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生》PPT课件.ppt_第1页
《病因学生》PPT课件.ppt_第2页
《病因学生》PPT课件.ppt_第3页
《病因学生》PPT课件.ppt_第4页
《病因学生》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 医 病 因 学,中西医结合教研室 钱瑞琴,2,一、概述,病因 : 引起疾病的原因(致病因素)。 内容:六淫、七情、疠气、饮食、劳倦外伤、医过等 形成:长期的临床实践, 细致的观察 三阴极一病症方论,“凡治病、先需识因, 不知其因、病源无目”,3,(一)病因学说,贯穿整体观念,在六淫病因中,广泛应用类比的方法,研究病因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的系统理论。 1.探求病因方法 1.1推断病因:询问发病的经过及其相关的情况、推断病因(情志、外感)来源于病人的主观感觉,4,2.2辨证求因:,临床表现为依据,综合分析,辨证求因, 3.中医探求病因的特点 直观性 整体性 合理推测性,5,2.病因的相对性,原因 致病因素 致病 非致病 结果,病理产物 : 痰、瘀血、结石等,6,(二)中医病因分类,内经:外感、内伤两类 张仲景:分三类,未明确提出三因学说 宋 . 陈无择 将病因与发病联系 提出 内因 七情 三因学说 外因 外感 不内外因 房室 咬伤 刀伤 饮食劳倦、,7,1.现代中医病因分类,1)外感性致病因素 六淫 疠气 2)内伤性致病因素 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当 3)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瘀血 痰饮 4)其他致病因素 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8,2.中西医病因学差异,中医病因学的基本特点: 审证求因 整体观念 天人和一 (不需化验等创伤性检查;肿瘤) 西医:致病因素(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缺乏某种物质),生理功能或形态的异常,9,二、外感性致病因素,来源 内容,自然界 多从口鼻 肌表而入,六淫、 疠气,10,(一)六淫,六气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淫:淫 : 太过 浸淫 六气 太过 不及 正气不足时,11,六淫的致病特点,外感性 : 多从皮毛、口鼻而入。 季节性: 春风、夏暑、秋燥、冬寒 转化性: 所致的症候发生转变, 表寒证转化为里热证。 地区性:沿海:多湿,西北:多寒燥 相兼性 单独致病,或合而致病,12,1.风邪,概念:风:春天主气,四季皆有, 多从皮毛肌腠侵犯机体,是外感病因中致病广泛,比较重要的致病因素 特点:自然界的风 轻扬开泻,善动不居,无形的 流动气流,来去较快, 时有时无,动、摇。,13,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动,向上,向外 易侵犯阳位:人体的上部、皮肤、腰背 临床症状:风邪循经上扰 头痛 风邪犯肺:鼻塞 咽痒 咳嗽 颜面 水肿 感受风邪:腰背疼痛,14,风性开泄,风邪侵犯人体使 腠理(皮毛)疏泄而开张 风邪袭表: 汗出 恶风 风邪循经上扰:头痛 风邪犯肺:咳嗽、鼻塞,咽痒 易受风邪致病之人: 产后;久病;大病等,15,(3)风性善行数变,善行:善动不居,易行无定处 临床:病位游移不定:如行痹 数变:发病急、变化快 如风疹 小儿高热抽搐,16,(4)风性主动,症状动摇:眩晕、抽搐、震颤、强直 肌肉跳动等 面神经麻痹: 感受外风所致,口眼外邪,流泪,流涎 针灸;药物 西医:激素,抗病毒,17,风为百病之长,致病广泛,外邪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多依风附于风而侵袭人体。 风寒 风湿 风热 风; 其余五气皆不能相兼 风火 风燥,18,2.寒邪及其致病特点,冬天的主气 特点: 冷 凝结 分类:根据外寒侵犯部位深浅 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恶寒 中寒:脏腑功能受损 脾胃虚寒 内寒:脏腑功能衰弱 损伤阳气 外寒 内寒 阳气不足而招致外寒,19,2.寒邪及其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 袭 表:卫阳被遏:恶寒 直中太阴: 损脾阳:腹冷痛,呕吐腹泻 直中少阴: 心肾受损:恶寒倦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20,寒性凝滞、主痛,气血凝结阻滞不通而出现疼痛的症状 寒侵表太阳经 全身痛 寒痹: 疼痛为主的关节病变 寒侵脾胃肾: 脘腹冷疼、绞痛 疼痛的特点,遇寒加重,得温则减,21,寒性收引:收缩牵引,收引:收缩 牵引;气机收敛,腠理闭塞 寒邪袭表:腠理闭塞,卫阳被遏不得宣泄 、恶寒发热 , 毛窍收缩:无汗 筋脉收缩驹急:筋脉、关节屈伸不利, 拘挛不舒 , 寒入经络: 肝经:少腹疼痛,疝气、妇科疾病,22,3.暑邪及其致病特点,夏天的主气,特点:有明显的季节性 夏至以后,立秋之前, 无内生 季节性?冬天?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23,暑易耗气伤津,暑为阳邪 主 升 散 神疲乏力、口渴喜饮、尿赤短少、重则昏厥 暑易夹湿: 脘腹痞满,纳呆便溏 夏天感冒的特点:热不退,时间长 用药特点:祛湿健脾 霍香正气,24,4.燥邪致病特点,秋天的主气 特点:干燥 多从口鼻而入 侵肺 分类:根据相兼寒热不同 温燥:初秋有夏热之余气,燥与温热相结合 凉燥:深秋由近冬之寒气,燥与寒凉相结合 特点 躁性干涩 易伤津液 易伤肺,25,躁性干涩 易伤津液,各种干燥涩滞不利的症状 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皲裂、毛发干枯不荣, 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便秘的治疗:增液承气汤 大承气(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生地、元参,26,易伤肺,肺喜润恶燥 肺开窍于鼻 燥邪伤人自口鼻而入,故燥易伤肺 燥为阳邪:肺阴受损,宣发肃降失司 干渴,少痰,痰粘不宜咳出,痰中带血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干燥不爽,27,5.湿邪及其致病特点,长夏(夏秋之交)之主气 长夏: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湿气充斥 湿邪致病途径:居处潮湿,淋雨涉水 外湿:自然界 相互影响 内湿:脾胃 自然界湿特点: 重浊 粘滞 趋下,28,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 : 胸闷 易伤脾阳:脘腹的痞满、纳呆、便溏,苔腻 湿停下焦,气机阻滞:小便短涩 湿停肌肤:水肿,29,湿性粘滞,粘:粘腻; 滞:停滞 病程缠绵: 湿痹、湿疹、湿温 粘滞的表现 湿滞大肠 排泄物不爽:大、 湿滞膀胱:小便涩滞不畅(王文影病例) 湿热:发热不退 缠绵不愈,30,湿性重浊:,重 沉重 、重着 湿邪袭表:周身困重,四肢酸懒,头重如裹, 湿留滞关节经络 关节重着痛 肥胖病 浊: 分泌、排泄物秽浊不清 面垢、眵多、便溏不爽、小便浑浊、 白带粘稠、湿疹、皮肤疮疡、 流脓水等,31,湿性趋下,水性就下,湿类于水 湿邪致病易袭阴位:见于下部 水湿所致的浮肿多以下肢 湿邪下注: 淋浊、带下、泄痢、下肢溃疡(静脉曲张静脉炎),32,5.火邪,夏天之气 火邪的分类 外感火热与内生火热 外感火热 直接感受温热之邪,,33,热邪、温邪与火邪,同类,程度不同 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 火与热的区别 热多指邪气 ;无内生 火:双重意义; 可内生 1.温煦、生化作用的阳气 少火 2.火热之邪 壮火,34,火邪及其致病特点, 火为阳邪,其性灼热,火易耗气伤津 阳热之症 : 高热、面赤、恶热、脉洪 伤津: 热邪发散之性,致腠理开张,迫津外泄,汗出,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燥,35,火性炎上:,炎上,多发病于头面、五官 头痛,耳鸣,咽痛,齿龈炎,口唇糜烂 牛黄上清丸 牛黄解毒 清上焦热 连翘败毒散 黄连清胃,36,(3)火易生风动血,动血:指出血 血热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而致出血 火入血分,血脉扩张 血行加速 临床症状 吐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月经过多, 崩漏 出血的特点 鲜红,粘稠,量多,37,(4) 火易致疮疡肿毒,火邪,聚于局部,阻碍气血运行,火热熏蒸肉腐血败发为痈肿疮疡 局部红、肿、热、痛甚至化脓等。 常见疾病 皮炎,带状疱疹,痈,疖,痛风,糖尿病足,静脉曲张感染,38,(5)火易扰心神,火热之邪发病急,传变快,易入营血燥扰心神 火热之邪升腾 轻者:心神不宁、烦躁、失眠、入睡困难,早醒,中间醒不能入睡, 重者:神志错乱(被控制,迫害) 狂燥不安、谵语等,39,(二)疠气,1.基本概念 外感性致病因素之一。 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又称 “异气”、“毒气”“乖戾之气” 由疠气引起的疾病称:疫病,瘟病 如:大头瘟、白喉、天花霍乱、鼠疫 烂喉丹痧、疫痢,40,疠气与六淫,六淫:外感 疠气:不能查之邪,强烈的传染性,病程长,病势重死亡率高 明.吴又可 温疫论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41,2. 疠气的致病特点,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素问: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 发病急骤,病情笃重。 诸病源候论:朝发夕死,夕发旦死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素问:无问大小,症状相似,42,3. 疫病发生及流行的条件,气候反常 环境污染、饮食不洁, 未做好隔离工作 社会等因素有关。 战争、天灾、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易发,难控制。,43,二 、内伤,(一)沿革 上古:尚书思怒可致病 内经:初步 提出 怒喜悲恐寒热惊劳思 宋代:陈无择将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情志变化命名为七情,为 内伤性致病因素,44,(二)概念,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活动。 正常生理保护反应 太突然、太强烈、太持久 或机体自身调节能力 致病,45,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人的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 情志活动的基础:五脏的精 气 血, 精气血的产生依赖五脏的功能活动正常 脾化生气血,心、肺输布 肾藏精,精化血,肝血、肾精相互转化,46,3.六淫与七情的区别,发病 六淫:肌表、口鼻 七情直接伤及脏腑 六淫 初见表证,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由表及里, 七情 无表证,直接表现为里证,47,4.七情内伤:致病特点,七情皆从心而发 心主神志: 情志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脏腑功能活动由心所主。 虽然人的情志活动分属五脏,但在心神的调节之下, 言情志发于心,应与五脏,48,直接伤及内脏,肝在志为怒,过怒伤肝 心在志为喜 过喜伤心 脾在志为思 过思伤脾 肺在志为悲 过忧悲伤肺 肾在志为恐 过恐伤肾,49,伤及内脏的特点,首先伤及心,心主神志,任何神志的异常变化都会都会影响心的正常活动。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多见心、肝、脾 与气、血、精的生成密切相关。 表现失调,50,情志伤及脏腑复杂多变,虽然有明显的选择性,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志活动变化多端,故七情致病不仅损伤相对应的脏腑; 一种情志可损伤多个脏腑思虑伤脾,还可伤心肝 多种情志伤及一个脏腑 悲忧伤肺,七情失度均可伤心,51,5. 影响脏腑气机气血紊乱,怒则气上 伤肝 喜则气缓(散)心气涣散 神不守舍 思则气结 运化失调 恐则气下 肾气不固 两便失禁 遗精 悲则气消 损伤肺气 气短 惊则气乱 损伤心气 心惊恐惧 不安,52,怒则气上,轻微愤怒,可发泄郁闷,使肝疏泄功能正常,气血条畅, 过度愤怒 肝气上逆 气火上逆 :头胀、痛、烦躁易怒 血随气逆:面红呕血、神识不清甚昏厥 暴怒伤阴:头晕 目赤 舌红 横犯脾胃:嗳气、腹胀、便溏、纳差,53,喜则气缓,气缓 心气涣散 轻:心神不安心悸失眠,思想不集中 重:心神失常嘻笑不休,失神妄乱 常见疾病 情感性疾病:神经衰弱 焦虑、抑郁症状 精神性疾病:精神分裂症,54,思则气结,正常思索考虑可使人反应敏捷 过度思虑:脾气郁结,运化失调,食少腹胀便溏。脾生化气血精微减少,可见头晕乏力,肌肉消瘦 影响心:心脾两虚 影响肾:阳痿、月经失调 影响肝:烦躁、易怒、胁痛,55,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上焦气机闭塞不通,气迫于下,损伤肾气,肾气不固 腰膝酸软 两便失禁 男子: 遗精,生殖功能减退 女子:月经紊乱 白带增多。,56,恐惧法:恐惧伤肾理论.,小白鼠关在小套笼与猫置同一大套笼。鼠喂猫以恐吓实验组小鼠。 小鼠与猫同处时.表现惊慌先措.上窜下跳或争相躲藏,约lO分后稍平静,神态紧张.大喘粗气。 1周后恐惧表现稍有减弱,但自由活动程度远不及正常对照组。 实验前后实验组小鼠 的体重下降2.g,57,悲则气消,伤心 痛苦的情志活动。正常时的哭泣,可缓解、消除精神压力, 过度悲伤,损伤肺气 影响肺的布散功能,不能供应全身, 肺气郁滞:心情沉重,胸膈满闷 肺气消散:面色淡白 气短乏力,语低微 影响脾胃:食欲不振,58,惊则气乱,惊吓突然受惊,损伤心气 心气紊乱,心不主神志,神不内守,心不安定,慌乱失措。 轻者:心神不宁 心悸惊恐不安 重者:精神失常 语无伦次 影响肾:恐惧,惶惶不可终日,钱包?,59,(三)劳逸过度(自学),劳逸结合,维持健康的条件 劳动与体育,利于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与体质 休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过度劳累安逸,成为致病因素,影响情绪损伤脏腑功能,60,1.过劳 劳力过度,体力劳动过重,体育运动超出所能承受和支持的限度。 素问: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诸病源候论 素体虚弱劳动 轻者: 耗气:肢倦、神疲懒言 重者:伤及五脏,61,劳神过度,脑力劳动过度,劳伤心脾 耗心血,心神失养:心悸健忘、失眠 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中间醒 伤心、肝阳:烦燥、头晕 心肾不交:阴虚证 伤脾胃: 消化功能失调,62,房劳过度,房事过度耗伤肾精,肾精亏损: 腰酸、耳鸣、阳痿 、早泄、不育不孕 肾为阴阳之本 肾虚则五脏六腑功能失调,63,过逸,过度安逸:气血运行迟缓,脾胃气滞 纳化呆滞 素问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久卧 : 脏腑功能活动减退。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反复发病,全身衰竭。,三、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瘀血 痰饮,64,(一)痰饮,1.概念: 水液代谢异常形成的病理产物,形成后作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作用机体,导致脏腑功能紊乱。 2.形成: 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 外感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 脏腑功能紊乱,3.致病特点,3.1阻滞气机,阻碍气虚流通 痰阻于心:胸闷心悸 痰阻于肺:咳喘 咯痰 痰迷心窍:神昏痴呆 痰阻于胃:恶心呕吐,胃脘痞闷 痰阻经络筋骨: 结核、肢体麻木,66,3.2致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