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ppt_第1页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ppt_第2页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ppt_第3页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ppt_第4页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编制说明,厦门市环境保护局 2011.07.06,两个文件的说明: 厦门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环发2010113号),一、厦门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说明,编制指南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厦门市存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单位,包括:1.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2.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3.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单位。 石化行业按照环保部编制的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执行。,企业应急预案种类,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包括:1.综合环境应急预案;2.专项环境应急预案;3.现场处置预案。 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对环境风险种类较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突发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对某一种类的环境风险,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编制相应的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预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企业应急预案基本原则上应包括: 基本情况; 风险评估; 组织机构与职责; 信息报告与发布; 预防预警; 应急响应; 后期处置; 保障措施; 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 附件等要素。,事件分级,分级指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突发环境事件划分的级别。 根据国家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方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分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II级)、较大环境事件(III级)和一般环境事件(IV级)四个级别。,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件。,重大环境事件(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较大环境事件(I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中毒(重伤)50人以下;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一般环境事件(IV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发生3人以下死亡;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如国家对环境事件分级发生变化,按变化后的分级执行。,企业内部突发环境事件分级,装置区级 车间级 场区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基本内容,1 基本情况 2 环境风险评价 3 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4 预防与预警 5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与通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基本内容,6 应急响应 7 应急终止与恢复措施 8 应急保障 9 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 10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11附件,1 基本情况,1.1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详细地址、占地面积、周边纵向、横向距离;隶属关系、经济性质;从业人数、班次、人数;主要生产设备名称和能力、原材料名称和储量、产品、产量等内容。,1 基本情况,1.2周边环境状况 1.2.1自然环境 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等;气候(气象)特征,降雨量及暴雨期等;水系、动植物分布等。 1.2.2社会环境 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口分布、道路等情况。,1 基本情况,1.3环境标准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地下水执行标准、产生污水排放去向;其他周边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1 基本情况,1.4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1.4.1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的中间体等名称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用量,列出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 1.4.2生产工艺流程说明,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堆放等)、最大容量及日常储量,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的平面布置图,雨水或污水收集管网图等。,1 基本情况,1.4.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污染物的产生量、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口等,企业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1.4.4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等。 1.4.5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等运输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等。,2 环境风险评价,2.1环境污染危险源的确定 2.1.1建设项目工程资料 2.1.2环境影响报告所确定的污染源及区域环境资料等; 2.1.3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案例资料等事故报告; 2.1.4如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提供来源、运输单位、运输车辆情况及主要的运输产品、运量、运地、行车路线等内容。,2 环境风险评价,根据综合分析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确定环境危险源名称、地点、数量、性质、强度等及分布图,并按照危害程度依次排为1号危害源、2号危害源、3号危害源等。,2 环境风险评价,2.2 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名称、数量、距离、现状等及分布图,可根据影响程度划分保护级别,如1号保护目标、2号保护目标、3号保护目标等。,2 环境风险评价,2.3突发环境事件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对每个确定的危险目标要作出风险评价。即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范围和持续时间,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的短期、中长期影响,对周边敏感目标造成的危害,包括危害的类型和空间、时间和范围。在预测中需说明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如误操作、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泄漏等。,3 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可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组织机构。 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各种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伍,如救援指挥机构、抢险抢修队伍、通讯保障、治安队等。特别是抢险抢修救援队是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骨干力量,应重点予以充实。,3 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现场指挥、各组成人员的相应职责。,4 预防与预警,4.1预防 明确本企业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对已确定的环境隐患,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危险品储运安全防范措施; 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 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 应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等防范措施; 污染物治理设施防事故排放缓冲系统 。,4 预防与预警,4.2预警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事故的预警进行分级。根据事态的发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5 报告与通报,5.1企业内部报告程序 明确信息报告发布的程序、内容和方式;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5.2信息上报时限要求及程序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5.3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区域 明确可能受影响的区域的通报方式、联络方式、内容及防护措施。 5.4被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的清单 确定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6 应急响应,6.1响应分级 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级响应)、重大(级响应)、较大(级响应)、一般(级响应)四级。 在企业自身能力可以应对污染控制时,可以设置装置区应急、车间应急和场区应急。企业自身能力无法应对污染控制时,可以设置场外应急,请求当地政府或相关单位支援。 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6 应急响应,6.2响应程序 根据所编制预案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明确不同级别预案的启动条件,并以流程图表示。,6 应急响应,6.3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6.3.1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质保障供应程序。 6.3.2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减轻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 6.3.3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 6.3.4应急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 6.3.5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 6.3.6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 6.3.7处置事故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处理措施。,6 应急响应,6.4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6.4.1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6.4.2抢险、救援方式、方法; 6.4.3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6.4.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6.4.5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 6.4.6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6.4.7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6.4.8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和控制。,6 应急响应,6.5人员紧急疏散、撤离、救助措施 6.5.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6.5.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6.5.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6.5.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6.5.5受污染危害人员的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6 应急响应,6.6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6.6.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6.6.2确定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6.6.3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6.6.4洗消后的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7 应急终止与恢复措施,7.1规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状态的终止程序;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环境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环境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环境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已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7 应急终止与恢复措施,7.2通知本企业相关部门、周边环境相关单位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7.3可能受污染区域事故警戒的解除; 7.4应急处置结束后,降低污染对环境的中长期和累计影响而采取的善后处理、恢复措施。 7.5事故原因的调查、责任认定和应急评价。,8 应急保障,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药剂及工具、消防和车辆等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8 应急保障,8.4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8.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技术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9 应急宣教、培训与演练,9.1宣教与培训 9.1.1应急救援人员培训 9.1.2员工基本培训 9.1.3运输司机、监测人员等特别培训 9.1.4外部公众环境应急知识的宣传及培训 9.1.5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记录表,9 应急宣教、培训与演练,9.2 演练 9.2.1演练准备 9.2.2演练范围与频次 9.2.3演练组织 9.2.4应急演习的评价、总结与追踪,10 附件,10.1环境风险评价文件; 10.2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姓名、电话清单; 10.3外部(政府有关部门、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人员、电话; 10.4单位所处位置图、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关系图; 10.5单位重大危险源(生产及储存装置等)分布位置图; 10.6应急设施(备)布置图;,10 附件,10.7本单位及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 10.8危险废物登记文件; 10.9危险物质运输(输送)路线及环境保护目标位置图; 10.10企业(或事业)单位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 10.11各种制度、程序、方案等; 10.12企业内部评审结论和评审人员名单; 10.13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编制要求,6.1根据本指南及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预案编制内容; 6.2日常要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原则,事故发生后要遵循“就近应急,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 6.3要把防范、控制、处置单位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恶化及对生态环境系统影响作为重点; 6.4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隐患的具体条件,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处置。 6.5预案除保留必要的存档,使用数量外,应向市环保局和所在地环保分局和有关部门报备打印文本和光盘(或电子文档)。,编制步骤,7.1编制准备 7.1.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7.1.2制定编制计划 7.1.3收集资料 7.1.4初始评估 7.1.5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7.1.6能力与资源评估 7.2编写预案 7.3审定、实施 7.4适时修订预案,预案编制的格式及要求,8.1格式 8.1.1封面 标题、企业名称、预案编号、发布日期。 8.1.2 批准页 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 8.1.3目录 8.1.4 预案内容 8.1.5 附件 8.1.6 附加说明,如术语、符号和代号 8.2基本要求 8.2.1使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8.2.2正文采用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如仿宋4号字或宋体4号字,二、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说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发布、备案、实施、修订、宣教、培训和演练等活动。 第三条 环境保护部对全国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环境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 1.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2.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品的企业事业单位,3.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单位,4.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对环境风险种类较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突发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综合环境应急预案。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件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内容。 对某一种类的环境风险,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编制相应的专项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征、主要污染物种类、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预案。现场处置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企业事业单位编制的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之间应当相互协调,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应急预案相互衔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草案编制完成后,组织评估小组对本单位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估。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评估小组的组成人员应当包括1.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应急管理人员、2.相关行业协会、3.相邻重点风险源单位代表、4.周边社区代表以及5.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实施之日起30日内报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实施之日起45日内报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 受理备案登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报备材料之日起60日内,对报送备案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对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十条规定并通过评估小组评估的,予以备案并出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对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十条规定的,不予备案并复函说明理由,由申请备案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企业事业单位自行纠正后重新报送备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