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要点综合概述_第1页
审计要点综合概述_第2页
审计要点综合概述_第3页
审计要点综合概述_第4页
审计要点综合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CPA 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职业人员。2 AO 审计目标(audit objective) 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目标可分为审计总体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两个层次。3AS 审计准则(auditing standards) 是由政府审计部门或会计师职业团体制定的,用以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和指导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4PE 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 是指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审计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5AEL 审计业务约定书(audit engagement letter) 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6AR 审计风险(audit risk) 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大要素。7AM 审计重要性(audit materiality) 是指被审计单位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判断或决策。.8AWP 审计工作底稿(audit working papers)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9AE 审计证据(audit evidence) 是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所搜集的,为自己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提供证明的一系列事实凭据和资料。10WTT 穿行测试(walk-through test) 也成全程测试、了解性测试,是指在每一类业务循环中选择一笔或若干笔交易或事项进行测试,以验证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是否与审计工作底稿上所描述的内部控制相一致。11IC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是指管理当局为了确保以有序和有效的方式实现其管理目标,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护资产安全、防范和发现错误与舞弊、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及时编制可信的财务信息而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12TC 控制测试(test of control) 是指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这一概念需要与“了解内部控制”进行区分。“了解内部控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评价控制的设计;二是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不同的。13SP 实质性程序(substantive procedure) 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14误拒风险(risk of incorrect rejection) 又称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并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15RIA 误受风险(risk of incorrect acceptance) 又称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16TE 可容忍误差(tolerable error) 是指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所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17SE 期后事项(subsequent events) 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18AA 审计调整(audit adjustment) 是指对在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不一致的审计差异,应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19EIC 内部控制审核(examin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待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20VCC 验资(verification of capital contributions) 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惊醒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21ST实质性测试(substantive testing),是指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为取得直接证据而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第一章4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如何构成的?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由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构成,他们相互联系, 各自独立、各司其职, 泾渭分明地在不同的领域实审计;他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 5审计的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本质区别?审计是具有独立性(independence)的经济监督活动。正因为审计具有独立性,才受到社会的信任,才能保证审计人员依法进行的经济监督活动客观公正。审计的独立性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机构独立。审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组织上的行政隶属关系。此外,审计机构还不能受制于其他部门和单位,这样才能确保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对被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鉴证。2业务工作独立。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坚持客观公正,不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公允、合理评价和鉴定。3经济来源独立。审计机构从事审计业务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来源或经济收入,这是保证审计组织独立和业务工作独立的物质基础。这一方面要求各级审计机构(如政府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的经费要有一定的标准,不得随意变更;另一方面又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要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使其公正、合理。由此可见,审计监督不同于其他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经济监督。财政、税务、工商、银行及证券交易管理机构负有经济监督的任务,但它们的经济监督是直接为国家财政、企业、银行信贷和证券业务活动服务的,其经济监督寓于其业务工作过程之中,不是独立的经济监督。而审计工作本身一般不与其他专职业务相连,它既可以从宏观的高度对财政、金融、各级政府等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对具体的经营者进行检查监督,因此是一种专门的经济监督活动,具有最充分的独立性。第二章1审计规范(Auditing Regulation):审计规范是指明文规定的各种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及准则。既包括国家对审计机构、审计业务方面的法律规定,也包括审计机构本身执行审计业务应遵循的各种准则、规则。2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指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审计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3审计准则(Auditing Standards):是由政府审计部门或会计师职业团体指定的,用以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和指导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4独立原则(Independent Standards):独立,是指不受外来力量控制、支配,按照一定之规行事。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其所服务的对象和其他外部组织。有两层含义:即实质上独立与形式上独立。2制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意义何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哪几个层次?意义:规范CPA的执业行为,促进CPA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而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6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有哪些情形?如何防范?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诚信、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1.诚信原则:诚信原则要求会员应当在所有的职业关系和商业关系中保持正直和诚实,秉公处事、实事求是。2.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其所服务的对象和其他外部组织。3.客观原则(objectivity):客观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为他人所左右,也不得因个人好恶影响其分析、判断的客观性。4.公正原则(integrity)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正直、诚实,不偏不倚(free from bias)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公正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5. 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原则:要求会员应当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之上,以适应当前实务、法律和技术的发展,确保客户或雇佣单位能够得到合格的专业服务。6.保密:会员能否与客户维持正常的关系,有赖于双方能否自愿而又充分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掩盖任何重要的事实和情况。只有这样,会员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会员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保密的基础上。7.职业行为: 职业行为原则要求会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发生任何会员已知悉或应当知悉的有损职业声誉的行为。 威胁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1)自身利益威胁。如果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对会员的职业判断或行为产生不当影响,将产生自身利益威胁;2)自我评价威胁。如果会员对其(或者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或雇佣单位的其他人员)以前的判断或服务结果做出不恰当的评价,并且将据此形成的判断作为当前服务的组成部分,将产生自我评价威胁;3)过度推介威胁。如果会员过度推介客户或雇佣单位的某种立场或意见,使其客观性受到损害,将产生过度推介威胁;4)密切关系威胁。如果会员与客户或雇佣单位存在长期或亲密的关系,而过于倾向他们的利益,或认可他们的工作,将产生密切关系威胁;5)外在压力威胁。如果会员受到实际的压力或感受到压力(包括对会员实施不当影响的意图)而无法客观行事,将产生外在压力威胁。防范措施包括下列两大类:1)由行业、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规定的防范措施;2 )工作环境中的防范措施。第三章4.审计业务约定书(audit engagement letter):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书面协议。8 .实质性测试(substantive test):是指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该程序属于必须实施的程序。9 .审计范围(audit scope):是指为了实现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思考题 :4审计业务约定书有哪些作用及应包括的内容?审计业务约定书主要作用有:(1)可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尤其是使被审计单位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及其应向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协助和合作; (2)可作为被审计单位评价审计业务完成情况,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 (3)出现法律诉讼时,是确定签约各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主要内容:(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4)审计范围与注册会计师遵守的审计准则(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某种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执业所需要的其他信息。(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13)违约责任(14)解决争议的方法(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他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5审计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工作有哪些? 审计过程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一)接受审计业务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在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及审计业务应具备的要素,考虑自身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后,认为具有接受审计业务的条件,才可以接受审计业务委托。经过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相关事项及双方权利、责任与义务充分沟通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关系确立。(二)计划审计工作 一般来说,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在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和执行是否有效的测试。实质性程序包括实质性分析程序和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所有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所有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第四章审计计划(Audit Plan);审计准备阶段也称计划审计工作阶段(audit planning stage),它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对于任何一项审计工作,为了如期实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必须在实施审计的具体工作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审计策略(Audit Strategies)审计策划(audit scheme)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确定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的范围、目标和方向等工作应持的基本策略,并据此编制详细的审计程序实施方面的工作安排等计划审计活动。审计风险(Audit risk,简称AR)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5什么是审计重要性?如何理解审计重要性?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判断或决策。理解:1. 重要性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且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2. 重要性的错报包含漏报3. 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质量等两个方面的考虑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8请解释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并说明二者与审计风险的关系。重大错报风险(significant misstatement risk)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detection risk,简称DR)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程序发现的可能性。检查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ARSMRDR IRCRDR第五章1、审计证据(Audit Evidence)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取得的证据3、书面证据(Evidence in the form of Written Document)是指通过各种渠道所取得的以书面文件为形式的审计证据。这类证据包括各种书面记载的信息资料,如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以及各种会议记录和文件、各种合同、通知书、报告书及函件等。书面证据按其来源又可以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6、审计工作底稿(Audit Working Papers)是指审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取得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2注册会计师应如何整理、分析与评价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整理过程就是研究、分析的过程,一般采用分类、比较、计算、小结与综合和分析程序等方法。1. 分类。所谓分类是指将各种审计证据按其证明力的强弱,或按与审计目标的关系是否直接等分门别类排列成序,看其是否符合充分性与适当性。2. 比较。比较是将相同的证据放在一起,根据其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强弱进行比较,淘汰其中说服力较弱的证据。比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将各种审计证据进行反复比较,从中分析出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另一方面还要与审计目标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则需补充收集有关的审计证据。3. 计算。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有关数据方面的审计证据进行验算,并从中得出所需的新的证据。4.小结与综合。小结是指对审计证据在上述分类、比较和计算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具有说服力的局部的审计结论。综合是指审计人员对各类审计证据及其所形成的局部的审计结论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整体的审计意见。6什么是审计工作底稿?一般包括的基本内容?有何作用?内容:与被审计单位设立有关的法律性资料,如企业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同、协议、章程等文件或变更文件的复印件等;与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及管理层人员结构有关的资料;重要的法律文件、合同、协议和会议记录的摘录或副本;对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与评价记录;审计业务约定书;被审计单位的未审计会计报表;审计计划;实施具体审计程序的记录和资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其他与完成审计约定事项有关资料,包括有关报刊对被审计单位的宣传介绍、被审计单位所编制的企业简介或企业形象设计等资料作用: 1.审计工作底稿是连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2,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3,审计工作底稿是评价和考核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工作业绩,明确审计人员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4,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的基础。5,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审计业务具有参考或备查作用第六章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s),是指管理当局为了确保以有序和有效的方式实现其管理目标,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发现错误与舞弊、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及时编制可信的财务信息而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1审计人员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不论被审计单位规模大小,都应当对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一些与审计无关的控制,则无需对其加以考虑。2了解与评价内部控制,有利于审计人员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人员应根据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确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3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并非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内部控制良好的单位,审计人员可能评估其控制风险较低而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但绝不能完全取消实质性测试。穿行测试(walk-through test),也称全程测试、了解性测试,是指在每一类业务循环中选择一笔或若干笔交易或事项进行测试,以验证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是否与审计工作底稿上所描述的内部控制相一致。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审计程序:(1)运用各项风险评估程序,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将识别的风险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联系(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的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第七章控制测试(tests of control )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它与 “了解内部控制” 不同。“了解内部控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评价控制的设计;二是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实质性程序(substantive procedures )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tests of details )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1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CPA应该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包括哪些内容?1 .职业态度:怀疑态度2 .专业与特长: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 用专家的工作3 .指导与监督:提供更多的督导4 .程序的非预见性 :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2什么是进一步审计程序? 如何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1)进一步审计程序性质的选择: 需要考虑的是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特征以及内部控制。(2)进一步审计程序时间的选择控制环境。 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错报风险的性质 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3)进一步审计程序范围的选择1确定的重要性水平。2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3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第八章1审计抽样(Audit Sampling)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以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这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或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项目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和帮助形成队从中抽取样本总体的结论。9信赖过度风险(Risk of Over-reliance)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信赖的可能性。10误拒风险(Risk of Incorrect Rejection,risk)又称“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并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13可容忍误差(Tolerable Error)2什么是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两者有何区别?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审计测试?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控制测试的目标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属性抽样。也就是说,属性抽样是用于控制测试方面的统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只需通过对样本的审核来推断差错或舞弊的发生频率是多少,来证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地执行,而不必作出错误数额大小的估计。用于控制测试的属性抽样通常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一走抽样、发现抽样等方法。变量抽样是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目标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变量抽样。也就是说,变量抽样是用于实质性测试方面的统计抽样。它通过检查会计报表各项目金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来取得支持和作出审计结论所需的直接证据。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样,通常有平均值估计抽样、差异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等方法。3可信赖程度与风险之间有何关系?信赖不足风险一般会导致审计人员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但不会影响审计效果。因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状况达到了预期信赖程度,从而能够支持对风险的估计水平,但抽样结果却不能支持该风险的估计水平,从而使审计人员加大不必要的审计工作量,降低审计效率。 信赖过度风险会影响审计效果,很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得出不正确的审计结论。因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状况并未达到预期信赖程度,不能支持对风险的估计水平,但抽样结果却能支持该风险的估计水平,从而使审计人员得出的审计结论可能不具备合理的基础7试说明审计测试中运用统计抽样方法的情况下该如何评价抽样结果?在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通常使用表格或计算机程序计算抽样风险。用以评价抽样结果的大多数计算机程序都能根据样本规模、样本结果,计算在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信赖过度风险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偏差率上限的估计值。该偏差率上限的估计值即总体偏差率与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之和。 如果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可以接受 如果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不能接受。 如果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注册会计师应当结其他审计程序的结果,考虑是否接受第九章1会计报表审计(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合法、反映的内容是否公允发表审计意见。10积极式函证(Positive Confirmation)又称正面式、肯定式函证,是指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所列示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12销售截止测试(Sales Cut-off Test)将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记录的销售业务与销售发票和发运凭证进行核对,其目的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营业收入会计记录的归属期是否正确,是否有将营业收入提前至本期或推迟至下期记账的情况。1会计报表审计测试有几种类型?各种审计测试应如何组织实施?会计报表审计测试包括控制测试和交易及会计报表项目金额的实质性测试两大类。控制测试通常按照业务循环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进行,其目的在于确保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审计实务中,通常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划分为四个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和筹资与投资循环。由于货币资金与上述各业务循环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具有鲜明的特征,因此,将其单独作为一部分。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金额的实质性测试既可按会计报表项目,也可按业务循环组织实施。3简述营业收入的实质性测试程序?(1)获取或编制营业收入明细表(2)实施分析程序。审计人员应根据营业收入明细表,编制营业收入分析表,并作如下比较分析:(1)将本年度营业收入与上年度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的变动是否正常,;(2)比较本年度各月份营业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3)比较本年度各月份销售利润率,并与企业历史数据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应查明原因。(3)查明营业收入的确认原则和方法。对营业收入的审计,应当依据上述产品销售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并结合货款结算方式来进行。4简述应收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应收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2实施分析性复核3分析应收账款账龄4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5审查未函证应收账款和已收回应收账款6审查坏账准备的计提7审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8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9审查外币应收账款的折算10分析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11确定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是否恰当披露第十章请购单(Purchase Requisition)是由企业产品制造,资产使用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填写,送交采购部门,申请购买商品,劳务或其他资产的书面凭证。卖方发票(Purchase Invoice)是供应商开具的,交给买方以载明发运的货物或提供的劳务的种类,数量,应付款金额和付款条件等事项的凭证。2采购交易的实质性程序包括哪些内容?(1)复核采购明细账,总账及应付账款明细账,注意是否有大额或不正常的金额;检查卖方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追查存货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检查取得的固定资产。(2)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从卖方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3)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卖方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复算包括折扣和运费在内的卖方发票缮写的准确性。(4)参照卖方发票,比较会计科目表的分类(5)将验收单和卖方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6)通过加计采购明细账,追查过入采购总账和应付账款,存货明细账的数额是否正确,用以测试过账和汇总的正确性。6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和实质性程序包括哪些内容?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且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或控制;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是否恰当;确定折旧费用的分摊是否合理、一贯;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完整,方法是否恰当;确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检查固定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累计折旧、减值准备账户与报表数核对相符。(2)根据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选择方法对固定资产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3)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增加4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减少5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存在,关注是否存在已报废但仍挂账的固定资产。6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7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8对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或长期应付款的审计,检查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和资本化金额,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9其他方面的检查。10确定固定资产的披露是否恰当。第十一章3存货监盘(Supervision of Stock-taking)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4计价测试(Pricing Test)是指验证财务报表上存货项目余额的真实性5工薪内部控制常用的控制测试及交易实质性程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控制测试:(1)检查人事档案;检查工时卡的有关核准说明;检查工薪记录中有关内部检查的标记;检查人事档案中的授权;检查工薪记录中有关核准的标记 (2)检查工时卡的核准说明;检查工时卡;符合人事政策,组织结构图(3)检查工薪费用分配表,工薪汇总表,工薪结算表,并核对员工工薪手册,员工手册等。(4)采用适当的工薪费用分配方法,并且前后各期一致;采用适当的账务处理流程(5)人事,考勤,工薪发放,记录等职务相互分离交易实质性程序(1)将工时卡与工时记录等进行比较(2)对本期工薪费用的发生情况实施分析程序;将有关费用明细账与工薪费用分配表,工薪汇总表,工薪结算单相核对(3)对本期的工薪费用的发生情况实施分析程序;将工薪费用分配表,工薪汇总表,工薪结算单与有关费用明细账相核对(4)对本期工薪费用实施分析程序;检查工薪的计提是否正确,分配方法是否与上期一致。6注册会计师对存货监盘应执行哪些审计程序?1观察程序在被审计单位盘点存货前,注册会计师应当观察盘点现场,确定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已经适当整理和排列,并附有盘点标识,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对未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注册会计师应当查明未纳入的原因。2检查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相核对,并形成相应记录。检查的范围通常包括每个盘点小组盘点的存货以及难以盘点或隐蔽性较强的存货。第十二章1筹资与投资循环(Financing and Investing Cycle)是由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交易事项所构成的业务循环。4债券契约(Bond Indenture)是明确债券持有人与发行企业双方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性文件。3注册会计师应如何对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1)索取投资的授权批准文件,检查权限是否恰当,手续是否齐全;索取投资合同或协议,检查是否合理有效;索取被投资单位的投资证明,检查其是否合理有效。(2)观察并描述投资业务的职责分工;了解证券资产的保管制度,检查被审计单位自行保管时,存取证券是否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由所有经手人员签字。(3)了解企业是否定期进行证券投资资产的盘点;审阅盘核报告,检查盘点方法是否恰当,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核对情况以及出现差异的处理是否合理。(4)抽查投资业务的会计记录,从明细账抽取部分会计记录,按原始凭证到明细账,总账的顺序核对有关数据和情况,判断其会计处理过程是否合规完整(5)观察职务是否分离5试述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审计目标及实质性程序。资本公积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资本公积是否存在;确定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是否完整;确定资本公积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资本公积的披露是否恰当。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通常包括:(1)获取或编制资本公积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收集与资本公积变动有关的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会议纪要、资产评估报告等文件资料,并更新永久性档案。首次接受委托的,除取得验资报告外,应检查期初资本公积的原始发生依据。(3)根据资本公积明细账,对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各明细项目的发生额逐项审查(4)检查资本公积各项目,考虑对所得税的影响。(5)记录资本公积中不能转增资本的项目。(6)确定资本公积的披露是否恰当。盈余公积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期末盈余公积是否存在;确定盈余公积的增减变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是否完整;确定盈余公积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盈余公积的披露是否恰当。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通常包括:(1)取得或编制盈余公积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收集与盈余公积变动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批复等文件资料,进行审阅,并更新永久性档案。(3)对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发生额逐项审查至原始凭证。(4)如果是外商投资企业,应对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的发生额逐项审查至原始凭证。(5)如果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应对利润归还投资的发生额审查至原始凭证,并与“实收资本已归还投资”账户的发生金额核对。(6)确定盈余公积的披露是否恰当。第十三章4现金截止测试(Cash Cut-off Test)即验证现金收支的截止日期是否正确。5银行存款函证(Bank Confirmation)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需要以被审计单位名义向有关单位发函询证,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是否真实、合法、完整。2一个良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应该达到哪些要求?(1)职责分工。货币资金收支业务处理与记账的岗位必须分离。(2)授权批准。每笔货币资金支出要有严格的核准手续。(3)凭证和记录。每笔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都要有合理、合法的凭据;全部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应及时准确入账。(4)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控制现金坐支,当日收入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严格支票申领的批准及签发手续,并由专人负责保管未签发的空白支票。(5)盘点与核对。由指定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盘点库存现金,与库存现金日记账及总账核对,以做到账实相符;由指定人员按月将取得的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及总账核对,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做到账实相符。(6)内部稽核。应加强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监督检查。6注册会计师如何检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注册会计师应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银行存款收支凭证实施截止测试,关注业务内容及对应项目,如有跨期收支事项,应考虑是否应提出调整建议。第十四章期后事项(Subsequent Events)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审计调整(Audit Adj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