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定点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课件_第1页
亚运定点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课件_第2页
亚运定点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课件_第3页
亚运定点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课件_第4页
亚运定点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运定点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科,内 容,广州市CDC对管辖的亚运定点医院消毒质量监测情况 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医院建筑布局和隔离要求,监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消毒管理办法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质量监测目的,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提供监督部门进行执法。 帮助医疗机构开展预防医院感染各项措施的落实: - 加强医院领导层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医院感染控制科作用,使他们成为控制院内感染工作的突击队而不是救火队; - 重点从医院环境及消毒方法、使用和效果监测等提 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医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责任分工,从而使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正真得到落实。,消毒质量监测对象,空气 物体表面 手和皮肤粘膜 消毒液 内镜,医疗器械 血液透析液 压力蒸汽灭菌器 紫外线 医院污水,引用标准及技术规范,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 15981一1 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5982一1995)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9664一1996) 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 18466一2005) 一次性使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一2002)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法监发2002282号)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卫医发 2004 100号)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卫医发200573号)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监测标准 (WS310.3-2009 )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卫医政发(2010)35号,全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情况,2010年,针对亚运会,重点监测采样放在手术室、骨外科病房、供应室等,增加了门、急诊外科治疗室、清创室(手术室)、血透室、内镜室;重点检查了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全市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情况,全市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情况,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目前医院建筑布局与隔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的新建、改建的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前期论证工作要求院感科和使用科室的参加,问题解决在图纸中; 个别医院在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建议对供应室按照规范逐条进行培训,责任落实到人; 还有医院自行配制(稀释)消毒液,要求医院停止所有液体消毒液的配制和稀释。,医院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 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 感染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 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 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消毒质量监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3 术语和定义,3.11 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3.12 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 3.13 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 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 3.14 两通道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3.15 缓冲间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 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4 隔离的管理要求,4.1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4.2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4.3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4.4 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4.5 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4.6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4.7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 4.8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5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1 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 5.1.1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 个区域。 5.1.1.1 低危险区域 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5.1.1.2 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5.1.1.3 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5.1.1.4 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5.1.2 隔离要求 5.1.2.1 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5.1.2.2 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5.1.2.3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5.1.2.4 应按照WS/T 313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WHO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实用指南(2002年第二版),A区:不接触病人的区域。正常的家居清洁(如管理部门,图书馆)。 B区:非感染病人,非易感病人的护理区域。清洁的方法不能使灰尘飞扬,不推荐干式打扫或吸尘清洁机。清洁剂溶液的 使用可以提高清洁的质量。血液、体液污染的区域在清洁前先 消毒。 C区:感染病人的区域(隔离病房)。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溶液清洁,每个房间有独立的清洁用具。 D区:高度易感病人的区域(保护性隔离)或监护区域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室、创伤病房和血液透析病房。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溶液清洁,有独立的清洁用具。,医院隔离技术规范,5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5.1 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 5.2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5.3 负压病房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5.4 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5.5 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5.6门诊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5.7急诊科(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2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2.1 适用于经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5.2.2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病室的气压宜为 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15Pa。 5.2.3 隔离要求 5.2.3.1 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线清楚, 标识明显。 5.2.3.2 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5.2.3.3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 5.2.3.4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5.2.3.5 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5.2.3.6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1m。,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的基本设置,5.3 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3.1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5.3.2 建筑布局应设病室及缓冲间,通过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病室采用负压通风,上送风、下排风;病室内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附近,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10cm。门窗应保持关闭。 5.3.2.1 病室送风和排风管道上宜设置压力开关型的定风量阀,使病室的送风量、排风量不受风管压力波动的影响。 5.3.2.2 负压病室内应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洗手和卫浴设施。配备室内对讲设备。 5.3.3 隔离要求 5.3.3.1 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h换气6次以上。 5.3.3.2 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阀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 15Pa。 5.3.3.3 应保障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做好设备日常保养。 5.3.3.4 一间负压病室宜安排一个患者,无条件时可安排同种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并限制患者到本病室外活动。 5.3.3.5 患者出院所带物品应消毒处理。,负压病区(房),3.16 负压病区(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 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5.4 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4.1 适用于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5.4.2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 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入、出院处 理室。 5.4.3 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 5.4.4 隔离要求 5.4.4.1 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5.4.4.2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 5.4.4.3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 5.4.4.4 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有空气导流的隔离病房,有空气导流的隔离病房,5.5 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5.1 建筑布局 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 离病室。 5.5.2 隔离要求 5.5.2.1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5.5.2.2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5.5.2.3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5.5.2.4 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5.6 门诊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6.1 建筑布局 5.6.1.1 普通门诊应单独设立出入口,设置问讯、预检分诊、挂号、候诊、诊断、检查、治疗、交费、取药等区域,流程清 楚,路径便捷。 5.6.1.2 儿科门诊应自成一区,出入方便;并设预检分诊、隔离诊查室等。 5.6.1.3 感染疾病科门诊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5.6.2 隔离要求 5.6.2.1 普通门诊、儿科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宜分开挂号、候诊。 5.6.2.2 诊室应通风良好,应配备适量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5.6.2.3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到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疾病科门诊诊治,可能污染的区域应及时消毒。,5.7 急诊科(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7.1 建筑布局 5.7.1.1 应设单独出入口、预检分诊、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等。 5.7.1.2 有条件的医院宜设挂号、收费、取药、化验、X线检查、手术室等。 5.7.1.3 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1.2m。 5.7.2 隔离要求 5.7.2.1 应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5.7.2.2 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5.7.2.3 急诊观察室应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CSSD明确区域划分和功能,去污区decontamination area CSSD内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括运送器具的清洗消毒等)的区域,为污染区域。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inspection and packing sterilization area CSSD内对去污后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装配、包装及灭菌(包括敷料制作等)的区域, 为清洁区域。 无菌物品存放区sterilized articles store area 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建筑选址要求,7.2.1 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 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7.2.2 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 7.2.3 建筑面积应符合医院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CSSD建筑设计需要考虑,选址; 三区划分; 洁污人物流路线; 结合实际流程合理布局空间; 各区功能结构到位; 施工和设备配套; 人性化设计,省力实用; 关注建筑材料; 休息区同样重要!,医院手术部(室)建筑布局,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2009 第六条 手术部(室)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接送手术患者 的区域,宜临近重症医学科、临床手术科室、病理科、输血科 (血库)、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医院应当设立急诊手术患者绿色通道。 第七条手术部(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 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手术部(室)应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 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第八条手术间的数量应当根据医院手术科室的床位数及手术量进行设置,满足医院日常手术工作的需要。,手术室功能分区,无菌区:内含无菌物品储存室、手术设备存放室、医护人员刷手区、患者麻醉和手术 区域; 清洁区:含药品存放区、麻醉恢复区域、医护人员更衣办公区等; 污染区:病人车辆更换区、器械初步清洗区、污物回收处理等区域。 各个区域应有明显的屏障性标志,区域间避免交叉污染。,手术室缓冲间的设计,手术室的入口处,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分界; 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须在此换掉外来的污染鞋,换穿手术 室内用的”清洁鞋”; 换鞋时不能同踝一处(双脚交叉),以免洁污交叉; 一切措施需符合感染控制要求,杜绝外来污垢进入手术室内。,手术室刷手室的设计,宜分散并贴近手术室,方便医生看到手术室内情況; 刷手室的门不可以用手开启; 洗手池断面应选择避免污水溅出的款式; 水龙头应采用非手动开关, 每池至少两个; 建议使用膝盖控制水流量, 脚踏板控制清洁剂;,第十一条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辅助用房应当按 规定分洁净和非洁净辅助用房,并设置在洁净和非洁净手术部的不同区域内。,洁净手术部使用、维护是关键!,设计是根本:很多医院的设计有问题; 选择承建单位很重要:要有施工业绩; 验收建议请第三方监测; 手术室、设备科要有人懂:公司培训; 使用、维护要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 定期监测:温湿度、压差、空气培养等。,新生儿病室的设置与布局,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12 第二条新生儿病室是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收治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不需重症监护治疗 新生儿的房间,可以设一间或多间。 第三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新生儿病室。 第七条 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第八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第九条 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新生儿病室的设置与布局,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12 第四十三条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以及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和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可以设置独立的新 生儿病房。 新生儿科病房分医疗区和辅助区, 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有条件的可设置早产儿病室。 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 新生儿病房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与管理。,血液透析室的建筑布局和隔离,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2010/0323 第二十五条血液透析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六条血液透析室应当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等。工作区域包括透析治疗区、治疗室、水处理间、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设置复用间。,比对中发现的问题,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必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 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 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透析准备室要储备消毒物品,应划清洁区比较合适)。 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有条件应设置专用手术室、更衣室、接诊室、独立卫生间等。,比对中发现的问题,第二十八条血液透析室应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独立的隔离透析治疗区,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用于对需要隔离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第三十四条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治疗间或者治疗区、血液透析机相互不能混用。,ICU的布局和隔离,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 关于在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 第二十五条重症医学科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医院感染。 第二十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具备足够的非接触性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ICU的布局和隔离,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 第二十七条对感染患者应当依据其传染途径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对经空气感染的患者应当安置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第二十八条重症医学科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第二十九条重症医学科应当严格限制非医务人员的探访;确需探访的,应穿隔离衣,并遵循有关医院 感染预防控制的规定。 第三十条重症医学科的建筑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原则。,关于洁净ICU,洁净ICU病房是将空气洁净技术应用于重症加强护理单元,通过采用先进的净化空气处理系统,对病房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建立科学的人、物流程和实施严格的分区管理,达到控制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感染,保护病人与医护人员安全的目的。 综合性医院在硬件建设时,应考虑平时医疗和突发传染病疫情双重功能。,关于洁净ICU的建议,ICU 病房的面积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制定的标准为床间净距离不应小于1.2m,监护单元每床单位面积不小于12m2 由于在急救过程中参与的医护人员较多,而且要使用许多先进的急救与监护仪器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