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习题7.docx_第1页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习题7.docx_第2页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习题7.docx_第3页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习题7.docx_第4页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习题7.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71.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 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C. 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 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2.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A.农耕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社会习俗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D.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方式3.“尚衣监曹公寅深恤民隐,机户公吁奏免赋税”。于是,曹寅凭借着和康熙的特殊关系,上奏请求免除机户重税,发展民间丝织业。“于是得旨永免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至道光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清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B.清代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C.清代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民间丝织业的发展 D.康熙帝曾经废除了限制手工业发展的政策4.清康熙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如以康熙中期粮价指数为100,则乾隆初为13290,嘉庆初高达26482,至道光年间达到53208。其主要原因是A. 社会环境的动荡 B. 社会需求的扩大C. 粮食出口量增加 D. 高产作物的引入5.英国学者简迪维斯曾说:“欧洲为东方国家瓷器提供巨大市场并激发欧洲人努力去发现瓷器制造的秘密。”这表明瓷器的传播A. 促进东西方的交流 B. 为中国瓷器生产提供动力C. 刺激了欧洲的进步 D. 打破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6.“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A. 宋朝 B. 唐朝 C. 汉朝 D. 清朝7.“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 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8.史书记载:“嘉兴府秀水县濮院镇地跨秀水、桐乡两县,清初远方大贾携槖(钱袋子)群至,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群至,终岁贸易不下十万金”。材料直接反映出A.濮院镇已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长途贩运贸易促进商业繁荣 D.重农抑商政策暂时调整9.1618世纪中国的金银比价发生了如下变化:16世纪30年代金银比为1:6,17世纪30年代后升至1:1013左右,18世纪末达到1:15的水平。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走私现象日益猖獗 B.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C.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海禁政策造成外贸萎缩10.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 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D.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繁荣11.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茶、丝出口量,该状况的出现最能说明时间茶(万镑)丝(包)战前年平均500050001845年8019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A.中国的茶、丝备受外国人喜爱 B.清政府有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C.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D.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仍具有优势13.美商在华旗昌轮船公司成立于1862年。下表是旗昌轮船公司(简称旗昌)和同期美国本土的湾流航运公司(简称湾流)的资本利润(折合白银单位:万两)对比,此对比可说明旗昌资本(利润)湾流资本(利润)1866年100(22)368(42)1871年225(95)410 (49)A.外商航运发展刺激了洋务运动出现 B.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变化C.西方列强基本垄断了我国内河航运 D.外国运输资本在华攫取了超额利润14.据统计,中国从1913年到1920年,外国资本增加13以上,本国资本则增加了一倍多,外国资本所占比重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这表明A.外国资本优势丧失 B.政府大力支持本国实业C.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D.列强均放松对中国侵略15.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高中教材版本课文表述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II)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民出版社(必修II)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岳麓书社(必修II)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 B. 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C. 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 D. 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6.学者萧功秦指出:“洋务运动的现代化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卫现代化的弥散效应,那就是,只要洋务派在军事自强运动的现代化的方向上走出第步,他们就不得不走出第二步,他们为了保住第二步不至于前功尽弃,就不由自主地要走出第三步、第四步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从个点向个面的不断弥散过程。”材料中的“第二步”应该是A. 创办军事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C.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 筹划海防,建立海军17.“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辛亥革命的促进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 国民政府的推动18.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据此可知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8.034.153.662.063.0中国33.329.819.712.56.2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C.工场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19.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 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 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 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20.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21.“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 推行了公私合营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22.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这一分配方式A.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战略需要 B.反映出新中国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C.造成日后中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导致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滋生23.据统计,1949年至1957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9949万,增加了7258%;农村人口则由48402万增加到54704万,仅增加了1302%。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不平衡,主要是因为A. 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 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影响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24.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l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中央领导人对这一新生事物给予极大支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这一时期A.人民公社化运动已结 束 B.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C.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D.对国民经济的反思与调整25.从1957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1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 D.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26.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 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支离破碎。这反映了A.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B.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C.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D.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27.1968年,成都军区军训部为购买一辆自行车给成都五金公司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五金公司负责同志:战部需购自行车一辆请协助解决,此致”。这封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部门交流频繁,行政效率较高 B.国家全力备战,民政服务军事C.经济体制僵化,生活物资紧缺 D.阶级斗争为纲,取消商品流通28.1874年,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始于明治维新 D.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29.2008年,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一文中写道:对于企业来说,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既能有效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能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推动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可见,这里“走出去”的含意是A. 积极对外投资,拓展国际合作的新渠道 B. 充分利用外资,积极研发自主品牌C. 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相结合的新模式 D. 扩大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兼并重组30.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A.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B.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C.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31.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商业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亚洲人口的膨胀32.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 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A.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B.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C.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33.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B.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C.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34.国富论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式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使能在国内外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A. 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条件优越 B. 建议西方工业资产阶级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 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盛赞康乾盛世有利发展35.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提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作者意在强调A. 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议会制度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必然因素B. 中国从西汉时期开始用煤,历史悠久,可以进行工业革命C. 西欧兴起有偶然性,市场扩大与煤的利用是西欧胜出的关键D. 煤的利用与社会结构、社会分工、整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脱钩36.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 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C. 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D.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37.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这说明A. 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 福利制度在教育领域率先出现3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 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 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 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39.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 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 推行农业集体化C.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 实行余粮征集制40.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41.20世纪30年代,西 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C.西方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42.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6月成立了房主贷款公司,帮助100万户赎回产权。修理住房贷款发放了230万次,合计9.4亿美元;建筑新房屋贷款发放了55.4万次,合计23亿美元。这种做法A.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B.改变了房屋的所有权性质C.体现了政府的直接救济 D.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43.下表表明20世纪70年代18701979年美英法德日意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时间187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79平均1.40.94.52.23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B.自由主义导致竞争无序C.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实现重组 D.凯恩斯主义的作用削弱44.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西方社会运动与工人斗争的诉求依次地表现为,在18世纪是“公民权利”,19世纪主要集中在“政治权利”,20世纪主要表现在“社会权利”。“社会权利”的诉求主要表现为A.争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 B.争取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权利C.争取与个人自由相关的基本权利 D.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45.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表现分别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A. 实行“混合经济”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 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建立各种国际组织C.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46.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A. 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B. 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C. 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D. 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47.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意味着A. 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 美国陷入空前的经济困难C. 二战后的金融体系即将变革 D. 美元不再充当世界性货币48.G20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建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商权,这反映了A. 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B. 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C. 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 D. 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49.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A. 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 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C. 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 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50.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A.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 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51.中国古代曾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明清以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的主要表现。材料二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材料三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论明清的金融机构(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52.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材料三、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