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经典资料_第1页
国际经济经典资料_第2页
国际经济经典资料_第3页
国际经济经典资料_第4页
国际经济经典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第一节 开放经济 一、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是指完全依靠国内资源发展的模式。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它对保护本国产业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利于本国与世界各国的正常交往,束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本国人民了解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阻滞本国产业升级,延缓国民福利提高进程。 对外开放,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和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国际收益的发展模式。对外开放既包括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和经济资源,集聚世界优势的过程,又包括对外开放国内市场、承担国际责任、规避国际风险的过程。为此,对外开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尊严;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本国和交易各方乃至全世界的经济收益、福利将就。 二、经济全球化 l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所谓经济“全球化”其基本标志主要是“三化”,即信息化、市场化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跨国化。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这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超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要充分利用它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 2、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策 (1)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围绕着国力的角逐,尤其是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综合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战略的首要问题。谁在高科技领域中获胜,谁就能掌握主导权。我们要充分利用全球和平发展的千载难逢的大好国际环境和亚太崛起的有利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迅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将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不断扩大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向纵深发展。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迅速发展,国际贸易、资金流通、技术转移等的规模日益扩大,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关系空前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经历很长的时期,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必须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辟国内外两个市场,这是我国加速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对一个加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必然要求。 (2)规范市规则,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去。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只能采取积极参与、稳步前进的态势。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全球化发展的形势来决定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政策。在全球化中,要积极主动地与任何国际多边组织进行谈判和协调,并就某些问题做出必要的让步,但绝对不能屈服于任何外部的压力而丧失自己的国家利益。 (3)发展周边关系,珍惜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亚太环境。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的国际战略的重心必须要稳定周边、优化亚太。继续大力改善我国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建立有效的周边安全保障机制,并以此作为拓展我国全球政治经济关系的基石。要全力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此作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环节。强化和优化我国面向亚太的开放格局,既有利于我们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与合作,使我国的改革有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又有利于搞好自身的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我们应当抓住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崛起和发展的机遇,全面拓展包括周边国家与地区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实现市场与开放交往对象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既要反对霸权,又要积极主动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世界市场居主体地位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它们有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经济规模巨大等优势。这决定了我们应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放在一个重要地位。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引进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这样做既符合客观世界现实,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要求,也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国家利益。 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参与的共同事业,应当兼顾各国的经济利益,全球化不是一国或几国利益的“全球化”。而西方有些发达国家不愿接受经济全球化这种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它们要按照自己的利益,靠经济、技术等力量,把全球都纳入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它们要求对弱国和穷国形成经济上的支配和控制,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完全依附于它们。我国在积极、主动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 (5)借鉴别国经验,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充分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以保证自己的经济安全。强调要把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放在一个重要地位的同时,并不是可以忽视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要特别注意总结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结合我国的国情,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的经济安全。 三、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性经济合作是指某一个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进行产品羚羊挂角而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团体。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它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 1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按关税壁垒和商品及及服务自由化程度,以及在产业、财政、金融、政治等各方面的联系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部门一体化。部门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的一种或几种产业实行一体化,如欧洲煤钢联营经济一体化组织,内容包括逐步取消成员国之间煤钢产品进出口关税和限额,成立煤钢共同市场,通过控制投资、产品价格、原料分配、企业的兴办与合并等调节共同体成员国的煤钢生产,并建立有超国家性质的“协调机构”,对各成员国、企业和个人实行约束。这种形式的部门一体化还有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AEC)。Europe Atomic Energy Communities (2)优惠贸易安排。这是市场经济一体化最低级最松散的一种形式。主要是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减少成员国之间的进口关税。即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如东盟和非洲优惠贸易区等就属此类。 (3)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在成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贸易限额,减免或废除关税,使商品在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逐步自由移动,但不涉及建立共同的关税和共同贸易政策,不建立超国家的机构。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等。 (4)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协定,相互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它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它在一体化程度上高于自由贸易区,它除了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成员国之间对外还建立统一的关税率。结盟的目的在于使参加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之内的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排除非同盟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就是关税同盟。 (5)共同市场口所谓共同市场,就是在共同市场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同时也允许成员国间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86年就已经实现农业共同市场。 (6)经济同盟。所谓经济同盟,就是各成员国之间不但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对外建立统一关税,而且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集团。 (7)完全经济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化。在各成员国内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劳动力及服务贸易等自由流通的人为障碍。进而在政治、经济上结成更紧密的联盟,统一对外的政治、外交和防务政策及经济政策,建立统一的金融机构,发行统一的货币。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91年12月n日召开的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政治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定了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的期限,而且还计划制定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以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联邦。这不仅包括了货币在内的经济的完全一体化,而且是一种政治、外交与防务的一体化。 2中国与APEC 为了促使我国的经济走向世界,我们要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区域集团化的活动,为建立我国一贯所主张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新世界经济秩序而努力。中国参与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基本态度,就是坚持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稳定发展;相互开放,不搞排他;广泛合作,互利互惠;缩小差距,共同繁荣。 亚太地区的界定和经济合作的特点。所谓亚太地区,从狭义来说,指临近太平洋的亚洲地区,主要指东亚地区。从广义的环太平洋地域来看,亚太地区包括东亚或西太平洋沿岸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省等“亚洲四小龙”;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文莱等东盟国家;中国、印度支那国家、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西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众多太平洋岛国;北美自由贸易区三国和濒临太平洋的拉美各国。截止2001年10月,已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国家和地区共有21个。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是对欧共体内部大市场的建立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创建的一种客观反应。山于亚太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其经济合作与一体化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根据当前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状况及有关设想可归纳出以下一些主要特占 (1)参与国的广泛性和差异性。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并不是由该地区少数国家开始然后逐步扩大的,而是从一开始就包括了该地区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该地区分为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般发展中国家等几个层次,形成了梯次动态的国际分工格局。 (2)功能性联合。亚太合作参与国的差异性决定了这种合作不可能照搬欧共体的模式,不可能依赖政府间合作机构制定大量共同政策来进行,而只能采取功能性联合的方式,即政府间合作机构的作用主要在于协调各国的经济、贸易政策,为区内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直接投资、技术转让、金融等经济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促进这一地区各国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即亚太经济一体化主要依赖的是私人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而不是制度性的合作。功能性联合不仅能避免为实施区域一体化而设立大量官僚机构,从而降低合作成本,而且可以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保证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的进程富有实效。事实上,亚太地区跨国公司蓬勃发展,区内贸易不断扩展,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规模越来越大,国际金融活动日趋活跃,这一切已经为功能性联合网络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跨国公司地区战略的逐步发展,这种功能性联合将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 (3)开放性。亚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而发展起来的,相对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是它们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亚太经济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显著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亚太国家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一个反应。亚太国家绝大多数主张亚太经济合作应是开放性的,在加强区内经济贸易联系与合作的同时,不应对外设置贸易壁垒,不能损害该地区国家与区外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这与对内加强合作,对外设置壁垒的具有保护主义色彩的区域经济集团不同。因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在扩大贸易量的同时,不会构成对区外国家的严重歧视。因此,它不仅有利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且能成为一支抗衡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重要力量,防止欧、美形成集团性保护主义。 (4)多层次交叉的合作体系。亚太地区地域辽阔,政治经济结构复杂,在该地区建设一体化只能采取多层次交叉的合作形式。在整个区域的层次上,亚太经合会议作为官方的论坛与合作机构,将逐步趋向成熟,成为协商、协调亚太地区各国经贸政策的主要渠道。而“亚太经合会议”等民间或非官方机构则将在交流信息、开展亚太合作问题研究、提供咨询意见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次区域层次上,地理位置相近,业已存在较多经济联系和共同利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可开展实质性合作。这种次区域性多边经济合作,形式多样,灵活性强,并已取得一定进展,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双边层次上,亚太各国在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发展经贸联系。由此可见,亚太经济合作正在促成在这一区域形成多层次交叉的相互依存与合作的网络。 四、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分支或附属机构,以从事跨国生产和经营的现代企业组织。跨国公司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是高度发达的国际化的经营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是高度发达的资本国际化形式。 2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 (1)以全球战略为导向。跨国公司一般都以本国(母国)为基地,把全世界作为企业活动的舞台,组织国际化生产与经营。 (2)以分权和集权相结合为模式。跨国公司实行高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它从全球经营战略目标出发,在生产上往往采取“集中生产、分散组装”,在经营上则采取“集中指挥、分散经营”的经营模式。 (3)以综合性优势为基础。跨国公司的经营结构和投资结构多样化,从生产到销售,从流通到金融,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涉及十分广泛的领域。 (4)以控制为保障。跨国公司在资本占有或所有制形式上实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形式。 (5)以雄厚经济实力为条件。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化经营的优越条件拥有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它对千差万别的各国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状况,以及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或应变能力。 3跨国公司的主要作用 (1)改进资本结构。能够增强东道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能力,带来更高的生产率和收入。跨国公司在这方面的作用,可以同时出现在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部门层面。 (2)促进技术进步。跨国公司是国际技术贸易中最活跃的力量,控制西方工艺研制的80和生产技术的90。国际技术贸易的75以上,也属于跨国公司直接进行或与跨国公司有关的国际技术转让。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是东道国获得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在研究开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借用东道国的研究能力,也增强母国的技术力量。 (3)改善经营管理。对于国际直接投资所在的东道国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带来新的设施,增加资本存量,扩大生产和就业。虽然外国直接投资在严重缺乏资金的国家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对于严重缺乏资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购买和兼并是发达国家最为普遍的国际直接投资形式,这类投资使跨国公司致力于制度创新,采用更有效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技术提高生产率。 五、国际竞争力 国际经济竞争力和国际经济竞争优势的研究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点课题。国际上对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两大权威机构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它们每年各自对外发布国际竞争力报告。WEF认为国际经济竞争力是“一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能力”,IMD认为国际经济竞争力是“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这两个定义对国际经济竞争力概念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指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国力的强弱程度。 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为: (l)政府管理创新。在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发现,许多经济强国的国民素质、基础设施、科技水平、企业管理都属于世界一流的水平,但这些强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并不高,主要原因是政府的管理体制、经济政策等存在较大的问题,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政府管理创新。 (2)基础设施。现代基础设施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设施;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设施的内容不断扩展,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在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自然资源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在经济增长的中、高级阶段,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减少,现代化的通讯网络等因素的作用在逐渐增强,基础设施的外延由最初的基础设施扩大到技术基础设施的范围,技术基础设施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 (3)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广泛地渗透于各种生产要素之中,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科技进步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中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使产品成本下降,而成本的下降是产品保持和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科技进步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使产品在竞争中具有质量优势,并为品牌优势提供基础。科技进步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可以改善产品供给结构,保持和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科技进步不仅是管理和组织制度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可以保持和扩大企业规模优势、资本实力优势和市场营销优势,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国际经济竞争力。 (4)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有效的金融体系可以促进贸易,为扩展贸易的广度和深度提供广泛的交易媒介。有效的金融体系可以促进储蓄,调节余缺,提高投资和经济增长率。从世界各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来看,一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要保持应有的竞争力,必须保证本国金融资产有较好的质量,有能力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建立完善、高效的金融体制。 六、国家经济安全 1、国内经济安全与国际经济安全 国内经济安全指本土的经济安全,包括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而非剧烈波动,劳动就业不断扩大而非严重失业,物价稳定而非严重通胀,经济秩序正规而非严重混乱,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而非严重恶化等。国际经济安全则指能够防止和化解来自外部的挑战,包括防止国际贸易中受到歧视性待遇,保障本国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防止国际游资和外来人口的冲击等。实际上,许多安全因素超越意识形态和国家边界,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难以划分国内与国外的界线,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吸毒问题、艾滋病问题、电脑病毒问题、走私问题、金融问题等。 2经济政策的国家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经济影响 经济政策的国家安全是指经济政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包括国家经济的综合实力,关键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经济规则制定的影响力,以及国防预算的支持力等。国家安全的经济影响则指国家安全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包括政府对有关经济安全的行政干预,行政干预的收益和成本,国防资源用于非国防目的,军民两用技术,以及武器出口等。经验表明,经济安全是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的基础,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替代:经济手段可以补充、加强乃至替代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政治手段、军事手段也可以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3整体经济安全与局部经济安全 整体经济安全是指国家经济安全的全局,包括影响这种全局的关键因素、关键问题和关键领域,局部经济安全则指影响某个具体行业或领域的经济安全。局部经济安全不仅是整体经济安全的基础,而且往往影响整体经济安全。但是,局部经济安全并不能保证整体经济安全,这是因为,局部经济安全与整体经济安全的目标并非完全一致,各个局部经济安全之间也存在矛盾。过分强调某个局部经济安全,可能损害其他局部经济安全,甚至损害整体经济安全。为此,要正确处理整体经济安全与局部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局部经济安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经济安全。 此外,还可以根据经济安全问题的来源,分为人为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的重大灾害;根据经济安全的时间,分为当前的或短期的经济安全和长期的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安全等。 4我国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的伟大战略转变,也面临着国内外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局面,存在着一系列经济安全隐患。 (1)战略资源。战略资源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稀缺资源,包括前沿技术、高级人才、可耕地、水资源、能源以及生态环境等。这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问题。 (2)关键产业。关键产业是具有强大创新力、竞争力、拉动力的战略性产朴,是一国国力的具体体现。我国国有经济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跨国公司大举进人的对外开放新阶段,加快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改革的步伐,增强它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3)金融风险。金融的全球化,使国际资本流动加速,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隐患。对外贸依存度很高,利用外资最多的我国来说,国际金融风险明显增加。加上国内金融机构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以及监管不力,导致资本金不足,不良贷款比例过高,进一步加人系统性风险。 (4)弱势群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出现了各种弱势群体,包括尚末温饱或稳定温饱的贫困农民,已经出让土地却无稳定工作的进城农民,已经下岗却未再就业的工人,低收入市民以及残疾人等。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他们有的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大不稳定因素。 (5)经济犯罪。并非任何经济犯罪都会危害国家经济安全,但是,当侵吞国有资产、偷税漏税、走私贩私、行贿受贿、金融诈骗达到严重程度,特别当贪污腐化愈演愈烈时,势必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长此以往,党的执政地位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为此,在对当前经济运行冷热状态进行监测预警的同时,也要对未来经济发展安全态势进行监测预警,以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 第二节 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原理 1古典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产业革命初期的英国,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以及约翰,穆勒,即所谓“古典自由主义”理论。 古典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理论虽然包括诸多不同的学说,但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强调国家行为的最终目标是创造社会财富,而贸易是创造财富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意义具体表现为贸易利益,即国家通过彼此间的贸易而相互获得各自的利益,这些利益包括:实现价值的转换,使无用物变成有用物,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增加一国劳动和土地年产物(或一国居民年收入的交换价值);通过出口来增加居民的就业和收入;为国内消费不了的产品开辟市场。他们都强调市场的自发作用,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彼此间的区别主要是在获得贸易利益的条件,即如何获得贸易利益,以及贸易利益的分割和分配问题上。 2现代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进人20世纪以后,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下降、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之间的关税战、贸易战频繁出现,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为反击保护主义的兴起,一些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以比较利益学说为基础,对国际贸易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典型代表是赫克舍(EliHeckscher,1879一1952)和奥林(B.Ohlin,1899一1979)。赫克舍在1919年就提出了以要素构成论取代李嘉图的劳动成本论,作为比较利益理论的基础。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35年,奥林出版了区际与国际贸易一书,系统地表述了其老师的观点,同时,奥地利经济学家哈伯勒(Haberler)出版了国际贸易理论一书,运用机会成本的理论说明比较利益问题。此后,自由主义贸易理论家们又进一步提出了贸易乘数、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贸易与发展等一系列现代自由主义贸易理论。 二、国际贸易方式 1国际贸易方式的概念 国际贸易方式是指国际间进行货物买卖所采取的交易做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买卖的交易做法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适应时代发展的灵活的贸易方式。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在各国企业中的普及,贸易无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异常迅猛,从各个方面改变着贸易的实现方式。 2国际贸易方式的类型 (l)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 包销。包销是指出口商通过与国外包销商签订包销协议,给予国外包销商在一定时期和指定地区内包销销售某种或某类商品的独家专营权利,采取由包销商承购后自行推销的方式。 商业代理。商业代理(BusinesS Agent)是指委托人(PrinciPal)即出口人授权代理人(Agent)代为出口人向第三者办理与货物买卖有关的事宜。代理人根据这种委托代理权,并以委托人的名义进行业务活动,出口人则根据代理协议承担责任。在代理方式下,委托人都给代理人在特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代销指定货物的权利。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是委托代销关系,代理商有积极推销货物的义务和享有收取佣金的权利。商业代理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比较广泛。 寄售。寄售是一种委托他人代为销售的贸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其具体做法是:出口商(寄售人)同国外客户(代售人)签订寄售合同,出口商先将寄售商品运送给国外代售人,由代售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和办法,代替货主在当地市场进行销售。货物销售后,由代售人扣除佣金及其他费用后,按合同规定的办法汇交寄售人,因此是一种先出口后售货的贸易方式。 拍卖。拍卖是指专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将货物向买主展示后,由买主相互出价竞购,最后由拍卖人将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贸易方式。 (2)现代的国际贸易方式。 展卖。展卖是利用展览会和博览会的形式出售商品,将展览与销售结合起来的贸易方式。国际博览会是一种以国家组织形式在同一地点定期由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厂商举行的商品交易方式。国际展览会则不定期举行,通常是展示各国在产品及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 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期货合同由交易所预先制定,对价格和交货期以外的各项交易条件进行统一规定。买卖双方在交易所进行交易时,只需商定价格、交货期、合同份数即可成交。期货合同交易并非实物买卖,一般不涉及货物所有权的转让,而只是期货合同所有权的转让,只是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办理交割,并且通常在约定期到来时双方并不办理实际交割,而是支付或取得自签订合同之日与履行合同之日之间的价格差额。 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企业购进机器、设备、技术和各种服务等,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待项目投产后,以该项目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货物或劳务或双方约定的其他办法偿还贷款。由于进口机器设备的企业偿还贷款本息是采用补偿办法,故称为补偿贸易。 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部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 (3)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引起了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EDI便是计算机及通信网络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无纸化”趋势。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媒介进行的商务活动在全球范围逐渐兴起,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发展尤其迅猛。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关贸总协定的继承组织,在瑞士日内瓦正式成立。关贸总协定与其共同运行一段时间后,已于1995年底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列为世界经济贸易中的三大支柱。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构想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曾积极策划与筹备,但终因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作为哈瓦那宪章中的一个临时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承担起了建立国际贸易秩序的历史使命。关贸总协定这一“临时适用”一用就是四十多年。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虽然8轮谈判取得了如前所说的重大成果,但总也摆脱不了“名不正、言不顺”的“临时”地位。为此,乌拉圭回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尤为重视。最后终于在1994年4月15日,由包括中国在内的104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正式签署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并促使WTO于1995年1月1日正式运行。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成果和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实现宗旨与目标的途径是,通过互惠互利的安排,导致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大量减少和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的取消。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有以下五个方面:制定修改(须经成员国议会通过)、监督执行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和多边贸易协议;对成员之间发生的争议或其贸易政策是否与世界贸易组织相一致等问题做出裁决;在特定情况下豁免某个成员的义务;批准非成员国所提出的取得世界贸易组织观察员资格的申请;对日常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事务进行监督和协调。 3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主要内容 1993年11月15日,在日内瓦达成的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草案),包含序言、条款和附件三部分内容。 (l)序言。序言部分是该协定的宗旨和目标,规定全体成员国在处理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确保充分就业,大幅度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世界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拓展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目的;要求各国必须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得到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份额;通过大幅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通过签订取消这些歧视待遇的议定书和互惠安排,为这些目标做出贡献;维护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和进一步完成关贸总协定的目标;发展一个综合性的、更加有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制度,包括经过修改过的关贸总协定和它主持下达成的所有守则和协议,以及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全部成果。 (2)主要条款: 规定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共同机构框架,是为了处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 规定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对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附件中的协议进行管理;为实施附件中各项协议和主持以后的多边协议谈判提供一个框架;为其成员国根据部长级大会决定的有关多边贸易关系方面进一步的谈判提供场所;管理综合性争端解决制度和政策审议机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及其所属机构进行合作,使全球经济决策更趋和谐一致。 规定设立向所有成员国代表开放的部长级大会和总理事会。总理事会的任务是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在它下面建立一个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若干附属机构。 规定由总理事会任命工作人员,在世界贸易组织和总理事会正式生效时,原关贸总协定的秘书处、总干事,将分别自动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秘书处、总干事。 规定接受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多边贸易协议的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包括按关贸总协定议定条件的接受者,为世界贸易组织创始成员国;凡是接受本协定和附件1、2和3中的多边贸易协议者,均可根据它与总理事会议约定的条件加人本协定。 规定世界贸易组织在履行职能和任务时,应尊重关贸总协定的规则、决定和习惯做法;在对国内法做修改时,所有成员国都应努力采取一切必要步骤,使其国内法实施附件中协议的规定,以保证它们的法律与这些协议相互一致;综合性争端解决协议,适用于附件4中东京回合4个多边贸易协议外的所有多边协议,及该4个多边贸易协议的签字国。 (3)附件。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有4个附件。附件1包括乌拉圭回合的全部成果、东京回合6个非关税措施的守则和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有关法律文件、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冒牌货贸易的协议。附件2是综合性争端解决协议。附件3是贸易政策审议机制。附件4包括东京回合另外4个多边贸易协议。根据有关规定,以上4个附件是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组成部分。附件1的多边贸易协议的任何条款均不允许提出保留,附件4中的个别条款可以根据有关规定提出保留。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时,未签署附件4中某项协议的任何成员国,都被鼓励成为该项协议的签字国。 4机构与运行 (1)部长会议。根据马拉喀什协议(Marrakesh Agreement)规定,世贸组织整个机构由其最高权力机构部长会议领导。部长会议由世贸组织所有成员的代表组成,要求至少每两年开会一次,它可对任何多边贸易协定下的所有事务做出决定。 (2)总理事会。世贸组织的日常工作由若干个辅助机构承担,它们是由世贸组织所有成员组成的总理事会。总理事会须向部长会议汇报所有工作,有权代表部长会议处理日常事务并对世贸组织各成员实行定期的贸易政策评审。 (3)理事会。总理事会将部分职权授予另外三个主要机构即货物贸易理事会、服务贸易理事会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货物贸易理事会监督有关货物贸易的所有协议的实施和运作。尽管许多这样的协议拥有其自身特定的监督机构,但是货物贸易理事会仍被授予更高的权利,以利贸易的有序发展。后两个理事会由各自有关的世贸组织协议负责,并有权在需要时建立其自身的辅助机构。 (4)委员会。部长会议还建立了另外三个机构,它们是: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国际收支委员会和预算、财务与行政委员会。其中贸易与发展委员会负责关心与解决有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有关问题;国际收支委员会负责世贸组织成员与根据关贸总协定第12条和第18条规定而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以解决国际收支困难的国家间的磋商。预算、财务与行政委员会专门负责处理与世贸组织的财政与预算有关的问题。 另外,世贸组织的四个诸边协议,即关于民用航空器、政府采购、奶制品和牛肉的诸边协议,每个协议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机构,需向总理事会报告工作。 健全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其运作的有序与合理,同时也表现出机构的庞大和复杂。5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 在世界贸易组织各种协议中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贸易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市场准人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鼓励发展和改革原则以及透明度原则。 (1)最惠国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是指:给惠国给予受惠国或者与该受惠国有确定关系的人或物的优惠,不低于该给惠国给予第三国或者与该第三国有同样关系的人或物的优惠,这是一国据以对另一国承诺在约定关系范围内给予最惠国待遇的一种条约规定。 无条件与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是,缔约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优惠、豁免或特权,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另一方。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是,缔约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优惠、豁免或特权,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条件才能享受这种待遇。 无限制与有限制的最惠国待遇。无限制的最惠国待遇是,对最惠国待遇的适用范围不加以任何限制,不仅适用于产品出口征税,也适用于移民、投资、商标、专利等各个方面。有限制的最惠国待遇是,仅在条约规定的范围内适用,在此范围外不适用。 互惠与非互惠的最惠国待遇。互惠的最惠国待遇是,缔约双方给予的最惠国待遇是相互的,相同的。非互惠的最惠国待遇则是单方面给予,缔约一方有义务给予缔约另一方以最惠国待遇,却无权从另一方享受最惠国待遇。 (2)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补充,指缔约方的货物、服务或知识产权进人另一方领土后,也应享受与该国货物、服务或知识产权相同的平等待遇。 (3)市场准入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一系列协定和协议,都要求缔约方逐步实行贸易自由化,不断扩大市场准人水平,促进市场的合理竞争和适度保护。例如,降低关税和取消对进口产品的数量限制,允许缔约方商品进入国内市场与本国商品竞争;对农产品、纺织品进口的数量限制关税化,并逐渐降低关税,尽量不要使用许可证管理贸易;逐步放开本国服务贸易市场,允许缔约方进人第三产业展开公平竞争。 (4)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 各缔约方发展对外贸易,不应采取不公正的贸易手段,尤其是不能以倾销和补贴的方式销售本国的商品。倾销是指以低于正常价格或不合理的低廉价格出口本国商品、补贴是指在商品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过程中接受直接或间接的补贴或奖金。如果确有倾销或补贴事实存在,并造成进口国实质性的损害或损害威胁,进口国可以按照一定程序,征收不超过倾销差额或补贴数额的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 (5)透明度原则。 缔约各方必须实行透明度原则,及时公布有效实施的现行贸易政策法规,包括海关法规,进出口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有关商品进出口的国内税、法规和规章,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有关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有关影响贸易行为的国内立法或行政规章。 (6)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75以上的成员是发展中和转型中国家。根据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世界贸易组织沿袭和完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有关优惠待遇的相关协议和条款,包括较低水平的义务,更灵活的实施时间表,发达国家尽最大努力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其货物和服务市场,技术援助和培训人力资本。最不发达国家可以享受成员国的一切权利,儿乎不必承担任何义务。这种优惠安排的目的,是鼓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6贸易争端解决的机制 (l)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的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承诺,不应采取单边行动以对抗其发现的违反贸易规则的事件,而应在多边争端解决制度下寻求救济,并遵守其规则和裁决。 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作为争端解决机构召开会议,以处理根据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中的任何协议提起的争端,并保持对裁决和建议的执行监督,在建议得不到执行时授权采取报复措施。 对于成员之间的问题,鼓励通过双边磋商寻求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相一致的、各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法。如果磋商失败,并且双方都同意,可以提交给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他(她)将依照其职权,提供调解、调停或者进行斡旋,以解决争端。 (2)专家小组程序。 如果磋商未能达成解决办法,申诉方可以要求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一个专家小组加以审查。专家小组根据引用的协议审议申诉,做出裁决,以帮助争端解决机构提出建议或做出符合协议规定的裁决。 (3)上诉程序。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为专家小组程序中的任何一方提供上诉的可能性。然而,任何此类上诉仅限于在专家小组报告中包括的法律问题以及专家小组提出的法律解释。 (4)争端解决的实施。 在通过专家小组报告或上诉机构报告后举行的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有关方必须就建议的实施表明其意图。如果立即执行是不实际的,争端解决机构将给予该成员一段合理期间来执行。如果未能在此期间内执行,则其有义务与申诉方进行磋商以决定各方均能接受的补偿办法,例如在对申诉方有特殊利益的领域进行关税减让。如果未达成满意的补偿办法,申诉方可以向争端解决机构请求授权,暂停对另一方的减让和义务。 7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l)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运作后,世界的关税水平进一步大幅度下降,降幅平均达到40。世界贸易组织还在农业、纺织品贸易、安全保障措施、反倾销与反补贴、投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运作机制等方面做出有利于贸易发展的规定,所有这些协定和协议都会改善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市场准人的条件,极大地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性的分工向纵深发展,使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2)进人协商管理时代。 在“双赢”和“多赢”的基础上,世界贸易制度进人协商管理贸易时代。世界贸易组织不是一个纯自由贸易组织,而是一个致力于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国际贸易组织。一方面,它扩大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自由化;另一方面,又允许对贸易施以符合规则的必要保护,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在采用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同时,出于竞争的需要,保护措施可以向世界贸易组织未列人的措施领域发展,如生态环境、社会条款、技术、文化等方面。 (3)改变世界竞争方式和竞争手段。 各成员方的竞争立足于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核心技术、生产条件、市场信息、市场战略、产业结构以及政府的良好管理决策。国家之间的竞争与经贸集团之间的竞争相互结合,经贸集团的集体竞争日益加强。单一式的竞争让位于综合式的竞争,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有机地结合起来。拼价格、拼数量、拼优惠条件的粗放式竞争,让位于非价格的优良投资环境、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集约式竞争。经贸企业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让位于矩阵式灵活实用的组织机构。市场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将占据上风。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国际数据交换系统、贸易网点等已经成了全球贸易中普遍流行的工具。此外,国际贸易标准、惯例与规范,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巨谈判,我国于2001年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进人对外开放的新阶段。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从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向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自主选择的局部开放转向国际选择的全面开放,从政策性的国内试验转向规范性的国际法规,从无条件的经济主权转向有条件的经济主权。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有利有弊,我们必须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机遇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难得机遇,可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的权利,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加快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1)国际方面。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进一步融人国际经济体系,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可以获得大多数缔约国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保持多元而稳定的出口市场;可通过政策的透明度、连续性和稳定性,吸引更多的外资;可以利用国民待遇,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多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带动货物和服务出口;可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