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_第1页
专题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_第2页
专题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_第3页
专题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_第4页
专题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确立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斯大林模式”的探索,单元结构:,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 “斯大林模式”,考纲要求: (1)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进攻,1918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考验,2、实施的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3、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化,流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分配制,1、背景:,4、特点:,战时共产主义,5、评价:,进步性:,a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非常措施, b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 c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局限性:,a很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损害了广大农民利益;,b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根本),1921年,苏俄海军兵变(直接),粮食税,部分中小企业私有化 部分矿产实行租让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按劳分配,1、背景:,2、,a、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 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1925年, 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b、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3、评价:,进步性:,局限性:,后来领导人过早终止,阅读材料: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 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生产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手段、分配方式),三、斯大林模式,2、表现:(经济方面),(1)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 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2)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3)农业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1.背景:,苏联成立和列宁逝世,帝国主义包围封锁 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苏联的五年计划,1928年-1932年,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从农业国工业国,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中断,1936年,斯大林模式建立,3、经验教训 :,(1)经验:,a、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迅速实现了工业化。,b、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阅读下列资料: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 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30年代五年计划引起了 全世界的关注, “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 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 的水平。 一个发人深思的结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伟大成就,使得斯大林模式成了社会主义的经典 模式,这一经典的社会主义国家却以这样的结局 在历史上画了一个圈。,(2)教训:,a、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b、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C、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 持续发展; d、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C,2(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1,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C,3(2012年江苏历史,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4(2010重庆文综22)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D,5(2011年江苏历史,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D,6.(09年山东.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 进行工业化建设,D,7(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 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 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材料二:略,【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分,每点2分),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 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 虽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产生了 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 提下,采取国家干预 的政策,缓和了经济危机。(4分,每点2分),(4)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答:选择原因:缺乏经验,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 国内面临形势的需要;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对新中国的“冷战”,急需发展国民经济; “一边倒”政策的影响。 (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影响:使我国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 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2分)但长期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轻工业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后来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分),斯大林指出: “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海报完成五年计划,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考纲要求:,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上台,2. 改革的主要内容:,农业方面(重点):,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 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 农庄和农场自主权;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工业方面:,扩大地方、企业权利, 一定程度上承认物质利益。,3、结果:,有一定成效,最终失败。,4.失败的原因:,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 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赫鲁晓夫 (18941971),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2),1.改革内容:,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重点:,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3、成效与问题:,取得一些成果。 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入停滞时期。,4、失败的原因:,(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只是修补性的改革;,(2)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影响经济发展。,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1991),1.背景:,社会动荡,经济停滞,2.内容:,苏联解体,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内容:,背离社会主义,存在问题:,承认市场、调整所有制结构,a.缺少宏观决策和 相应的配套措施; b.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政治、 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侧 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 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次失败是 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但后者冒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 国情而失败。,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改革开始),斯大林模式(确立),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确立阶段,社会主义经 济改革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启示 教训,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民生。,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1(2009广东文基,3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2(2010福建文综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c,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都未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C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D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D,4.(2008年广东单科,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据耶金等制高点,答案: (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4分)。,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 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 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 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问题:(2)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