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女性病理特点.ppt_第1页
第四章女性病理特点.ppt_第2页
第四章女性病理特点.ppt_第3页
第四章女性病理特点.ppt_第4页
第四章女性病理特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女性病理特点,1 病因 2 病机,女性病理病机是与内、外等诸科是不同的。在生理上,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气血是通过冲任督带四脉作用胞宫,才使胞宫有经、孕、胎、产的生理功能。所以妇科病机必须是损伤了冲任督带(胞脉胞宫)的功能时才能导致胞宫发生经、带、胎、产、杂诸病。 因此,妇科病因病机与其他各科的不同点构成了妇科的病理特点。,1 病因,一、淫邪因素 概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六淫皆可致病,但妇女以血为本,寒、热、湿邪更易 与血相搏而导致妇产科诸证。 1、寒 寒为阴邪,收引凝涩,易伤阳气,影响气机运行 感受寒邪,冒雨涉水,过食寒凉血为寒凝,胞脉阻滞,可出现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癥瘕。 (3) 机体阳气不足,寒自内生,脏腑功能失常,冲任胞宫受损,出现痛经,带下病,妊娠腹痛,不孕等。,2、热 热为阳邪,耗气伤津,每易动血,迫血妄行。 实热感受热邪,五志化火,过服辛辣,可致阳 热内盛;热毒为实 热之重证 虚热素体阴分不足,阳气偏盛 以致阴虚而生内热 热伤冲任,可出现月经先期,崩漏,经行吐衄,胎 漏,胎动不安,恶露不绝,产后发热等。,3、湿 湿为阴邪,重浊腻滞阻塞气 机 外湿感受水湿,冒雨涉水,久居阴湿之地 (3)内湿脾阳虚弱,运化失职 肾阳不足,气化失常 (4)湿邪依人体阴阳盛衰,转变为湿热或寒湿。 (5)湿毒一为湿热蕴结所致,二从阴部感染而来 湿邪可引出带下病,阴痒,不孕症,妊娠呕吐等,二、情志因素 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情志变化首犯气分,继而影响血分,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常。就女性特点看,怒、思、恐对其影响较著。 怒 抑郁忿怒,气滞,气逆,伤肝。可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经行吐衄,缺乳,癥瘕。 思 忧思不解,每使气结,气结血滞,伤脾。可致闭经,月经不调,癥瘕。 恐 惊恐过度,常使气下、气乱,伤肾。失去对血的统摄和调控,可致月经过多,崩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等。,三、生活因素 1、房劳多产 先天不足 早婚 损伤肾气,耗伤气血。 房事不节 产多乳众 月经病、带下病、胎动不安、堕胎小产、不孕 2、饮食失节 暴饮暴食 过食肥甘 损伤脾胃 饮食偏嗜 寒温失宜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行吐衄、胎动不安 痛经、闭经、带下病,3、劳逸过度 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和产育期劳动要适度。劳则气耗,逸则气滞。劳倦伤脾,过力伤肾。 4、跌扑损伤 跌仆伤血,闪挫伤气,气血两伤,冲任失调导致经产诸病。,四、体质因素 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指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它反映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胜衰所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 。,人体由于先天禀赋的不同,后天营养状态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体质,不同类型的体质,同一因素致病可有不同临床表现。此外,体质强健者,病轻而易治;体质虚弱者,病重而难愈。由此可见,体质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综合能力测试题,(一)、填空 1导致妇科疾病的生活因素主要有 、 、 、 和 。 2寒邪就部位而言有 之分,就性质而论有 之别,但应以 为纲。,3热邪有外热、内热、实热、虚热之分,但应以 为纲。无论实热、虚热都可损伤 而致病。 4湿邪为有形之阴邪,因此湿邪伤人无 之分。但却随人体的 盛衰,以及 之久暂,而发生从化的转变,如湿热、寒湿等。,(二)、A1型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项病证与寒邪无关( ) A月经先后不定期 B妊娠腹痛 C月经后期 D痛经 E 闭经 2情志因素导致的妇科疾病,多易引起什么病变( ) A肝脾 B气分 C血分 D气血 E冲任,3导致妇科疾病主要淫邪因素是( ) A风、寒、湿 B寒、热、湿 C风、湿、热 D燥、湿、火 E暑、湿、热 4下列除哪项外,均与寒邪致病有关( ) A月经后期 B痛经 C闭经 D癥瘕 E崩漏,5下列哪项病证与寒邪有关( ) A月经先期 B经间期出血 C月经过多 D胎动不安 E闭经 6下列哪项病证与热邪有关( ) A月经先后不定期 B经行乳房胀痛 C月经后期 D恶露不绝 E月经过少,(三) B1型单项选择题,A崩漏 B子肿 C带下病 D妊娠腹痛 E妊娠恶阻 1与热邪有关的病证是( ) 2与湿热有关的病证是( ),2 病机 病理机转: 脏腑功能失常 气 血 失 调 直接损伤胞宫,冲 任,一、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肾 病因 先天不足 早婚 房事不节 产多乳众,(1) 肾气虚:病机,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 肾气不足冲任不固,系胞无力,可致子宫脱垂 胎失所系,可致胎动不安 封藏失职,可致崩漏 血海失司,蓄溢失常, 可致月经先后无定期 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1) 肾气虚 :兼证,头晕耳鸣 髓府失养 腰酸膝软 外府失养 小便频数 膀胱失约; (小便清长) 膀胱气化不利 面色晦暗或有黯斑肾水上犯之征 舌淡苔薄,脉沉细,(1) 肾气虚 补肾益气,治则:补益肾气 代表方剂:固阴煎 大补元煎 药物:从肾阴阳两方面加以调治。熟地、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制首乌、菟丝子、覆盆子、鹿角胶、鹿茸、杜仲、续断、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之类,与常用补气药人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之类伍用。,(1) 肾气虚:代表疾病,病名 治则 代表方剂 胎动不安:补肾益气,固冲安胎 寿胎丸 月经先期: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 月经先后无定期 : 补益肾气,养血调经 固阴煎 不孕症: 补肾益气,填精益髓 毓麟珠,(2) 肾阴虚,肾阴亏虚 精亏血少,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 时满盈 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 ; 胞脉失养可致 经断前后证。 不能凝精成孕不孕症 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致月经先期,崩漏,(2) 肾阴虚兼证,头晕耳鸣髓府失养 腰酸膝软外府失养 手足心热阴虚内热 颧赤唇红虚热上犯 舌红苔少,脉细数;,(2) 肾阴虚:治则,治则:滋肾益阴 代表方剂:左归丸 六味地黄丸 补肾地黄丸 常用药物:地黄、黄精、阿胶、山茱芋、龟板胶,常与滋阴降火药物伍用,如:知母、黄柏、泽泻、丹皮、麦冬、玄参等。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2) 肾阴虚:代表疾病,病名 治则 代表方剂 闭经 : 滋肾益阴,养血调经 左归丸 经断前后诸证 滋肾益阴,育阴潜阳 六味地黄丸 不孕症: 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养精种玉汤 崩漏: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3)肾阳虚,肾阳不足 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可致妊娠腹痛,胎动不安,不孕 命火虚衰,可致经行泄泻 湿浊下注,带脉失约,导致带下病 孕期冲任养胎,胎阻气机,湿浊泛溢可致妊娠肿胀等,(3)肾阳虚兼证,头晕耳鸣髓府失养 腰酸膝软外府失养 畏寒肢冷阳气不达 小便清长,夜尿多(小便频数)膀胱失约 膀胱气化不利 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3)肾阳虚:治则,治则:温肾助阳 代表方剂:金 匱肾气丸 右归丸 温胞饮 代表药物:肉桂、附子、补骨脂、仙灵脾、仙茅、菟丝子、巴戟、锁阳、覆盆子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3)肾阳虚:代表疾病,病名 治则 代表方剂 闭经: 温肾助阳,养血调经 十补丸 带下病: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内补丸 不孕症:温肾助阳,化湿固精 温胞饮,(4)滋肾养肝法,补肾法往往于养肝法同用。肝肾同司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肝肾同源。 肝主疏泄,肾司闭藏,一开一合,一泄一藏,肝肾协调,以维持月经的按期藏泻。 肝肾又为冲任之本,临床通过调补肝肾以体现调补冲任。 常用代表方剂:左归丸、杞菊地黄丸。常用补肾药与柔肝药合用,如当归、白芍、阿胶、枸杞、桑椹子等。,(5)温阳行水,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气化失常水湿内停 带下病 水湿下注冲任,或泛溢肌肤 妊娠肿胀 常用代表方剂:真武汤、五苓散 常用药物:温肾助阳药与利水祛湿药伍用,如白术、苍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大腹皮等。,(6)温肾健脾,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或日久化为痰浊 经行泄泻 妊娠肿胀 带下病 月经后期 闭经 不孕症 代表方剂:四神丸合健固汤、温胞饮,肾虚:总治则补肾滋肾,补肾滋肾是治疗妇产科病的一个重要大法。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 注意滋阴不忘阳,补阳不忘阴。 滋阴方中,少佐温阳行气之药。 补阳方中,佐以益阴之品。 景岳全书:“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2.肝:病因,精神抑郁 忿怒过度,(1).肝气郁结:病机,肝气郁结,冲任失畅 血海蓄溢失常可引起月经先后无定期、 胞脉阻滞妊娠腹痛 不能涩精成孕不孕症,(1).肝气郁结 兼证,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肝郁经脉涩滞 烦躁易怒气机不畅 时欲太息气机不利 食欲不振肝气犯脾 舌苔正常,脉弦 肝郁之征,(1).肝气郁结 治则,疏肝解郁 代表方剂:逍遥散 代表药物:香附、乌药、青皮、枳壳、木香、川楝子、荔枝核、延胡索、郁金、柴胡等,(1).肝气郁结 疾病,月经先后无定期 :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妊娠腹痛: 疏肝解郁,止痛安胎 不孕症: 疏肝解郁,理血调经,(2) 肝郁化热:病机,肝郁化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 肝郁化热,经期冲脉气盛,气火循经上犯、损伤阳络经行吐衄。,(2) 肝郁化热:兼证,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肝郁经脉涩滞 烦躁易怒气机不畅 头晕目眩肝热上扰清窍 口苦咽干肝热胆泄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肝郁化热之征,(2) 肝郁化热 治则,疏肝泻火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清肝止淋汤 代表方药:栀子、夏枯草、黄芩、龙胆 草、苦参,(2) 肝郁化热:代表疾病,月经先期: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经行吐衄:疏肝泻火,降逆止血。,(3) 肝经湿热泻肝除湿,病机: 肝气犯脾,肝郁化热,脾虚生湿,湿热蕴结,下注冲任,带脉失约 带下病 阴痒 阴肿 阴痛。,(3) 肝经湿热:兼证,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肝郁经脉涩滞 烦躁易怒气机不畅 头晕目眩湿热熏蒸 口苦咽干湿热熏蒸 便秘溲赤热邪伤津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肝经湿热,(3) 肝经湿热:治则,泻肝(清热)除湿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 代表药物:龙胆草、车前子,(3) 肝经湿热:代表疾病,带下病:泻肝清热除湿 阴痒: 泻肝清热,除湿止痒。,(4)肝气犯脾 疏肝理脾,肝气犯脾 肝脾不和 冲任失司月经不调,不孕 代表方剂:逍遥散、开郁种玉汤 常用药物:疏肝解郁药与健脾理脾药伍用,如白术、山药、茯苓、扁豆等。,(5)肝郁肾虚 调补肝肾,肝郁兼肾虚,冲任失调,导致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病 常用方剂:调肝汤、定经汤 用药:山药、阿胶、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丝子、熟地等,(6)肝血不足 养血柔肝,数伤于血 肝血不足 冲任血虚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动不安、不孕 代表方剂:四物汤、滋血汤、养精种玉汤 常用药物:养血柔肝药与补肾止腰痛药伍用,如杜仲、续断、狗脊、桑寄生等。,(7)肝阴不足 平肝潜阳,肝血不足,孕后血聚冲任以养胎,肝血愈虚 ,肝阴不足肝阳偏亢 妊娠眩晕,产后痉症 代表方剂:一贯煎、三甲复脉汤 常用药物:养血柔肝药与补阴药伍用,如玄参、沙参、麦冬、天冬、龟板、鳖甲、牡蛎等。,八、肝风内动 镇肝熄风,阴虚火旺,肝风内动致妊娠痫证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 常用药物:补阴药与平肝熄风药伍用,如羚羊角、石决明、钩藤、天麻、全蝎、蜈蚣、地龙、僵蚕等。,肝:总治则疏肝养肝,疏肝养肝成为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大法。 疏肝的方法,是郁结者疏之、泄之,上逆者抑之、平之,阳亢者柔之、缓之,以使肝气冲和为要。,疏肝行气之药多辛燥,用量不宜过重。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疏肝方中,宜佐以健脾之品,如逍遥散配伍白术、茯苓,即是此义。 肝气上逆,宜引血下行,常用芍药、代赭石、牛膝、丹参,3.脾,脾主运化。司中气,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后天之本;脾司中气,其气主升,对血液有收摄、控制和保护作用。若脾胃失调,生化之源不足,影响冲任,就容易发生经、带、胎、产、乳各种疾病。,3. 脾:病因,饮食 思虑 劳倦,(1) 脾气不足:病机,脾气不足,冲任不固 血失统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 胎失所载胎动不安、胎漏 系胞无力子宫脱垂。,(1) 脾气不足:兼证,脘腹胀满脾虚运化失职 不思饮食脾虚运化失职 四肢无力脾主四肢 口淡乏味脾失健运 面色淡黄脾虚中阳不振 舌淡,苔薄白,脉缓弱,(1) 脾气不足:治则,健脾益气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常用药物:白术、山药、大枣、甘草、茯苓、人参,(1) 脾气不足:代表疾病,病名 治则 代表方剂 月经先期 补脾益气 补中益气汤 固冲调经 崩漏 健脾益气 固冲汤 固冲止血,(2) 脾虚血少:病机,脾虚血少,化源不足,冲任血虚 血海不按时满盈月经后期、月经过少、 闭经 胎失所养 胎动不安,(2) 脾虚血少:兼证,兼证:血虚型临床表现,(2) 脾虚血少:治则,健脾养血。 常用的代表方剂:归脾汤、八珍汤。 常用药物: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茯神,(3) 脾阳不振:病因,脾肾阳虚 饮食因素,(3) 脾阳不振:病机,脾阳不振,湿浊内停 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带下病; 聚湿成痰,壅滞冲任闭经、不孕 湿浊内停,孕期冲脉气盛,挟痰饮上逆, 可致妊娠呕吐,(3) 脾阳不振:兼证,畏寒肢冷脾虚中阳不振 大便溏泄,甚则浮肿脾虚运化失职, 湿浊内停 舌淡,苔白腻,脉缓滑无力,(3) 脾阳不振:治则,健脾利湿 病名 治则 代表方剂 带下病 健脾益气 完带汤 升阳除湿 妊娠肿胀 健脾除湿 白术散 利水消肿,(3)脾阳不振:痰湿内盛 兼证,兼证: 头晕目眩痰湿中阻,清阳不升 心悸气短痰湿停于心下 形体肥胖痰湿内盛 苔腻,脉滑 痰湿之征,3)脾阳不振: 痰湿内盛 治则,健脾豁痰除湿 病名 治则 代表方剂 月经后期 燥湿化痰 芎归二陈汤 活血调经 闭经 豁痰除湿 丹溪治湿痰方 活血调经 不孕症 燥湿化痰 启宫丸 理气调经 常用药物:半夏、陈皮、天南星、胆南星、前胡、瓜蒌、贝母、竹茹、海藻之类的伍用。,(4)脾胃虚弱 健脾和胃,脾胃虚弱冲任不调,或孕期冲气上逆-胎产病 治法:健脾和胃,佐以消导 代表方剂:香砂六君子汤 常用药物:健脾和胃药如白术、山药、扁豆、甘草、茯苓、薏苡仁、神曲、山查、炒麦芽、莱菔子、鸡内金与中焦行气药如陈皮、枳壳、砂仁等伍用 。,(5)脾阳不振 健脾利湿,脾阳不振湿浊内停 妊娠肿胀 湿浊下注冲任 带下病 代表方剂 :全生白术散、完带汤 常用药物:健脾扶阳药与利水祛湿药伍用。,(6)湿浊内停 健脾豁痰除湿,脾阳不振 湿浊内停化为痰湿壅塞胞脉 月经后期、闭经、 不孕 代表方剂:丹溪治湿痰方、启宫丸 常用药物:健脾利湿药与化痰药伍用,如半夏、陈皮、南星、前胡、瓜蒌、贝母、竹茹、海藻等。,(7)胃寒者 温中和胃,胃中积寒受纳失权经行泄泻 、妊娠呕吐 代表方剂:理中汤、半夏茯苓汤 常用药物:砂仁、肉豆蔻、藿香、丁香、炮姜、吴茱萸等。,(8)胃热 清热和胃,胃中郁热 妊娠呕吐 可导致 产后便秘 邪热入里 产后发热 治则:清热和胃或泻热和胃 代表方剂:白虎汤、麻子仁丸 常用药物:竹茹、黄芩、黄连、大黄等。,(9)胃阴虚 养阴和胃,妊娠恶阻,久吐损伤胃阴 治则:养阴和胃 代表方剂:近效方(青竹茹、麦门冬、前胡、橘皮、芦根) 常用药物:石斛、麦冬、天花粉、胡麻仁等。,3.脾:总治则健脾和胃,治疗大法应是健脾和胃,资其化源。 健脾和胃的方法,须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的法则辨证施治。,补益不宜过于滋腻,温脾不宜过于辛燥。 不宜妄用克罚之品,以免耗损中气,影响运化功能。,4、心 心藏神,主血脉 忧思积念,阴血暗耗,心气不得下达,冲任血少,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可致月经过少,闭经,营阴不足,神失所养,可致脏躁,经断前后诸证 5、肺 肺主气,主肃降,朝百脉而通调水道 阴虚肺燥经期阴血下注,肺阴愈虚,虚火上炎,损伤肺络,以致经行吐衄,孕期肃降失职,则致妊娠咳嗽 肺气失宣水道不利,可发生妊娠肿胀,妊娠小便不通,产后小便不通,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灵枢五音五味:“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由于经孕产乳都是以血为用,而且皆易耗血,所以机体常处于血分不足,气偏有余的状态。 情志变化常引起气分病变 寒热湿邪常引起血分病变 三、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气虚:病机,气虚冲任不固 血失统摄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绝 不能载胎胎动不安 系胞无力子宫脱垂 气虚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产后发热 产后身痛,气虚:兼证,以全身功能活动低下为主要特征 气短懒言气虚中阳不振 神疲乏力气虚中阳不振 舌淡苔薄,脉缓弱 气陷证:头晕目眩清窍失养 小腹空坠气虚失于升提,气虚 :治则,补气,益气 代表方剂:四君子汤 常用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 常用升提药:升麻、柴胡、荆芥穗,气虚:代表疾病,病名 治则 代表方剂 月经过多 补气升提 安冲汤 固冲止血 恶露不绝 益气摄血 补中益气汤 胎动不安 益气固冲安胎 举元煎,气滞气结:,气郁、气结则气滞,气滞血滞,血行迟滞月经后期、痛经、闭经、妊娠肿胀甚至血结成块癥瘕。,气滞:兼证,是以全身或局部的气机不畅与阻滞为主要特征。 胸闷不舒气机失于宣畅 小腹胀痛气机不畅,经脉壅滞。 舌苔正常,脉弦或弦涩有力,气滞:治则,理气行滞 代表方剂:乌药汤 常用药物:香附、乌药、川朴、郁金、沉香、乌药、橘核、荔枝核 “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 理气行滞之法常与疏肝解郁法,活血法同用。,气滞:代表疾病,病名 治则 代表方剂 月经后期 理气行滞 活血调经 乌药汤 痛经 行气活血,祛瘀通经 膈下逐瘀汤 癥瘕 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香棱丸 妊娠肿胀 理气行滞化湿消肿 天仙藤散,气逆,气逆 冲气随之上逆经行 血、妊娠呕吐 兼证 咳逆喘息,或头晕胀痛等症 经行 血疏肝泻火,降逆止血 丹栀消遥散 妊娠呕吐健胃和中,降逆止呕 香砂六君子汤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加味温胆汤 化痰除湿,降逆止呕 青竹茹汤,寒、湿、热引起血分病,寒与血结,血为寒凝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癥瘕、产后腹痛 热与血博,迫血妄行 月经先期、崩漏、堕胎、小产、产后发热、恶露不绝 湿伤于血湿遇热湿热 带下病、阴痒 湿遇寒寒湿 痛经、闭经,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1、经期产时,感染邪毒损伤冲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发热 2、久居湿地,冒雨涉水寒袭胞宫痛经、闭经、癥瘕 3、外伤,不禁房事伤及胞宫,冲任失调月经不调、崩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血虚:病机,冲任血少 血海不按时满月经后期、闭经 胞脉失养妊娠腹痛 胎失所养胎动不安,血虚:兼证,以血不足,脏腑血脉失养,全身虚弱为主要特征 头晕眼花血虚上不荣清窍。 心悸少寐内不养心 皮肤不润外不荣肌肤 面色萎黄或苍白外不荣肌肤 舌淡苔少,脉细无力血虚之征,血虚:治则,补血养血 常用代表方剂:四物汤 常用药物:熟地、白芍、当归、阿胶、龙眼肉;山茱萸、枸杞子之类。,血虚:代表疾病,病名 治则 代表方剂 胎动不安 补血固冲安胎 苎根汤 产后腹痛 养血益气 肠宁汤 闭经 补血养血, 小营煎 调经活血,气血虚弱,气虚者,以补气为主,佐以养血。 血虚者,以养血为主,佐以补气。 气血可以互相滋生,补气足以生血,养血亦能益气。,血瘀:病因,以血液运行迟缓,或阻滞不畅,壅遏脉道为主要特征。 引起血瘀的常见因素:气虚、气滞、寒凝、热灼。,血瘀:病机,刺痛拒按瘀血内停,胞脉受阻 痛有定处 舌紫黯,或有瘀斑紫点 脉沉涩有力,血瘀:治则,活血化瘀。 常用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 常用药物: 赤芍、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川芎、五灵脂、蒲黄、泽兰、三棱、莪术、水蛭、虻虫之类。 “血实者,宜决之”。,血瘀:常见病,病名 治则 代表方剂 月经过多 活血化瘀, 桃红四物汤 固冲止血 崩漏 活血祛瘀, 逐瘀止崩汤 固冲止血 不孕症 活血化瘀, 少腹逐瘀汤 通络温经 产后发热 活血祛瘀, 血府逐瘀汤 和营除热。,血热:病因,感受热邪 五志过极化火 过服辛辣助阳之品 素体阴分不足,阳气偏盛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火盛成毒”。,血热:病机,热伤冲任 迫血妄行月经先期、月经过多、 崩漏、 产后恶露不绝; 损伤胎气胎动不安,血热:兼证,心胸烦闷热邪扰心 渴喜冷饮热邪伤津 小便黄赤热灼膀胱 大便秘结热邪伤津大肠津少 舌红苔黄,脉滑数,血热:治则,治则:清热凉血。 代表方剂:清经散、保阴煎 常用药物: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 玄参、白芍 注意事项:因女性“不足于血,清热不宜过用苦寒。”应注意养阴。,血热:代表疾病,病名 治则 代表方剂 月经先期 清热降火, 清经散 凉血调经。 崩漏 清热凉血, 清热固经汤 固冲止血。 恶露不绝 养阴清热, 保阴煎 止血凉血。 胎动不安 清热凉血, 保阴煎 固冲安胎。,血寒:病因,感受寒邪 冒雨涉水 过食生冷 实寒:外寒与血相博。 虚寒:阳气不足,血失温化。,血寒:病机,寒客冲任, 胞脉阻滞,血为寒凝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闭经 阳虚内寒,生化失期,气虚血少,冲 任不足 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血寒:兼证,小腹冷痛寒客胞中,血行不畅 得温痛减得热后血脉暂通 畏寒肢冷 寒伤阳气,阳气不达 面色青白 舌黯苔白,脉沉紧,血寒:治则,温经散寒 代表方剂:温经汤 组成:人参、川芎、芍药、丹皮、甘草、当归、肉桂、莪术、牛膝,血寒:代表疾病,病名 治则 月经后期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月经量少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闭经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痛经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固冲止血,收涩止血:龙骨、牡蛎、仙鹤草、海蛸、 棕榈炭 温经止血:艾叶炭、炮姜炭、赤石脂、鹿角胶 清热凉血止血:黄芩、炒黄柏、丹皮炭、侧柏炭、炒地榆、炒槐花、贯众炭、茜草根、,养阴清热止血:旱莲草、炒白芍、乌梅炭、五倍子、苎麻根、白茅根 化瘀止血:大小蓟、炒蒲黄、炒丹参、血余炭、三七、益母草,气血为病总治则调理气血,病在气分,以治气为主,治血为佐。 病在血分,以治血为主,治气为佐。,妇科外治法,妇科外治法最常用于前阴诸病。 在外治法中常选用清热、解毒、杀虫、收敛之类的药物。 清热的常用药物:黄柏、黄连、知母。 解毒的常用药物: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鱼腥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 杀虫的常用药物:苦参、鹤虱、蛇床子、百部、雄黄、白头翁等。 收敛的常用药物:乌梅、五倍子、赤石脂、乌贼骨、海蛤粉、枯矾等。,妇科外治法的原则,1.所有外用制剂(栓、膏、散等)必须按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消毒后使用(院内用药需有批准文号);所有自煎外用药水,必须煮沸2030分钟以上备用。 2.治疗部位应常规清洁或消毒。,3.月经期不宜施用外治法,妊娠期、新产后宜少采用外治法,特殊需要者除外。 4.外用药物治疗期间,禁止房事或盆浴。 5.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局部外治与全身调治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辨证论治。 6.准字号妇科外用药物,按说明书使用。,(二) 妇科常用外治法,1. 熏洗法 适用范围 用药水熏蒸和洗涤外阴局部的方法。主要用于外阴瘙痒、湿疹、肿胀、溃疡等。 使用方法:煮沸2030分,先熏后洗。 2. 冲洗法 适用范围 用药水冲洗阴道、外阴的方法 。用于阴道炎、急慢性宫颈炎。,3. 纳药法 栓剂 膏剂 粉剂 适用范围 将外用药物放置于阴道穹窿和子宫颈部位的方法 4. 贴敷法 适用范围 将外治用的水剂、散剂或膏剂用无菌纱布贴敷于患处的方法 主要用于外阴或乳房的病变,如外阴肿胀、外阴溃疡、外阴脓肿切开、急慢性乳腺炎或回乳。,妇科疾病的四诊要点:,月经史: 了解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行天数,末次月经日期,末次前月经日期,经量、 经色、经质的变化,经期前后的症状,现在或经断前后的情况。,望月经,经量过多血热、气虚 经量过少多属血虚、血寒 经量时多时少多属气郁、肾虚 经色紫红或鲜红血热;,经色淡红气虚、血虚 经色紫黯瘀滞。 经质稠粘瘀、热 经质稀薄虚、寒 挟紫黯血块者多属血瘀。,经期提前血热或气虚; 经期错后血虚或寒凝; 经期或先或后肝郁或肾虚 月经7天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 2天者月经过少。 育龄妇女突然停经,应注意是否妊娠。,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实证; 经后腰痠腹痛,按之痛减虚证。 胀甚于痛者,多属气滞; 痛甚于胀者,多属血瘀。 小腹冷痛喜按,得温痛减,多属虚寒;小腹冷痛拒按,得温痛减,多属寒实。,月经病脉,脉缓弱者 气虚 脉细而无力或细弱者, 血虚; 脉沉细者 肾气虚;,脉细数者 肾阴虚,或虚热; 脉沉细而迟或沉弱者 肾阳虚,或虚寒。 脉弦者 气滞、肝郁;,脉涩有力, 血瘀; 滑而有力者, 痰湿 脉沉紧者 血寒;,脉滑数、洪数者, 血热; 脉弦数有力者 肝郁化热。,婚产史,问结婚年龄,配偶健康情况。孕产次数。有无堕胎、小产、难产、死胎、葡萄胎、胎前产后诸病,以及避孕措施等。,妊娠病脉,妊娠3个月后,六脉平和滑利,按之不绝,尺部尤甚 沉细而涩或两尺弱甚 肾气虚衰,冲任不足,易致胎动不安、堕胎等。,带下,带下色白脾虚、肾虚 带下色黄湿热或湿毒 带下色赤或赤白相兼血热或邪毒 带质清稀脾虚、肾虚 带质稠粘多属湿热蕴结。,带下量明显增多,色白清稀,气味腥臭者,多属虚证、寒证; 色黄或赤,稠粘臭秽者,多属热证、实证。,带下脉,脾虚湿盛:脉缓滑 肾气虚损:脉沉弱 湿热:脉滑数或弦数 寒湿:脉沉紧或濡缓,恶露,恶露量多,色淡,质稀气虚 色鲜红或紫红,稠粘多属血热; 色紫黑有块血瘀。,临产脉,临产脉 六脉浮大而滑,即产时尺脉如切绳转珠 产后脉 产后冲任气血多虚,脉多虚缓平和,按诊,小腹疼痛拒按,多属于实; 隐痛而喜按,多属于虚; 诊四肢不温,小腹疼痛,喜热喜按,多属虚寒。,若察得小腹内有结块,则为癥瘕之病;其结块坚硬,推之不动,按之痛甚者,为血瘀; 其结块不硬,推之可移,按之可散者,为气滞。,四肢冷凉,多为阳虚、气虚之征; 若手足心热,则属阴虚内热之象。 妊娠肿胀者,临诊常按下肢。 若按胫凹陷明显,甚或没指者,多属水盛肿胀; 按之压痕不显,随手而起者,属气盛肿胀。,妇科采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是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个别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如产后发热的感染邪毒型)。,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大法,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综合能力测试题,1妇产科病机与内科、外科等其他各科病机的不同点,就在于妇科病机必须是 。 2妇产科疾病的病理机转,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即 、 、 。 3妇科采用的辩证方法主要是 和 ,个别采用 。,4. 肾气虚,冲任不固,导致妇科疾病,治疗宜 为主 5.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妇科疾病,治疗宜 为主 6.肾阳虚,冲任失于温煦,导致妇科疾病,治疗宜 为主,7.肝气郁结,冲任失畅,导致经、带、胎、产诸病,治宜 为主 8.脾胃虚弱,冲任不调,或孕期冲气上逆,导致胎产诸病,治疗宜 9.脾虚血少,冲任血虚,导致经、带、胎、产诸病,治宜 为主,10.病在气分,以 为主, 为佐;病在血分,以 为主, 为佐,(二)、A1单项选择题,妇科病的发病机理,可概括为( ) 、先天肾气不足,后天房劳多产损伤肾精,肾虚,冲任不固。 B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 C、抑郁愤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冲任失畅 D忧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冲任不固,气随血陷,脾失统摄。 E忧愁思虑,心阴暗耗,营血不足,冲任虚损。,2脏腑功能失常是发生妇科疾病的重要机理,而主要涉及的脏腑是( ) A肾肝脾 B脾肺肾 C心肺肾 D心肝肾 E肺脾心,3肾阴亏损,精亏血少,冲任血虚,可致( ) A月经先后无定期 B月经后期、月经过少 C月经先期、崩漏 D经行泄泻、宫寒不孕 E妊娠肿胀、带下病,4下列病证中,哪项与肝郁化热有关( ) A月经过少 B经间期出血 C月经过多 D缺乳 E痛经,5下列病证中,哪项与气虚,血失统摄有关( ) A月经过少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