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专题讲座》PPT课件.ppt_第1页
《混凝土专题讲座》PPT课件.ppt_第2页
《混凝土专题讲座》PPT课件.ppt_第3页
《混凝土专题讲座》PPT课件.ppt_第4页
《混凝土专题讲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专题讲座,一、混凝土基础知识 二、混凝土生产工艺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基础知识,1、 混凝土组成 胶结料:水泥(或聚合物、硫磺等等);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矿粉等) 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等等,现在所用的外加剂一般为复合型 砂 碎石 水 第3部分会详细介绍各大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控制需注意的各方面问题。,2、混凝土种类 强度等级 建筑结构部位不同的承载要求需要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如C10,C15C40,C45,C50,目前混凝土最高等级可达到C200以上。 抗渗等级 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不同,混凝土需要不同等级的抗渗透性能,如P6,P8,P10等等,也有称作S6,S8,S10 根据用途和所处环境,又可分为普通混凝土、耐火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体积稳定性、抗渗性、抗碳化性)等等。,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原料的储存和管理 拌和,原料的储存与管理,水泥: (1)按品种、等级、厂家、批号分别贮存,不得混装。 (2)优先使用散装水泥:宜在专用的仓罐中贮放。水泥入罐温度不宜高于65。罐贮水泥一个月倒罐一次。 (3)袋装水泥:库房干燥、通风、防风雨、防潮湿,地板应高出地面至少0.3m,以防止受潮。袋装水泥应紧密堆放,以减少空气流通,堆垛高度以不超过12袋为宜。堆垛应至少离开四周墙壁0.3m,各垛之间应留置宽度不小于0.7m的通道; (4)先贮先用:水泥最好能几个罐循环使用,水泥使用时应为松散流动体,不能有结块。袋装水泥贮运超3个月,散装水泥超6个月,必须重新检验。,集料: (1)集料在运输或工地存贮时,应使其不受污染。 (2)不同料源,不同批次,分别堆放,分别检验、分别做配合比设计。 (3)粗集料:分级堆放,掺配使用。 (4)细集料:Mx超过0.3,分别堆放。 (5)为稳定含水率,降低料温,宜搭设雨阳棚。,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配料 (1)称量和配水机械装置,应得到计量鉴定并维持在良好状态中。各种衡器应至少每周校核一次,以保证计量准确。 (2)每次实际拌合混凝土前,测量集料的含水量,并在用水量中予以扣除,提出供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施工过程中应持续监测集料含水率的变化,并依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集料用量。 (3)所有混凝土原材料,除水可按体积称量外,其余均应按照质量称量。细、粗集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2%;其他原材料的允许偏差为1%。 (4)原材料分类堆放,先检验后使用,并防止离析、混料。 (5)液体化学外加剂应以水溶液加入,并将外加剂中水的体积从拌和水中扣除。外加剂计量器应经常进行检查。,搅拌 (1)选用强制性搅拌机,以大型集中搅拌为主。 (2)拌和设备应能自动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水灰比以及自动控制进料(各种集料、水泥、水等)和出料,并自动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时间。 (3)搅拌筒的转动速度,必须按搅拌设备上标出的速度操作。从所有材料进搅拌筒到混凝土从搅拌筒排出的最短连续搅拌时间 :搅拌机容量 400L时2min,1500 400L时2.5min。 (4)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颜色均匀一致,各种组分分布均匀,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5)每次开机前,取当天使用原材料进行试拌。 (6)一般,在水泥和集料进筒前,应先加大约10%拌和用水,并在搅拌的最初15s内将水全部均匀注入筒中。筒的入口处应无材料积结。 (7)外加剂应在水加入水泥之后1min之内或整个搅拌周期的3/4时间前加入。如一批混凝土中使用两种或多种外加剂,外加剂应分开加入,以避免外加剂之间可能发生反应。 (8)外加剂加入拌和物中的顺序也十分重要。高效减水剂宜采用部分后掺法,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拌合料在搅拌机中再搅拌的时间当用粉剂时不得少于60s,当用水剂时不得少于30s。,(9)搅拌筒拌和的第一盘混凝土粗集料数量只能用到标准数量的2/3。在下盘材料装入前,搅拌筒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卸清。搅拌设备停用超过30 min时,应将搅拌筒彻底清洗才能重新拌和混凝土。 (10)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不允许用加水或其他办法变更混凝土的稠度。浇筑时坍落度不在规定限界之内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并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处理。当坍落度在目标值3cm属于正常。,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异常的调整 (1)基本原则:保持W/C不变,相应调整W或Sp。 (2)调整方法 a. 坍落度设计要求,应保持W/C不变,增加W+C 或外加剂掺量 (一般每增加流动度1cm,约需增加w+c用量12%)。当实际用W/C未超过容许最大W/C,允许加水复拌。 b. 坍落度设计要求,应保持Sp(砂率)不变,增加S+G(砂石总量) c. 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即砂浆不足,应保持S+G不变,提高Sp,反之减小Sp。 适应于砂石级配的变化适应于砂、石级配或含泥量有变化 e. 当变化太大,应停机检查,取样试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在前述生产工艺流程中,细节上已经包含了部分质量控制方面的环节,本节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混凝土的选材、配合比设计、搅拌等)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养护等等),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选材,混凝土质量的波动受原材料影响较大,如水泥品种、强度;掺和料品质;水的洁净程度;外加剂品种、减水率及其对水泥的适应性;集料的最大粒径、细度模数及含泥量等等都会对混凝土性能稳定造成很大的干扰。,(1)水泥 水泥厂家:旋窑水泥:生产规模大,品质稳定,用于主体工程;立窑水泥:防护工程。 水泥品种:不同混合材的水泥特性各异,对混凝土结构强度、和易性、变形和耐久性均有影响。 水泥强度:与混凝土强度匹配,并考虑温升、和易性要求以及掺合料掺量、节约水泥的原则。 水泥新标准与老标准: 水泥组成与细度:,PS 、PP、 PF 、 PC特性与应用,(1)共性: 凝结硬化速度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 不宜用于冬季施工及要求早期强度的现浇工程。 对温湿度条件敏感,适合湿热养护。 适合采用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 抗溶出性侵蚀及抗硫酸盐腐蚀性较好。 可用于水工、海港及地下工程。 水化放热速度慢,放热量低。 适合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抗碳化性能和抗酸性水侵蚀较差。 不适用二CO2浓度较高工业厂房、干燥地区和酸性水环境。 抗冻性、耐磨性差。 不适合受反复冻融作用的工程和耐磨要求较高的工程。,差异性 PS 保水性较差,泌水性较大。 干缩较大,如初期养护不当,易产生裂纹不适抗渗、抗冻要求较高和干湿交替作用的工程。 耐热性较好,可耐400适合高温车间。 PP 需水量大,但保水性好,泌水性小 。 抗渗性高适用于地下、水中或长期潮湿环境工程。 干缩大,干燥环境下早期易干裂。 抗大气性差,易“起粉” 不适宜用于干燥环境(或干热地区)中的地上结构物。,PF 需水量较低,和易性好。 干缩性小,抗裂性较好。 早期强度更低,水化热更小,抗碳 化能力更差。 特别适用于大体积水工混凝土工程及地下和海港工程。 不适于低温下施工工程。 P C 性能特性与其所掺混合材料的种类、掺量及相对比例有密切关系。 介于 PO与PS 、PP、 PF性能之间的水泥。 根据所掺混合材种类,参照其它掺混合材硅酸盐水泥的适用范围和工程实践经验选用。,当混凝土强度: C30:fce=(1.52.0)fcu C30:fce=(0.91.5)fcu 一般: C10C30,32.5水泥 C35C55,42.5水泥 C60C80, 52.5水泥 C85C100,62.5水泥,混凝土强度与W/C关系式(三个作用): fcu=Afce(C/WB) 式中 fcu 混凝土28d龄期的抗压强度(MPa); C/W混凝土的灰水比; fce水泥28d龄期的实际抗压强度(MPa)。,有耐久性和抗裂要求混凝土的水泥选择,矿物组成:避免使用早强、水化热较高和高C3A含量的水泥;水泥中C3A含量宜控制在610% ;f-CaO 1.5%。 水泥细度:350m2/kg。 大体积混凝土:C2S较高的水泥,降低水化热。 改善抗裂要求:碱含量0.6%或3.5kg/m3。 氯盐侵蚀环境:钢筋混凝土Cl-含量0.1%(胶凝材料),预应力混凝土Cl-含量0.06%; 无氯盐侵蚀:钢筋混凝土Cl-含量0.2%(水泥),预应力混凝土Cl-含量0.06%;,(2)掺合料,矿物掺和料包括粉煤灰、磨细高炉矿渣、硅灰等,应由生产厂家专门进行产品检验并出具产品合格证书。(*掺合料与混合材料不同) 普通混凝土用掺和料技术条件:GB1561-199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8046-200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掺和料技术条件:GB/T 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的规定。,GB/T 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掺和料的主要控制指标和使用要求,粉煤灰(FA):必须来自燃煤工艺先进的电厂,选用组分均匀各项性能指标稳定的低钙灰,而且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8%,需水量比不大于105%,三氧化硫含量不大于3%。 FA尤其适合泵送和大体积混凝土。在低标号混凝土中,可选级灰;在高强度混凝土中,可选用级灰或比表面积450m2/kg的矿渣粉; HPC(高性能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应不少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掺量30%以上,水胶比不宜大于0.42,并应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减小。在满足强度需要的前提下,混凝土中的优质粉煤灰掺量可到胶凝材料总量的50%(以质量计)。 磨细高炉矿渣:比表面积宜控制在350550 m2/g;矿渣需水量比不大于105%,烧失量不大于5%。尤其适合硫酸盐腐蚀环境。,硅灰:掺量不超过8%。硅灰中的SiO2含量不小于85%,烧失量不大于6%,含水率不大于3%,比表面积不小于15000 m2/kg。硅灰宜与其它矿物掺和料复合使用。尤其适合早强、高强、耐磨混凝土。 复合掺和料: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掺和料复合而成的超细矿粉掺和料,其效果通常要明显优于单一的矿物掺和料。复合掺和料应有合格的产品标准或经过有关部门鉴定的性能检测证明并附有组成成分和使用说明,不得添加对混凝土有害的成分。,(3)集料,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01)和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01)的一般技术要求。必要时,集料应予清洗和过筛,以除去有害物质。 不同来源集料不得混合或储存在同一料堆;宜分别做配合比设计;也不得交替使用在同类的工程中或混合料中。 选择料场时必须对集料进行包括碱集料潜在活性的全面检测,工程不得采用可能发生碱-集料反应(AAR)的活性集料。 所用集料宜选用同一料源具有规模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先进、质量稳定、质量管理严格的集料生产厂家。,细集料,颗粒坚硬、强度高、耐风化的天然砂或机制砂; 宜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为3.12.6。粗砂子混凝土和易性差、表观质量差,合理砂率大,用砂量大,成本增加。 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2.6,并注意细颗粒含量,2.36 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大于15%,0.3 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 %范围内; 在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 当同一料源砂的模数超过0.3后,应该分别堆放,并需调整砂率; 有害物质含量严格按标准要求。,粗集料,母岩强度与压碎值: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2; C30:20%,C30C40: 15%,C40: 12%。 级配:连续级配碎石;严禁使用间断级配碎石,单颗级碎石要配合使用。分级:516,520,1631.5,2040mm。 最大粒径:不超过结构物最小尺寸的1/4、钢筋最小净距的3/4和保护层厚度的2/3;当设置二层或多层钢筋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泵送混凝土的粗集料最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碎石不应超过输送管内径的1/3,对于卵石不应超过输送管内径1/2.5;水下灌注混凝土的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6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 高强混凝土最大粒径宜25mm。大体积混凝土宜选大粒径碎石。 粒形与针片状含量:球形或立方型颗粒最理想(反击式破碎),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 。,(4)化学外加剂,所采用的化学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T 8076-2008)的规定,使用前应复验其效果(现场复试检测项目及标准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录F-2),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 119-1988) 等规定。 应根据化学外加剂的特点,结合使用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品种,不能光看单价。宜优先选用高减水率、坍落度损失小、低收缩率比的高效减水剂、缓凝(保塑)高效减水剂、泵送剂; 化学外加剂确定后,掺量应根据使用技术、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通过试验进行调整。,不同气候条件下,供应商应对外加剂的缓凝组分适当调整。夏天使用的缓凝减水剂不宜延续到冬季使用,冬季使用的减水剂不宜延续到夏季使用。 冬季气温低,减水剂水剂易结晶,粉剂溶解慢,影响使用效果,须注意。 各种化学外加剂应有厂商提供的推荐掺量与相应减水率,主要成分(包括复配组分)化学名称、氯离子含量百分比、含碱量,以及施工中必要的注意事项如超量或欠量使用时的有害影响、掺和方法和成功的使用证明等;,选定外加剂品种前,必须与使用的水泥进行化学成分和剂量适应性检验。 当混合使用高效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膨胀剂、阻锈剂时,应事先专门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容性; CaCl2、NaCl不能作为外加剂使用。 注意外加剂中的有害物质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速凝剂、防冻剂、早强剂、减水剂中的碱、氯)。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重的0. 2%,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氯盐含量不得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重的0.06%,低浓型减水剂中的硫酸钠含量不宜大于外加剂干重的15%。,一般情况下,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应至少达到22%。C50以上泵送混凝土优先采用聚羧酸盐类减水剂 ,减水率28%以上。 武广高速铁路,要求全面采用聚羧酸类外加剂。 沪蓉西宜恩段(13标)采用ADVA-180配制C50混凝土试点情况: 42.5水泥 380390kg,粉煤灰8090kg,用水量154kg,不仅抗裂性好,而且表观质量优。与12标采用奈系氨基复合减水剂相比,表观质量明显改善。现已有多个标段使用,效果显著,指挥部拟定进行推广。 聚羧酸类外加剂对用水量较为敏感。,(5) 水,水的化学分析应按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6-84)进行,切实做到先化验后使用。饮用水可以不进行试验。 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及油脂、糖类、游离酸类、碱、盐、有机物或其他有害物质。 不得采用海水、污水和PH值小于5的酸性水,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200 mg/L,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不大于500 mg/L。,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为获得需要的或特定的混凝土拌和物而进行的过程。 配合比设计内容:确定混凝土的性能;根据可用的原材料选择恰当的配合比以满足性能要求且最经济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四项基本要求,(1)新拌混凝土工作性满足施工要求; (2)硬化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硬化混凝土耐久性满足使用环境要求; (4)经济性尽可能采用当地材料。 其他:外观均匀、低水化热,水灰比 强度和耐久性 原则: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下,取较大值(以节约水泥)。 砂率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原则:满足粘聚性要求下,取较小值(以节约水泥)。 单方用水量流动性。 原则:在满足流动性的要求下,取较小值(保证耐久性)。,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配合比设计一般规定,试配强度:fcu.0 fcu.k + 1.645 取决于管理水平和强度等级 坍落度 :取决于结构情况和施工条件、方法。 限制胶凝材料最低用量:为保证耐久性。见JTJ041 限制胶凝材料最高用量:也为保证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不宜高于500 ,一般不应超过550 kg/m3。为此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集料全级配设计以及粗集料的粒形要求。 碎石最大粒径:取决于结构构件断面尺寸及钢筋配置。 配合比设计中,优化设计极其重要。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减小砂率,用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前 期 准 备,配 合 比 设 计,每种混凝土配合比,应先做3盘或更多的试配合,用来估定和易性、强度、经济性、含气量、坍落度等参数。然后将最佳的配合比分做同样配料的三盘,每盘制作6个150 mm150 mm150 mm立方体试件,3个用于7d抗压试验,3个用于28d抗压试验。 在混凝土的试配阶段,预应力混凝土还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不同龄期自由收缩和徐变试验。,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原材料的质量检验; 原材料的用量检验; 拌和物的质量检验和易性和水灰比。按规定在搅拌机出口检查拌和物和易性、均匀性、组成分析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硬化后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抗压强度(或其它力学性能及抗渗、抗冻试验)。对已建成的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钻芯、非破损试验方法进行检验。,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异常的调整,(1)基本原则:保持W/C不变,相应调整W或Sp。 (2)调整方法 a. Slump设计要求,应保持W/C不变,增加W+C 或外加剂掺量 (一般每增加流动度1cm,约需增加w+c用量12%)。当实际用W/C未超过容许最大W/C,允许加水复拌(不超过5kg/m3)。 b. Slump设计要求,应保持Sp不变,增加S+G c. 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即砂浆不足,应保持S+G不变,提高Sp,反之减小Sp。 适应于砂石级配的变化适应于砂、石级配或含泥量有变化 e. 当变化太大,应停机检查,取样试拌。 (3)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不宜采用增加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方式调整配合比。 (4)坍落度损失快,应选用缓凝时间长、保塑性好的外加剂,以补偿因气温升高对凝结和坍落度的不利。,砼的抗压强度四个基本概念,砼立方体抗压强度(fcu) 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按标准方法成型,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下,养护到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 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 指测得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或是具有95%强度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四个基本概念,砼强度等级C fcu,k 按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大小来划分,以C和fcu,k值(MPa)表示。C25系指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5MPa,即砼立方体抗压强度大于25MPa的概率为95%以上。 砼轴心抗压强度(fcp) 又称棱柱体抗压强度,采用150150300mm试件测得。fcp0.70.8 fcu,混凝土强度概率的正态分布,混凝土质量评定的数理统计方法,根据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 在正常生产控制的条件下,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求出混凝土强度的: 算术平均值 标准差 强度保证率 等指标,综合评定混凝土质量; 绘出混凝土质量控制图进行混凝土强度等质量控制。,数理统计指标及质量均匀性,1、强度平均值 式中 n试件组数; fcu,i第i组试验值。,2、 标准差,3、离差系数,4、(强度保证)百分率(P) 在混凝土强度总体分布中,强度(fcu,i)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fcu,k)的概率,以强度正态分布曲线阴影部分的面积占分布曲线总和面积的百分率表示。 fcu = fcu,k - t 式中:No统计周期内同批混凝土试件强度大于或 等于规定强度等级值fcu,k的组数; N统计周期内同批混凝土试件总组数,N25。,5、混凝土配制强度 为使混凝土具有要求的强度保证率,必须使配制强度高于设计强度等级值。 fcu = fcu,k - t 又Cv=/fcu 令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 fcu,则fcu,o = fcu,k t 或 fcu,o = fcu,k/(1+tCv) 分析: 1. 砼强度等级(fcu,k)定义为具有95%的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此时t=1.645,则配制强度为: fcu,o = fcu,k + 1.645 2. 满足相同强度保证率P(t)不变,即t不变(负值),若施工水平越差(或Cv越大,正值),则混凝土要求的配制强度越高,对节约水泥不利。,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图,二、混凝土施工与质量控制,(1)混凝土的运输 (2)混凝土的浇筑 (3)混凝土的捣实 (4)混凝土的养护 (5)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 (6)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评定 (7)混凝土构件强度与试件强度,(1)混凝土的运输,从加水拌和到入模的最长时间,应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 ,并符合JTJ041-2000要求。 混凝土拌和物运(泵)送到浇筑地点时,应不离析、不分层、并应保证施工要求的工作度。发生离析、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随意加水 。 运输及暂存混凝土的容器应不渗漏、不吸水,必须在每天工作后或浇筑中断30 min时予以清洗干净。 为了避免日晒、雨淋和寒冷气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必要时应将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加上遮盖物。 道路应尽可能平坦,否则容易因颠簸产生离析。运距应尽可能短,搅拌站位置应适中 。 混凝土的转运次数应尽可能少。 防止混凝土堵泵。,(2)混凝的土浇筑,浇注前的准备 (1)路面混凝土和平板混凝土浇注前,基层要压实、修整和润湿; (2)模板设计和支设既要保证强度和刚度,又要接缝严密不漏浆,特别注意其表面又光洁,不要影响混凝土表观。 (3)全部支架、模板和钢筋预埋件应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并清理干净模板内杂物,使之不得有积水、冰雪、锯末、施工碎屑和其他附着物质; (4)模板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涂刷脱模剂,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能使用废机油及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涂料,并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表面(颜色)。木模板除非已刷油或脱模剂,浇注前应预先润湿,否则会吸水膨胀。,混凝土的浇注,由高处向模板内卸料,要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直接卸料高度不得超过2 m。超过2 m时应采用导管或溜槽。超过10 m时应采用减速装置。 混凝土在浇筑前,混凝土的温度应维持5至30之间。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应超过规范规定。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150210 min。,不同类混凝土预制构件均应进行试浇筑施工和试养护,以对施工工艺进行最终确认和预演。 对于壁厚在300 mm以上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试浇筑施工应进行温度测控,以确定混凝土正式施工时的浇筑、养护方法与工序,并给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参数的合理控制值。一般可用热电偶测定若干关键截面上的中点温度和离开暴露表面处约5 cm处的表层温度。 如未经试验论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般不宜超过30并不应大于32。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之间的温差不大于20,混凝土表面的接触物(如喷涂的养护剂、养护水)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大于15。大体积混凝土入模后30 min的最大温升应小于30,内部最高温度不得高于75,以避免引起热至延缓型膨胀以及降低极限强度。,用于施工后浇带或填充的混凝土宜加入适量微膨胀剂,使用前应检验其与水泥和其他外加剂之间的相容性;膨胀剂应符合混凝土膨胀剂(JC 476-2001)。 当设计确定使用膨胀剂时,应充分估计结构的配筋或构造确能提供足够的约束应力使得膨胀剂能够发生正常的作用。如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较高(超过65),尚应检验高温对膨胀性能的可能危害。 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不应出现露筋、空洞、冷缝、夹渣、松顶等现象,特别对构件棱角处。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接缝严密,防止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浆。,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对混凝土的沉降及塑性干缩产生的表面裂缝,应及时予以处理。 混凝土浇筑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及安全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或移位时,务必及时处理。 混凝土初凝至达到拆模强度之前,模板不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得承受外力。,混凝土泵送施工除遵守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有关规定外,还应该: (1) 在浇筑混凝土开始之前,必须先泵送一部分水泥砂浆,以润滑管道。最先泵出的混凝土应废弃,直到排出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质量一致的、和易性好的混凝土为止。 (2) 混凝土的泵送作业,应使混凝土连续不断地输出,且不产生气泡。泵送作业完成后,管道里面残留的混凝土应及时排出,并将全部设备彻底进行清洗。 (3) 泵机开始工作后,中途不得停机,如非停机不可,停机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0 mim,气温超过25时不能超过10 min。停机期间应每隔5 min泵动几次,防止混凝土凝结堵塞管道。,混凝土浇筑时,对混凝土表面操作应仔细周到,以使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场地应平整、坚实、清洁,并采取排水措施,防止场地沉降。每个预制构件应一次浇筑完成,不得间断。预制构件宜采用钢模板。,(3)混凝土捣实,所有混凝土,一经浇筑应立即进行全面的捣实,使之形成密实、均匀的整体。 混凝土的捣实,一般均应使用内部机械振捣;混凝土构件顶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或其他特殊地方可用外部机械振捣。 振捣器的类型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振捣器应能以每分钟不少于4500脉冲的频率传递振动于混凝土,使在距振捣点至少0.5 m以内的混凝土产生25 mm坍落度的可见效应。 振捣应在浇筑点和新浇筑混凝土面上进行,振捣器插入混凝土或拔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洞。,振捣器插入深度为棒长的3/4。振捣器要垂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插进深度一般为50100 mm。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表面振捣器移位间距,应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 mm左右。 当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与钢筋和预埋构件相接触。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辅以插针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及其表面平滑。 不能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致引起离析。混凝土捣实后1.5h到24h之内,不得受到振动。 混凝土振捣密实的一般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