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docx_第2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docx_第3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docx_第4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湘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思考地理环境决定论即为自然环境决定论,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在人地关系上,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决定因素,人类社会活动是自然因素制约作用的结果,所以其实质是自然环境决定论。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时间思想论主张19世纪近代地理环境决定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20世纪初可能论该理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二战”以后和谐论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论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判断1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的演进。( )2由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导致现代环境问题突出。( )3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都超过了农业社会。( )探究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定修建一条渠道,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以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但是,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巨,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该县人民不畏艰辛,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清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1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是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表现?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该思想体现最明显的是什么时期?答案该县的引水工程是“人定胜天”思想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工业文明时期。2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好处?答案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地方经济得到发展。3根据人地协调论观点,该地从邻县调水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答案应控制调水量。如果引水量太大,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期生产力水平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人类社会早期极为低下,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生物资源遭到一定的破坏,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被动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崇拜、依赖自然农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广度都增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成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工业文明时期极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先后出现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空前发展,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有些环境问题危及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了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1)乙图与甲图相比,造成洞庭湖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是“_”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其后果是_。(2)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这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答案(1)围湖造田人定胜天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洞庭湖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这体现了人地协调论。解析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致使湖面面积大规模缩小。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调蓄长江洪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湖面锐减的结果是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洞庭湖的生态价值,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防灾兴利之本。我国古代道教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和“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回答12题。1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A古希腊时代 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2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A要想富,多砍树 B讲卫生,用一次性饭盒C过日子,多生孩子多福寿 D到市场买菜,自备篮子答案1.D2.D解析第1题,“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20世纪60年代。第2题,乱砍滥伐、使用一次性饭盒、多生孩子这些做法都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和“生态论”以及“和谐论”在诞生时间上呈现逐次递进的关系B“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C“可能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影响较小D“人地协调论”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答案A解析工业革命后,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观点被他人所利用,发展成为近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20世纪初,法国地理学家提出“可能论”,随后出现了“适应论”和“生态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谐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又叫“人地协调论”。4下面是美丽中国的漫画,“美丽中国”反映的思想属于下列哪种人地关系理论()A人定胜天论 B人地协调论C适应论 D环境决定论答案B解析“山绿了、天蓝了、水清了、民富了”反映了自然和人类的发展相协调,符合人地协调论的观点。5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阅读分析下面三幅图,回答13题。1甲图中“先民拜虎为神”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2乙图中人们的行为所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遭到破坏 B自然资源面临枯竭C环境污染 D生物多样性受损3下列人们的行为目的与丙图中人们的行为目的一致的是()A进行垃圾分类 B进行伏季休渔C建设水土保持林 D设立自然保护区答案1.A2.D3.D解析第1题,远古时期,人们对老虎产生崇拜,说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第2题,人们大规模猎杀老虎,反映了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其所导致的主要问题是老虎这一物种濒临灭绝,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第3题,保护老虎,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一致;进行垃圾分类,目的是减轻环境污染;进行伏季休渔,目的是资源的持续利用;建设水土保持林,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5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 B乙C丙 D丁6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答案4.A5.B6.B解析第4题,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第5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第6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8图示该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A B C D答案7.A8.B解析第7题,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并通过b收集废水;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a为污水处理。第8题,该区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是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相处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据此完成910题。9J博丹的主张体现出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A人定胜天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地协调论10J博丹的思想类似于以下哪一位学者的思想()A孟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P白兰士: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CF拉采尔: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D贾思勰: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答案9.B10.C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J博丹主张各地区的人类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这与F拉采尔的近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类似。科学家在设计宇宙飞船时,非常珍惜飞船的空间。在飞船中几乎没有废物,乘客的排泄物净化成氧气、水和盐回收使用,构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宇宙飞船经济”就是根据这一设计思想提出的,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都靠完善的循环来满足。据此回答1112题。11“宇宙飞船经济”体现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协调思想D人地对抗思想12下列生产活动不属于“宇宙飞船经济”的是()A大力发展有机农业B向外国出口垃圾C对废弃物再利用D大力开发风能答案11.C12.B解析第11题,“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根据生态学原理把地球建造成一个自给自足、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体现的是人地协调思想。第12题,向外国出口垃圾是典型的转嫁环境污染,与“宇宙飞船经济”不符。13下列景观图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2)环境问题从哪幅图代表的阶段开始出现?(3)当图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4)图体现了人类对待环境问题的哪种道德观?答案(1)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2)图。(3)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4)当人类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答案合理即可)解析第(1)题,图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活动场景,那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靠采集与狩猎为生,处于被动地适应环境的境地。第(2)题,环境问题是从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图代表了该阶段。第(3)题,图示意乱砍滥伐导致植被大量破坏,甚至消失。第(4)题,图反映了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为,说明人类已经意识到对后代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14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_。(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中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提高环境质量 人类与环境协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矛盾物质资料生产 协调A_,B_,C_,D_,E_,F_。(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