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ppt_第1页
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ppt_第2页
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ppt_第3页
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ppt_第4页
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讲 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2,研究议题、问题与假设,3,研究从问题开始,问题从何而来? 研究者首先提出一个研究议题,即引发一项研究的问题、争议或关心的内容。研究议题通常出现在论文的引言部分,用几句或几段文字阐述问题的形成,为研究意义奠定基础,有助于读者理解研究对于理论和实践的贡献。,4,研究议题由三个部分组成:背景、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将研究议题置于一个较大的环境中。 例如:近年来,人们对于美国教育体制现状的担忧越来越多。如,美国高中生多种学业成就测试的成绩落后于其他国家的高中生。考虑到这些担忧,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认知能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5,2)研究目的,是指以一种更加具体的方式去解释要研究的内容。通常的表达是“本研究的目的是” 例如,该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三种学习风格中哪种最适合小学生的差异教学;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教师课堂管理经验与学生违反纪律之间的关系。,6,3)研究意义,说明该研究将会对现有理论体系以及(或者)实践产生怎样的贡献。 例如,此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学校问责制对教师动机的影响。这项在*地区公立学校问责制背景下对动机理论进行了实证调查,为我们研究教师对学校问责制政策的动机反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了解教学质量较低学校的教师动机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供了更广泛的理论指导。,7,研究议题的来源 确定一个好的研究选题,过程困难,耗时耗力。 确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往往需要3-6个月,而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可能长达一年。,8,尽管没有最好的方法,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来源形成好的研究议题: 1)研究者的观察、兴趣和经历 日常的观察和经历是研究议题很好的来源,对行动研究尤为合适。 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如,如何对学生进行教学分组,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差异教学等; 学校管理着会遇到,如何应对家长的质疑和建议;哪种领导风格对班主任是有效的。 所在专业领域的经历为研究议题提供了潜在资源。,9,2)理论应用 根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采用相关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的某个理论,通过检验或延伸该理论到教育领域,从中探寻研究议题。 如,心理学的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被广泛应用到教育研究,探究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机。用脑科学理论的进展去研究教学设计,如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的发展,教学原则也应发生相应的改进。 另外,已有的教育理论也需要被验证、修改或者澄清,这是为了创新教育理论,而不是把理论应用于其他学科。,10,3)重复性研究 可以进行一些与先前研究一样的重复性研究,但是大多数都在方法或分析方面做了一些改变。这种研究是对先前研究的调整,目的是为了确立如何改变研究的测量方法、程序和干预方式,以得出更好的结论。 例如,一项用来提高阅读水平的具体的干预研究。重读审读干预的实质时,会发现采用的方式并不是理论提供的比较好的模型。在重复先前研究基础上改变干预方式,使研究更符合理论。,11,加尔(Gall)等人提出的进行重复性研究的五个理由(2007) 证实一项重大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发现。如,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研究,用来让大家关注教师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期待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将研究发现推广到不同的被试。以明确研究结论能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先前研究没有选中的被试身上。如,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研究中,被试主要是男性,后来,为了检验同样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女性,进行了重复性研究。 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拓展研究的有效性。不同的测量方法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研究结论,研究结论尤其会受到采集数据工具或方法的影响。例如,目前有许多测量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的量表。如果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重复性研究证实了先前的研究发现时,所得到的研究结论就会得到证实和巩固。,12,IV.明确随着时间推移的趋势与变化。去检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研究发现是否与最初保持一致。例如,学校测试被试群体学生随着时间推移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明确那些专门针对学困生的课程和教学实施是否有效。 V.使干预更加有效和高效。通过重复性研究来调整干预方式。例如,一项课后辅导的研究表明通过课后辅导能否帮助学生通过考试。这种干预包括很多方面(将辅导时间延长30分钟,把每周辅导两次改为三次,或雇佣特殊的教师来辅导学生等),当干预方式发生变化时,教学效果是否还是一样的。,13,问题的意义 是进行研究的理由,证明研究者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特殊问题进行研究的原因。 研究的理由基于下面几项标准: 1)是否提供了与长期实践相关的知识; 先前已做过基于实践的研究,但是却没有调查过这一特殊的研究问题。例如,通过调查家长在不同领域影响孩子的一些信念,为家长的参与性研究提供参考。 2)是否检验了某个理论; 用验证性的研究设计对现有理论进行了检验。例如,关注儿童发展的理论、组织发展理论、冲突理论等。教育理论可能聚焦于课程模式、学习类型、教学策略、教师发展等。,14,3)是否具有普适性; 弄清楚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例如,当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重复和拓展威彻等人的研究,我们的目的是要揭示应将教师职前的哪些特点作为称职教师的重要特征。 4)是否加深了人们对某种广泛存在现象的理解; 许多定性研究是为了加深理解,而不是为了增加普适性。通过详细描述某社会情境中选定的个案,加深人们对所观察现象的理解。 5)是否改进了方法; 提高测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或者使用不同于先前研究中的方法。,15,6)是否与当前问题相关; 研究会聚焦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和网络对教学的影响。 7)是否对某一特定地区的特殊实验给予评价; 研究可能是为决策者提供针对特定地区具体实践或政策的评估,这种评估有助于对一下问题的判断:实践是否需要改进?这种做法是否值得推广?例如:我们试图研究“导学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我们选择昆山市周庄中学时因为它全新的改革成就。由于大规模改革的成功或失败都是建立在地方政策实施基础上,所以我们决定从地方层面来研究政策实施的问题。 8)是否是一个探索性的研究; 通常用于开展新兴领域的调查,这类研究可以使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定性的探索性研究经常会对以往未曾研究过的现象进行观察,可能会发展某个概念或者理论。,16,定量研究中研究议题与研究问题的形成 变量: 用来代表某个概念或特征的名字。概念是指描述一类物体的名词,如书桌、教师、学校或课程,而特征则描述了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如成就、态度、创造力、性别、经济地位等。 定量研究使用变量,而不是名词或特征,是因为研究的内容会发生变化,或会取不同的值,因此,将变量作为名词或特征,来代表数量或分类的变化。,17,变量具有不同的水平或属性,水平和属性代表变量的不同分类。例如,性别作为一个变量,有男性和女性两个水平;种族作为一个变量,有高加索人、蒙古人、西班牙人等。 这样的变量成为分类变量。 连续变量是指在理论上可以在具体的一定范围内可取的连续数值中取无限个值。分数可取的值是从低到高或从小到大。例如,成就、年龄和动机等。 同一个变量即可以作为分类变量也可以作为连续变量。例如,工作年限被定义为0-35年,就是连续变量。如果将工作年限分为三个组(0-10年定义为低,11-20定义为中,20以上定义为高),则成了分类变量。 变量的属性会影响到统计方法的选择和运用。,18,自变量和因变量:变量也是描述和解释实验研究的一种方式。在试验中,实验结果取决于干预带来了什么影响,实验结果就是因变量,干预方式和控制分组的变量就是自变量。辨别它们的办法是,自变量是发生在前的,因变量是表示结果的。 如果X那么Y,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19,在非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不可操纵的。例如,学校规模对学生成就的影响研究,会使用大、中、小三类学校,研究者不能控制所选学校的大小,但是可以通过招生人数来选择学校。 同一个变量在一个研究中可能是自变量,在另一个研究中可能是因变量。例如:学生成就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成就使得学生获得更多学习动机,或者是更高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取得成就。例如:学生高中毕业情况,可作为因变量,受到学生考试成绩、爱好、社会经济地位、课外活动水平等的影响。它也可以作为自变量,影响学生的收入。,20,无关变量是指由于一些条件、事件或现象的发生而影响实验组被试,使得结果发生了变化。这些变量会干扰对结果的解释,误导整个研究。例如,在进行课外辅导时,存在许多无关变量(学生参观房间、外面的喧哗)使得学生分心,辅导效果可能受到干扰。当我们的研究发现辅导这种干预没有起作用时候,再解释结果时要考虑到无关变量的影响。 混淆变量是指由于自变量水平发生系统性变化而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例如,调查班级教学中个性化技术方法的学习效果。选择两个班级学生作为被试,一个采用个性化技术方法,一个不采用。如果从整体上看,技术干预组的学生能力更强,就不可能将实验的效果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分开。如果技术组的学生表现更好,很难判断究竟是干预方式起作用,还是学生自身能力强造成。,21,自变量(如性别、年龄、 社会经济地位、教学方法),无关变量(如中断、噪声、 破坏性事件),混淆变量(如学生特征、 工作时间、学校特征),因变量(如动机、成就、 信心、满意感),22,操作定义: 定量研究中的每个变量必须被赋予操作性定义,然后进行分类、测量或操作。操作定义会告诉人们,在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时什么是必要的。变量经常会以多种方式被赋予操作性定义,研究这需要说明他所使用的操作性定义在该研究中比其他的定义更有效。例如,在一个研究中可能会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绩作为学生成就的操作性定义,而在另一个研究中,却将学校特定的考试测验分数作为学生成就的操作定义。,23,24,在定量研究中一旦确立了研究议题,研究者就要陈述更为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假设,明确变量的性质、设计的逻辑。 例如:以不同方式为有特殊才能的小学生组织学习项目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天才儿童的计划包括:特别计划,通过综合性计划将学生聚集在一起;推动计划,学生要参加常规课程学习,其中包括指定教师每天2小时教学;丰富计划,学生参加丰富的活动,作为他们常规教学的延伸。研究问题是,那些分别参加特别、推动和丰富计划的天才儿童的创造力是否存在差异?这个问题的表述将研究范围缩小到被试以及两个变量上,背后的逻辑是清晰的。 例如:天才儿童教育是有益的吗?这个问题太宽泛了,虽然涉及到被试,但没有清晰的变量关系,如果将问题缩小到,参加了学校设置的天才儿童培训计划的学生比没有参加该计划的学生在创造力上是否存在差异?,25,特定研究问题如何陈述,形式,类型,说明性设计,描述性问题,关系问题/ 比较性,关系问题/ 相关性,差异问题,是什么,调查,差异是什么 是否有差异,非实验比较,之间的关系 是什么,的效果是什么,相关分析,实验、回溯,26,描述性问题:通常不存在自变量,一般使用频数、百分数、平均数等。例如:四年级学生在全市统考中的水平如何?教师认为他们愿意进行专业发展培训的领域是什么? 非实验的关系问题:大多数定量研究目的不止是描述,还要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非实验的关系问题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分析不同被试组之间的差异或进行比较,如,6年级学生是不是比5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动机方面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二是分析组与组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不是差异分析。例如,教师实习期间的实习评定在多大程度上预判其教学的有效性?农村高中生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7,举例: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四个问题:(1)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之间的关系如何?(2)如果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作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变量进行测量,那么两者的年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这两种动机取向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如何?(4)在上述三个问题上,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28,研究假设 是研究者对可能呈现结果的预期或预测,是一种推测性的陈述,在数据采集之前进行的预测。 研究假设是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得出,是将文献与当前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方法,也为进一步展开解释提供了框架。 虚无假设,是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或关系,它是进行统计推理时技术上所需要的。,29,设计和撰写研究假设的四个标准: 1)研究假设应陈述差异或关系的方向。例如“获得教师具体评价反馈的学生要比获得简单表扬的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而不是“获得教师具体评价反馈的学生的分数不同于获得简单表扬的学生” 2)假设应该是可检验的。从实证数据中得到的结论会从统计学上指出是否存在预期的关系或者差异。这意味着研究者在采集数据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要用什么具体的统计方法。例如:一般表述,学生的破坏性行为可以通过小组教学得到改善;可接受的表述,在小组中学习的学生可能要比独自学习的学生表现出更少的破坏性行为;更好的表述,小组学习中学生的破坏性行为要比独自学习中学生的破坏性行为少50%,30,3)假设应具备一个明确的理论基础。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假设能更合理的得到解释,这也是将研究结果与已有文献联系起来的方法。一项卓有成效的研究通常是基于许多不同理论来检验不同的预测。 4)应明确地陈述假设。 一项研究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研究假设,最好是能通过构建一个或几个假设来使研究的内容聚焦。定量研究中变量越少越好。,31,定性研究设计中研究议题的形成与研究问题,定量研究问题与定性研究问题的差异,32,初始目的或研究议题 研究的核心问题,一个开放式的观点或通过宽泛的方式能够表明调查核心现象的目的。它提供了一个研究起点,即可以建构数据采集框架的更为具体的子问题。,主题,进一步数据采集,子问题,数据采集,核心问题,教学选择,这项研究的 目的是为了 更好地理解 教师在选择 执行过程中 的角色,最初的教师 访谈,为什么教师 让学生进行 选择?他们 这么做的理 由是什么?,进一步的教师 访谈,33,举例:这项研究使用扎根理论,试图解释在公立学校普通班与提高班就读的十年级学生是如何在他们的高中社会研究课上使用策略来学习材料的?这项研究是为了理解学生学习信息的策略、使用策略的频率以及获得这些策略的方法。,34,设计和撰写定性研究问题时的标准: 1)核心问题不能太具体也不能太泛泛。核心问题范围过窄,研究者会受到限制,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 2)核心问题的变化应服从于数据采集。当进行数据采集时,核心问题可能发生改变,持续对核心问题进行提炼反映了定性研究带有一定的突发性设计特点。假设最初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怎样看待毕业测试的公平?后来改为:学生对毕业测试的感知是如何的?,35,3)应采用“如何”“什么”的形式来表述核心问题,以能够聚焦对现象的理解。定性研究的目的就是能够深入描述与理解核心现象,所以研究者要重点关注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发生的。 4)核心问题应阐明参与者和发生的场所。好的定性研究核心问题包括三个要素,核心现象、对参与者的描述、对研究场所和位置的描述。例如,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理解社会研究教师为何不愿在某某高中讨论宗教问题。,36,混合方法研究中的研究议题形成与研究问题 清晰阐述每种研究方法的重点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资料收集的顺序清晰 例如:小学新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帮助?在小学新教师得到的帮助中,对他们有用的比例是多少?为什么某种帮助被认为是最有效的? 新教师获得了那些类型的帮助?新教师如何认定不同类型帮助的有效性?新教师受到的帮助类型与所教的年级是否有关?,37,文献综述,38,一、文献的检索 文献检索: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文献”是指具有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媒体材料,通常这种材料是用文字记载形式保存下来的。“检索”则是寻求、查找并索取、获得的意思。,39,为什么要查阅文献? 在现有知识和研究问题之间建立重要联系,增强研究意义; 对研究方法的综述为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如,使用什么问卷,其他研究中使用过哪些?样本量多大合适,以前的调查中被试量多大?前人使用了何种数据分析方法?如何实施干预,对于类似的干预,前人的经验是什么?,40,麦克米伦(McMillan,2008)提出了综述的六项特定目的: 1)细化研究问题。以前的文献帮助将某个话题具体化为特定的研究问题。 2)建立一个概念或理论框架。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定量研究依赖理论框架,定性研究有的依赖,有的探索性研究则是建构理论。 3)开创研究意义。说明新的研究结果如何对已有研究有所增加、扩张和建设。避免重复研究。,41,4)找出方法论局限。通常情况下,方法上的局限是新研究的依据。有助于研究者在设计新研究时确认样本、测量、分析方法等。 5)找出矛盾的研究结果。文献中会揭露一项研究结论与另一项研究结论相互矛盾。新研究根据此改进研究方法,最终解决研究结论相互矛盾的问题。 6)建立研究假设。定量研究的假设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42,文献的来源和类型 来源: 图书杂志(包括教科书;专著;期刊文章;政策、法规、等) 电子资源(包括网上浏览;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 类型: 按加工程度和可靠程度:一次文献、二次文献,43,重要的期刊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44,外文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ERIC) EBSCO Proquest SAGE SSCI,45,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分为8个步骤如图:,46,文献检索的基本途径与方法,47,常用文献检索工具(指手工检索) 常用检索工具有: (1)书目 (2)图书分类 (3)参考工具书 (4)国内外期刊杂志,48,撰写文献综述 定量研究的文献综述: 按照调查的主题分类。对那些与研究高度相关的文献,综述要包括以下方面:对研究的概括,对研究的分析,以及对研究与研究问题之间相关性的说明。综述最好不要大段引用原文,也不要用相同的语言讨论不同的文献。 综述的长短有研究类型决定。硕士学位论文的 综述大约在3-5千字。,49,定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定性研究文献综述是初步的,只简单介绍研究的目的,以及在数据搜集过程中形成的比较大的研究问题。在数据上搜集与分析过程中,研究者持续进行文献检索。,50,你们的学位论文中文献综述的要点: 1)把文献按照研究主题分类。只需要综述和你的研究有直接关系的文献,如果有直接关系的文献数量少,那么可以考虑把文献范围扩大。 2)不要罗列文献的名称,而是要简要的归纳该文献研究的主要问题,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出了哪些基本的结论和观点。格式上要注意做注释。例如,郭卉从利益表达和组织化的角度研究了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术委员的结构与功能。1 她发现教职工代表大学的组织结构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3)在归纳、分析完前人文献后,要注意指出前人研究存在的“不足”,而这个“不足”恰恰是你的研究试图探讨的地方,重在建立你的研究与前人研究之间的联系。 4)文献综述整体是一个“述”+“评”的结构,不要光述不评,51,研究对象和样本确立,52,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重要一环。绝大多数研究课题的对象总体比较大,要将课题规定的所有对象都拿来进行研究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也没有必要,这时需要选择研究对象,即需要抽样。,53,一、抽样的基本理念 抽样(Sampling)就是从一个总体(population)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sample),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抽样的基本原理见右图: 抽样是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即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又可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工作深入、细致,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4,确定总体范围,抽样的随机化,样本的代表性,D,合理的样本容量,二、抽样的基本要求,55,1.确定总体范围 抽样首先要明确规定抽样的总体范围。一般来说,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决定了总体的范围。如,“上海市区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初一至初三的中学生,不包括郊县的初中生,也不包括初中预备班的学生。如果总体范围不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下操作性定义,做出明确的规定。否则,会对抽取样本和研究结果的推断造成麻烦。,56,2.抽样的随机化 抽样要尽可能做到随机(random)。随机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probability)不为零。也就是说,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抽签、摇奖就是根据抽样的随机化原理设计的。抽样必须是随机的,这样可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抽样偏差(sampling bias)。,57,3.样本的代表性 指样本应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样本能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总体。 样本研究的关键在于抽样和推论,抽样是推论的先决条件,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研究结论的推断程度。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其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就越大;反之,如果样本没有代表性往往会导致研究的失败。,58,4.样本容量 指抽取样本的具体数量。样本数量的多少,是研究设计中必须慎重考虑的一环,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既要符合研究目的、内容,满足教育统计的要求,又要考虑抽样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一般来说,样本数越多,代表性越好,但是无限地增大样本,势必增加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研究的难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果样本数太小,则抽样误差较大,样本不能代表总体,不利于统计分析。 样本数量究竟多少为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无法说出一个确定的数字,样本数量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59,样本容量大小取决于以下一些因素: (1)研究的类型、范围 当研究是定量研究,研究范围较广,样本数量可适当大一些;反之,研究是定性研究,研究范围较狭窄,样本数量可适当少一些。 (2)统计分析的精确程度 当研究要求有较高的统计显著程度,具有较高的可信程度时,样本数量可多些;反之,则可少些。 (3)允许误差的大小 当研究允许的误差值小,要求的可信程度高,所需样本容量相应要大;反之,则可小些。,60,(4)总体的同质性 当总体的变异性比较大,变量的相关程度比较低,研究的条件控制不严格,样本数量可适当增加些;反之,当总体同质性比较好,变量的相关程度较高,研究条件控制严格,则可少些。如,人的血液同质性比较好,医院化验只需抽取几滴血。学生的智力、能力变异性比较大,因此抽取样本相对比较大。 (5)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 当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比较低时,测量的误差就比较大,这时需要增大样本数量;反之,则可减少样本数量。一般说来,有关学习能力和成就的测量工具可靠性程度好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