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经营学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草场经营学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草场经营学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草场经营学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草场经营学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术语草地一种土地类型,它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与其所着生的土地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草地产草量产草量是指地上生物量中有经济价值的草量。草地利用率在适度放牧情况下的采食量与产草量的比率。草地放牧系统以非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和人类生产劳动3个组分构成的一个以土壤、牧草、家畜系统管理为主干,以放牧过程中草地物质和能量循环与转换为主题的开放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割草场牧草被刈割后利用的草场。草地退化草地在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使草群成分发生改变,产量减少,质量变低,饲用价值下降,生境条件恶化的过程。草地现况草地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草地改良采用各种农艺技术措施提高草地植物生产力的生产活动。绪论世界草地的主要类型短草草地、高草草原、稀树草地、荒漠、栽培草地。中国草地类型:按照中国草地分类系统,我国草地划分18类: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低地草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未划类草甸。第一章1. 饲用植物的生活型划分依据及划分的基本类型在草地学中,常采用德国学者克涅尔的分类方法,其根据植物的外貌和生长寿命把草地植物划分为六个不同类型的生活型: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藓、地衣。2. 多年生草类的发育速度与寿命根据多年生牧草发育速度和寿命的长短,可把多年生牧草划分为以下类型:二年生植物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迅速,但寿命短。少年生植物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较慢,植株寿命中等,播种第一年产量最高,第二年不如第一年,第三年显著下降,平均寿命58年。中年生植物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缓慢,寿命10年左右,第二、三年产量最高,第四年产量开始下降。多年生牧草发育速度很慢,寿命1015年,第45年产量最高,第5年开始下降。3. 多年生牧草枝条的形成类型根茎型有两种茎,一直地上茎,另一种由分蘖节上发育的与地面主枝垂直的地下的根茎,其能在顶端或节间处形成新的枝条,这些枝条也能形成自己的根系,该类型的草对土壤要求较严格,结构良好、肥沃的沙壤土和粘土生长最为优良。根蘖型具有地下横走的根,在横根上有不定芽(分蘖节),分蘖芽可向地面产生枝条,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要求疏松、通透性良好、肥沃。疏丛型具有入土不深的分蘖节,侧枝与主枝成锐角方向由分蘖节上发出,发育完全的侧枝又能形成自己的侧枝,各代侧枝都以锐角的形式向上发出,因此株丛表现为稀疏的株丛。各侧枝都能形成自己的根系,在地下能形成强大的根系,与土壤结合能形成草甸,但缺乏联系。密丛型具有位于地表的分蘖节,枝条自分蘖节发出后,彼此紧贴和母枝平行向上生长,株丛表现为密集的株丛。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能在通透不良或完全厌气的土壤上生长。根茎疏丛型具有位于地表的分蘖节,可形成短的根茎,根茎可向地面形成枝条每一枝条又以疏丛型牧草的方式进行分蘖,从而形成以根茎相连的疏丛型。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的要求既要满足根茎的要求,又要满足疏丛型牧草的需要,即在疏松、渗透与结构性好的土壤上发育最好。匍匐茎型该类型牧草能在根颈上产生匍匐于地面的匍匐茎,匍匐茎发育特点是节间长,茎细弱,节处能形成叶族、茎枝和不定根,发育完全匍匐茎能在节处可产生匍匐茎,如此往复,因此该类型牧草的营养繁殖能力强。轴根型具有垂直粗壮的主根,其入土深度可达23m或更深,在根与茎连接处由加粗的膨大部分,称之为根茎,根茎上有分蘖芽,枝条被利用后,再生枝条的形成主要由根茎上分蘖芽形成,因此该类型牧草营养繁殖较差,主要由种子繁殖。该类型牧草对土壤:要求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粗壮须根型具有短的根茎和数量多的分枝根,无明显向下生长的主根,一般进行种子或营养繁殖。鳞茎型多在土壤5-20cm处形成鳞茎,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根死亡早,靠茎生出不定根吸收营养。块茎型地下茎末端形成膨大而不规则的块状,是适于贮存养料和越冬的变态茎;其顶端部肥大,有发达的薄壁组织,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块茎的表面有许多芽眼,一般作螺旋状排列,芽眼内有2-3个腋芽,仅有一个腋芽容易萌发,能长出新枝。4. 多年生牧草繁殖、更新及再生种子繁殖植物通过种子发育呈新的植株。营养繁殖植物从某一营养器官上获得一个完整植株。在天然草场上,多年生牧草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所占比重较小,主要原因:(1) 放牧或刈割破坏了生殖枝;(2) 天然草地上,种子发芽率低;(3) 幼苗生长初期竞争力差。注意:尽管种子繁殖与更新在天然草地中占的比重较小,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多年生牧草的更新牧草的再生是指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衡量牧草再生能力大小的指标参数: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和再生量。牧草的再生方式:1. 生长点未受损的短枝的继续生长;2. 休眠芽形成再生枝条;3. 由茎和叶未受损伤的长枝的继续生长;4. 腋芽的继续生长。影响草地再生能力的因素生物学特性;利用时期;利用的留茬高度;利用强度;光合作用;外界条件。5. 草地产草量的测定方法刈割收获法;间接测定牧草产量测草仗法。6. 草地牧草质量性状与评定方法主要指牧草的适口性、可食比例和经济价值。牧草的适口性测定方法:访问法;放牧观察法影响牧草适口性的因素牧草的化学成分;牧草的生长期;牧草的形态特点和各部分的比例;利用方式和培育方式。牧草的经济性评定可用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分别来体现,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对牧草做出质量的综合判断。优等牧草;良等牧草;中等牧草;低等牧草;劣等牧草。7. 中国草地质量分等标准按照牧草等级,根据各等牧草在草群中所占重量的比率,中国草地按质量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等。8. 草地等级的综合评价将某一草地的等和级相连缀就是其等级的综合评价。草地的5个等和8个级可以组合为40个不同的草地等级,综合反映草地数量和质量的综合潜力。9. 可利用牧草比例评价草地质量在一般经营管理条件下评定草地质量,根据草群中可利用牧草的相对量,把草地等级分成4级。10. 牧草对放牧的响应类型牧草对放牧的响应:耐牧;避牧。避牧机制:形态避牧机制;生理避牧机制。11. 合理的放牧标准及确定合理利用率应考虑的因素合理的放牧标准:家畜在草地上放牧,草地在正确的管理下能长期保持稳定的生产力和相对稳定的草地群落结构,土壤不出现退化或水土流失,家畜的各项生产指标处于良好的状态。确定合理利用率应考虑以下因素:草地的耐牧性;地形和水土保持状况;牧草质量状况;气候条件。12. 家畜采食量测定的常用方法:双样方法;三氧化二铬法;链烷法13. 草地的放牧强度分级类型未放牧;轻度放牧;正常放牧;过度放牧;极度放牧。14. 载畜量: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方面家畜的数量。实际载畜量或载畜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草地实际放牧的家畜的数量。包含三项因素:家畜的数量、放牧时间和草地面积载畜量的表示:(1) 时间单位法:以“头日”表示。(2) 家畜单位法:世界各国一般以牛为家畜单位;我国在生产上广泛采用绵羊单位。(3) 载畜量计算:载畜量=(饲草量利用率)(家畜日采食量放牧天数)15. 草地放牧系统特点。开放性;互作性;渐进性;季节性。16. 放牧地载畜量的测定牧草可利用量=牧草产量可利用率面积。每年每头家畜需求量=家畜体重日食量(体重的2%)草地放牧天数。载畜量=牧草可利用量/每年每头家畜需求量。17. 全年性草畜供需总平衡表述草地上牧草总产量GP应等于草食动物消费量Cn和自然消失量De,即:GP=Cn+DeCn是食入牧草量,De在放牧过程中常可以不计,Gp是牧草的积累生长量。18. 放牧计划是短期的饲料计划,常以轮牧周期为时段进行计划。常用的放牧计划制定方法有:根据草地牧草配给量法;以草地牧草牧后剩余量为指标。19. 放牧地段的规划设计(划区轮牧)1)小区放牧时间每小区放牧时间4-7天,一般为6天,春季牧草生长较慢时,约3天。2)小区划分和轮牧地面积计算划分小区的原则:使家畜能够充分的采食;在每个小区放牧时间不超过6天;留补充草地,以备不正常年份导致放牧面积不足;留下贮备青草小区以割晒干草共家畜越冬利用。放牧地面积=(羊只数日食量放牧天数)/单位面积产量3)轮牧周期在计划轮牧小区上自第一区至末区循序利用一遍,并返回第一区的时间,叫轮牧周期。轮牧周期长短,依据不同长短牧草再生速度而定,干草原30-35天;荒漠草原40-45天;草甸及森林草原25-30天;山地草甸30-45天;亚热带中山地栽培草甸15-25天;亚热带高山栽培草甸20-25天。4)轮牧频率和分区数及小区面积计算轮牧频率指轮牧小区全年可被重复利用的次数。轮牧频率与牧草再生速度成正比,与轮牧周期成反比。轮牧频率:草甸草原4次;干旱及荒漠草原2-3次;荒漠1-2次;南方亚热带栽培草甸5-6次。小区数=(轮牧周期/每区放牧天数)+休闲小区数。小区面积=放牧地面积/小区数目5)轮牧小区的外形设计一般以长方形为主,长宽比大致为2:1或3:1,也可采用其他形状,但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障碍如坡埂、山脊、河流、沟渠、灌丛带、林带等作为轮牧小区的边界。放牧区形状要适合家畜的放牧密度。分区宽度可控制家畜密度,太宽家畜易于运动增加能量损失,过密又彼此干扰。宽度确定后,再根据面积确定长度,如果长度太长,应适当调整分区宽度。6)轮牧小区的布置任何一个小区到达饮水点和畜圈的距离不应超过一定距离。如果以河流作为饮水源,可将沿河流自下而上排列;如果水源适中,草场开阔,可把畜圈扎在牧场的中央,按一定顺序在其周围进行布局。分区时遇到山坡,最好按上坡、下坡布置。分区面积相等或不等,按草群生产力和牧草分布密度、地形条件而定。各分区与饮水点和畜圈之间,都应有来往用的牧道。7)轮牧顺序轮牧时,一般是按计划小区,顺序放牧。第一轮完成后,再从头开始;补充小区的草场打草,以备利用。20. 放牧家畜的基本特征及放牧技术放牧家畜的基本特征:牛;绵羊;山羊;马;骆驼。放牧的基本队形:一条鞭式;满天星式。一条鞭式放牧优点:能使家畜吃到新鲜牧草,利用草地比较均匀。适于地势比较平坦,植被均匀的草场。满天星式放牧优点:适于各种地形条件以及不同的季节。夏季放牧采用该队形比较凉爽,也比较容易组织。放牧时应注意以下原则:放牧时要做到“三勤”、“三稳”。三勤:手勤、腿勤、嘴勤。三稳:放牧时要稳;出入畜圈时要稳;饮水时要稳。应让家畜吃回头草;在夏季放牧时要防止打堆。21. 割草场应具备的条件草群组成特点:应以上繁草为主,下繁草不应超过草群重量的10。如果选择天然割草场,杂类草在草群中的比例不应超过20,有毒植物最多不应超过1。割草场的土壤要求:土壤应土层深厚疏松结构良好,肥力较高,PH应为67。割草场的地形条件:应选地势平坦的草场;若选坡地,一般坡度不能超过10。22. 牧草的刈割技术适宜的刈割时期注意:在多次刈割的地区,注意最后一次刈割应在本地区稳定无霜期一个月前结束。刈割强度一般用刈割后留茬高度衡量。刈割的强度通常是由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的,多次刈割利用的草场,第二次刈割留差高度应适当高些,以保证再生草的产量。刈割频率:一个生长季内草地刈割利用次数。主要取决于牧草的再生特性、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田间管理等因素。刈割方法两种方法:人工刈割;机械刈割。23. 刈割草地的培育管理注意割草场施肥;建立割草场的轮刈制;注意天然割草地的土壤通透问题。24. 草地退化的主要特征(1) 草群种类成分发生变化,草层结果简单化;(2) 草地生境恶化;(3) 易发生鼠害和虫害(4) 草地初级生产能力降低;(5) 家畜生产性能下降。25. 退化草地评价能量指标;质量指标;环境指标;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物链;草地自我恢复功能。26. 草地现况评价草地现况评价就是根据原生或顶级植被成分的比例来进行的,并把草地划分为优良、较好、较差和极差4个等级。27. 反映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土壤/土地稳定性;水文学功能;生物群落的完整性。28. 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一般步骤(1) 选择评价样地。(2) 访问一个参照区。(3) 在参照区修改指标特性。(4) 返回样地。(5) 确定测定生态系统监控特性的功能状态。29. 草地培育改良的理论基础草地培育改良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上的群落演替理论和生草土形成理论。群落演替理论认为,草地植物群落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地变化发展。草地培育改良就是根据草地的演替方向,针对不同的演替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逆行演替”,促进进展演替。生草土理论认为,在森林草原比较潮湿的土壤上,多年生草类的主要特性是在土壤中积累死的植物体,由这些死的有机物主要是多年生草类的地上部分及根和根茎。30. 退化草地封育后增产的原因(1) 植被盖度增大,易截留雨雪、减少太阳直射地面,降低地面水分蒸发,增加土壤保水能力,从而增加土壤含水量;(2)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积累,对由于放牧和割草过多消耗草地养分形成自然补偿;(3) 在盐碱化较重的草地上,能降低土壤pH;(4) 能改善草地小气候和微环境,如增加湿度、降低风速、调节温度等。31. 耙地的技术关键耙地时间:最好在早春土壤解冻时进行。工具:目前采用的耙地工具有钉齿耙和圆盘耙。适用范围:最好是以根茎型或根茎-疏丛型草为主。32. 草地补播技术播床准备。补播前要松土、施肥,松土深度1525cm。松土的原则:地表下松土范围越大越好,地表开沟越小越好。补播技术补播时期:确定补播时期要根据草地原有植被发育状况和土壤水分条件。一般应选择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