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钢铁行业投资报告_第1页
某年钢铁行业投资报告_第2页
某年钢铁行业投资报告_第3页
某年钢铁行业投资报告_第4页
某年钢铁行业投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摘 要要 钢铁产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一直各国重要的 支柱产业。经过 20 世纪的发展,世界钢铁产业的产品附加值、 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钢铁产业的就业容量在缩小, 钢铁产业步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 目前全球钢产量已经超过了 8 亿吨,世界钢材的消费量也接近 8 亿吨,从近年钢产量和消费的增长情况看,世界钢产量和消 费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和北美地区,未来钢产量和消费量 的新增长点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 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产钢量约占全球钢 产量的 15左右,具有明显的吨位优势。但从目前国内需求来 看仍有一定的消费缺口。中国钢铁产业仍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 间。 从资源供给来看,我国国内的铁矿石和废钢等主要原料远远不 能满足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原料供应短缺问题越 来越严重地威胁着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从生产角度来看,我 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产钢国,但企业集中度不高,技术水平与 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普通大 中小型材和线材、焊管、热轧窄带钢、镀锡板等低端产品已经 区域饱和,而冷轧薄板、镀锌板和涂镀层板、不锈钢薄板、冷 轧硅钢片、小厚度的热轧薄板等高端产品供不应求,需大量进 口;我国政府对钢铁产业的政策也随着市场供需的变化而变化, 目前主要目标是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 ,并通过投资、贸 易等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传统中国钢铁产业的十大钢铁企业 产量占钢铁产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随着市场的发展,十大钢 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部分先进的企业开始向国际化进军, 而部分企业则被后来者追上;钢铁上市公司聚集了我国钢铁产 业的精华。在中国证券市场上,钢铁产业上市公司以其资产规 模大、总股本和流通盘大、稳定的收益和低市盈率的国企大盘 股的鲜明特征引人注目。 虽然中国钢铁产业正面临巨大的结构调整压力,需要在数量扩 张与素质提高的同时持续发展,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钢材消费量总量仍将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预计在 2005 年 内,中国的钢消费量将增长到 2 亿吨。由此可见,中国钢铁产 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未来钢铁产业的投资将主要以更新改 造投资为主,投资的产品方向主要集中在市场空隙较大的高附 加值产品上,投资方式会多样化。 目目 录录 1.1.钢铁产业概述钢铁产业概述 1 1 1.1 钢铁产业的特征及在国民经济的地位1 1.1.1 钢铁产业关联度 1 1.1.2 钢铁产业的附加值1 1.1.3 钢铁产业的就业容量2 1.1.4 钢铁产业处于成熟期3 1.1.5 钢铁产业周期性明显4 1.1.6 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5 1.2 钢铁产品的分类 6 1.3 钢铁产业发展简况 7 1.3.1 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7 1.3.2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情况 .9 2.2.钢铁产业生产状况钢铁产业生产状况 1111 2.1 钢铁生产规模及区域分布.11 2.2 钢材产品的结构合理性.12 2.3 钢铁产业技术状况 .14 2.3.1 产业关键技术已有的变化情况.14 2.3.2 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的差距.15 2.3.3 未来钢铁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16 3.3.钢铁产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分析钢铁产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分析 1717 3.1 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特征.17 3.2 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17 3.3 国外厂商的进入情况.18 4.4. 原材料供给现状原材料供给现状 2020 4.1 我国铁矿石的供需状况.20 4.1.1 的生产及地区分布概况.20 4.1.2 我国铁矿石的供需状况.22 4.1.3 世界铁矿石的供需状况.23 4.2 废钢的利用和供需缺口.25 5.5.钢铁产业的需求状况分析钢铁产业的需求状况分析 2727 5.1 我国钢铁市场规模 .27 5.2 分类钢材产品的市场规模.27 5.2.1 型材 .28 5.2.2 线材 .29 5.2.3 薄板 .29 5.2.4 中厚板 .29 5.2.5 窄带钢和管材 .30 5.2.6 不锈钢 .30 5.3 国内钢材市场的集中度分析.30 5.4 我国钢铁市场价格变化分析.32 5.5 进出口情况分析 .34 5.5.1 我国钢材进出口总量.34 5.5.2 我国钢材进出口品种.34 5.5.3 我国钢材进出口价格.35 5.5.4 我国钢材进口国别.35 5.6 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36 6.6. 国际钢铁市场状况及预测国际钢铁市场状况及预测 3838 6.1 当前世界钢铁市场态势.38 6.1.1 世界钢铁贸易集中度.38 6.1.2 工业发达国家的高附加值钢材出口.39 6.1.3 普通钢材出口量 .40 6.1.4 钢坯等产成品的出口.42 6.1.5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进口钢材的主要市场.43 6.1.6 世界钢材价格在较低价位上运行.44 6.2 全球钢铁市场存在总量过剩的风险.45 6.2.1 世界钢铁行业普遍采取限产措施.45 6.2.2 全球钢铁过剩冲击中国市场.47 6.2.3 未来世界钢铁市场的几个基本趋势:.50 6.3 中国钢铁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50 7.7.钢铁产业发展趋势预测钢铁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5252 7.1 钢铁产业生命周期分析.52 7.2 中国钢材消费总量的预测.53 7.2.1 发达国家钢材需求规律.53 7.2.2 我国钢铁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4 7.2.3 未来我国钢铁消费总量预测.56 7.3 不同钢材品种的需求发展趋势.57 7.4 钢铁产业投资发展趋势.58 8.8. 政策及相关规定对钢铁产业的影响政策及相关规定对钢铁产业的影响 6060 8.1 政府对钢铁产业的管制情况及影响分析.60 8.1.1 我国钢铁产业的政策变化.60 8.1.2 钢铁产业政策的执行措施.61 8.2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展望.63 8.2.1 钢铁产业发展目标.63 8.2.2 钢铁产业政策措施展望.64 8.3 加入 WTO 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总体影响.65 8.3.1 我国针对钢铁产业的入世承诺.65 8.3.2 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67 8.3.3 钢铁产业在加入 WTO 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9 8.3.4 钢铁产业应对入世的措施 70 9.9.重点钢铁企业分析重点钢铁企业分析 7272 9.1 我国十大钢铁企业分析.72 9.1.1 十大钢在钢铁产业中的地位.72 9.1.2 十大钢铁企业的资产收益状况.73 9.1.3 十大钢铁企业的资产运营和偿债能力.75 9.2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优劣势对比分析 76 9.2.1 主要钢铁企业的原燃料供应状况对比.76 9.2.2 主要钢铁企业的市场份额及有效销售半径对比.77 9.2.3 主要钢铁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对比.78 9.2.4 主要钢铁企业的国内产品消费市场对比.79 9.2.5 主要钢铁企业产品供应的地域结构比较.80 9.2.6 主要钢铁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优势比较.81 9.3 钢铁产业上市公司分析.81 9.3.1 我国钢铁产业上市公司概况.81 9.3.2 钢铁产业上市公司特点及发展趋势.83 1010 我国钢铁产业投资风险与机会分析我国钢铁产业投资风险与机会分析8585 10.1 目前我国钢铁产业投资的风险85 10.1.1 市场风险 85 10.1.2 新上项目竞争的风险86 10.1.3 关税减让的风险 87 10.1.4 资源供应的风险 87 10.1.5 运输能力紧张的风险88 10.1.6 环保压力的风险 88 10.1.7 部分下游行业泡沫带来的风险89 10.1.8 政策风险 89 10.2 钢铁产业投资方向和方式选择90 表目录表目录 表 1.1 世界各国钢铁生产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 .2 表 1.2 2002 年和 2001 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实物劳动生产率表2 表 1.3 世界钢铁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表() .3 表 1.4 2001 年中国钢铁产业部分指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5 表 1.5 钢的不同分类及特点 .6 表 1.6 钢材按不同形状的划分类别及特点 .7 表 1.7 世界粗钢生产量变化分析和预测 .8 表 1.8 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变化和预测 .8 表 2.1 2002 年全国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地区分布11 表 2.2 19942002 年我国主要钢铁产品类别产量12 表 2.3 2002 年我国钢材分品种产量13 表 3.1 2001 年世界几大钢铁公司产业集中度比较18 表 3.2 2002 年我国钢铁生产集中度18 表 4.1 2002 年我国主要铁矿石产量的地区分布20 表 4.2 19982002 年我国铁矿石供应情况22 表 4.3 2002 年世界铁矿生产储藏和储藏基础23 表 4.4 19902002 年主要生产国的铁矿石产量24 表 4.5 世界铁矿石进出口情况 25 表 5.1 19912002 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变化27 表 5.2 2001 年钢材分品种表观消费结构变化28 表 5.3 2002 年我国主要钢材产品的地区流向统计31 表 5.4 2001 和 2002 年上半年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变化情况.33 表 5.5 2001 和 2002 年我国钢材进出口品种分析.35 表 5.6 我国进口钢材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 36 表 5.7 2001 年主要国家对我国钢铁出口的反倾销案件37 表 7.1 近年我国钢铁产业效益变化 53 表 7.2 发达国家钢消费量变化情况 54 表 7.3 19802002 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及预测55 表 7.4 历年我国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59 表 8.1 入世前后主要钢材品种关税变化情况 67 表 8.2 入世前两年我国分品种钢材进出口情况 68 表 9.1 2000 和 2001 年十大钢铁企业主要产品产量.73 表 9.2 2000 和 2001 年十大钢铁企业资产和收益状况.74 表 9.3 2000 和 2001 年十大钢铁企业资产运营和负债情况.75 表 9.4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产品原燃料供应渠道和供应价格比较 77 表 9.5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在重点产品中的市场份额78 表 9.6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的主要产品分段制造成本79 表 9.7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产品供应的区域分布80 表 9.8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评分比较81 表 9.9 上海证交所 A 股钢铁板块企业一览表 81 表 9.10 深圳证交所 A 股钢铁板块企业一览表 .82 表 10.1 当前我国钢铁产品的市场空隙状况 .85 图目录图目录 图 1.1 近 50 年来世界钢产量变化图 3 图 1.2 19922002 年中国钢产量变化情况.9 图 1.3 19922002 年中国人均钢产量变化情况10 图 1.4 19912002 年中国钢产量在全球的份额趋势10 图 2.1 我国钢铁生产连铸比历年变化 15 图 4.1 19952002 年我国废钢进口量增长情况26 图 5.1 2001 年我国钢材分品种消费对比28 图 5.2 2002 年我国钢材消费的地区分布32 图 5.3 1995-2002 年中国钢材进出口对比.34 图 5.4 19952002 年中国钢材进出口价格对比35 图 6.1 世界主要镀锌板国出口量 39 图 6.2 世界主要特殊钢出口国出口量 40 图 6.3 2001 年主要国家线材出口量41 图 6.4 2001 年主要国家无缝管出口41 图 6.5 19912002 年全球及中国钢产量增长趋势对比47 图 6.6 1991 年2002 年全球钢材产量中用于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变化 .48 图 6.7 19912002 年进口钢材在我国消费中的比重变化48 图 7.1 19902002 年 GDP、固定资产投资和钢材消费量的变化趋势 56 图 7.2 19922002 年我国钢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56 图 7.3 我国历年基建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比重 59 1.钢铁产业概述钢铁产业概述 1.1 钢铁产业的特征及在国民经济的地位钢铁产业的特征及在国民经济的地位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钢铁材料是诸多使用领域中的“必选材料” ,是人类社 会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大、覆盖面很广的功能材料。 1.1.1 钢铁产业关联度钢铁产业关联度 钢铁产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其与上下游产业的联系紧密。钢铁产业既是 耗费原料、能源和交通运输的大户,同时,它又是建筑、机器制造、汽车、机电等其它行 业的基础产业。 钢铁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产品品种多、生产批量大,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广泛应用于建筑 建材、机械制造、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医药卫生、家电通讯等国 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 钢铁产业本身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生产部门,生产中消耗大量的铁矿石、煤炭、电力、运 输(铁路、公路、海运) 、石油等原材料,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机械制造、电子电气等部门 的密切支持。 1.1.2 钢铁产业的附加值钢铁产业的附加值 钢铁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或进入衰退期。尽管钢铁产业 的产品附加价值不如新兴产业那么高,但是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钢铁产品 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附加价值水平也是不断提高。 美国、日本、韩国、独联体、中国等国家,钢材生产原料总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约为 2947;从绝对值看,在 113 到 179 美元/吨之间。 表 1.1 世界各国钢铁生产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 单位:美元/吨 注:美国韦伯公司发布数据。 美国日本韩国独联体中国 生产总成本 447400273294381 原料成本 133117113117179 比重() 29.7529.2541.3939.846.98 1.1.3 钢铁产业的就业容量钢铁产业的就业容量 钢铁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随着钢铁生产现代工艺和技术的应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钢铁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发达工业国家的钢铁从业人员逐年减少。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钢铁产量幅增长,但是主要钢铁生产国(不包括中国)的就业人数大 约从 250 万人减少到 130 万人。从 1974 年到 2002 年,德国从 23 万人减少到 7.4 万人,美 国从 52.1 万人下降到 12.4 万人,日本从 46 万人压缩到 17.6 万人。人员的压缩天大地提高 了世界钢铁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而相比之下,我国钢铁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与发 达国家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表 1.2 2002 年和 2001 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实物劳动生产率表 2001 年2002 年 国家地区 就业人数 (万人) 钢产量 (万吨) 生产率(吨 /人.年) 就业人数 (万人) 钢产量(万 吨) 生产率 (吨/人. 年) 德国 7.60 4480.00 589.47 7.40 4500.00 608.11 意大利 3.80 2650.00 697.37 3.70 2610.00 705.41 美国 14.00 9010.00 643.57 12.40 9220.00 743.55 日本 18.60 10290.00 553.23 17.60 10770.00 611.93 韩国 5.70 4390.00 770.18 5.70 4540.00 796.49 澳大利亚 2.00 700.00 350.00 1.90 750.00 394.74 中国 251.00 15163.00 60.41 240.00 18100.00 75.42 1.1.4 钢铁产业处于成熟期钢铁产业处于成熟期 一个世纪以来,随着钢铁产业的发展,钢铁产业逐渐步入了一个成熟或者开始衰退的产业。 从世界钢铁产业的产量可窥一斑。190050 年,世界钢产量以年均 4的增长速度递增。 进入从 1950 到 1973 年的 20 余年间,世界钢铁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年均增长速度 5.8%。 其后增长速度趋缓,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以来,世界钢铁产业的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但 20 世纪 90 年代末到现在,在中国钢铁产量飞速增长的带动下,世界钢铁产量又有了新的增 长,2002 年世界粗钢产量达到 8.87 亿吨。 图 1.1 近 50 年来世界钢产量变化图 单位:百万吨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钢产量 钢产量189224306433571703746710786753830824 195019541959196419691974197919841989199419992001 表 1.3 世界钢铁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表() 年份世界 195055 7.3 195560 5.1 196065 5.6 196570 5.4 197075 1.6 197580 2.2 198085 0.1 198590 1.4 199095 -0.4 19952002 2.4 数据来源:IISI 1.1.5 钢铁产业周期性明显钢铁产业周期性明显 1.1.5.1 经济周期与钢铁产业周期经济周期与钢铁产业周期 总体而言,世界钢铁市场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但是,各地区周期循环的各阶段又是不同的。 一些突发事件如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80 年代的东欧巨变,90 年代末的东亚金融危机都对 世界经济,进而对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中国钢铁产业历史上的钢材生产波动分析发现,中国钢材生产波动由资本增量(固定资 产投资)扩张与收缩的波动引起,并独立于世界经济波动周期与世界钢材生产波动周期。 由于钢铁产业建设期长,达产慢,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钢材产出波动有较长的滞后性,大 约 56 年,根据这一分析,在 19921993 年,由于钢材市场需求旺盛,钢铁产业盈利水 平提高,引发了当时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巨大投入,从 1997 年以来这一投入高峰陆 续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使目前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远远超过了钢材需求的增长。 我国钢材消费随国民经济增长而增长,随国民经济增长波动而波动,从整体趋势上看,90 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钢材消费的增长一般超过钢材供给能力的增长,从而拉动钢材生产的 增长和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近几年来,由于钢材消费增长趋缓,钢材市场出现 供大于求,抑制了钢材产量的快速增长。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波动幅度较大,受此 影响钢材消费量波动幅度更大,与钢材生产波动相比较,钢材消费波动幅度一般也大于钢 材生产波动幅度。 钢材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波动关系,不同时期有所不同,钢材消费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 弹性系数(钢材消费增长率/GNP 增长率) ,50 年代呈上升趋势,60 年代呈下降趋势, 1985 年以前一直大于 1,1986 年1990 年小于 1,1991 年1993 年又大于 1,1994 年以 来小于 1。 1.1.5.2 钢铁产业季节性不明显钢铁产业季节性不明显 由于春节等节假日,中国钢铁生产受到一定的节日因素影响;中国北方地区因大雪和运输 的影响,南方受暴雨等因素影响,钢铁生产略有波动。建筑钢材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是 因为北方的建筑在冬季不施工,只有等到春季以后进人建筑高峰,冬季建筑钢材消费趋缓。 但是,总体而言,钢铁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波动不明显。 1.1.6 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 钢铁产业长期以来是各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钢产量与人均钢 消费量是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 美国、日本、德国、前苏联等国家都是钢铁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都积极支持钢铁产业 的发展。通过对世界人均产钢量与 GDP 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尽管人均钢产量与 GNP 并 不绝对对应,即人均钢产量最高的国家,其 GNP 不最高;人均 GNP 最高的国家,其人均 钢产量也不是最高。但有一条可以肯定,人均 GNP 达到 2000 美元以上的国家,其人均钢 产钢量都在 100 千克以上,而且人均 GNP 大于 1 万美元的国家人均钢产量范围较大。 表 1.4 2001 年中国钢铁产业部分指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指标单位全国钢铁产业 比例 () 工业总产值(现价)亿元 95448.985707.31 5.98%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亿元 28329.371530.15 5.40%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82834.83743.45 4.52%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亿元 4308.2114.43 2.66%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7213.49432.12 1.16% 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准煤 21413.18 16.22%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产业年鉴 2002,*为 2000 年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钢铁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钢铁产业能源 消耗,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 16.22%。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钢铁产业约占 5%。由于钢铁产业属于趋于成熟的行业,钢铁产业已逐步成为微利的行业,其利润总额仅 占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 2.66%;其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投资中的比重仅占 1.16%, 1.2 钢铁产品的分类钢铁产品的分类 冶金行业分为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两大类。黑色冶金指金属中的铁、铬、锰,其它为有色 冶金。钢铁生产属于黑色冶金。铁经过脱氧、脱硫等过程形成钢,钢锭、钢坯通过压力加 工制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钢材。钢与铁比较具有更好的可煅性、可铸性以 及延展性等物理特性和耐火、耐候、耐腐蚀等化学特性。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钢分 成不同的类别,如下表: 表 1.5 钢的不同分类及特点 分类依据类别主要特征 平炉钢包括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按炉衬材料不同又分酸性和碱性 平炉钢两种。 转炉钢包括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按吹氧位置不同又分底吹、侧吹 和氧气顶吹转炉钢三种。 按冶炼方法分 电炉钢主要是合金钢。按电炉种类不同又分电弧炉钢、感应电炉 钢、真空感应电炉钢和电渣炉钢四种。 碳素钢铁和碳的合金。除含有铁和碳之外,还含有硅、锰、磷和 硫等元素。按含碳量不同可分为低碳(C0.60%)钢三类。碳含量小于 0.04%的钢称工业纯铁。 普通低合 金钢 在低碳普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如硅、钙、钛、 铌、硼和稀土元素等,其总量不超过 3%),综合性能较好。 按化学成分分类 合金钢是含有一种或多种适量合金元素的钢种,具有良好和特殊 性能。按合金元素总含量不同可分为低合金(总量10%)钢三 类。 结构钢按用途不同分建造用钢和机械用钢两类。建造用钢用于建 造锅炉、船舶、桥梁、厂房和其他建筑物。机械用钢用于 制造机器或机械零件。 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工具的高碳钢和中碳钢,包括碳素工具钢、 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等。 按用途分类 特殊钢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特殊用途钢类,包括不锈耐 酸钢、耐热钢、电热合金和磁性材料等。 钢材品种繁多、应用广泛,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一般可划分为板材(热轧板、冷轧板、 涂层板、硅钢片) 、型材(螺纹钢、圆钢、重轨、轻轨、H 型钢、异型钢) 、管材(无缝管、 焊管) 、钢丝等类型。(如下表)。 表 1.6 钢材按不同形状的划分类别及特点 类别特点 型钢类具有一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实心长条钢材。按其断面形状不同又分简单和 复杂断面两种。直径在 6.5-9.0mm 的小圆钢称线材。 钢板类一种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的扁平钢材。按厚度不同分薄板(厚度25mm)三种。 钢管类一种中空截面的长条钢材。按其截面形状不同可分圆管、方形管、六角形 管和各种异形截面钢管。按加工工艺不同又可分无缝钢管和焊管钢管两大 类。 钢丝类线材的再一次冷加工产品。按形状不同分圆钢丝、扁形钢丝和三角形钢丝 等。除直接使用外,还用于生产钢丝绳、钢纹线和其他制品。 1.3 钢铁产业发展简况钢铁产业发展简况 1.3.1 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 1901 年全球钢产量为 3000 万吨,目前全球钢产量超过 8 亿吨。世界累积钢产量已超过 350 亿吨。美国(1953 年) 、前苏联(1967 年)欧共体(1969 年) 、日本(1975 年)和中 国(1996 年)的钢产量先后超过了一亿吨。同时,钢铁生产地区也在慢慢发生转移,1900 年,美国钢产量占全世界钢产量的 37,战后亚洲钢铁生产占世界钢产量的 40;欧洲 钢产量占 36,北美是 14.5。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钢铁产量增速趋缓,但仍然在 起伏波动中增长。2001 年,世界钢产量达到 8.45 亿吨,其中欧洲、北美、亚洲国家的钢 产量分别占世界钢产量的 25%、14%和 41%。从近年钢产量增长情况看,世界钢产量的增 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和北美地区,中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因而,未来钢产量的 新增长点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 表 1.7 世界粗钢生产量变化分析和预测 单位:百万吨 年度 1998199920002001 2002 2003(预测) 欧洲 15 国 161.2155158159159162 欧洲其它国家 47.34547494753 原苏联 71.468.56910010073 北美 130127131119124140 中南美 36.33435.5384140 非洲 12.11213151514.5 中东 91010.5121212.5 中国 115123115149181189 日本 93.59093.510310896.5 其他亚洲国家 9289.594.59793108.5 世界总计 775.3758780845887898 世界钢消费量从 20 世纪初的 2800 万吨增长到目前的近 8 亿吨,年均增长 3.4。2001 年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 7.65 亿吨,其中亚洲、欧洲、北美国家的消费量分别 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47%、24%、17%。未来世界钢铁市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其 次为欧洲和北美等,因而,亚洲特别是中国的钢材市场潜在的增长能力已备受国际产钢大 国的关注,成为发达国家扩大钢铁出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首选目标。随亚洲钢铁产 能的增长,供给能力的增强,亚洲钢材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市场钢铁产品价格也将保 持逐步降低的趋势,钢铁业的赢利水平也会随之降低。钢材的需求,亚洲的需求量将占世 界总需求量的 50。亚洲将是未来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表 1.8 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变化和预测 单位:百万吨 国别 1998199920002001 2002 2003(预测) 欧洲 15 国 138138145142138157 欧洲其它国家 454146443643 原苏联 222330323029.5 北美 144140146131131166.5 中南美 272427282837.5 非洲 151515151619 中东 151517162019 中国 114131141170211131.5 日本 706976737281 其他亚洲国家 97111121120123138.5 世界总计 685702760765819830 1.3.2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情况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钢铁产业经济 50 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1949 年中国钢产量只有 15.8 万吨,经过国民经济庆复建设时期到 1953 年,钢产量为 135 万吨。1978 年钢产量达 到了 3178 万吨。1979 年改革开放,钢铁产业在原来的基础上保持了加速发展的势头。到 1996 年突破产钢 1 亿吨,1999 年钢产量达到 12426 万吨,比 1978 年增长 3.91 倍,年均增 长达到 6.7。90 年代以来,中国钢铁产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 1990 年的 6535 万吨,以 每年增长 600700 万吨的大幅度增长,到 2002 年,钢产量已经达到 1.66 亿吨,钢材产量 1.62 亿吨,钢材表观消费量 1.8 亿吨,进口 2449 万吨,出口 545 万吨。 图 1.2 19922002 年中国钢产量变化情况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钢产量(万吨) 钢产量(万吨)8094 8956 9261 9536 10124 10894 11559 12426 12850 15163 18100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2002 (估) 但从人均钢产量来看,2002 年中国人均只有 124 千克,不仅仍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 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工业化程度还很低,中国钢材消费市场具有极大的增长 潜力。 图 1.3 19922002 年中国人均钢产量变化情况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人均钢铁产量(公斤/人) 人均钢铁产量(公斤/人)69.08 75.57 77.27 78.73 82.71 88.12 92.65 98.79 101.39 118.81 124.20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2002 (估) 近年来中国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中国钢产量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世界总量增长水平, 在其它国家钢产量增长缓慢的形势下,中国钢产量在全球总量中所占的份额稳步提高,尤 其是近三年来增势较为迅猛,成为拉动全球钢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国钢铁产业 的规模数量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产钢量约占全球钢产量的 20左右,具有明显的吨位优 势。 图 1.4 19912002 年中国钢产量在全球的份额趋势 中国钢产量在全球的份额趋势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中国份额9.6711.27 12.23 12.83 12.63 13.47 13.6414.815.74 15.23 1820.11 1991 年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但从目前国内需求来看,仍有一定的消费缺口,我国自产钢材数量的市场满足率在 90左 右。从世界主要产钢国家的发展历程看,中国钢铁产业现阶段仍处于成长期。经过 50 年 的扩张发展,中国钢铁产业正面临巨大的结构调整压力。需要在数量扩张与素质提高、内 部结构优化的同时持续发展。其特点为长线、低附加值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降低,而短线、 高档产品的数量增长幅度加大。表现为钢铁产品实物产出量增长趋缓,而价值产出量增长 加快。 2.钢铁产业生产状况钢铁产业生产状况 2.1 钢铁生产规模及区域分布钢铁生产规模及区域分布 钢铁产业属于高耗能产业,对煤矿、铁矿等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成 本高,因此钢铁生产企业在选取地址时主要考虑尽量靠近铁矿、煤矿基地,或交通运输和 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我国钢铁产量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的发达地区,如河北、辽宁、 上海、江苏等地,和西部煤矿、铁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如四川、山西、内蒙等地。 2002 年全国前 15 个省市的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85.67%,钢材产量占全国的 84.46%。从 满足地方需求角度看,目前东北、华北地区的钢铁生产总体大于需求,华东、西部地区的 钢铁生产基本可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而中南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容量大,当地钢铁生产 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如下表: 表 2.1 2002 年全国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地区分布 单位:万吨 钢产量占全国%成品钢材产量占全国%主要钢铁企业 全国 18100.00 100.00%19200.00100.00% 河北省2659.63 14.69%2530.0113.18% 唐钢、邯钢、石家庄钢铁公司、天津天 铁冶金公司、新兴铸管公司、承德钢铁 公司 辽宁省1942.50 10.73%2086.6810.87% 鞍钢、本钢、抚顺特钢、凌源钢铁公司 上海市1719.42 9.50%1635.418.52% 宝钢集团 江苏省1332.17 7.36%2274.5611.85% 南钢、江苏沙钢 湖北省1108.35 6.12%993.525.17% 武钢、冶钢集团公司 山东省1000.65 5.53%1018.325.30% 济钢、莱钢 北京市 816.944.51%749.993.91% 首钢 山西省 769.964.25%581.393.03% 太钢 四川省 754.844.17%752.833.92% 攀钢 河南省 672.223.71%593.603.09% 安阳钢铁公司 安徽省 638.303.53%670.143.49% 马钢 江西省 548.213.03%531.642.77% 新余钢铁公司 湖南省 546.653.02%487.712.54% 华菱钢铁公司 内蒙 515.462.85%484.582.52% 包钢 天津市 482.582.67%825.744.30% 天钢集团 具体来看,东北地区钢材产品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冶金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铁矿石、辅 助原料等)也基本可以立足本地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板带材产品深加工能力不 足;落后的工艺与装备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企业老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环保欠帐较多,能源消耗高;特殊钢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不明确,缺少各自的拳头产品;华 北地区突出问题是钢材品种结构不合理,长材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板带材生产能力不足, 铁矿石资源、水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华东地区具有使用进口铁矿石的便利条件,中小 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多,以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为核心的钢铁企业正努力向国际先进水平进 军;中南地区钢铁产业基础相对较弱,应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适度发展;西部地区铁矿资 源丰富,但钢铁生产的品种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西部大开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待 于进一步调整。 2.2 钢材产品的结构合理性钢材产品的结构合理性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品在质量品种方面有了很大改善。钢材品种从建国初期的 100 多个钢 种、400 多个型号规格,发展到九十年代初已经拥有 1000 多个钢种,4 万多个规格的钢材 和金属制品;产品质量有很大改善,宝钢等技术装备先进企业的实物质量可以和发达产钢 国家媲美。但是,中国钢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大量的钢材属于低档品种,产品结构 和质量水平不高,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表 2.2 19942002 年我国主要钢铁产品类别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普通小型 钢材 线材薄板无缝管硅钢片 19942339.11571.0909.4 30481.2 19952471.21687.11146.232774.5 19962427.71833.91244.933476.6 19972530.61953.61308.1360.584.4 19982807.922301466.8346.782.5 19993181.926081722.3353.587.5 20003336.52635.41903.8414.8130 20014389.73109.71922.1535.7177 20025343.43562.42244.5616.7184.5 表 2.3 2002 年我国钢材分品种产量 钢材品种产量(万吨)同比增长%占总量% 成品钢材总计 1920019.09100.00% 铁道用钢材 1858.730.96% 重轨 1367.600.71% 轻轨 2645.790.13% 普通大型钢材 26819.171.39% 普通中型钢材 73210.823.81% 普通小型钢材 534321.7827.83% 优质型钢材 112622.835.87% 冷弯(拔)型钢材 4636.100.24% 线材 356218.0718.55% 特厚钢板 10414.020.54% 中厚钢板 246022.4112.81% 薄钢板 224511.8011.69% 硅钢片 18510.000.96% 钢带 150527.557.84% 无缝钢管 61718.363.21% 焊接钢管 7019.503.65% 其它成品钢材 18825.370.98% 板、管钢材代表了钢材产品中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品,2000 年、2001 年和 2002 年中国 钢材板管材比分别为 41.65%、39.72%和 40.7%,还远低于发达国家 60%的平均水平,因而, 意味着中国钢材产品结构还处于低档次状况。另外,产品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经济的 发展需要,每年不能生产和产能不足的钢材约有 700 万吨左右,必须依靠进口解决,部分 高档钢材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 50%60%左右,与此同时,国内一般长线钢材产能 又大于市场需求,供需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2.3 钢铁产业技术状况钢铁产业技术状况 2.3.1 产业关键技术已有的变化情况产业关键技术已有的变化情况 生产技术的变化对钢铁产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从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看,在吨位扩张的 同时,谁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谁就成为世界一流钢铁强国。钢 铁生产技术曾先后经历了从平炉向转炉和电炉的转变和从模传向连铸的转变。 在 19 世纪的 70、80 年代,英国借着产业革命的余威,利用国际自由贸易和工业化的优势, 以空气转炉和平炉为主的技术结构,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钢铁强国。直到 19 世纪 90 年代,这个优势才逐渐被美国所取代。19 世纪末期到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抓住了国 内大建铁路以及世界第一次大战需要优质钢的时机,借着关税壁垒的保护,引进了西欧的 平炉技术,与英、德抗衡,终于执住了世界钢铁产业的牛耳。其中美国钢铁公司(前身是 卡内基钢铁公司)独领风骚达半个多世纪。美国钢铁产业在 20 世纪上半叶(包括第二次 世界大战时期) ,适应汽车业、建筑业、军工业的发展,以优势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与 之相适应,曾称霸世界,而在 1953 年首次成为世界年产亿吨钢的大国。1951 年氧气转炉 炼钢和此后连续铸钢的发明,是炼钢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期间,世界钢产量以年均 5.4的速度增长,1974 年世界钢产量达到 7 亿吨。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世界钢铁市场结 构有了很大的变化,要求钢材适应建筑业、汽车业、家电业、机械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 的轻型化、高强化、优质化,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而又能同其他替代产品有价格 竞争力的钢材。与此同时,钢铁工艺技术上出现的氧气顶吹转炉、连铸、精炼、连轧、精 轧、计算机控制等新的技术,为适应新的市场结构准备了条件。日本在“结构转换理论” 的指导下,领先实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竞争力优于美、苏,产量 优于德国,实现了以 13.4的年均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大 国。日本日本钢铁产业以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技术为核心,沿海建设大型钢铁联 合企业,实现了规模生产、低成本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2.3.2 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的差距 近年我国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在快速提高,比如我国钢铁工业的连铸比已经由 1980 年的 6.2%提 高到了 2002 年 93.67%,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连铸比均在 95%以上,我国仍然存在一定 的差距。总体看来,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钢铁生产技术装备单机能力较小,部分 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造成了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落后的技术装备在我 国钢铁产业中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按生产能力统计,目前我国有竞争力的装备约占总产 能的 50%左右,而其余 50%的能力则需要改造和淘汰。如炼铁高炉中约有 4500 万吨的生 产能力属于落后的,约占总能力的 35%,其中约有 3000 万吨生产能力时 100 立方米以下 的小高炉,属于限期淘汰的;炼钢设备中,转炉约有 1200 万吨是属于落后的生产能力, 占电炉能力的 34%,都是属于限期淘汰的;轧钢设备中,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装备不足 50%。 图 2.1 我国钢铁生产连铸比历年变化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连铸比% 连铸比%6.210.8322.3746.4877.3887.388.293.67 19801985199019951999200020012002 2.3.3 未来钢铁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钢铁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国际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发新一代钢铁冶金技术与完善现有工艺装备两大趋势。 传统的“炼钢-模铸-开坯-轧钢”工艺正逐步被“炼钢-精炼-连铸-连轧”取代,而“熔融(直接) 还原-炼钢-精炼-近终型连铸连轧”技术也日臻完善。氧气转炉炼钢、连续铸造以及设备大 型化、生产连续化、高速化以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化,构成了当代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的技术基础。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速结构优化,提高 竞争力,是发展钢铁产业的主流趋势。而科技进步的方向是改造完善现有工艺;新老工艺 联合,重组优化;淘汰落后工艺,寻求替代传统工艺的新流程。新工艺流程的核心是流程 短、工序少、消耗低,劳动生产率高和改善环保。 薄板坯连铸连轧是 20 世纪叨年代以来,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重大变革,熔融还原与近终 型连铸将是下世纪的重大钢铁科技课题。 21 世纪人类将开发应用新一代钢铁结构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包括强度更高的超级钢铁结 构材料和寿命更长的新兴钢材料以及其他复合材料。 3.钢铁产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分析钢铁产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分析 3.1 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特征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特征 钢铁产业是较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当今世界钢铁产业发展趋势也进一步反映着生产技术 装备的大型化、专业化和高效化。而大型化、专业化和高效化,势必要求有相应的产业组 织结构调整。先进钢铁产业国家,大多经历了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更新,形成大型、超大 型钢铁联合企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形成了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抑制了恶性竞争,保障 了资源合理布局、规模经济和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钢铁生产单体装备规模决定了钢铁企业的大型化和规模化。例如热连轧板材生产线单体设 备的生产能力在 300 万吨左右,因此大型板材联合生产企业的最小经济规模在 300 万吨以 上;现代化棒线材生产线生产能力在 40 万吨左右,与此相应,生产型线材的钢铁联合企 业的经济规模在 100 万吨左右。 钢铁企业规模特点明显,因此,国际上钢铁联合企业的规模都实现装备大型化,企业规模 化。例如新日铁、韩国浦项等国际钢铁巨擎的钢产量都在 2000 万吨以上。 3.2 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 钢铁产业发展的内在规模要求使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很高。目前世界几大钢铁强国产业集中 度都很高。美国的六大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的 50,日本五大钢铁企业钢产量 占全国的 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