。一方面,中小银行受到的资本约束比大银行更强,另一方面从客户结构上来看,大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更好,资产安全性更好,小银行的资产风险则明显高于大银行,需要通过增加大客户优化客户结构。此外,资产长期化问题困扰银行业,但大银行间的资产交易较多,小银行间资产流动性较弱。贷款转让市场建立后将提高其资产流动性。而银团贷款中贷款转让的发生也将帮助城商行突破物理网点少的限制,拓展异地业务。这是因为,对于异地的优质客户,各家银行在风险把控上必然比当地银行审慎,更不用说一些当地较不知名的企业。即使项目优异,风险很低,也有可能因为不够熟悉、不够了解的原因而错失业务拓展机会。发展贷款转让市场,就可以使得中小银行通过银团贷款的形式参与到大项目中,建立多渠道的客户关系,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市场上转让贷款来减轻规模限制的压力。5.5 贷款转让业务开展中存在的“双买断”与“真实性”转让问题一般转让通过信托类贷款理财产品,以及同业间的信贷资产转让。由于去年的天量放贷以及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大型银行从去年开始向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转让信贷资产现象不断增多。据了解,国有大行转让资产的目的是因2009年上半年的大量放贷,新增贷款规模受限,而股份制银行则主要受制于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城商行、邮储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则因抢不到大型贷款项目而富余下大量资本金,成为主要的转入方。同业间的信贷转让包括买断、回购和双买断。由于双买断可降低转出方当期信贷规模,提高转入方的盈利水平却不必计入风险资产,多数业务采用的是双买断形式。“双买断”要签订两个条约,即当期的“买断”合同和远期的“回购”合同。转让方因“买断”合同而可以将该笔信贷资产转出资产项下,而受让方则因持有“回购”合同,无需将该笔贷款放在资产项下。由于买卖双方均不在资产负债表内计入这笔信贷资产,贷款因此凭空“消失”,无法纳入央行的统计之中。对于这其中具体的贷款“消失”规模,多位受访人士均表示不好“估算”。业内表示,目前信贷资产转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规避信贷规模控制的渠道之一,尤其是对于带有远期回购条款的资产转让,对这方面的会计处理并不清晰,亦难以监管。对于这种通过“双买断”转让贷款的规模具体占整个银行业贷款规模的比例具体有多大,很难估算,由于信息不充分,因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带来了困难。因此,银监会在2010年1月份向各家银行下发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继监管层在2009年底杜绝银信合作中的信贷资产转让通道后,银行同业之间的信贷资产转让“双买断”亦被叫停。但由于我国贷款波动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贷款规模的限制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都会促使商业银行有开展贷款转让业务的冲动,同时对规避相关监管做出其他“出表”创新。因此,建立正式的贷款转让市场,实现贷款转让的“阳光”操作,对于监管也是有利的推动。参考文献:1、A Gande, A Saunders,Are banks still special when there is a secondary market for loans?,,October 20062、R Demsetz ,Recent trends in commercial bank loan sale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Quarterly Review, 1993 3、J Jones, W Lang, P Nigro,Recent trends in bank loan syndications: Eviden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