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ppt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ppt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ppt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ppt_第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 和物质循环,化学元素,地质作用,结合,矿物,有规律聚集,岩石,有 用,富 集,矿产,矿石,含 有,矿 产,地壳,组成,岩石的组成图示,二、岩石,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按成因分类:,变质岩,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 力 作 用,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外 力 作 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活动题P34,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板块,大洋板块,大陆板块,1个太平洋板块,5个,A,B,C,D,E,F,板块交界处,张裂区 (生长边界) 相撞挤压区 (消亡边界),海洋、海岭 裂谷、断层,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交界处海底海沟,交界处海上岛弧,交界处陆上海岸山脉,高大山脉,(例:大西洋),(例:东非大裂谷),马里亚那海沟,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弧链,喜马拉雅山,海上,陆上,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两种最基本、最常见的类型为褶皱和断层,中间岩层向上隆起,中间岩层向下凹陷,背斜,向斜,中间老 两翼新,中间新 两翼老,常成为山岭,常成为谷地或盆地,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1)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2、断层,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不侧漏,易于储油、储气,隧洞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地下水储藏区,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承受静水压力,泉水、湖泊分布地,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采石场,岩石易碎,工程难度低成本低,(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流水作用,侵蚀与沉积,溶蚀与沉积,第三节 大气环境,12,50,高度/Km,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O3层,25,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平流层,对流层,低纬_-,中纬_,高纬_,1718km,1012km,89km,对流层顶到5055km,平流层顶至20003000km,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0.6oC/100m),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对流运动显著,1、水平运动为主,2、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地面,高层 大气,大气质量的3/4几乎 全部的水气、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2、主要靠O3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2、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1、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2、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三、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大致分为: (波长大于0.76微米)红外线区 (波长在0.40.76微米)可见光区 (波长小于0.4微米)紫外线区,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紫外线,红外线,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云层、尘埃,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向四面八方散射 ,有选择性,(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大气的温室效应,地面增温,大气吸收,“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2000米,地面,(1)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3)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2)A、B 哪受热,哪冷却?,13=42,等压面,3,1,2,4,A,B,受热,冷却,1海陆风,白天陆地升温快 (相对为热源),海洋升温慢 (相对为冷源),海风,海陆风,夜晚陆地降温快(冷源),海洋降温慢 (热源),陆风,谷风,山谷 山顶,热,热,冷,2 山谷风,山风,山顶 山谷,热,冷,冷,山谷风,市区,郊区,郊区,城郊热岛环流(效应),热,冷,冷,3、城市风,污染严重的工厂建立在环流半径以外,避免将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郊区带回城市 卫星城要建立在城市热岛环流半径以外的区域,避免相互污染;在城市风影响以内的区域建立绿化带,1 海陆风,2 山谷风,3 城市风,白天:海风;晚上:陆风,白天:谷风;晚上:山风,城市郊区,知识总结,(2)大气的水平运动,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F梯,F梯+F偏,F梯+F偏+f,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垂直,低压,高压,理论风向,高空风向,近地面风向,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模式(北半球),拓展: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作切线(沿某条等压线) 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切线) 作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15左右,南半球向左偏),1、风向的画法及判断,,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根据图2.8完成下列要求。(1)甲、乙两地,哪里的气压梯度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赤 道 低气 压 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 地 东 风,全球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相反/一致的) 规律:北半球 夏季_ (北/南) 移, 冬季_ (北/南)移。 移动的幅度为5到10,南,北,一致的,N,S,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大气活动中心 (二)季风环流,一月,七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分裂成一个高、低气压中心,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南半球气压带特征,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特征,块状分布,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总结: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东 亚 季 风,南 亚 季 风,原 因,风向,原 因,风 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西 北 风,东 南 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冬,夏,东 北 风,西 南 风,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与天气,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地理组,必修 之 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与天气,气压低 气温高、 天气晴朗,阴天、 大风、 降温、 雨雪,气压升高, 气温和湿 度骤降, 雨过天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暴发的寒潮。,暖锋与天气,气压高 气温低、 天气晴朗,连续性降水,气压降低, 气温升高, 天气转好,华南春季的 降水,(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课堂练习,低,顺时针辐散,上升运动 下沉运动,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逆时针辐合,气旋,气流状况,气压状况,反气旋,气流,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天气状况,典型天气例子,高,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气旋+锋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简 图 记 忆,水循环示意图,蒸发,降水,水汽输送,降水,蒸发,(植物蒸腾),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洋流,性质,成因,(从低纬流向高纬),(从高纬流向低纬),降温减湿,增温增湿,、对气候:,、对海洋生物:,、对海洋污染:,、对航海事业:,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寒暖流交汇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