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1概念、历史、器材简述.ppt_第1页
介入放射学1概念、历史、器材简述.ppt_第2页
介入放射学1概念、历史、器材简述.ppt_第3页
介入放射学1概念、历史、器材简述.ppt_第4页
介入放射学1概念、历史、器材简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入放射学 丰宁县医院,什么是介入?,小儿巨大肝囊肿,内科基本无效 外科疗法?,选择介入是怎样的呢,肝囊肿引流,肝血管瘤,下肢动脉血栓、闭塞,?,内科:溶栓 效果: ? 外科:,(4) 经导管局部药物灌注术 -动脉血栓治疗,溶栓8小时(UK100万u)股动脉部分通畅,食管癌晚期-无法手术-极度狭窄-胃管无法通过-无法进食?,内科、外科?,胃造瘘术,您知道介入治疗吗,内科“吃药打针” 外科“手术开刀” 介入治疗?,微创治疗,(一)、介入放射学概念 1、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其特点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技术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采集检查标本、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及体腔引流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一、介入放射学概念、特点、分类,干涉的、介入的 放射学,介入放射学的含义有2个:,应用放射诊断学的器械、技术和方法,达到治 疗的目的; 应用放射诊断学的技术作为导向穿刺手段,取 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 生物化学和生理学资料,以近一步明确疾病的诊 断。 作用:它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手术探查和手术活检,2、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3、介入医学就是医生利用现代医学影象设备(如X线电视、CT、B超、磁共振等)实施的一些外科手术。,4、在医学影像设备监视导向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手段,达到以诊断、治疗为目的的医疗手段的总称。 5、在影像学指导下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新兴学科。 6、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或经腔进行诊、疗的微创医学。,介入放射学新概念,介入放射学是通过临床与影像诊断结合和进行微创治疗的医学专业。 30届美国介入放射学年会,.介入放射医生是利用影像引导进行微创治疗的专业临床医生。 介入放射治疗已经在许多方面取代开放性手术的现代医学。 ,诊断方法、治疗手段 边缘学科 在美国介入医学已成为为微创医学的代名词,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医学”,在我国有望成为临床医疗中与内外科并列的第三大支柱学科(将来),(二)、 介入治疗学的特点 1、具有微创性( 创伤小) 2、可重复性强 3、定位准确 4、疗效高、见效快(效果好) 5、并发症发生率低 6、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7、 应用广,技术优势,无孔不入,无孔也入。 几乎可以达到人体各个器官、管道和 腔隙。,总结-介入治疗,内容: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对体内病变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核心:是以微小的创伤获得与外科手术相似或更好的治疗效果 特征:应用先进设备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经皮血管 经腔口腔 胆管 鼻腔 其它组织 .,(三)、介入放射学途径,(四)、介入放射学分类,方法分类: 穿刺引流术 成形术 灌注栓塞术 治疗领域分类: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二、主要内容 (一)血管性介入放射学 1. 项目: 1血管2肿瘤疾病3其他 2. 部位: 1中枢神经2胸部3腹部4妇产科5骨科,3. 技术: (1) Seldinger技术 (2) 选择性和超选择性插管技术 (3) 选择性和药物性血管造影术 (4) 经导管局部药物灌注术 (5)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6) 经导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7)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8)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9) 经皮血管内异物和血栓清除术 (10)选择性血样本采集术 (11)其他,(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 (1) 经皮针吸活检术 (2) 经皮局部药物注射术 (3) 经皮穿刺内、外引流术 (4) 经皮椎间盘切割术 (5)管腔狭窄扩张术 (6)内支架置放术 (7) 输卵管再通术 (8) 肺大疱固化术 (9) 腹水-静脉转流术 (10) 脑积水-腹腔或静脉转流术,(11) 经皮肾造瘘术 (12)经皮胃造瘘术 (13 ) 结石处理技术 (14)“T”型管置换术 (15)神经(丛)阻滞术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 (17)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 髓核成形术(NP) 臭氧消融术 (18 )经皮微波(PMCT)治疗 (19) 经皮冷冻治疗 (20)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21) 经皮125I粒子治疗 ,三、历史(血管造影)早期探索阶段 古埃及人用天然芦苇的管茎扩张尿道狭窄 利用置管方式解除体内管道器官的阻塞 1895 年汉斯克和林登塔尔 Lindenthal首次在截肢手的动脉内作动脉内注入造影剂造影。 1896 年 莫顿(Morton)在尸体上,(用石膏)作动脉造影的研究 1910 年 弗兰克(Franck) 和埃文斯(Alwens)将造影剂注射到活狗及活兔的动脉内 1923 年血管造影才用于人类: 德国 布里克(Berberich) (用溴化锶) 和法国希卡尔(Sicard)和福雷斯蒂尔 (Forestier)(溴罂子油)作人体静脉造影,1924 年美国 布鲁克斯(Brooks )(用碘化钠)作了第1例股动脉造影 1928年莫尼斯(Moniz)完成了直接法脑血管造影 1929 年多斯桑托斯 (Dos Santos) 采用长针经皮腰部穿刺作腹主动脉造影成功,同年 福斯曼(Forsmann) 从上臂静脉将导尿管插入自己的右心房,首创了心导管造影术。,1929年,25岁的德国外科医生福斯曼Forssmann(1904-1979)开始尝试在临床进行心导管检查,在尸体上进行了初步试验后,他在助手帮助下,将一根65cm长的导尿管插入自己的肘静脉并送至右心房,为了确认导管的位置,他步行来到不在同一楼层的放射科,向导管内注入了显影剂,记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心导管X线影像。不过可惜的是,他最终因为“异想天开的荒唐行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强烈谴责,被医院解雇转行从事泌尿科工作。,福斯曼 Forssmann的发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2年后的1941年,两位美国的心脏科医生狄格森Dickinson W. Richards和坎诺德Andre F. Cournand注意到了他的开创性工作,首次用心导管检查测定右心及肺动脉压和心输出量,用以诊断先天性和风湿性心脏病。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 不过成功不仅需要热情,也需要智慧和勇气。他们两人联同Forssmann共同获得了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领奖时,Forssmann不无感慨地说“心导管术是打开未知大门的一把钥匙,但在这之前的20多年里,没有人理解我”。纽约时报将Forssmann誉为超越生活时代的科学家,是他拉开了人类心脏导管介入治疗的序幕。,1941年福瑞纳Farinas采用股动脉切开插管作腹主动脉造影 1951年皮尔斯 Peirce通过套管作经皮置管术,同年比尔曼 Bierman采用动脉切开作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 1953 年 Seldinger 发明了经皮穿刺动脉插管法(导管和导丝经皮穿刺置管主动脉造影),1953年,瑞典的Seldinger发明了经皮穿刺导管技术,结束了血管造影需要外科医师协助的历史,成为内科医师可独立完成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操作,并沿用至今。,1958年欧迪曼Odman、1962年 斯道姆Strom、1969年罗彻 Roach(先后开展了腹腔动脉、肠系膜上、 下动脉造影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 1956年欧迪曼Oedman、莫里诺 Morino和特兰泽Tillander 分别改进导管头,作选择性插管。,1964 年多特 Dotter 经导管作肢体动脉造影时,意外地将导管插过了狭窄的动脉,使狭窄的血管得到了扩张,改善了肢体的血液循环,取得了治疗效果。在这种启示下,他利用同轴导管开创了经皮血管成形技术(PTA)。当时采用较粗的同心导管强行扩张狭窄,使动脉内膜遭受严重的损伤而影响了它的推广。,1974 年 格兰茨Gruntzig 发明了双腔带囊导管, 将导管的带囊段插到动脉的狭窄段,囊内充以造影剂,达到扩张狭窄段之目的。此后,又研制出多种双腔带囊扩张导管,使经PTA得到很大发展,从四肢动脉推广到肾动脉、颈动脉以至冠状动脉, 3 年后他用这种导管成功地为一患者在清醒状态下作了冠状动脉成形术。,在 多特Dotter 进行血管成形以后,为了防止扩张后的再狭窄,他在1969 年开始了置入不锈钢血管内支架的研究,但由于当时的支架结构粗糙、体积大和植入困难而失败。,直到 1983 年应用一种高级金属制成的支架获得了实验性成功。 1988 年帕尔马斯Palmaz 等应用自制的支架来防治髂动脉狭窄获得成功。,血管扩张成形以后-再狭窄 1986 年 将支架首先用于临床,其它介入治疗技术: 1904年达瓦巴姆 将栓子(凡士林和蜡制成)用于手术前动脉栓塞 1930年布鲁斯Brooks用肌肉栓塞CCF 1965年 山诺Sano用导管法栓塞了先天性动静脉畸形,1967 年 奥山曼Porsaman 采用经腹股沟、两支针穿刺、插入特制的导管进行栓塞的方法,栓塞未闭的动脉导管, 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 同年, 鲍姆Baum经导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消化道出血取得成功。,1968年牛顿Newton 栓塞脊柱血管瘤 1970年埃森福森剖腹作细针活检穿刺 1975年霍尔姆 Holm 超声引导下经皮活检 1976年哈格Hagga CT引导下经皮活检,Dotter. 介入放射之父 ( 1920- 1985). PTA、介入技术、概念 获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提名,第1例PTA 1964年1月16日 男,83岁,因“感冒、左腿疼痛数月”而入院,因进行性坏疽而准备截肢。,PTA后3周,PTA后4周,坏疽愈合,介入放射时代来临前,心脏血管外科医师一般也不建议放射学家对病人实施这些“激进”手术,朱赛弗.罗施 Dr. Josef Rosch( Dotter的同事) 1968年首创TIPS 70年代初首创 胃肠道出血的栓塞治疗、肝活检术 80年代研究内支架、输卵管再通术,科勒尔Dr. Keller 1991后Dotter介入研究所 Chairman,(二)国内 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开展较晚。70年代初各地医院纷纷开展了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股A插管选择性血管造影,为80年代初开始的介入放射学奠定了基础。 1980年 陈星荣、赵伟鹏 报道肾肿瘤的动脉栓塞 1981年 林贵报道了实验 性肝肾动脉栓塞和PTCD,首届介入放射学学习班,刘子江教授于1981年发起由卫生部批准举办,向全国各地招生,推广了这一技术,从此介入放射学这一技术得以普及,国内,第1例PTA 我院1981年 1982年 陈星荣等报道PTA治疗动脉硬化狭窄成功 1984年 林贵报道了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1986年成立全国介入放射学组, 召开了首届介入放射学术会议, 至今已召开了11届全国介入放射学术会议 (第二届在浙江、第三届在山东、 第四届在广东、第五届在上海、第六届在西安、第七届在沈阳、第八届在北京)第十一届在长沙,1991年出版介入放射学杂志 1993年出版了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二十多年来,共出版专著50余部,卫生部医政司于1990年4月25日颁发了27号文件,将具有一定条件的放射科转为临床科室 1996年“介入性诊疗技术及相关器械的攻关研究”被列入国家“九五”攻关计划。不少医院还设立了正规的介入病房,介入历史总结Interventional干涉、手术、介入、 乐于助人,五、命名 1967马古利斯 Margulis提出介入的、干涉的Interventional 医学放射学、辐射学Radiology一词; 1976年Wallace首先系统地解释并使用, 于1979年在第一次国际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作专题报告;,我国译名,哪一个名字好? 手术放射学 干涉性放射学 治疗学放射学 导管内治疗学,但目前外行人(社会上一般人,包括医务工作者)对“介入放射学“这一名字难以理解,需要有详细的解释才对其含义有所了解(但往往也是一知半解) 介入放射学的科普性宣传不够,因为任何一个医学学科的名称如外科学、内科学等在字面上均非常清楚、直接地表达它的性质,说明自己是干什么的,而毋需作进一步解释,第二章 器械与设备 第一部分 器械,穿刺针 导管 导丝 导管鞘 支架 其他器材,一、穿刺针 (一)类型 1、血管性:动脉/静脉/淋巴管 2、非血管性:软组织/骨骼,前壁穿刺针 长2.57.0cm 针径 1822G (gauge) 套管针 长4.07.0CM,针径2118 G 针内能通过0.018-0.038英寸导丝, (1in =2.54cm) 剥皮穿刺针,穿刺针的内外径,内径 外径 G in mm in mm 15 0.059 1.50 0.072 1.83 16 0.052 1.32 0.064 1.63 17 0.046 1.16 0.056 1.42 18 0.042 1.06 0.048 1.22 19 0.031 0.78 0.040 1.02 20 0.025 0.64 0.036 0.91 21 0.022 0.56 0.032 0.82 22 0.018 0.45 0.028 0.71 23 0.015 0.38 0.024 0.61,(二)结构 1、二部件组成 套针:针座+针管+针头 针芯:针座+针干+针头,切 割 针,切割针(活检枪),切 割 枪,二、导丝(导引钢丝) 作用 1.引导导管 2.支持、加强导管 3.交换导管 4.减少对血管损伤 5.解结,(一)结构 1 . 一般结构:特殊的不锈钢 外层:钢丝圈 内层:细钢丝(内芯)安全导丝芯和 加强导丝芯,2. 常用导丝 (1)导丝内芯结构 固定芯导丝-柔软段:3、17、10、 20cm 活动芯导丝-柔软段 :改变 (2)表面 单纯钢丝圈 (3) 超滑导丝 (4)超硬导丝,(二) 外形 远端:直型 J型-弧半径(1.5mm-15mm) 3mm常用,(三)规格 外径-in 常用0.032、 0.035、0.038 长度-40-145cm (四)附件 导引子 扭控器,三、导管(簿壁空心的长塑料管) 作用 1.选择性插管、超选插管 2.注入:造影、灌注、栓塞 3.特别用途,常用导管,(一)材料 性能:摩擦系数、扭力、弹性记忆 常用材料: 1.聚乙烯( PUC) 2.聚氨基甲酸乙酯(PU) 3.聚氯乙烯(PVC) 4.聚四氟乙烯(Teflon) 5.尼龙(Nylon) 6.涤纶(Dacron),(二)结构 分尾、体、头 均质材料+细金属网,导管结构,导管分类,1、普通造影导管 2、特殊造影导管 3、导引导管 4、球囊导管 5、灌注导管 6、其它导管,(四)规格 F(外径) 1F=周长/3.14=0.335mm 常用:5F以下 3F以下为微导管,微导管,溶栓导管,球囊导管 结构 双腔带囊导管:导管干+球囊 两条腔道:内腔通过导丝/造影剂 外腔与远端球囊相通,四、 管腔内支架 采用高性能医用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加工制成的一种可以长期或暂时留置于体内的假体。,五、其他 器械 (一)接头开关 (Y型阀) (二)扩张管 (三)连接管 (四)导管鞘,导管鞘,第二部分 设 备,影像监视设备 一、X线透视 传统、基本、简便 双相透视或C臂透视 (不透X线) 广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