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横截面上的应力》PPT课件.ppt_第1页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PPT课件.ppt_第2页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PPT课件.ppt_第3页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PPT课件.ppt_第4页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2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7.2.1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观察梁受力时的表面变形特点,提出合理假设(平面假设),几何关系(变形协调关系) :推断梁内部变形,由物理关系:推断应力,(截开)由静力平衡条件推导公式,静力关系,CL8TU3,梁在纯弯曲时的平面假设: 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 面,并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 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中 性 层,中性轴,考察等截面直梁。加载前在梁表面上画上与轴线垂直的横线(m-m和n-n) 和与轴线平行的纵线(a-a和b-b)如图。,l,变形后,m,n,可以发现梁表面变形具有如下特征: (1)横线(m-m和n-n)仍是横直线,只是发生相对转动,仍与纵线(如a-a,b-b)正交。 (2)纵线(a-a和b-b)弯曲成曲线,且梁的一侧伸长,另一侧缩短。,根据上述梁表面变形的特征,可以作出以下假设:梁变形后,其横截面仍保持平面,并垂直于变形后梁的轴线,只是绕着梁上某一轴转过一个角度。与扭转时相同,这一假设也称平面假设。 此外还假设:梁的各纵向纤维(上层的)互不挤压,(下层的)互不牵拉,即梁的纵截面上无正应力作用。,根据上述假设,梁弯曲后,其纵向层一部分产生伸长变形,另一部分则产生缩短变形,二者交界处存在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的一层,这一层称为中性层。如图所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为截面的中性轴。因此横截面绕着中性轴转过一个角度。,得到纯弯情况下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7.4) 上式中正应力的正负号与弯矩及点坐标y的正负号有关。实际计算中,一般根据截面上弯矩的方向,直接判断中性轴的哪一侧产生拉应力,哪一侧产生压应力,而不必计及M和y的正负。,z,y,Wz 称为弯曲截面系数(或抗弯截面模量),其量纲为长度3。国际单位用m3或mm3 。,对于宽度为b、高度为h的矩形截面,抗弯截面系数为 直径为d的圆截面,抗弯截面系数为,内径为d、外径为D的空心圆截面,抗弯截面系数为 轧制型钢(工字钢、槽钢等)的Iz 、 W值可从型钢表中查得。,横力弯曲作用为:,z,y,o,例1:两矩形截面梁,尺寸和材料的许用应力均相等,但放置如图(a)、(b)。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两者许可载荷之比 P1P2?,CL8TU7,解:,例2: 矩形截面梁当横截面的高度增加一倍,宽度减小一半时,从正应力强度条件考虑,该梁的承载能力将是原来的多少倍?,解:,由公式,可以看出, 该梁的承载能力将是原来的 2 倍。,二、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课本第三节),设max是发生在梁最大处的工作应力,则: 上式即为梁弯曲时的正应力强度条件。,最大工作 应力,材料的 许用应力,对于等截面直梁,若材料的拉、压强度相等( 塑性材料),则最大弯矩的所在面称为危险面,危险面上距中性轴最远的点称为危险点。此时强度条件可表达为:,对于由脆性材料制成的梁,由于其抗拉强度 t 和抗压强度 c 相差甚大,所以要对最大拉应力点和最大压应力点分别进行校核。,强度条件可以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梁的校核强度 2)设计梁的(最小)截面尺寸 3)确定梁的(最大)许用外载荷 F (难点)。,解题的基本过程: 1,分析题意是等直梁,还是变截面梁,是塑性材料, 还是脆性材料。 2,是三类问题中的那一类问题。 3,先求梁或结构的反力 4,求作每一梁的内力图(这里是弯矩图) (确定危险截面) 5,写出公式,再求解。 6,正确回答问题。 (如:强度够、强度不够),例3:图示外伸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材料的许用应力=160MPa,校核该梁的强度。,CL8TU10,解:由弯矩图可见,该梁满足强度条件,安全,例4: 已知楼板主梁由工字钢制成,尺寸如图,=152MPa。试选择工字钢的号码。,2.5m,2.5m,2.5m,解: 解得:FA= FB= 753/2=112.5kN,FB,FA,2.5m,2.5m,2.5m,M A右=0; M C右= M C左=112.52.5=281.25kN M D左= 112.55752.5=375kN 利用对称性:,A,B,F=75kN,C,D,E,10m,FA,FB,2.5m,2.5m,2.5m,M,+,375kNm,查表 56b Wz=2446.69cm3 56c Wz=2551.41cm3 所以选56c 。 注: 选56b , max=153MPa (max- )/ =0.65 5 , 故也可选56b 。,例5:图示铸铁梁,许用拉应力t =30MPa,许用压应力c =60MPa,z=7.6310-6m4,试校核此梁的强度。,CL8TU12,C截面:,B截面:,例6:已知梁由铸铁材料制成, 截面尺寸如图,Iz=5493104mm4, t =30 Mpa, c = 90MPa。试求 F 。,C,F,B,D,q=F /b,2 m,2 m,2 m,解: MB=0 FA2b +Fbq . b 2 /2=0 FA = F/ 4,FA,FB,M A右=0; M C右= M C左= F/ 4b = F b / 4 M D左=0 M B左= M B右=q . b 2 /2=F b / 2,AC段线性,CB段线性,BD段下凸,FA,FB,Fb/4,Fb/2,+,M,可能危险横截面为 C, B 截面: C 截面下拉上压; B 截面下压上拉。 MC MB,计算比较才能确定 t,max, c,max。,+,-,z,t,max,c,max,+,z,-,c,max,t,max,C截面,B 截面,C 截面: B 截面:,所以取 F =19.2kN,(1) 矩形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2) 工程中常用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 max 的计算 (3) 弯曲切应力强度计算,7.3 弯曲剪应力和强度校核,做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力方向均平行于剪力。 (2)切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 基于上述假定得到的解(当hb时)与精确解相比有足够的精度 。,IZ : 整个截面对中性轴z轴的惯性矩; b : 横截面在所求应力点处的宽度; SZ*: 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 y 的横线以外部分的面积 A*对中性轴的静矩。,一、矩形截面梁的剪应力,y,z,max,max,切应力 沿横截面高度 分布示意图,FQ,SZ* =A* y1 dA y=h / 2 , =0 y=0 , max =3FQ /2A (熟记),二、圆截面梁的剪应力,CL8TU18,下面求最大剪应力:,计算结果表明,在翼缘上切应力很小。,z,max,max,FQ,三、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对于标准工字钢梁:,等截面(矩形、工字形、圆形、薄壁圆环)直梁的max发生在截面的中性轴上,此处弯曲=0正应力,微元体处于纯剪应力状态。,纯剪应力状态强度条件为: max ,设 max是发生在梁最大剪力处的工作应力,则: 上式即为梁弯曲时的切应力强度条件。,最大工 作应力,材料的 许用应力,强度条件可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或三方面应用): 1)强度校核 2)设计(最小)截面尺寸(合理性) 3)确定(最大)允许外载荷 F ,解题的基本过程: 1,分析题意是等直梁,还是变截面梁。 2,是三类问题中的那一类问题。 3,一般先求梁或结构的反力 4,求作每一梁的内力图(这里是剪力图) (确定危险截面) 5,写出公式,再求解(确定危险点)。 6,正确回答问题。(如:强度够、强度不够),2,工程上应用: max max 1)强度校核max max 2)设计(最小)截面尺寸 3)确定(最大)允许外载荷F,例9:圆形截面梁受力如图所示。已知材料的许用应力=160MPa,=100MPa,试求最小直径dmin。,CL8TU19,解:,由正应力强度条件:,由剪应力强度条件:,7.3.3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主要是从三方面考虑:减小最大弯矩、提高抗弯截面系数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1减小最大弯矩 改变加载的位置或加载方式,A,l,B,F,C,M,+,M=Fl / 4,A,l,B,F,C,M,+,M=5Fl / 36,l/6,A,B,F,C,M,+,M=Fl / 8,l/2,D,l/4,l/4,辅梁,+,M,ql2 / 8, 改变支座类型或位置,A,B,q,0.2l,+,M,ql2 / 50,-,l,0.2l,ql2 / 40,ql2 / 50,2提高抗弯截面系数 选用合理的截面形状: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抗弯截面系数愈大,则梁的承载能力就愈高。,z,b,h,z,当截面的形状不同时,可以用比值WZ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