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精练(5)《诗经》两首.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精练(5)《诗经》两首.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精练(5)《诗经》两首.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精练(5)《诗经》两首.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精练(5)《诗经》两首.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两首1、下边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n) 靡室劳矣(m) 犹可说也(tu)B.匪来贸丝(fi) 乘彼垝垣(u) 自我徂尔(c)C.夙兴夜寐(s) 隰则有泮(pn) 无食桑葚(shn)D.载笑载言(zi) 无与士耽(dn) 渐车帏裳(chn)2、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玁狁孔棘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A.B.C.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校举行的“我读诗经”比赛活动,使我们锻炼了组织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彰显了青春活力,提升了诗歌鉴赏水平。B.“两让两争取”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使我们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名校。C.根据各种民调显示,人们高度钦佩中央的反腐勇气,坚决拥护中央对所有贪官开展调查的决定。D.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求我们的政府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夙兴夜寐,勤勉工作,做好履职尽责的表率,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人和人之间的艺术欣赏品味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人喜欢追捧相声,有的人则对气势澎湃的钢琴演奏甘之如饴。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宵衣旰食,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移动支付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了争夺市场,支付宝、微信支付掀起了红包大战,谁会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汇聚优秀师资和生源的所谓“超级中学”看似风光无限,可对那些本该健康发展的普通高中来说,却不啻于釜底抽薪,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苦难出佳作,蚌病成珠这样的规律在古代诗人身上屡见不鲜,不得志的李商隐、亡国之君李煜他们的诗歌均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A.B.C.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A.B.C.D.6、下列诗句没有同时运用比、兴两种手法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D.采薇采薇,薇亦作止7、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它是一种正统音乐。B.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C.采薇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赏,表现出一种自豪感。D.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篇章结构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收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_?对此,他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由此形成风俗、风情、风致等。换言之,诗经之“风”,就是指各地区的“风俗习惯”。A.孔子在编集诗经时,是如何将一部分诗选入“风”的呢B.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C.在编集诗经时,孔子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编入“风”呢D.诗经中的部分诗,是如何被孔子选中并称为“风”的呢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以托物起兴的写法著称,关雎中的诗句 “关关雎鸠”以鸟的鸣叫声来引出爱情,氓中的诗句“_”以桑叶的质色润泽来暗示女子年轻貌美。2.诗经氓中,女子回忆起年少时与男子在一起欢乐相处的场面的诗句是“_,_”。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10、采薇中对比主人公昔日离开家乡与如今战斗归来的场景,以表现其复杂心情的经典诗句是:_,_。_,_。1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无与士耽耽:_(2)二三其德德:_(3)靡室劳矣靡:_(4)躬自悼矣悼:_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几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所选章节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形象?4.把所选章节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言既遂矣,至于暴矣。1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君子于役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役:服役。埘(sh):在墙上凿洞修成的鸡窝。 恬(hu):相会。桀:供鸡栖息的小木桩。括:至,到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以重叠章句的手法来推进情感的抒发。B.每章开头,都是男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C.主人公带着叹息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D.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E.本诗的末句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艰难。2.本诗的两章中都有景物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官采诗”的说法值得注意。“采诗”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 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经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玑撰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比如秦风蒹葭中第一句“蒹葭苍苍”,陆疏云:“蒹,水草也。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青、徐州人谓之蒹,兖州、辽东通语也。葭,一名芦菼,一名薍,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锐而细,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薍别草也。”明人毛晋据陆疏所作毛诗陆疏广要,其中辨蒹、葭之别,并录别名十五种。如此详细的分辨考证,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也有他们思考判断(“验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诗经成了一种“博物志”。很显然,熟读诗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物”而已,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有关的“父慈子孝”的故事,魏文侯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于中山,三年间都很少往来,一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向文侯进献礼物,文侯问太子平常读什么书,赵答诗经,文侯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黍离。熟悉诗经的文侯当然知道,晨风写的是“未见君子”的忧伤心事,而黍离则抒故国之思,于是立刻赐给太子一袭衣裳,并敕令赵仓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达。太子击受赐开箧之后,发现下裳在上、上衣在下,马上吩咐安排车驾,即要前往晋谒文侯。赵仓唐大惑不解,太子击解释道:君侯赐衣,其实不是让我御寒,而是下令召还,这就是齐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果然,太子复归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欢喜。可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王公贵族,常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由此交流沟通,既能矜持含蓄地传递话语,亦使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摘编自谷卿诗经里的物、事、情、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既是一部教材,又是一门课程。B.读诗经益处多多,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其是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C.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的注解,为人们解读诗经及其成书年代提供了思考方向。D.魏文侯赐衣给太子,并命令太子击的舍人务必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是文侯对太子击的一次考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论证诗经的认知作用,进而论证诗经交流作用,整体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推进的。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论证了诗经在识物上的作用,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C.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这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D.文章引用父慈子孝的事例是要论证使用诗经诗句是含蓄地传递信息的途径,并且具有保密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能够帮助贵族子弟提升对自我的认知和情感,因此周王朝统治者派出专人采集歌谣, 从而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B.在前贤著述启发之下,陆玑撰成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作者大量引用毛诗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C.从汉至明,学人对诗经中提及的动植物做出了各种详细的分辨与考证,这体现了古人求实严谨的治学精神。D.人们可用诗经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只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贵族,就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14、诗经是一条河,是一条文字之河,自古及今,它不停地流淌。让我们从这条河流中汲取一些写作的智慧吧!请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以“梦想”为话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用字字音。“氓”应读“mn”,“戟”应读“j”。 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于”通“吁”.“说”通“脱”,脱身.“泮”通“畔”, 边岸。“棘”通“急”,紧急。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项,缺少主语通过”与“使”删去其一。C项,句式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D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可改为“提髙执政能力和水平”。 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语义重复。“夙兴夜寐”的意思是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与“勤勉工作”有重复。望文生义。“甘之如饴”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使用正确。“宵衣旰食”的意思是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使用正确。“拭目以待”意思为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不合语境。“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正确。“蚌病成珠”指珍珠由蚌痛苦孕育而成,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语段橫线后的“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来看,横线处的最后一空应填,据此排除A、B两项。正因为诗经“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才会有“诗三百”的称谓,故应在前,据此排除D项。故选C。 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同时运用比、兴两种手法.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错,只是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横线处的句子承上启下,后文的主语是“孔子”,从主语致性的原则出发,排除D项。从内容上看,本段谈论的是用“风”来称呼部分诗歌的原因,而并非诗经中诗歌的选择方式或一部分诗编入“风”的原因,排除A、C两项。故选B。 9答案及解析:答案:1.其叶沃若; 2.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3.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沃; (2)晏;(3)夙,寐,靡。 10答案及解析:答案: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解析: 11答案及解析:答案:1.沉溺; 品德、德行; 无、没有; 伤心; 2.比兴。以“桑”比兴,用自然现象来暗示女主人公的爱情和生活的变化,分别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青春美丽和憔悴被弃,生动形象,意蕴丰富,能激发读者联想,诗意盎然,含蓄隽永。3.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忠于爱情却不幸被弃,满腹怨恨,却无人理解同情,只能独自一人后悔痛苦至极的劳动妇女形象。4.(1)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2)(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凶恶起来了。解析:2.“比兴”就是比喻和联想,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兴手法,一般能起到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解答时,要紧扣桑和人的关系,抓住比兴手法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3.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节选的这三个章节, 写了女主人公痛诉自己无辜被弃的经历。抓住关键语句“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等语句,再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即可。 12答案及解析:答案:1.BE; 2.诗中描绘了一幅思妇晚景图:日暮黄昏,牛羊下山,群鸡归窝,思妇伫立凝望。运用衬托手法,以禽畜归家衬托女主人公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更见情浓。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都是男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理解有误,本诗写妻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E项,“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艰难” 理解有误,本诗的末句是女主人公由盼丈夫归不得而转变为对丈夫生活的关心、挂念与期望。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应首先对诗中所描绘的具体图景及景物特点进行概括。本诗的两章都运用了“赋”的手法,对鸡回巢栖、夕阳西沉、羊牛归栏的农家生活平铺直叙,做了极为生动而细腻的描绘。本诗还运用了 “兴”的手法,“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不仅是直接写景,更是通过这几句刻画的日常生活细节,点染着思妇家庭生活的情景与妻子思夫的气氛,用黄昏的群鸡归窝、羊牛下山的景色,衬托出女主人公对远方服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C; 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足见其是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是“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当作”不是“是”。故选B。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