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DOC_第1页
厦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DOC_第2页
厦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DOC_第3页
厦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DOC_第4页
厦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二一八年三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规划背景2一、耕地现状2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及主要成效2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3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5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6三、总体目标8第三章 建设任务9第四章 动态监管和验收评定10一、统一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共享10二、严格建设监管,提高建设质量11三、规范竣工验收,评定耕地质量11四、加强后续管护,保证工程效益12第五章 资金筹措和效益分析14一、资金筹措14二、效益分析14第六章 保障措施17一、组织保障17二、资金保障17三、管理保障18四、制度保障18五、技术保障19前 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我市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以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为重点,以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及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有关规定,编制厦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结“十二五”以来厦门市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梳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明确“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资金筹措渠道,提出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以及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规划是厦门市“十三五”期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第一章 规划背景一、耕地现状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统计,2015年厦门市耕地总面积29.0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5.38万亩、水浇地面积11.37万亩、旱地面积2.3万亩,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2.94、39.14和7.92。地域分布上,全市耕地主要位于同安区、翔安区,面积分别为12.86万亩、11.86万亩;其次集美区、海沧区,面积分别为3.11万亩、1.16万亩;岛内耕地仅0.06万亩。耕地质量上,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年度更新成果,全市高等地(58等)共22.87万亩、占全市耕地的78.70,中等地(912等)共6.18万亩,占全市耕地的21.3,耕地质量较高。人均耕地上,2015年底厦门市户籍人口总数211.15万人,全市人均耕地面积0.14亩,远低全省人均耕地0.52亩。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3万亩,其中谷物播种面积5.28万亩,谷物产量1.91万吨;薯类播种面积4.46万亩,产量1.69万吨;豆类播种面积0.29万亩,豆类产量506吨。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及主要成效通过各区、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实施,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加强灌排设施保障,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十二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综合成效评估数据统计,全市平整土地共666亩,新建、修建灌排渠(管)道70公里,新建农用桥2座,新增机井、塘堰等水源工程87座,新增水闸7座,新增泵站12座,新改建田间道路16.54公里,田间路硬化工程量1.885公里,新改建生产道路61.188公里,生产路硬化工程量3.4公里,新增输电线路1公顷。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350.71亩,新增耕地率1.54;一方面提高耕地质量,耕地质量提升约1等,新增粮食产能106吨;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国土部门建设项目田间道路通达度达90以上,新增农田防护面积172亩。工程的建设使得项目区田、水、路、渠、林得到综合治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市农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全市农田建设还处在较低水平整治阶段,与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农田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农田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全市现有灌溉面积中灌排设施配套差、标准低、效益衰减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效率低下;且现有农田防护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较差,特别是遭遇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极易导致农田的大面积受灾。(二)预算资金安排比较分散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涉及多个政府部门,除国土部门外,还涉及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等部门。相关部门目的一致、且均有涉农专项资金预算,但在项目规划布局、资金使用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重复建设和土地使用浪费,也不利于统筹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三)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偏低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本不断上升。尽管国家及省级政府逐步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但与全市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的实际需要仍存在较大差距。(四)群众积极性不高群众普遍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了解较少,对相关项目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对农业生产的现状基础设施较为满意,担心工程施工影响农业生产和土地权属变化。(五)项目实施后续监管不足按照相关标准,高标准农田项目移交后,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后期管护。但实际中,存在田间工程设施产权还不清晰,高标准农田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健全,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还没到位,工程建后管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管护资金不落实等普遍问题,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的持续发挥。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增长,为保障粮食的充分供给,必须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农田生产能力,以弥补全市耕地数量较少的现状、保障粮食安全。(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农田基础设施要求提高。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可实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提高农田抗灾、农业生产机械化、产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耕地质量和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土地平整改良、农田林网建设、农村河塘疏浚、道路交通改善等于一体,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决策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科学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高标准农田资金整合,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逐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培肥地力,实现田、土、水、路、林、电综合配套,稳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耕地产出率;强化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主体,建立健全建管结合、注重“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质量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地规模化经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二、基本原则(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面对耕地后备资源紧缺和易地调剂补充耕地愈加困难的两难局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深度挖掘潜力,用全局的观念、创新的思路来提高规划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发展。(二)多措并举,综合配套因地制宜、抓住关键,把田间灌排工程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实现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灌排设施配套、林网建设适宜、农艺农机技术先进适用,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相适应。(三)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开发方式,确保开发一片,成效一片,努力发挥高标准农田的规模效益。(四)政府主导,主体多元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鼓励农民筹资投劳。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努力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合力。(五)部门协调,形成合力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以区为单位,编制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技术标准,规范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六)建管并重,良性运行按照标准化要求加强项目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专业管护人员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管护主体应对各项工程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维修,确保长期有效稳定利用、长久发挥效益。三、总体目标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土壤肥沃、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性强,力争建设完成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8.75万亩。第三章 建设任务省政府下达厦门市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8.75万亩,根据规划期内各区的耕地保有量、各区生态控制线范围的耕地保有量以及“十二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按照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相对平衡、注重实效的原则,确定各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表3-1 厦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表单位:万亩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海沧区0.25集美区0.95同安区4.62翔安区2.93全市8.75第四章 动态监管和验收评定一、统一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共享(一)明确项目范围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数据的详实、准确,按照上级要求,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通过不同建设方式,使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开展的各级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应上图入库,包括各有关部门按照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的土地整理、设施农业和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以及在专项农田建设基础上开展耕地质量提升的项目。(二)规范工作程序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按照“谁牵头、谁入库、谁确认”的原则,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监测监管系统,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和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区级发改、农业、水利等部门负责每季度将本部门组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各阶段信息,录入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市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对上图入库信息进行检查确认后,由市国土部门每季度上报省国土厅。各部门要加强上图入库管理,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杜绝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情况的发生。二、严格建设监管,提高建设质量(一)完善监管机制实行市级统筹、区级实施的建设监管机制,采用“规划标准统一、资金渠道不变、相互协调配合、信息互通共享、积极推进整合、共同完成目标”的实施方式,认真履行项目建设程序,落实合同制、监理制、审计制等各项建设管理制度,健全监管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对项目实施实行全过程监管。(二)加强群众监督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和监督工程的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立项、实施、竣工验收、评价等环节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强化事前公示,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要实行项目信息公示制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内容、工程投资等信息进行公示,让建设区内土地权利各方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引导农民参与项目监督,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规范竣工验收,评定耕地质量(一)完善验收程序国土部门按照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的相关项目,要根据各自领域工程建设标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进一步明确高标准农田各类项目验收要求,结合现行的项目管理模式完善验收程序。其他部门组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原部门项目实施管理规定进行验收。国土部门按照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的相关项目要根据各自领域工程建设标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进一步明确高标准农田各类项目验收要求,结合现行的项目管理模式完善验收程序。其他部门按原部门有关项目实施管理规定进行验收,并提交、录入国土部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统一上图入库。(二)开展质量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后,区级国土部门负责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建成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进行评定。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信息应及时录入监测监管系统。(三)加强权属管理查清建设区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做到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无争议;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不得纳入建设范围。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权属调整方案,合理推进土地归并,逐步解决耕地地块细碎化问题。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进行地类变更和重新确权,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位置明确、权属清晰、地类正确、面积准确,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权益。四、加强后续管护,保证工程效益(一)明确管护责任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健全管护制度,确保长久发挥效益。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日常管护。国土、农业(农机)、水利、林业等基层服务组织要加强对管护主体的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管。(二)落实管护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高标准农田设施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运行管护经费。对公益性较强的灌溉渠系、喷滴灌设备、机耕路、生产桥、农田林网等,市级政府负责协调落实,督促各区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运行管护经费补助。第五章 资金筹措和效益分析一、资金筹措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与国家、省级沟通,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对厦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为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完成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资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盘活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及其他涉农结余转存资金,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市级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给予一定补助,项目竣工决算超出市级补助资金的,由区财政统筹解决。推进涉农资金的统筹使用。区政府要根据年度实施计划,研究制定资金统筹整合具体方案,有效整合各类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到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制定积极的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调动社会组织及个人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和引导项目区的农民筹资筹劳,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通过规划实施,建成8.75万亩高标准农田后,预计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利用等,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可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同时,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水有效利用得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间接减少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二)社会效益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社会效益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本规划实施后,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比例大幅增加,可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肥、水资源利用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二是促进农民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劳动力,拓展了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的渠道。三是促进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实施本规划,可为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创造条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三)生态效益通过规划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发展和耕地、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满足区域生态建设的需要。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可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厦门市的耕地资源。通过增施有机肥、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农业技术措施,减少大气污染,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过不断完善农业节水机制,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适水种植等综合节水措施,有效提高项目区灌溉用水效率。此外,规划的实施,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加强道路建设,改善农村环境,使规划区内的沟河能排能灌,水质清澈,空气清新,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将会有明显的改变。第六章 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规划实施实行市级负责、区级落实,各区应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国企参与”的工作机制,国土资源、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共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国土部门负责安排落实土地整理项目,农业部门负责安排落实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项目,水利部门负责安排落实农田水利项目,市财政局负责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将各类项目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集中,形成合力,共同实现规划目标。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并抓紧制定本部门支持规划实施的具体政策措施,为全市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做出积极贡献。二、资金保障项目资金整合进行合理投入,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难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收入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资金等。各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开发要求,推进资金整合,加大资金配套力度,确保各类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目标,不断地优化投资环境,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与配套措施,吸收信贷资金、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多种社会资金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