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ppt_第1页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ppt_第2页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ppt_第3页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ppt_第4页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绪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现代文学史及其历史分期研究 (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第一章: 开创与奠基时期(19171927)的现代文研究,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研究 第二节:胡适研究 第三节: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研究 第四节:创造社诸作家研究 第五节:新月社诸作家研究 第六节:语丝社诸作家研究 第七节:本时期其他作家研究概述,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研究 ,胡适的五十年 来中国之文学、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30年代第一套中国新文学大系,新时期对五四新文学的研究,新时期以后,对五四新文学的研究与评价,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系统性、宏观性的研究五四文学的专史专论 日益增多。 研究者把五四文学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精神实体,极力探求其之所以为五四文学的质的规定性和价值特征,探求那富有独特魅力的根源之所在。 学者在追求思维方式的超越、弘扬研究主体的个性,增强研究的当代性 诸方面的大大深化。,五四新文学的研究成果中的重要文章,王瑶,“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朱德发、刘开明,五四文学精神新论,山东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 秦弓,沉醒者的生命之光论五四文学的文体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1期。,第二节 胡适研究 ,胡适研究的历史一定程度上折射 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演进的历史。 综观80余年的胡适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1949年以前的胡适研究,朱自清所作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出版),从严格的文学批评角度,比较全面的评价了胡适的诗歌理论、创作以及他为代表的早期白话自由体诗歌运动。 30年代后期开始,胡适致力于政治活动,有关胡适文学活动、文学主张的研究著述大大减少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二)1949年至新时期之前的胡适研究,文学领域展开大规模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这些文章全部收入胡适思想批判 共8辑,三联书店。 这场批 判运动中断了胡适研究的历史进程,使其搁浅达30年之久。 ,(三)新时期以来的胡适研究,80年代以来胡适研究专题 关于红楼梦研究和胡适小说考证研究。 1、关于胡适文化观的研究。 2、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的文化意义这一课题在90年代中期再度引发热烈讨论。 3、关于胡适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的研究。 4、关于传记的出版和史料的发掘整理。,第三节 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研究,一、叶圣陶研究 二、朱自清研究 三、冰心研究 四、许地山研究 五、王统照研究 六、王鲁彦研究,一、叶圣陶研究,对叶圣陶的创作评论始于20年代初,茅 盾、朱自清、夏丐尊、阿英等的评介文章为叶圣陶研究树立了良好的开端。,(一)新时期之前的叶圣陶研究,散文方面 童话方面 语文教学方面,(二)新时期以后的叶圣陶研究,首先是对叶圣陶作品的再评价 。 80年代以后,叶圣陶研究开始系统化,专著和传记的出版是这时的重要成果。 90年代初的叶圣陶研究论文考察角度趋于多样,整体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研究态势。 90年代 后期,叶圣陶研究没有保持前几年的旺盛势头,研究著述大大减少,研究工作进入滞留阶段 。, 二、朱自清研究,朱自清研究不仅在其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方面 收获颇丰,在对其“完美的人格”的总结上也值得人深思。,(一)新时期以前的朱自清研究,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 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悼念文字在新时期以后结集出版,可 见郭良夫编完美的人格朱自清的治学和为人(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和张守常编最 完整的人格朱自清先生哀念集(北京出版社1988年出版)。,(二)新时期以后的朱自清研究,1979年以后,涌现出大批研究朱自清散文的著述,对其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 语言特色、入画技巧及思想内容等作了全面探讨。 其次是关于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研究。 90年代以后,对朱自清创作的思想内容进行探讨的文章相对来讲数量比较稀少,主要涉及 朱自清人生观、人格塑造和作品主题等方面。,朱自清散文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角度比较新颖的论述。 有研究者把朱自清前、后期散文综合起来,对其创作发展脉络做了梳理。 从审美意象和文化角度考察朱自清散文的论述也有所出现。 相对于朱自清散文研究,其诗歌和学术方面的研究要薄弱的多。 朱自清研究相关史料的整理和朱自清传记的出版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三、冰心研究,(一)新时期之前的冰心研究 (二)新时期之后的冰心研究 1、关于冰心思想观念、文学观念的研究。 2、关于各类文体创作的研究。,四、许地山研究,许地山20年代初以小说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黄昏后 等在现代文坛脱颖而出,其作品以清新不群的独特格调显示了作家没人可以模仿、没人可以 重复的“奇才”,当即时评如潮,许地山研究从此拉开序幕。此时评论集中探讨了作家思想 的复杂性、作品风格的独特性,评论者说法不一。之后许地山的散文创作亦引起相当重视。,(一)20年代至新时期前的许地山研究,二、三十年代的许地山研究对他早期小说和散文创作进作了解析和评论,涉及 到他的思想、风格、语言等方面。 从30年代后期开始,许地山研究在“抗战救亡”的时代主潮 之下暂时告一段落。 1941年8月4日许地山病逝香港,部分悼文收入追悼许地山先生纪念 特刊(全港文化界追悼许地山先生大会筹备会编印,1941年9月21日出版),(二)新时期以来的许地山研究,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勾勒了许地山在创作方法上由富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在“为 人生”的宗旨下向现实主义转变的过程,总结出他创作“奇特清妙”和“苍劲凝实”的风格 。 90年代,许地山研究继续深入,评论界对许地山思想的庞杂性继续保持关注,此外,还系统 考察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等问题。 新时期以来,关于许地山生平和创作的专著、传记等综合性研究成果所见甚少, 这将是学术界在今后许地山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五、王统照研究 ,王统照的成就 是多方面的,而对王统照的研究与其成就相 比是不大相称的。80年来的王统照研究先后经历了二、三十年代的高起点、相当长时间的停 滞不前、新时期以后的缓慢发展和90年代后期的再度冷落,回顾王统照研究的历史,可以发 现这一领域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余地。,(一)高起点的初期研究 ,最早对其创作进行评价的是瞿世英为小 说集春雨之夜所作序言和蹇先艾春雨之夜所激动的 载1924年5月21日 晨报文学旬刊第36号。 茅盾的两篇评论文章使山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以确立,他的观点影响了相当长时间的王统照研究。 他在王统照的山雨一文中指出“长篇小说山雨,在目前这文坛上是一部应当引 人注意的著作”。,(二)艰难突破的新时期研究,首先在作品解读方面 ,杨义的王统照小说新探 载 新文学论丛1982年9月第3期 率先突破了长期以来茅盾等的观点,探索不再局限于 对王统照现实主义道路的勾划,而是转向其创作的更深刻内涵。 其次是对王统照其他文体的创作的研究。 相关资料的整理以及文集的出版也是新时期以后王统照研究的重要成果,六、王鲁彦研究,对王鲁彦及其作品的评论和研究始于1923年,之后茅盾和鲁 迅的评介文章将王鲁彦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抗战爆发后,对王鲁彦的关注大大减少。从作 家病逝一直到70年代末,出现了一批伤悼回忆性的文章 ,研究性著作不多,进入80年代, 王鲁彦研究重新全面展开,并分成几个专题走向深入。总的看,王鲁彦研究可分前、后两个 时期。,(一)前期研究,最早论及王鲁彦及其作品的是章洪熙的鲁彦走了 载1923年8月10日 晨报副刊三版“杂谈”栏 ,自此直到80年代,可看作鲁彦研究的前期。 将鲁彦研究提升到相当水平的是方璧(即茅盾)的王鲁彦论载1928年1月10日小 说月报第19卷第1期 。 茅盾的王鲁彦论在鲁彦研究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与其分量相当的要属7年之后鲁迅的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后收入且介亭杂文第2辑。,(二)后期研究,鲁彦散文集曾于40、50年代两次出版,直到80年初,鲁彦散文的价值才引起重视。 鲁彦研究随着“乡土文学”课题的深入获得新的发展。,第四节 创造社重点作家的研究,一、郁达夫研究 二、创造社其他作家研究 (一)穆木天研究 (二)张资平研究,一、郁达夫研究,对郁达夫小说的专题研究 1.浪漫主义特色研究 2.抒情风格研究 3.“零余者”形象研究 4.有 关“颓废”倾向和“色情”描写的研究 5.美学追求、文化品格研究,创造社其他作家研究,一、穆木天 二、张资平,(一)穆木天研究,穆木天作为创造性的成员,20年代中期即开始发表作品并引起文坛注目,在王哲甫所著的 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和朱自清选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均对穆氏诗作 、诗论有较高的评价。 新时期以后,穆木天研究有所进展,1988年吉林师院学报特辟“穆木天研究”专栏, 进一步把穆木天研究引向深入。, (二)张资平研究,刘勇的张资平模式:审美与认识的倾斜(北京师大学报增刊学术之声1988年第2期 )一文,较早地提出了张资平文学创作与思想意识的矛盾状态,提出了其作品中审美价值的严重不平衡现象。 朱寿桐在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发表题为“脱了轨道的星球”论创造社作家张 资平。 曾华鹏、范伯群,论张资平的小说,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上。 谢新华张资平小说的思想倾向, 载青岛大师范系院学报1997年第4期 。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了一本关于张资平的小册子张资平人生的失败者( 鄂荃端、王锦国著),对张资平一生的生活轨道、创作道路、文艺观念及思想发展进行了简 明的梳理和概括,具有一定的资料性和理论性,是张资平研究中较为完备的一个论著。,第五节 新月社诸作家研究,虽然新月社或新月诗派在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时间较早, 学术界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社 团或流派进行综合研究却起步较晚。以往较多地是对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月诗人的个案研究 ,对新月诗派的整体研究严格地讲是从80年代开始的。,对新月派作家的研究,一、闻一多研究 二、徐志摩研究 ,一、闻一多研究 ,(一)诗歌研究 (二)生平思想研究 ,二、徐志摩研究,(一)诗歌研究 (二)散文及其他研究,第六节 语丝社诸作家研究,近年来,学术界愈来愈重视语丝社作为一个社团群体或一种风格流派的存在,尽管语丝社 本身并不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的社团。作为一个同仁团体,语丝作家共同形成的“语丝文体 ”,尤其值得研究。 此外,学术界研究语丝社的时候,也充分注意到杂文对于语丝社的重要性。 在整个中国现代散文流派的发展演变的进程中来考察语丝派的意义和作用。,语丝派作家研究,一、周作人研究 二、林语堂研究,一、周作人研究 ,(一)散文研究 (二)生平思想研究 1、周作人与鲁迅及其他作家学者的比较研究。 2、文艺思想与文艺批评研究。 (三)有关周作人附逆事件的史料发掘及思想研究 (四)对周作人生平思想的综合性研究 (五)周作人的儿童观、宗教文化观、妇女性、民俗观等 的研究,二、林语堂研究,(一)文学创作研究 (二)文艺思想、文化交流及其他研究,第七节 本时期其他作家研究概述,陈衡哲 废名(冯文炳) 庐隐 冯至 李金发,第二章 鲁迅研究,鲁迅研究是从鲁迅在中国文坛“出现”之时即已开始的. (1 )鲁迅研究的形成期(19131949) (2)鲁迅研究的特殊期(19491976) (3)鲁迅研究的成熟 期(19761999),第一节 小说研究,(一)形成期的鲁迅小说研究(19131949) (1)1913至1927年的鲁迅小说研究 (2)1928至1936年的鲁迅小说研究 (3)1937至1949年的鲁迅小说研究,(二)特殊期的鲁迅小说研究(1947年1976年) (1)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鲁迅小说研究 “文化革命十年”的鲁迅小说研究,(三)成熟期的鲁迅小说研究(19771999) (1)新时期的鲁迅小说研究 (2)最近10年的鲁迅小说研究 第一,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相互渗透。 第二,对鲁迅小说的“重读”、“细读”、“ 新解”、“新论”。 第三,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和丰富。,第二节 散文研究,(一)杂文研究 (二)野草及其他散文研究 ,第三节 生平道路及思想文化研究,(一)生平及创作道路研究 (二)思想文化研究,第三章 郭沫若研究,郭沫若研究几乎是与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同时起步的,它紧紧伴随着郭沫若 这个文化巨人 的存在与影响走过了整整80年的路程。如果说明郭沫若研究本身在中国文化学术界堪称一门 显学,那么郭沫若研究从发生到发展所经历的种种曲折变化也同样是显要夺目的。郭沫若研 究及其发展变化,不仅鲜明地映现着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化伟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在 相当广泛而深入的层面上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整个历史进程中的某些重要足迹。 文化学术界愈来愈清晰而强烈地意识到,郭沫若研究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第一节 诗歌研究,(一)1920年至1949年的郭沫若诗歌研究 (二)1949年至1966年即“十七年”的郭沫若诗歌研究 (三)1976年及新时期以来的郭沫若诗歌研究 郭沫若诗歌研究不但已经趋于成熟,走向纵深,而且也已具备了向更高水准突破和飞跃的宽厚坚实的基础。,第二节 历史剧研究,(一)早期历史剧研究 (二)后期历史剧研究,第三节 生平思想及创作道路,1.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及世界观研究 2.以“泛神论”为代表的郭沫若哲学思想研究 3.对郭沫若美学思想和审美追求的研究 4.对郭沫若与中外文化关系的研究 5.对郭沫若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第四章 茅盾研究,经过几代研究者的共同努力,茅盾 研究已建立起了基本完整的结构体系,其所属各项研究课题大多已比较成熟,并正在走向纵 深。,第一节 小说研究,(一)子夜研究 (二)其他长篇小说及中短篇小说研究 (三)茅盾小说综合性研究,第二节 其他创作及文艺理论研究,(一)其他创作研究 (二)文艺思想与理论批评研究,第三节 生平及创作道路研究,综上所述,茅盾研究虽然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比较成熟的领域,尤其在对茅盾小说研 究方面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是,已有的这些研究成果还远不能说已充分探究了茅盾研 究这个丰富的矿藏。茅盾作为一代文化巨人,其内涵之深广丰厚还远未得到充分揭示。茅盾 研究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它要求研究者们能够突破以往的研究框架和模式,拥有宏阔的 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我们期待着茅盾研究在更为深广的层面上取得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成果。,第五章 生长与发展时期(19281937)的现代文学研究,第一节 左翼文学诸作家研究 第二节 “东北作家群”及萧红研究 第三节 “现代派”诗歌及戴望舒研究 第四节 “新感觉派”小说派研究 第五节 李劼人“大河小说”研究 第六节 其他研究集中的作家,第一节 左翼文学诸作家研究,林伟民,左翼文学:“正四”现实主义传统的背离与超越 朱彤的左翼小说叙述模式的流变 此外,对“左联”的研究,也是学术界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除了有关“左联”的资料 性研究之外,也出现了一些研究性的专论,如王文英的“左联现实主义文学的演变轨迹。,对左翼诸作家的研究,一、蒋光慈研究 二、叶紫研究 三、沙汀研究 四、艾芜研究 五、张天翼研究,第二节 “东北作家群”及萧红研究 ,一、东北作家群研究 二、萧红研究 (一)萧红生平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研究; (二)萧红作品的思 想社会价值研究; (三)萧红作品艺术风格研究; (四)萧红及其创作作为文化现象的研究; (五)萧红与中外文学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 “现代派”诗歌及戴望舒研究,一、“现代派”诗歌研究 二、戴望舒研究 ,第四节 “新感觉派”小说派研究,一、新感觉派研究 二、施蛰存研究,第五节 李劼人“大河小说”研究,(一)对李早期短篇小说的估价和评析 (二)李“大河小说”研究 (三)李劼人与外国文学研究 (四)李劼人创作与巴蜀文化研究,第六节 其他研究集中的作家,一、臧克家研究 二、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研究 三、夏衍、田汉等剧作家研究 四、“京派”文学研究 (一)萧乾、师陀研究 (二)李健吾研究 五、“海派”文学研究,第六章 巴金研究 ,第一节 小说研究 (一)1949年以前的巴金小说研究 (二)1949年至新时期之前的巴金小说研究 (三)新时期以来的巴金小说研究 ,第二节 其他创作及思想生平研究 首先是如何认识巴金早期的无政府思想, 这是研究巴金整个早期思想的一个关键问题。 其次是如何认识巴金作品中的民主主义思想问题,这对准确理解巴金作品的思想意义有着重 要作用。 第三,近年来对巴金思想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其文艺思想及文化思想的探讨方面,这显示着巴金思想研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展。,第七章 老舍研究 ,作家老舍的价值,一是由他全部的文学创作来确切映证的;二是他的这些创作在 体现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从化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贡献,并正因为此,老舍在中 国现代作家之中更多地赢得了世界声誉。而老舍研究的价值也恰恰表现在这里。,第一节、小说研究 ,(一)1949年以前的老舍小说研究 (二)1949年至新时期以前的老舍小说研究 (三)新时期以来的老舍小说研究 ,第二节 其他创作及思想生平研究 ,老舍生平及创作道路的研究,要在新时期以后才陆续出现一些重要成果。其中王惠云和苏庆 昌所著老舍评传(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是国内第一部老舍评传,对老舍生 平研究有着开拓之功。 老舍思想研究也是在新时期以后才得以全面展开的,特别是学术界提交了第一、第二、第三 次全国老舍学术讲座会上的论文,有相当一批是探讨老舍思想及其发展变化的。,第八章 沈从文研究,小说研究 散文及文艺思想研究 生平创作道路研究,第一节 小说研究,一、边城研究 二、其他小说研究 (一)二、三十年代的沈从文小说研究 (二)80年代的小说研究 (三)90年代的沈从文小说研究,第二节 散文及文艺思想研究,一、散文研究 二、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节 生平创作道路研究,综观沈从文研究的整体现状,对其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等创作本体的研究已十分 丰富,并且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对创作主体的探究日益引起研究 者的兴趣。探索沈从文本人独特的人生旅途,传奇般的生活经历,发掘其家庭身世、民族意 识、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等众多因素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成为沈从文研究中新的重要方面。,第九章:曹禺研究,第一节:1949年以前的曹禺研究 第二节:1949年至新时期以前的曹禺研究 第三节:新时期以来的曹禺研究,第一节 1949年以前的曹禺研究 ,对雷雨最早三篇评论 对日出的最早评论 对原野的评论 对北京人的评论 对曹禺创作道路和创作思想的综合性研究,第二节 1949年至新时期以前的曹禺研究 ,一、60年代初对曹禺剧作艺术结构的研究 二、60年代初期,围绕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还出现了一场讨论,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的曹禺研究,一、作为这个高潮和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首先是发现了一些曹禺研究的学术专著 二、突破了以往曹禺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研究方面的单向格局,呈现出思路与格局的多元性特征。,第十章 成熟及深化时期(19381949)的现代文学研究,第一节:抗战文艺运动及抗战文学研究 第二节: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研究 第三节:沦陷区文学研究 第四节:本时期其他作家创作研究,第一节:抗战文艺运动及抗战文学研究,描述抗战文艺的文学史专著 抗战小说仍然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 抗战时期的文 学批评和文艺论争进行了探讨。,第二节 解放区文学,1999 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近年来先后出现了一批研究解放区文学的学术成果,第三节 沦陷区文学研究,70年代末,研究者开始关注沦陷区文学 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沦陷区文学加大了研究的力度,第四节 本时期其他作家研究概述,一、田间及40年代诗歌研究 二、胡风及“七月”派研究 三、“九叶”诗派研究 四、无名氏与徐 讠于 研究 五、梁实秋研究 六、张恨水研究,第十一章:艾青研究,第一节:新时期之前的艾青研究 第二节:新时期之后的艾青研究,第一节:新时期之前的艾青研究,对单篇诗作的评论 对诗歌集的评论 随着艾青诗集一本本出版,出现对艾青诗作全面地、跨时段地考察。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艾青诗歌的研究多进入了一种回顾式的评述,第二节 新时期之后的艾青研究 ,对他以往诗作的重新评估 以新的角度对艾青的诗作进行艺术风格的整体把握的文章论著 对艾青新时期以来的诗歌进行研究论述。,第十二章:赵树理研究,第一节:新时期以前的赵树理研究 第二节:新时期以后的赵树理研究,第一节:新时期以前的赵树理研究,40年代末至建国前对赵树理作品的评价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也出现了一些试图从总体上把握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著述 6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也脱离了正常的评论轨道,第二节 新时期以后的赵树理研究 ,70年代末,赵树理研究重新启动。 80年代赵树理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赵树理小说研究获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 进入90年代,又出现了几篇很有深度的比较研究文章,第十三章:孙犁研究,第一节:新时期以前的孙犁研究 第二节:新时期以后的孙犁研究,第一节:新时期以前的孙犁研究,孙犁及其创作真正被“研究”是从50年代以后开始的 。黄秋耘的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断感想 孙犁小说最有影响的代表作荷花淀是研究较早者就注意到并给予很高评价的,第二节 新时期以后的孙犁研究 ,成就突出的首推郭志刚 。 其他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文章,第十四章:丁玲研究,第一节:新时期以前的丁玲研究 第二节:新时期以后的丁玲研究,第一节:新时期以前的丁玲研究,毅真当代女作家论等一系列论文 较重要的研究论述和研究资料辑集 获斯大林文学奖后得到评论界更多的关注,第二节 新时期以后的丁玲研究,对其代表性作品的重新评价、拔乱反正 80年代评论界对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关注 对其心理描写特色的关注 对丁玲小说创作的总体估价和整体描述 丁玲作品的微观分析和丁玲创作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 关于丁 玲的生平、生活道路研究,第十五章:钱钟书研究,第一节:小说研究 第二节:散文及其他研究,第一节:小说研究,(一)40年代的小说研究 (二)80年代的小说研究。 (三)90年代的小说研究。,(一)40年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