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明夫谈蓝筹股_第1页
听王明夫谈蓝筹股_第2页
听王明夫谈蓝筹股_第3页
听王明夫谈蓝筹股_第4页
听王明夫谈蓝筹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明夫新作蓝筹一书内容简介蓝筹股是资本市场的中坚板块,主导资本市场的波涛起伏,牵引大宗资本的聚散离合。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的机会与风险都与蓝筹股命运息息相关。本书立足于企业经营的角度,对蓝筹公司 进行了深度的管理学透视,同时立足于证券投资的角度对蓝筹股的历史兴衰、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进行了系统论述。全书内容由四章构成:(1)蓝筹是什么?从蓝筹股概念的缘起、蓝筹公司的经营特征、财务特征和资本市场特征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回答。(2) 蓝筹是怎样炼成的?以道琼斯指数成份股为标杆,对如何造就真正的大蓝筹进行了深入的管理学考察,总结提炼出造就蓝筹公司的一般法则,同时提出了一个在中国商务环境下造就蓝筹公司的战略模型。(3)蓝筹股的历史兴衰和投资策略。从证券投资的角度,系统考察了蓝筹股投资潮流何以兴起、蓝筹股投资理念在证券投资哲学谱系中的地位、华尔街蓝筹股的百年兴衰及其启示、蓝筹股的三大投资策略等内容。(4) 从中国股市十几年来跌宕起伏的经验与教训出发,提出了基于中国股市原生态的蓝筹股投资十二条训诫。本书的研究视野实现了管理学与金融投资学的有效贯通,见解深刻、逻辑清晰、文笔优美,是迄今为止中国财经界研究蓝筹股问题的巅峰之作,应为企业家、证券从业人员、公司白领、广大投资者、管理院校师生和管理咨询人员所必读。西方有句名言:在企业经营和金融投资领域,追求真理与追求金钱是一致的。本书旨在使读者达成这种一致。【宣传语】迄今为止中国财经界关于蓝筹主题的巅峰之作!l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遍览全球有关蓝筹股所有文献之研究精华。l关于蓝筹公司的管理学考察和关于蓝筹股的金融投资学透视,在本书中实现了深刻的贯通。l本书是让你感受思想之旅的智慧快感,同时又激发你投资创富欲望的难得佳作。l本书提出的中国股票投资十二条训诫,是帮助投资者理解资本市场、实现投资成功的绝佳指引,值得广大投资者深加玩味。本书集作者十八年金融证券界之见识、经验,以及遍览全球有关“蓝筹”经典文献的研究精华于一体。 本书实现了关于“蓝筹公司”的管理学考察与关于“蓝筹股”的金融投资学透视之融会贯通阅读本书既能让你感受思想之旅的快感, 又能激发你投资创富的欲望本书提出“中国股票投资十二条训诫”,是帮助投资者理解资本市场,实现投资成功的绝佳指引,值得广大投资者深加玩味。作者简介 王明夫,和君创业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律师、法学硕士、金融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我国著名的金融投资和并购重组专家。他因创办君安证券研究所被誉为“中国证券研究第一人”,是中国证券市场十几年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者;历任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君安证券公司兼并收购部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执行所长等职务。 长期以来为政府、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担任高级经济顾问和管理顾问,擅长公司战略策划、资本运作、兼并收购、资产重组、证券投资等领域,经手大量实战案例,累计发表学术论文和专业著述逾百万字,著有投资银行并购业和企业竞争力、蓝筹、资本经营论等。蓝筹一书序言:蓝筹梦-写给真正有志向的中国企业家、投资家和投资银行家!有史以来的所有企业都属于利益和商业,它们诞生然后死亡,崛起然后倒下,无论大小,无论繁华与萧条,纷纷成为过客,一经倒下便永远了无痕 迹。但其中有极少数的企业,却不仅仅属于利益和商业,同时还能属于历史、成为文化、影响国家!即便你是天生的平庸之辈,面对这些企业,你都会抖然升起一股想做大事的冲动和激情。在本书中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在企业芸芸众生中的这么一个极少数公司群体。它们在资本市场上被叫做蓝筹股。举世公认的蓝筹股经典,莫过于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30家成份股公司。它们有着人所皆知的显赫名字,杜邦、沃尔玛、波音飞机、花旗集团、J.P摩根、通用汽车、微软、GE、IBM、可口可乐、卡特匹勒等等。但大多数人们对这些显赫名字背后的内容和意义却知之不多。本书即以美国的道指30公司为主要考察样本,全面展示蓝筹股的企业管理学和金融投资学意义,以奉献给真正有志向的中国企业家、投资家和投资银行家。在整个考察过程中,对这些堪称登峰造极的经典蓝筹股,我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清醒:首先,它们是历史的结晶;其次,它们是美国的产物。历史不会重来,中国也不是美国。显然我们不认为这些美国公司的模式可以在中国复制,我们更是旗帜鲜明反对中国企业家和投资者言必称希腊地对这些美国蓝筹巨头跪下拜倒。然而,就研究、启迪和借鉴的意义上来说,我们面临的尴尬现实是,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比美国提供更有研究价值和更具启迪意义的样本。研究归研究,借鉴归借鉴,今天中国的真正有志向者务必清醒:我们处在我们自己的历史时代,生长在我们自己的国家,需要创造的是我们自己的蓝筹股!为什么我们要反复强调中国企业家、投资家和投资银行家的志向?因为,今天的中国商界,放眼望去,精明的生意人和成功的投机者数不胜数,惟真正有志向者凤毛麟角。在生意人的芸芸众生中,位高权重的董事长或总裁,戴着财富光环的基金经理或银行家,早已家财万贯腹饱肠肥的老将,依然身价轻贱饥肠辘辘的新兵,各色人等在大江南北奔忙着,行走着,无远弗届,无孔不入。他们中不乏金钱的奴隶、投机商潮的跟屁虫和经验主义的俘虏。他们或者怀抱世界500强的梦想,或者立誓要成为当代的胡雪岩和中国的巴菲特,然而他们的一切雄心豪情都逾越不出拜金主义的志趣疆界,洗脱不清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传统魂魄。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们已经听到了太多如何白手起家、如何发财致富、如何赢得权力、如何获取地位、如何转战商场、如何异军突起的人和事,但我们很少听到中国的社会精英对于未来年或20年中国前景的严肃思考,很少听到他们关于产业大势和社会变迁的睿智看法。商业世界里到处流行着追求眼前利得的投机钻营,却难得见到真正立足于长远志向的艰苦努力。时代舞台上活跃着的大多是玩弄商业秀场和金钱游戏的高手,而不是追求国强民富所真正需要的时代英雄。因为他们顶多是商业秀场和金钱游戏的高手,而不是真正的时代英雄,所以他们每每显出见识短浅、心胸狭隘、精神市侩、生活浮华。或许他们有着江湖好汉式的血性和胆魄,但从来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真正的大识、大义和大气。他们对名利机会的任何蛛丝马迹都能保持雷达般的敏感,但就是从来感知不到这个时代真正重大的主题和方向,也从来站不到一种高度上去讨论一代人在产业变迁和历史发展中所应该担当的角色和责任。除了赚取金钱和出人头地意义上的个人胜利(或美其名曰自我实现),其它的一切都不为他们所看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曾讲,一个民族国家最可怕的情况就是经济主流阶层的这种市侩主义和短见。他在1895年就任德国弗莱堡大学国民经济学教授的演讲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这样问道:谁会操心问未来是否将认为我们这一代人乃行尸走肉、坐失良机?生逢其时!坚冰解冻、商机涌流的过往二十几年真是一段流金岁月。借助于这段特殊的中国历史,很多很多的人成功了,成为了拜金社会上万众称羡的富豪和光芒四射的明星。然而,许知远先生说得好,与其说那些明星般的企业家、投资家和投资银行家创造了历史,不如说他们被一个特殊阶段的历史潮流推向了舞台中央;与其说他们独自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不如说他们在整体迅速增加的财富中侥幸地分到了更多的一份。很多时刻,那些辉煌大厦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所以不要对眼前的成就或失败赋予过分的意义。在流金岁月里成功的人们,或许智勇善战,或许绝对精英,但是如果仅仅是一群经济动物,那么钱财再多也不会有人的意义。该是我们来认真地思考志向的时候了。志向为什么重要?孟子曰:士何事?尚志!朱子曰:书不熟,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志不立,天下无可为之事。又曰:志不立,则一齐放倒了。志向何以确立?陆子曰:今人如何便解有志?须先有智识始得。梁启超先生说:立志之功课,有数端:必须广其见识。所见日大,则所志亦日大! 本书谨以严肃和期待之心将蓝筹股所承载的证券产业国家意义展示给中国的企业家和投资者,期待他们所见日大,所志亦日大。让我们打碎一切关于蓝筹股、关于世界500强、关于成为中国巴菲特的庸俗理解和失态梦想,用志向和智慧,在静止处预见潮流,在混沌中发现秩序,在变化中掌握先机,在商业中升华人格,最终探索出中国这个时代产业强国、企业富民的阳光大道!最后,我们谨以诗人李佩徵的诗歌喜马拉雅山赠送给真正有志向的中国企业家、投资家和投资银行家:你不屑不顾世人的纷扰默默地傲立着 以倔强的性格昂然地阔视天宇昆仑山与阿尔泰山都朝觐于你的脚下啊!三万年后的尼罗河水仍来膜拜你神圣的傲骨永不屈于大风暴的雄姿王明夫和君创业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导论:蓝筹股承载着什么? 很多热衷于蓝筹股投资的人,都抱着想成为“蓝筹股牧羊人”的类似梦想:买入然后持有(Buy & Hold),不用操心,不用担惊受怕股票的下跌,不用频繁地支付交易佣金,只需看着它们慢慢地升值,等候着丰收时节的到来。蓝筹股是资本草原上的那一片“牧场”蓝筹股是什么?在“蓝筹股”这个广为流行的大众术语背后,究竟承载着什么样的内容与意义呢?那真是让人向往不已的生活:草原上的牧人,把牛羊放在广阔而肥美的草场上,不用去管它们,隔上一阵子用望远镜看看,知道它们还在那里,这就可以了。然后牧人们喝酒、唱歌、弹琴、跳舞。蓝天下碧野平川,水自流,草自长,牛羊自肥,丰收的季节一步步向欢乐的牧人们走来。很多热衷于蓝筹股投资的人,都抱着想成为“蓝筹股牧羊人”的类似梦想:买入然后持有(Buy & Hold),不用操心,不用担惊受怕股票的下跌,不用频繁地支付交易佣金,只需看着它们慢慢地升值,等候着丰收时节的到来。有道是,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谁能想象得出比这更美好的投资生活呢?蓝筹股就是资本草原上的那一片“牧场”吗?或许是的。首先,从蓝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收益率来看,美国市值规模最大的500家公司标准普尔500指数(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成份股在过去25年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高达18%,道琼斯30指数成份股的这个数据为25%。理论上说,这意味着作为股东的投资者,投入到这些蓝筹公司的资产,在25年中可获得年均18%或25%的收益率,这个收益率水平大约相当于银行利率水平的36倍。2004年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排行中,道指30中的沃尔玛、埃克森美孚和通用电气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五位,三者2003年的利润总和为455亿美元,几乎为中国国有企业2003年总利润2 000亿元人民币的两倍。本书的考察结果显示,道琼斯工业指数30家成份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多数高于各自行业的平均水平,而且它们盈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方面也表现良好。其次,从经营稳健性来看,蓝筹公司经营及其盈利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个股基本面导致的非系统风险较小。纽约证券交易所、摩根斯坦利等权威机构的网站上关于蓝筹公司的定义强调了蓝筹公司的几个特点:全国知名度、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超越经济景气周期的盈利稳定性或可靠性。事实上,蓝筹公司大多有着持续的经营历史,久经考验的商业模式,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忠诚用户群,积累起了超值品牌,再加上它们大多奉行稳健的财务政策,债务比例偏小,资信等级高,有能力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和危机。所以,蓝筹公司的倒闭率极低。买入并持有蓝筹股,一般不用担心公司倒闭或像一些新兴公司的股票那样一夜之间可能变得一钱不值。再次,从蓝筹股的红利水平来看,蓝筹股是资本市场上所有股票群体中最可指望有着稳定现金分红的股类。现金红利可以用以再投资,据此投资者可望投资于其他机会或实现复利收益。香港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蓝筹股19952001年平均年派息754亿港币,占整个市场总派息的75%,平均年派息率(除1999年25%外)高达46.8%。这意味着,整个资本市场所有投资者的主要红利收入(75%)都来自于蓝筹股;在蓝筹股之外,投资者所能获得的红利收入极其有限。本书中关于美国蓝筹股红利情况的考察显示,美国蓝筹公司的红利支付率和红利收益率多数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红利稳定性和连续性也较好。而在心态上,许多蓝筹公司都有这样一种取向,即尽量维持一个稳定的、连续的和市场认可的红利支付水平。它们往往按季度或者按年度定期给股东派发红利,当预期业绩不足以支持的时候,它们则可能考虑用派发过去未分配利润的方式来维持红利分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保持公司股票的市场形象。最后,从蓝筹股的股性来说,蓝筹股通常认为具备较好的抗跌性、流动性和股价平稳性。尤其在经济萧条、股市低迷时期,蓝筹股的抗跌性表现尤为突出。当然,市场走熊的时候,蓝筹股也会跟着走熊和下跌,甚至在市场暴跌或崩盘的时候蓝筹股往往还领跌。但当行情好转的时候,蓝筹股一般具备良好的复原能力。而从长期看,蓝筹股的增值能力也还表现不俗。从投资者的角度,长期中,对蓝筹股的价值发现基本会保持一个比较理性的水平。即使某个阶段遇到一些危机,从长期看也是正常的波动而已。表01和表02给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和其他指数收益对比情况,以及道琼斯工业指数与标准普尔500短期和长期表现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道琼斯工业指数相对于其他指数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抗跌能力,而且在市场情况转好的时候,也能够给投资者有吸引力的回报。同时道琼斯工业指数相对于市场整体在短期有抗跌能力,在中长期阶段,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增值能力大于标准普尔500的收益率。表01 道琼斯工业指数与其他指数收益比较(%)年份The DowS&P 500NasdaqRussell 3000Wilshire 50002002-7.77-13.79-24.98-12.85-12.362001-7.10-13.04-21.05-12.62-12.062000-6.18-10.14-39.29-8.52-11.85199925.2219.5385.5919.4322.05199816.1026.6739.6322.3221.72199722.6431.0121.6429.4729.17资料来源:Dow Jones & Company.表02 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短期和长期表现比较(%)指数1年5年10年20年30年道琼斯-11.9920.47178.541038.43894.94标准普尔500-31.9511.83142.52803.03823.85资料来源:Dow Jones & Company.因为蓝筹股存在上述特点,长期持有蓝筹股的投资者总体上收益不菲。个股方面如长期持有通用电气、可口可乐、沃尔玛、微软、麦当劳、迪斯尼、埃克森美孚石油等股票的投资者,都获得了可观的回报。广为人知的案例是巴菲特长期持有可口可乐和麦当劳然后实现了近乎奇迹般的增值。总体方面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股市上的电子概念、塑料概念、大盘股概念、收购概念、生物制药概念以及只有概念的概念,最终都以美梦的破灭而黯然谢幕,但以70年代初“漂亮50”为概念的蓝筹股板块,虽然曾经一度出现疯狂的泡沫吹起然后破灭过程,但这50只蓝筹股直至今天依然为投资者带来源源不断的红利。80年代买入“漂亮50”的人,如果持股至今依然收益可观。而表02显示,道指30在过往20年中实现了1038的增值。总之,如果你坚信资本草原上存在那么一片牧场,那么蓝筹股就是唯一可能成为那片牧场的地界。离开这个地界,你就只能闯入新兴企业股票、中小型公司股票和概念型股票的领地。在那样一个领地里,企业持续的经营历史不够长,商业模式和生存能力未能经受足够长时间的考验,公司经营的未来不确定性很大,既可能高成长也可能大风险,公司倒闭率很高,股票暴涨暴跌、昨是今非。投资者和被投资的公司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那是一个与心目中的那片牧场格格不入的领地。只有在蓝筹股的地界里,买入并持有蓝筹股,你才不用担心公司倒闭,不必担心股票一夜之间变得贱同废纸,才可以指望细水长流般地分享稳定的现金红利。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坚持到底,蓝筹股作为一个群体,总是能向你证明世界的明天会更好!如果在蓝筹股的地界里你都寻找不到你想要的那片牧场,那么真实的可能是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那么一片牧场。留给理性投资者的唯一选择是,正视资本市场的现实,放弃成为蓝筹股牧羊人的美丽幻想。我在芝加哥居住的那个夏天专程赴访那个郊区小镇,海明威故居和纪念馆坐落在那里。我是奔海明威去的,但好像我并不在乎海明威本人的故事。漫步在小镇那古老而宁静的街道上,我心中却总是翻滚着海明威笔下的那个老人与海。那是一个关于目标、关于生命意志的力量寓言!蓝筹股是资本市场的“老人与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你只要读过一次就可能永生难忘。那个出海打鱼的老人,苍老、沧桑、倔强、坚毅和目标明确。他的目标就是要用粗粗的钓索钓到大鱼!为此他总是离开渔民们惯于在那里作业的浅水海域,独自走向有大鱼出没的那个壮观的墨西哥湾深海洋流。他早出晚归,对打小鱼没有丝毫兴趣,旁人对他天天出海天天空手而归感到惋惜、同情、轻蔑并冷眼相看,他不在乎。他的渔船只驶向那一片有大鱼出没的壮观深海。一连几十天没打到一条鱼,他也丝毫不动摇。他坚信自己的感觉大鱼只出现在那一片壮观的深海洋流。那就是他要去的地方!大鱼终于出现了,老人镇定、沉稳,浑身来了一股力量、充满着一种斗志。大鱼把钓钩吞下去了,刺痛激怒了大鱼,它巨大的力量拖着老人和渔船游向深海。老人与大鱼就此在苍茫无际的大海里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惊心动魄的几天几夜大搏斗。终于,大鱼筋疲力尽了,老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当他拖着大鱼往回驶的时候,却又遇到了鲨鱼的一轮又一轮袭击。于是,老人展开了与鲨鱼不屈不挠的搏斗。海明威把这一场场搏斗深深地印刻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我在芝加哥居住的那个夏天专程赴访那个郊区小镇,海明威故居和纪念馆坐落在那里。我是奔海明威去的,但好像我并不在乎海明威本人的故事。漫步在小镇那古老而宁静的街道上,我心中却总是翻滚着海明威笔下的那个老人与海。那是一个关于目标、关于生命意志的力量寓言!蓝筹股,就是资本市场上的“老人与海”!1.蓝筹股是资本市场上真正的“大鱼”。从表03可以看到,道指30公司平均资产额达到1 400多亿美元,平均营业收入达到590多亿美元,平均净利润达到73亿美元,平均市值规模达到1 000亿美元以上。其中资产额最大的花旗集团,资产值达到了11 000亿美元左右,市值最大的通用电气,市值达到了约3 400亿美元。营业收入最大的沃尔玛公司,收入达到了2 500亿美元。它们中规模最小的公司,也达到了128亿美元。蓝筹股不单是单个公司的绝对规模巨大,而且它们在资本市场中的权重也很大,道指30公司的市值为纽约股票交易所总市值的25%,而标准普尔500公司的总市值和成交量也都占据了纽约交易所的80%以上。恒生指数33只成份股的市值和成交量分别占据了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的70%和80%。其中,汇丰控股和李嘉诚系上市公司的市值,高峰时候甚至占据了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的40%50%。用与你所熟悉的中国企业来做类比,或许更能帮助你找到国外蓝筹公司“大”的感觉。2002年我国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约合691亿美元,相当于IBM同年营业收入(831亿美元)的83%;百强企业排首位的海尔集团的营业收入为85.8亿美元,仅为IBM公司同期的10.3%。总之,无论从单个蓝筹股的绝对规模看,还是从蓝筹股的市场权重看,蓝筹股都是资本市场中当之无愧的“大鱼”。与这么个特殊的“鱼群”相比,其他股票都属于小鱼甚或虾米之列。表03 道指30公司的资产额、营业收入、利润额和市值情况一览表(单位:亿美元)资产额营业收入利润市值单个公司最大值1097024651533380单个公司最小值45128-103830家公司平均值142159373106030家公司累计值4262017800219431800注:市值数据为截止2004年2月2日,其他数据为2002年底。2.只有蓝筹股才能容纳大资本进出,从而使得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以赚取大规模的盈利成为可能。从蓝筹个股方面说,通用电气、微软、沃尔玛等个股,截至2004年5月,市值分别为3100亿美元、2780亿美元和2370亿美元,它们只要上涨10%,就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累计实现盈利总量为825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目前的50家最大蓝筹股总市值的33%。从蓝筹股总体方面来说,截至2004年5月,道指30公司累计市值3.2万亿美元,只要上涨10%,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累计实现盈利总量为3 2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3年GDP的23%,相当于芬兰这样国家GDP总值的3倍。与蓝筹股相对应的其他股票,则多属中小型市值的股票。这些股票,从总量上看,纽约交易所除标准普尔500成份股之外的股票市值累计2.5万亿美元,只占总市值的20%,只相当于蓝筹股市值的25%。蓝筹股之外的股票市值总规模如此小,容不下大资金。从个股情况看,中小型市值规模的股票,交投不活跃,流动性差,要买的时候买不进,要卖的时候卖不出,买卖过程中的价格冲击成本也很大。而且这些股票的市值基数小,涨幅即便很大,盈利总量也不大。所以,中小型市值的股票不适合上规模的资金进出。在讨论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的时候,人们往往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了收益率的高低上。比如说某甲的年收益率达到了100%,而某乙的年收益率却只有15%。于是,人们会本能地认为某甲比某乙更成功。事实上,离开投资规模来比较投资收益率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是容易误导人们判断的。比如,投资100万元,挣了100%,仅仅挣钱100万元。如果是投资100亿元,挣得15%,就挣得了15亿元。投资者要挣的是收益量的多少,而不是收益率的高低。所以,在讨论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的时候,收益量的意义远大于收益率的意义。在资本市场上,只有蓝筹股才真正具备收益量上的规模意义。3.蓝筹股是资本市场里真正的“深海”,在那里,鲨鱼出没、激流汹涌。由于蓝筹股是真正的大鱼,有着赚取大规模利润的可能性,而且具备大资本量进出的便利,所以蓝筹股成为了机构投资者们的主要投资对象。资本市场上那些拥有巨量资本和非凡市场势力的“鲨鱼”和“大鳄”,也总是以蓝筹股作为兴风作浪的主要博弈工具。因此,资本市场上每每围绕蓝筹股而出现激流汹涌、波涛起伏的壮观而惊险的景象。总之,资本市场上的“大鱼”只在蓝筹股的深海水域出没!只有在那里,才能钓到大鱼。然而蓝筹股的海域里又每每激流汹涌、鲨鱼出没,壮观而又惊险。只有敢于搏击激流,能够战胜鲨鱼,才能最终赢得胜利的果实。有志于钓大鱼的投资者,需要驶向蓝筹股的深海,但更需要有像老人那种沧桑历练之后的信念和意志!220年的华尔街历史显示,资本浪潮总是波涛汹涌、激荡不息,其间险滩环生、漩涡迭起。在潮起潮落中,蓝筹股总是居于资本浪潮的主流地位、险滩漩涡的中心地带。远的如1929年的大崩盘;中的如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泡沫和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近的如世纪之交的科技股狂飙退潮。蓝筹股是资本浪潮中的险滩与漩涡220年的华尔街历史显示,资本浪潮总是波涛汹涌、激荡不息,其间险滩环生、漩涡迭起。在潮起潮落中,蓝筹股总是居于资本浪潮的主流地位、险滩漩涡的中心地带。远的如1929年的大崩盘;中的如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泡沫和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近的如世纪之交的科技股狂飙退潮。1.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持续的股市狂热走到1929年终于难以为继,10月蓝筹股领头崩盘,之后一直跌势不止,一直跌至三年后的1932年才见谷底,直到六年后的1936年市场才告真正企稳。至此,已有半数的基金公司倒闭。这次股市大跌导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总体市值损失了60%多,引发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熊市,经历22年之后股市才回到崩盘前的水平。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如果投资人在1929年被高位套牢,则他们须等25年的时间才能回本。而事实上,当时大量的投资者因为通过股票质押融资放大了财务杠杆,股票暴跌导致血本无归,根本就没有等候25年的机会。1929年的这次股市大崩盘,因其影响之大,被俚称为华尔街股市的“熊市之父”(papa bear market)。2.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泡沫。有鉴于60年代概念股泡沫破灭的惨痛损失,70年代伊始的华尔街开始回归对有着稳定业绩历史的绩优股票的投资。于是形成了一轮以50只最大绩优公司为投资焦点的所谓“漂亮50”行情。IBM、施乐、柯达、麦当劳、迪斯尼、宝丽来、雅芳等蓝筹公司,都是其时“漂亮50”中的娇宠。这些股票被机构投资者们认为是信得过的、值得长期持有、一旦买入就不必再卖出的股票,故被称为“一次决策”(one decision)股票。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信托基金等都蜂拥买入这些“一次决策”的蓝筹股。耐人寻味的是,这一轮以“回避概念投机、回归价值投资”为宗旨的大盘绩优股行情,走到后期竟然也演变成了一波投机过度的概念股行情,“漂亮50”本身最终也演变成为了一个概念。这一轮蓝筹股投机热潮于1972年达到顶峰,蓝筹股的股价上升到难以置信的程度。其时“漂亮50”股票的P/E平均水平达到了40倍以上,一些成长型的公司如IBM、得州仪器公司的市盈率曾达到80多倍(一年后,它们的市盈率只有2030倍)。雅芳公司的市值竟然高于美国所有钢铁公司总市值。表04显示其时一些蓝筹公司的市盈率及其后的情况。表04 “漂亮50”行情中的部分蓝筹股市盈率股票1972年市盈率1980年市盈率索尼9217宝丽来9016麦当劳839惠普6518迪斯尼7611然而,没有一家大公司的成长可以支撑8090倍的市盈率。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悲剧,这一轮蓝筹股投机泡沫直接导致了19731974年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并继而走出近10年的熊市,以至于后来人们是这样对“漂亮50”定义的:Nifty FiftyTerm given to fifty blue chip stocks which were so popular prior to the bear market of 19731974 that their prices were temporarily driven up to ridiculous levels.(“漂亮50”是指19731974年熊市来临之前广受欢迎的50只蓝筹股,它们是如此地受到追捧以至于其股价一度高到了荒谬的程度。)由蓝筹股狂潮引发的19731974年的股市崩盘,导致市场大跌了约50%,市场自此步入了长达10年的大熊市,被俚称为华尔街的“熊市之母”(momma bear market)。如果投资人买入的时间是1969年的最高点,则经历19731974年的崩盘,投资人必须等待12年才能摊平。3.1987年的崩盘事件。10月19日,蓝筹股领头崩盘,当天道指30暴泻508点,为华尔街有史以来单日跌幅最大的一天,此后4个月内道指30跌了近1000点。此次华尔街崩盘,瞬间波及全球股市,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南美和欧洲市场应声暴跌。4.世纪之交的科技股狂飙退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掀起的科技股狂飙走到2001年终于出现了科技股泡沫的破灭,由此引发了股市暴泻。此次大跌中,以收盘点位计,道指30、纳斯达克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从2000年最高峰时候的11 722点、5048点、1527点下跌至2002年最低谷时候的7702点、1114点、776点,跌幅分别达到34%、78%、49%。据远东经济评论报道,仅2001年一年,美股市值就跌掉约4兆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相当于1987年全球股灾损失的两倍。统计资料显示,在上述历次大熊市中,绝大多数蓝筹股从未幸免于难。而在股市大崩盘的时候,很多蓝筹股每每还扮演着领跌暴泻的角色。以最近一次的下跌行情为例,在2002年的华尔街股市低挫浪潮中,向来被认为是业绩稳健而股价偏稳的大电信股及大蓝筹股,其跌幅却是远高于大市整体表现。据美林证券公司的统计显示,最为客户喜爱的20只大蓝筹股直至2002年5月底已下跌了36.1%,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跌幅的一倍,亦高于纳斯达克指数同期26%的跌幅。AT&T、英特尔、IBM、EMC等蓝筹股截至2002年5月底已下跌了超过40%。其他四只广受投资者钟情的蓝筹股朗讯、AT&T无线、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以及Avaya,2002年前5个月已挫落了50%,到7月份跌幅更超过此一幅度。国际光纤市场巨人康宁公司的股价从最高的113.33美元下挫到了最低的3.8美元左右;通用电气亦未能幸免,低点时候的股价同其2000年的最高点相比,已跌去了近60%;著名的辉瑞制药的股价也有超过40%的跌幅。微软、英特尔、通用电气、可口可乐、花旗集团、惠普康柏等蓝筹股的价格分别从2000年最高峰时候的115.56美元、74.87美元、60.00美元、66.87美元、77.31美元、45.81美元下跌至2002年最低谷时候的42.83美元、13.22美元、22.00美元、37.07美元、26.84美元、11.16美元。网络蓝筹新贵雅虎分拆前股价最高达475美元,分拆后最高峰也有200美元,但在2001年最低谷时仅为8.68美元,不足最高价的5%。2000年3月24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蓝筹思科超过微软和通用电气达到5 792亿美元,成为世界股市市值最高的股票,而到2002年9月,市值缩水到原来最高位的10%。在香港资本市场上,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浦和长江实业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香港大蓝筹,一直是盛产商业神话的香港的两面旗帜,但是在2000年开始的股市暴跌中,和记黄浦跌幅为66%,长江实业跌幅为55%,也远大于同期其他个股的平均跌幅,顿时让所有投资者咋舌。这类蓝筹股一向被认为是值得投资的股类,公司竞争力强,经营稳定,盈利派息有保障,但此轮熊市来临的时候,蓝筹股不仅没有托起股市,反而股价跌幅甚于大市。历史反复显示,在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安全岛和救生艇,蓝筹股也不例外。相反,在一次又一次的泡沫吹起然后破灭的潮气潮落轮回中,蓝筹股每每成为其中的激流、险滩和漩涡。而蓝筹股特有的质押融资的放大效应更可能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那些市场操纵势力的长袖善舞和翻云覆雨,则更增加了蓝筹股惊涛骇浪中的险恶。巴菲特说:“就像在华尔街市场发生的那样,聪明人在开头做的事,傻瓜在结束时做。”从遥远的18世纪末到今天的21世纪初,200多年的华尔街历史,总是让人无限深思又无限感慨!美国经济学家霍华德瓦克特尔(Howard M.Wachtel,华盛顿特区的美利坚大学经济系教授)最近写了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其书名就使人不由感慨Street of DreamsBoulevard of Broken Hearts(梦想的街,伤心的路)。书中说:华尔街在它220年的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大起大落。自从华尔街在18世纪末成为美国的金融大街以来,一批又一批的追梦人在这里粉墨登场,可上演的剧目却是一成不变:少数圈内人大发横财,多数梦想发财的人到头来两手空空。瓦克尔特教授说:“普通老百姓时常受到诱惑,卷入华尔街的骗局和它的剧情,但是他们经常处于食物链上的最后一环。”普通老百姓是这样,而对那些华尔街行业的众多普通职业人士来说,华尔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梦想的街!伤心的路!在我们考察道指30公司的过程中,最突出的印象是,蓝筹公司不仅仅是一家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它们更是一个个行业里的产业领袖。蓝筹股是产业和民生的支柱在我们考察道指30公司的过程中,最突出的印象是,蓝筹公司不仅仅是一家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它们更是一个个行业里的产业领袖。1.蓝筹公司占据着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或从市场规模意义上来看的真正的大产业。埃克森美孚所在的石油业;IBM、微软、英特尔所在的信息产业;通用电气、联合技术、卡特彼勒所在的重型装备产业;波音所在的飞机制造业;花旗和摩根大通所在的金融业;沃尔玛和麦当劳所在的民生服务产业;默克、强生所在的制药产业;通用和福特所在的汽车产业;杜邦所在的化工产业;AT&T所在的通信产业等等,无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一般来说,每个产业无论大小都可能产生它的领袖型企业,比如在市场份额、业界地位和行业内影响力等方面的主导性企业。但是如果产业太小或在一个被深度细分的市场里,那么即便成了领袖,也远不能成为蓝筹公司。蓝筹公司所在的产业必须是具有足够产业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大产业。只有大产业,才能造就大公司。2.蓝筹公司都是行业龙头企业,是行业内的管理典范和学习标杆,是技术领先者,在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市场上,或者说在其产品或服务所在的行业里,皆拥有寡头垄断性的市场份额,寡占性地掌控着大量的产业资源(比如人力资源、技术专利、原材料供应、客户),有的公司甚至达到了在市场份额上的完全垄断。比如在市场份额方面,柯达占有全球影像业务产品市场的55%;美国市场的75%;中国市场的70%。而微软在桌面操作系统软件、英特尔在计算机芯片市场上则几乎达到了独家垄断的地步。在产业资源掌控方面,宝洁在全球建有19个大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8 300名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其中有2 000名拥有博士学位的研究员。公司每年科研经费的投入在17亿美元以上,平均每年申请专利达20 000余项。国际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土地拥有者,公司拥有私人林地约2 000多万平方公里。美国运通在全球130多个国家设有1 700多家旅游办事处,以43种货币发行了5 500万张信用卡。在汽车、宇航、航空、能源、电子零部件、电气以及钢铁行业当中,排名前五名的企业控制着超过50%的全球市场以及更高比例的美国市场。在美国特定的细分市场中,这些企业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埃克森石油控制着36%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根据1993年的统计数据,该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大约占有16%的份额,仅次于壳牌集团的18%);波音公司控制着全球70%的大型客机市场;而通用电气公司则控制着35%的喷气发动机市场和40%的宽体客机发动机市场;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一道控制着超过50%的汽车市场,而且与丰田汽车在美国汽车市场上拥有最大份额的海外公司并向福特和通用提供了其“精益生产”系统的相关技术携手统治着全球的汽车工业。此外,大多数处于优势地位的蓝筹股企业在它们的核心业务之外还主导着许多其他行业的运行。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就是美国第五大金融服务企业,其规模超过了摩根大通银行。因为这种市场份额和资源控制,蓝筹公司拥有极高的业界地位,其所作所为每每对市场和行业产生举足轻重的甚至是风暴性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将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进行捆绑销售,一下子改变了互联网浏览器市场的竞争格局,并引发了全球对微软是否垄断的争论。微软总裁鲍尔默(Steve Ballmer)也不得不表示:“即便在5年前(这刚好是全美针对微软的诉讼案开始的时候),我们一直觉得微软是一个小公司,还处于创业阶段。现在,我们认识到本公司是重要的产业领袖,本公司的决定不但会对微软,而且对其他许多公司也将带来同样大的影响。”3.在产业链条中扮演的角色方面,蓝筹公司主导着产业价值链,统摄着产业上下游分工体系,对上下游产业和社会民生有着重大影响。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25个州设有136个工厂,雇佣员工35.6万人。在上游,有3万多家中小公司为通用汽车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工艺流程。通用汽车每年消耗钢铁占美国钢铁总产量的10%、橡胶总产量的25%、铝总产量的6%左右。通用汽车公司的业务除了制造汽车之外,还生产铁路机车、推土机、飞机发动机、柴油机、冷藏设备、家用电器及坦克、装甲车、枪支、子弹等大量军工产品。据推算,假如通用汽车公司辞退1个员工,就意味着其他零部件供应商要辞退2个员工,美国服务行业要辞退9个员工。对于美国经济,通用汽车绝不仅仅意味着其公司自身的产出每年贡献1%左右的GDP。通用汽车的经济效应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巨大乘数。最后,在产业秩序和产业升级方面,蓝筹公司执掌着产业秩序和维护产业效益,领导着产业的升级换代。比如饮料行业的可口可乐,尽管与百事可乐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可口可乐始终讲究把握好竞争与垄断之间的平衡。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都致力于通过品牌、渠道控制、产品线延伸等手段扩大市场,尽量避免使用价格战手段,避免将消费者的选择引向价格的死胡同,避免自己掉入低利润与低质量恶性循环的陷阱。正是这样,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家共同执掌着饮料行业的秩序,维护着这个产业的效益。而微软、英特尔在执掌其所在产业秩序、维护其产业效益、领导其产业升级换代方面,更是把产业领袖的地位和角色演绎得登峰造极。有西方有学者指出,现代人并不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的秩序中,而是生活在产业秩序中。纵观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史,19世纪,美孚石油、杜邦化学、摩根财团建立了传统工业的产业秩序;20世纪上半叶通用汽车、通用电气、AT&T建立了现代化工业的产业秩序;20世纪后期IBM、微软、英特尔又建立了信息化工业的产业秩序。我们注意到,道指30蓝筹公司都是它们各自所在行业的产业秩序执掌者和产业升级换代的领导者。总之,于产业,蓝筹公司是产业价值链条的主导者、效率和产品的创造者、上下游产业的组织者和统领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产业秩序的执掌者、产业方向的领导者。于民生呢?蓝筹公司是产品的制造者、供应者和服务提供者,是生活方式的塑造者,是人们生活内容的框定者,甚至是人们精神梦想和价值观念的主宰者。一位证券分析师是这样描述蓝筹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也许每天清晨您都要穿上Champion牌的毛衣,戴上耐克护腕,听着索尼随身听出去晨跑;也许你的GE牌冰箱或戴尔计算机贴着3M公司的即时贴,提醒你将Rubbermaid垃圾罐带走或在回家的路上去看一下Blockbuster录像;也许你曾经一边开着福特Explorer,一边用摩托罗拉电话通过AT&T系统打电话;也许你曾经向爆米花中加些Morton食盐,拿着百事可乐走进电影院去看迪斯尼的动画片每天你的钱都会构成这些蓝筹股公司利润的一部分。”何止是这些日常生活呢?全社会整个经济、政治、军事、生活系统都在使用少数几家能源公司生产的电力,世界上每一台电脑里都装着微软的软件和英特尔的芯片,美国军队开着波音制造的战斗机去打伊拉克,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以其足以左右民意的传媒势力影响着哪怕是英国这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的首相选举,等等。美国作家查尔斯德伯(Charles Derber)先生在其著作公司帝国(Corporation Nation)中则是带着抗议性的立场来描述大公司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个体上看,今天的劳动者、消费者以及国家的公民们已经成为了公司帝国的一颗颗螺丝钉。在道德和物质生活领域,由企业所界定的价值取向和成功模式只能让人们越发感到困惑。人们的梦想和观点无不来自于由企业一手操控的媒体例如,时代华纳以及迪斯尼;青年和儿童所接受的教育是由微软或AT&T提供的课程;人们的食物来自菲利普莫里斯这家世界上最大食品零售商;而人们的信用额度则是由像花旗银行和大通银行这样的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超级银行所授予的。然而,这些事实仅仅是企业渗透进人们生活的一些表面证据。目前,每一位公民无论是那些在企业中供职或者失业在家的人都不得不蜷缩在由企业所掌控的帝国的一个角落里。”早在1952年,大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出版了一本相当有影响的书美国资本主义(American Capitalism)。在书中,他考察了统治着美国经济长达40年之久的近百家大公司之后指出:“少数大企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从总体上看,美国人是被大企业所控制的,并靠它们为生、以它们为精神支柱。”从加尔布雷思的1952年至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今日的大企业之“大”远不是半个世纪之前的大企业所能同日而语的。如今的大企业富可敌国。无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无论是美好还是邪恶,以道指30家蓝筹股为代表的大企业已经成为了美国经济体系的支柱和掌控者,产业系于斯,民生亦系于斯。一个个蓝筹股,实质上就是一个个公司帝国。公司主席或CEO就是君临天下的帝国元首。蓝筹公司的这种“帝国”特征,体现在规模、财力、管治、权势、地位和尊荣、消费和享受、挑战与征服、统治与成就感等各个方面。蓝筹股是企业家君临天下的公司帝国一个个蓝筹股,实质上就是一个个公司帝国。公司主席或CEO就是君临天下的帝国元首。蓝筹公司的这种“帝国”特征,体现在规模、财力、管治、权势、地位和尊荣、消费和享受、挑战与征服、统治与成就感等各个方面。1.从规模和财力上来说,表03显示了道指30蓝筹股的资产、收入、利润和市值规模。就市值论,截至2004年2月2日,道指30成份股公司总市值3万多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3倍左右。平均市值超过1千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芬兰这一类中等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市值超过2 000亿美元的五大公司,通用电气、微软、埃克森美孚、花旗集团、沃尔玛,它们的市值总和为13 942亿美元。而微软一家公司最高峰的时候市值超过6 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2/3强。恒生指数33成份股公司总市值为4.5万亿港元,平均1 360亿港币,其前五大公司,汇丰控股、中银香港、中国移动、和记黄埔、恒生银行总值为2.8万亿港元。不包括内地股票的香港本地股前五强汇丰、和黄、恒生、新鸿基、长江实业市值也达1.9万亿港元。汇丰控股和李嘉诚系公司是公认的蓝筹股,有时候其市值之和接近香港整个资本市场股票市值的近1/2。就资产论,花旗集团、JP摩根、通用电气、通用汽车等公司都高达几千亿美元,花旗集团竟达到1万多亿美元,较小资产规模的道指30公司中绝大多数的总资产也都达到几百亿美元。恒指33成份股虽在规模上逊于道指公司,2002年末,其总资产也达4.4万亿港币,为同年中国GDP的45.5%。道指30公司的总资产累计4.3万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中国国有资产总量11万亿元人民币的3倍多,约占世界所有企业资产总和的1/5。就营业收入论,道指30公司2002年的销售收入约1.8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同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1.25万亿美元,相当于同年中国财政收入的7.6倍。道指30公司的总利润为219亿美元,几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