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doc_第1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doc_第2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doc_第3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doc_第4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 (硕士) 同济大学 二 0 一一年五月 目目 录录 零 总体思路 1 一 培养目标 3 二 培养标准 5 1 知识体系标准 .5 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5 1.2 自然科学知识 .5 1.3 工具性知识 .5 1.4 专业知识 .5 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6 2 能力体系标准 .6 2.1 获取知识能力 .6 2.2 应用知识能力 .6 2.3 工程实践能力 .6 2.4 开拓创新能力 .6 2.5 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7 2.6 组织协调能力 .7 2.7 国际视野 .7 3 人格体系标准 .7 3.1 人文素质 .7 3.2 科学素质 .7 3.3 工程素质 .7 三 标准实现 9 1 知识体系重构 .9 2 专业实践体系 11 3 学位论文 11 3.1 选题要求 11 3.2 形式要求 11 3.3 内容要求 11 3.4 质量要求 12 4 标准实现方式 12 5 标准实现矩阵 14 四 基本教学条件 .16 1 师资队伍 16 1.1 任课教师 16 1.2 指导教师 16 2 教材 16 3 图书资料 16 4 实验室 17 5 专业实践基地 17 6 学校政策支持 17 7 学校经费支持 17 五 培养方案 .19 1 “4+2”/“4+2.5”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 .19 1.1 学制与学位 19 1.2 选拔机制 19 1.3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19 1.4 专业实践 20 1.5 中期考核 20 1.6 学位论文 20 1.7 其他 20 2 “4+1+2”计划(中法双学位、中西双学位) .20 2.1 学制与学位 21 2.2 选拔机制 21 2.3 双导师制 21 2.4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21 2.5 中期考核 21 2.6 论文要求 22 2.7 其他 22 六 企业培养方案 .23 1 企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 23 2 企业培养(专业实践)方式与内容 23 2.1 专业实践方式 23 2.2 专业实践内容 23 3 专业实践时间 24 4 专业实践实施过程和质量控制 24 4.1 准备阶段 24 4.2 专业实践阶段 24 4.3 考核阶段 25 5 企业条件 25 6 师资队伍 25 6.1 校内导师 26 6.2 校外导师 26 6.2.1 资格要求 26 6.2.2 权利和义务 26 7 考核内容和方式 26 8 纪律、考勤与安全 26 七 质量保证体系 .28 附录 1-A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阶段(4+2: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设置 .31 附录 1-B CURRICULUM PROVIDED BY ECOLE DES PONTS FOR TONGJI STUDENTS DURING THEIR SECOND AND THIRD MASTER YEAR STUDY AT ECOLE DES PONTS .43 附录 2-A 各类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及评审要求 45 附录 3-A 部分校企联合培养单位及培养内容 47 附录 3-B-1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书 49 附录 3-B-2 土木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流程图 51 附录 3-B-3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企业项目征询表 52 附录 3-B-4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申报表 53 附录 3-B-5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 54 附录 3-B-6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实践协议书 55 附录 3-B-7 同济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 59 附录 3-B-8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保险计划的实施细则 6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硕士研究生层次硕士研究生层次) ) 零零 总体思路总体思路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自 1914 年创立以来,始终十分重视并身体力行“严谨、求实、团 结、创新”的精英人才培养。在研究生教育层面,1981 年以结构工程为代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被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三十年来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 才。但是在新世纪,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工程教育界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为 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就土 木工程学科而言,尽管已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未来 土木工程业的发展给土木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而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目 前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研究生的知识学习与更新、知识创造和继续学习的 能力不强;在工程决策、设计和建设阶段,土木工程师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环境 和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性;土木工程师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规划过程中很难参与决策;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土木工程师大都愿意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缺乏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难以逐步提升;研究生毕业就业企业成长的过程长,彼此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相对应的,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相互利用与发挥;与机械、电 子等行业相比,土木工程师的国际化程度不够。 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把人文精神、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工程 素养、领导才能、活动能力、创新潜质等融合在一起,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或社会问题制定 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土木工程人才。 针对于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总体办学思想与理念是: 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注重专业基础教学与行业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和谐统一;注重专业基础教学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培养的相 互促进。 采用思维方式培养,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训练等不同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工程素质和人文素质。 土木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应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而展开,并贯穿 整个教学过程。 不仅注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实验平台与创新实践基地、成长环境等人才培养 架构中各组成要素自身的优化建设,而且注重彼此间的优化组合,以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 性、完整性和先进性。 注重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与教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对教学和 人才培养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根据这一办学思想与理念,以及目前本科通识教育为主、研究生专业教育为主的培养特点,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采用“以人为本”的“4+M”人才培养模式。包括: 4+0:四年制本科生,毕业后获学士学位; 4+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工程硕士学位; 4+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工学硕士学位; 4+2+3: 本硕博连读,毕业后获工学博士学位; 以及与境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硕士双学位(4+1、4+2、4+1+2) 、博士(4+2+3)培养计划。 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仅涉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培养标准、标准实现、培养方案 和企业培养方案。考虑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作为“引领”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国家重 点学科之一,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无论对学 术型工学硕士还是对专业型工程硕士,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 际视野等方面的要求应是同一层次的,仅在培养的具体方面有所侧重,二者有共通性;但计及 学术型工学硕士已有多年培养经验,这里仅着重阐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卓越工程师教 育培养计划” 。 一一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未来科技 进步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获得工程师工程师的良好训练; 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 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胜任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教育, 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 能力的卓越人才能力的卓越人才。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 : 吸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论文撰写的单线条教学 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为基础,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 力的名师和教学团队为保障,创建以“4+M”本-硕-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课堂教学链,以校 企联盟、实践基地、创新研发基地为创新实践链,以“双学位”中外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为交流合作链的全方位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架构如图 1 所示。 硕士研究生:面向未来的卓越人才 课堂教学链课堂教学链 (“4+M”本-硕-企 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英语课程、学术研讨 会) 创新实践链创新实践链 (校企联盟实践基地 科研实习基地创 新研发基地) 交流合作链交流合作链 (中外双学位项目 暑期班学生交流 国际会议) 教师: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国际化教学团队 图 1 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构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层次) 卓越人才的培养采取“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多样化、递进式的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以四年制本科 为基础,以工程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将本科和硕士两个阶段综合考虑,相 关课程贯通,减少本科毕业考硕士的环节,减少课程重复,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形成“4+M” 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在“4+M”培养模式中,培养模式中,4 代表本科代表本科 4 年,年,M 代表多样化的硕士培养模式,代表多样化的硕士培养模式, M=13,分别说明如下: 4+2:同济大学本-硕一体培养的专业型工程硕士,毕业后获工程硕士学位,以实际应用实际应用为 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为企业培养应用型、 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4+2.5:其他高校本科生进入同济大学“卓越计划”的专业型工程硕士,由于未施行本-硕 一体知识体系学习,学制延长 0.5 年;其余(含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实践体系、 学位论文等)均不变,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联合培养联合培养:与境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硕士双学位(4+1、4+2、4+1+2)培养计划。 二二 培养培养标准标准 未来的优秀土木工程师应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本科毕业生的基础 上,应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具有以下更高的要求。 1 1 知识体系标准知识体系标准 经过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丰富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丰富 知识,尤其是知识,尤其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 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及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1.1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包括: 1) 现代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 2) 自然辩证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3) 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法律知识。 1.21.2 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包括: 1) 掌握高等工程数学; 2) 了解现代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最新发展; 3) 了解其他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 1.31.3 工具性知识工具性知识 熟练掌握工具性知识。包括: 1) 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好的翻译写作和听说交流能力; 2) 熟练掌握文献、信息、资料的一般检索方法及互联网检索技术; 3)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通用软件的应用技术和语言编程技术。 1.41.4 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学 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的知识。包括: 1) 掌握结构动力学结构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 2) 掌握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 3) 掌握现代工程材料现代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4) 掌握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5) 掌握钢结构钢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6) 掌握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如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等)的基本理论、 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7)掌握现代土木工程施工现代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8)掌握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9)掌握土木工程结构的全寿命分析、维护理论、全寿命分析、维护理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0) 掌握土木工程试验土木工程试验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掌握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防灾减灾(包含风、地震、火灾、爆炸等灾害)的基本原理、技术现 状和发展趋势。 1.5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包括: 1)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建设、设计、施工、研究与开发等的法律、法规和 规范; 2) 熟悉建筑、城市规划、房地产、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土 木工程机械及交通工程、土木工程与环境的基本知识。 2 2 能力体系标准能力体系标准 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具 体表现在: 2.12.1 获取知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 1) 通过查阅文献、学习和交流等多种方式,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 及时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及时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 2.22.2 应用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学会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包括: 1)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全面了解问题; 2) 定义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提炼问题; 3) 建立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等手段进行具体分析; 4) 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2.32.3 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1)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2) 能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 作。 2.42.4 开拓创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1)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具有开展创新性研究、创新性设计、创新性试验以及创新性开发等活动的能力,从而 开发土木工程新技术和新产品。 2.52.5 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1) 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善于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 方式; 2) 具有在学科内、跨学科、多学科领域以及跨文化背景进行合作的能力; 3) 勇于挑战和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2.62.6 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1) 具有较强的领导意识和系统性思维能力; 2) 具有组织和开展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 保险等的能力; 3) 具有较强的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2.72.7 国际视野国际视野 1) 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先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3 3 人格体系标准人格体系标准 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与工程综合素质,表现在: 3.13.1 人文素质人文素质 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2) 具有全球视野和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意识具有全球视野和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意识; 3)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体现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较高素养体现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较高素养;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应对危机和挑战; 5) 具有传统意识和理性的批判精神,能承担优秀工程师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具有传统意识和理性的批判精神,能承担优秀工程师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6) 坚定地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坚定地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3.23.2 科学素质科学素质 1)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具有面向未来,开拓进取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开创精神; 3)具有针对工程问题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 4)具有解决抽象和复杂问题抽象和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 5)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 3.33.3 工程素质工程素质 1) 具备对个人和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 2) 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具有对新技术的推广或对现有技 术进行革新的进取精神进取精神; 3) 具有在前瞻未来、承担责任、规划前景、和团队合作时,面对挑战和挫折的乐观主义乐观主义 精神精神; 4) 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担责任、为人诚实、正直的道德准则道德准则。 5) 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社会责 任感任感。 三三 标准实现标准实现 1 1 知识体系知识体系重构重构 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 是能否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工程人才的关键。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培养 的要求,有必要重新组织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等来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 为此,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归纳为如下 5 个知识领域,见表 1,其 中第 5 为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特色(核心)知识。 表表 1 1 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知识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知识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 序号序号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知识领域 1 工具性知识外国语、信息检索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2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经济学、自然辩证法、知识产权等 3 自然科学知识 高等工程数学(应用数学、矩阵论、概率论、数值分析、应用统计、 随机过程、应用泛函分析、优化理论与方法) ,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 的新发展,其他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4 法律法规与经济管理 知识 土木工程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经 济 5 专业知识 力学原理和方法、土木工程新进展、现代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的基本 原理及其应用、高等结构理论及其应用、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和项目管 理、全寿命维护技术、土木工程试验、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技术 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由以下 4 个知识领域组成:1)力学原理和方法;2)材料科学基础;3)土 木工程理论及其应用;4)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工程技术。每个领域包含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 识单元,详见表 2。 表表 2 2 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全日制工程硕士) 知识领域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 1 力学原理和 方法 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 有限元 波动理论、板壳力学、损伤力学、环境土力 学、高等岩石力学、施工力学、固体力学中 的变分原理、随机振动、土动力学、非饱和 土力学、车辆动力学等 2 材料科学基 础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新型工程材料的应用 专 业 基 础 知 识 领 域 3 4 土木工程理 论及应用 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应用、 钢结构理论及应用、基础 工程、结构的全寿命维护 理论及应用 随机结构分析、结构优化、组合结构理论及 应用、土木工程的概率分析、结构抗震与抗 风、工程结构可靠性、结构检测监测与养护、 结构振动控制与检测 续表续表 2 2 知识领域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 专业 基础 知识 领域 4 计算机应用 与信息工程 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工程应用软件、通用有限元程序 ANSYS 及应 用、面向对象结构分析程序设计、三维实体 模型建模方法及其应用、数据库系统概论 专业核心知识主要针对专业核心知识主要针对结构工程、土木工程施工、计算机仿真、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工程 及防护工程、风工程、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等 8 个二级学科,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 核心专业知识,核心专业知识,包含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见表 3。 表表 3 3 不同专业方向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全日制工程硕士)不同专业方向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全日制工程硕士) 知识领域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 1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新进展、高等结构试验 结构风工程学、地震工程学、混凝土结构的耐久 性、建筑结构选型、幕墙结构、索与膜结构、现 代预应力结构、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高层建 筑结构、网架与网壳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高耸结构、轻型钢结构、钢管结构 2 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新进展、高等桥梁结构 试验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桥梁概念设计、桥梁计算方 法与应用、高等结构动力学、桥梁抗震设计、桥 梁抗风设计、混凝土桥梁设计、钢桥设计、组合 结构桥梁设计、桥梁检测与养护、桥梁振动控制 与监测 3 隧道及地 下建筑工 程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新进展、地 下结构试验与测试技术、地下结 构计算理论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人工地层冻结法理论与实践、 深基坑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 IT 技术与应用、地 下空间利用导论 4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新进展、岩土工程现场 测试与施工技术 土工试验与原理、高层建筑基础、 、桩基工程、地 基加固技术、挡土结构与基坑工程、环境岩土工 程、岩土工程离心机模型试验 5风工程 风工程新进展,钝体空气动力学, 结构抗风理论实验及应用 高耸结构、索与膜结构、高层建筑结构、桥梁工 程的发展趋势、结构工程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6 土木工程 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新进展、高等施工 技术、土木工程现代化管理 工程造价学、环境土力学、特殊施工技术、土木 工程项目管理、新型混凝土及施工工艺 (可选修结构工程方向的选修课) 7 土木工程 计算机仿 真 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新进展、计 算机仿真技术 几何造型理论、计算机图形学、工程数据库、三 维实体模型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符号计算与数值 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微分几何、C/C+程序设计语 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系统概论、计 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离散数学 (可选修结构工程方向的选修课) 8 防灾减灾 工程及防 护工程 结构动力学,随机振动理论,弹 性力学与有限元法 土动力学,波动理论,爆炸动力学,混凝土结构 理论及应用、钢结构理论及应用、结构风工程学、 地震工程学、 2 2 专业实践体系专业实践体系 专业实践是工程硕士学位的新增教学环节,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 前伸的联合培养方式。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专业实践教学至少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 实践不少于 1 年。专业实践应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或子项目的全过程,具体 的实践内容可为设计、施工组织计划及实施、产品开发等,实践结束后递交一份完整的实践报 告。实践报告应包含实践时间、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成果及收获等内容。 专业实践体系对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学校和企业) 、学生的要求及其过程实现详见“六、 企业培养方案”部分。 3 3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与传统的学术型工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同,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在论文选题、论文 形式、论文内容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并要求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独立完成。 经教学改革与研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满足以下要求。 3.13.1 选题要求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的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 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选取: 1)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2) 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或新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3)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4) 应用基础性研究; 5) 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6) 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7) 技术标准制定。 3.23.2 形式要求形式要求 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规划、工程管理等。 3.33.3 内容要求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中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导师; 2) 中英文的摘要与关键词; 3) 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 4)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5)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6) 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实验研究、分析计算、研究成果等; 7) 结论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英文缩略语表; 10) 必要的附录(包括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 论文发表等); 11) 致谢。 3.43.4 质量要求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应满足以下的质量要求: 1) 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表达准确。 2) 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 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 析; 4) 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研究、预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 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过程 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并能在某些方 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有所创新。 5) 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 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 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 6) 工程管理类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 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7) 工程规划类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数据样本可靠,论证充分严密,总体规划正确, 具有前瞻性,体现科学发展思想。 4 4 标准实现方式标准实现方式 表 4 列出了 “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标 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方式。 表表 4 4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方式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方式 内容实现方式 1人文科学知识 政治和法律类人文知识,以课堂教授、阅读、小组讨论、写 读书报告为主要教与学方式;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自身修养。 2自然科学知识 高等工程数学等课程学习; 听讲座、讨论、写读书报告方式;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 自身修养。 3工具性知识 英语教学:已满足一定要求的学生可免修外国语;其余学生 的英语学习学分为 3 学分;以英语课堂教学、双语课程、大量阅 读、写作训练、小组讨论多种手段,训练提高英语水平; 信息科学基础知识:课堂教授与上机训练同时并进,通过循 序渐进的独立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 中英文应用文写作:规范化中文、英文应用文、科研论文教 育,发表会议、期刊论文、循序渐进的实际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与表达能力。 4.专业知识 通过各学科的新进展课程学习、国内外专家的讲座、文献阅 读等了解本学科的研究进展。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训练、小组讨论、习题练习等多种形 式进行教与学,具体内容根据课程大纲要求,结合专业课程要求 确定。 知 识 5. 社会发展和相关 领域科学知识 通过参加聆听科技讲座和人文讲座,提高学生对社会对周边 生活的关注,对相关领域的关注; 通过布置论文课题,敦促和指导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 查找和了解; 通过工程实践,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 1. 获取知识能力 通过大量阅读、提出观点、小组讨论、辩论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和思辨能力; 参与科研或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等项目,学习团队 建设以及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合作,讨论、答辩已提高运行效率。 2.应用知识能力 通过完成作业、习题、写读书报告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工程实践、科研课题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应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工程实践能力 至少半年的专业实践,参与工程设计、或工程施工、或工程 管理、或工程咨询等实践工作,或参与科研课题工作。 4.开拓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在工程实 践与科研课题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全面综合培 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能 力 5.交流、合作与竞 争的能力 通过工程实践与科研小组活动,培养个体的自主能力和在集 体中的合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通过选修双语课程、英语课程、参加暑期班、参加国际交流 活动或竞赛类活动,树立信心,扩大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与合 作能力,并在科研课题项目申请、执行和答辩等过程中提高竞争 能力、口头汇报能力。 续表续表 4 4 内容实现方式 6. 组织协调能力 参加工程实践、科研课题活动、志愿者活动。 通过学生自己联系企业进行社会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交 流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和进取精神。 能 力 7. 国际视野 参加国外专家讲座、参加国际会议、参加学校等组织的各类 研究生国际交流活动、联合培养、双学位、短期访学 人 格 1. 人文素质 2. 工程素质 3. 科学素质 4. 民族精神 以教师的知识、行为,以校园的文化氛围感染和熏陶学生。 通过聆听大师或专家的讲座,学习和感受大师的科学态度、 工作精神。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解决抽象问题。 以理论知识和经验总结的结合构建专业知识的构架,以递进 式的实习、实验、设计、科研课题组成实践训练体系,以贯穿整 个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和实践训练建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工 程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教学短片、事件分析、人物介绍等宣传民族精神,激发 爱国主义热情。 5 5 标准实现矩阵标准实现矩阵 表 5 列出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阶段培 养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能力、人格要求的实现矩阵,以 I(介绍)、T(讲授)、U(应用)方式表达。 (仍有待于结合教学大纲编制不断调整) 。 表表 5 5 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全日制工程硕士阶段)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全日制工程硕士阶段) 知识、能力、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自 然 辩 证 法 概 论 应 用 数 学 类 英 语 专业 英语 信息 检索 知识 产权 专 业 实 践 结 构 动 力 学 及 其 弹 塑 性 力 学 及 有 固 体 力 学 中 的 变 损 伤 力 学 基 础 混 凝 土 结 构 理 论 钢 结 构 理 论 与 应 结 构 风 工 程 学 结 构 稳 定 理 论 地 震 工 程 学 高 等 结 构 试 验 结构 工程 研究 前沿 与发 展趋 势 结 构 全 寿 命 维 护 土木工 程施工 研究前 沿与发 展趋势 现 代 施 工 技 术 I 土 木 工 程 管 理I 岩 土 工 程 新 进 展 弹 塑 性 力 学 II (C) 岩土 工程 现场 测试 与施 工技 术 土 力 学 II 隧道 及地 下建 筑工 程新 进展 地下 结构 试验 与测 试技 术 岩 土 塑 性 力 学 地下 结构 计算 理论 高 等 岩 石 力 学 高等 桥梁 结构 试验 桥梁 工程 的发 展趋 势 桥梁 结构 理论 与应 用 桥 梁 概 念 设 计 桥梁 计算 方法 与应 用 工程 结构 抗震 设计 工程 结构 可靠 性理 论 学科 前沿 与最 新进 展 有 限 元 法 及 应 用 弹 性 力 学 地 震 工 程 学 爆 炸 动 力 学 波 动 理 论 与 土 动 地震 危险 性分 析及 其应 用 高 等 结 构 动 力 学 随 机 振 动 灾 害 社 会 学 振动 测试 与数 据信 息处 理 高 等 结 构 试 验 板 壳 力 学 建 筑 结 构 选 型 工程 可靠 性选 讲 通用 有限 元程 序 及应 用 工程 结构 检测 鉴定 与加 固 高 层 建 筑 结 构 建筑 工程 重大 项目 案例 分析 混凝 土结 构非 线性 分析 岩土 工程 有限 元分 析 土 工 试 验 与 原 理 软 土 基 础 工 程 高 层 建 筑 基 础 土 动 力 学 桩 基 工 程 地 基 加 固 技 术 挡土 结构 与基 坑工 程 岩土 工程 可靠 度分 析 国际 土木 工程 管理 地下 工程 施工 技术 地下 结构 最优 化方 法 土木 工程 的概 率分 析 地 下 结 构 抗 震 深 基 坑 工 程 桥 梁 抗 风 设 计 桥 梁 抗 震 设 计 混 凝 土 桥 梁 设 计 钢 桥 设 计 轨 道 桥 梁 设 计 桥 梁 检 测 与 养 护 1 1. . 科科学学、技技术术、职职业业以以及及社社会会经经济济方方面面的的基基本本知知识识 1 1. .1 1人人文文社社会会科科学学知知识识 1.1.1 现代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知识IT 1.1.2自然辩证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IT 1.1.3 自然界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知识IT 1.1.4 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ITU 1 1. .2 2自自然然科科学学知知识识 1.2.1 高等工程数学ITUUUUUUUUUUUUUUUUUUTUUUUUUUUUUUTUUUUUUUUUTUUTUUUUUUUU 1.2.2 现代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最新发展ITT 1.2.3 其他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TITTTIT 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TITTITITTITITITITITITITTITITTTITITITITITITITITITIT 1 1. .3 3工工具具性性知知识识 1.3.1 英语(较好的英文写作和表达)IT ITU 1.3.2 文献检索方法与互联网检索技术IUIT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 1.3.3 通用软件应用技术和语言编程TU 1 1. .4 4专专业业知知识识 1.4.1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ITITITITUUITITITUITUITUITUITUUIUITUITITITITITITITITUUITTUUUUUUUUUITUUUITUITITUUUU 1.4.2结构动力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ITITITITITITITITITITUITITITIT 1.4.3现代工程材料基本性能和技术现状IIIIUUIIIUTIUIUIUIUUUUIUUIIIIIIIIUUIUUUUUUUUIUUUUUIUIIUUUU 1.4.4高等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ITUIII IT U I IT U I IT U U IT U IT U IT U IT U IT U IT U IT U IT U IT U IT U 1.4.5高等钢结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ITUITIIIU 1.4.6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ITTTTTTT 1.4.7土木工程结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IUIUIUTTIUTIUIUIUTIUITITITTITIUIUTITIUIUTIUIUIUIUIUIUIUITITITIUIUIUIUIU 1.4.8土木工程结构全寿命分析与维护理论IIIT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1.4.9土木工程试验的基本理论与方法IIITUITUITUIITUIITU ITUITUIIIITUIIIIIIIIITU 1.4.10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基本原理与对策TUTUITIIIITUI IT U TU TUTU TU TU TUIUTUIITUTU TU 1.4.11土木工程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IIIIIIIITIITIIITIIIITIIIIIITIIIIIIT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1 1. .5 5社社会会发发展展和和相相关关领领域域科科学学知知识识 1.5.1 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IUUITU ITUITUIITI IT U I IT U IT U IT U I IT U ITIIII IT U IT U I IT U IT U TU IT U IT U IT U IT U IT U IT U IT U ITII IT U IT U IT U IT U IT U 1.5.2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IUUIIITIIIIIIIIIIIIIITUIIIIIIIITIIIIIII 1.5.3 建筑、给排水等相关专业基本知识UTTUT 2 2、拥拥有有科科学学研研究究、技技术术开开发发、技技术术管管理理、合合作作交交流流等等基基本本技技能能 2 2. .1 1获获取取知知识识和和继继续续学学习习能能力力 2.1.1 多种途径查询文献,获取新知识能力IT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 2.1.2国家发展战略与学科关系对应IIIIIIII 2.1.3 自主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效率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2 2. .2 2应应用用知知识识能能力力 2.2.1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IITUIIIIITITIIIITITIITIUIU ITIITIITITIITIITITITITITIITITITIIIIIIIIITITIIUITIUITITIUITITITITITIITIUITITIUIUITITIITIIITITITIT 2.2.2 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IITUITITITITITITITITITITITTITIUIU IT 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UITIUITITIUITITITITITITITIUITITIUIUITITITITITITITITITIT 2.2.3 建立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ITUITITITITITITITITITITITUIIUIUIITITITIITITITITITIITIITITITI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UITIUITITIUITITITITITITITIUITITIUIUITITITITITITITITITIT 2.2.4 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ITUITITITITITITITITITITITTUITIUIU IT 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UITIUITITIUITITITITITITITIUITITIUIUITITITITITITITITITIT 2 2. .3 3工工程程实实践践能能力力 2.3.1 掌握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IUUITITITITITTU TU 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UITITITITITITTU ITITTU TU ITITITITITITIT 2.3.2 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能力UITITITITU TUIIITIITITITITIITTITITTU ITITITITITTU ITITTU TU ITITITITITIT 2.3.3 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方面能力UTUTU 2 2. .4 4开开拓拓创创新新能能力力 2.4.1 较强的创造性思维IIU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2.4.2 开展创新研究/设计/试验/开发的能力IUIIIIIIIIIITUIITUIITUIIIITUIIIIIIIIIIIIIIITU ITUIIITUIIIITUIIIIIIIIIIIIIIIITU 2.4.3 开发土木工程新技术和新产品UIIIUIUIUIIUIIIIIIUIUIIUIIIIUIIIIIIIIIIIIU 2 2. .5 5交交流流、合合作作与与竞竞争争能能力力 2.5.1 文字表达、语言表达和交流,且多手段相结合ITITUIU 2.5.2 学科内、跨学科、跨文化背景合作的能力IIIUIUIUIUIUIUIU 2.5.3 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UIUIUIUIUIUIU 2 2. .6 6组组织织协协调调能能力力 2.6.1 较强的系统思维能力和领导意识ITUIIUI 2.6.2 组织、协调和开展土木工程项目的能力UIIUI 2.6.3 较强的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UIUIUIU 2 2. .7 7国国际际视视野野 2.7.1 了解学科的国际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ITITITITITITIT 2.7.2 较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的交流能力ITITITITITITIT 3 3、具具有有人人文文、科科学学与与工工程程的的综综合合素素质质 3 3. .1 1人人文文素素质质 3.1.1 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ITUI 3.1.2 全球视野和为人类服务的意识IUIIIIIII 3.1.3 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ITIUI 3.1.4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IUI 3.1.5 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ITUIIIIIII 3.1.6 坚定的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IU 3 3. .2 2科科学学素素质质 3.2.1 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ITIIU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3.2.2 开拓进取的开创精神IU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3.2.3 针对工程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IIU ITU ITITITITIT ITU IT ITU ITITIUITIUIU IT 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 ITU ITITITIT ITU ITU IT ITU ITU ITU ITU ITITITIITITITIITITITITIT ITU ITIUITITIUIUITIT ITU IT ITU ITU ITITITIT 3.2.5 解决抽象和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ITITUITITITITITITITITITITIIIUIITITITIITITITITITIITITITITITI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ITITITITITITITIUITITIUITITITITITITITITITIT 3.2.6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养IIU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