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整理与提高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册整理与提高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册整理与提高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册整理与提高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册整理与提高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册整理与提高培训,教学目标: 1、关系探究,计算路线的确立。 2、乘法口诀的深化练习。 3、推理计算。 重点、难点: 探究各类型题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计算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与快速运用。,大家来做乘法,大家来做乘法,教学过程: 1、 将乘法表投影到黑板上,这是一张菱形表, 请小朋友观察: (1)横行、纵列、斜行算式的小秘密。 (2)颜色与乘法算式间的小秘密。,2、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1)先做蓝色的题。,(2)做红色的题(平方数)。,(3)横行题,观察一下,蓝色的题都有什么特点?,找一找积之间有什么小秘密? (相差3、5、7、9、11、 13、15、17、19),教学目标: 1、复习表内乘除法。 2、探究乘除法中的小秘密。,乘除大游戏,策略1: 计算卡片的结果,然后根据结果连线。 策略2: 可先找出结果=36的算式,然后找出大于50的 卡片(97),其它的算式再进行判断是否小于25。,题1:这些卡片应该放在哪一个桶中?,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总有意无意地使用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使用的策略可以看出其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题1不仅核对答案,更重要的要让孩子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由于结果是12、18、24有不同的口诀,这里要求学生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将口诀与积联系起来,这时的乘法口诀不再是孤立的几的乘法,而是要求学生从积的角度思考,几乘几等于12。,题2:用乘法口诀填空。, 三组乘法算式在乘法表中已经出现过,一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大,另一个因数也一个比一个大一,如果积是奇偶排列的那么它们的积相差是连续单数,如果积是偶数,那么它们的积相差是连续偶数。 对于题3的教学,不仅要让孩子算一算,同时还要让孩子找一找其中的小秘密。,题3:算一算, 左边一列是连乘,是先乘5再乘2,在学生完成了之后,还是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他们一定会发现先乘5再乘2就等于乘10。右边一列是乘除混合计算。,题4:填一填,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分配律有初步认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分配律。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分配律的初步知识。 教学准备: 盘子、苹果图或实物,点子图。,5个3加3个3等于8个3,两种情况: 绿苹果的个数是5个3,即53=15;红苹果的个数是3个3,即33=9。所以苹果的总数是15+9=24。 因为每盘苹果的个数相同都是3个,一共有这样的8盘,所以8个3,8个3就是24。,5个3加3个3等于8个3,1、交流、汇报表格中的内容。 如:1的3倍是3,1的4倍是4,1的7倍是7 2、你发现了什么? 方法1:可以让孩子举例说明。 方法2:问谁能说得更好?让孩子在交流中表达出 这里的一个数指的是同一个数。,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4倍就是这个数的7倍。,符号可以表示数,我们就用表示一个数。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4倍就是这个数的7倍。可以用算式表示: 3+4=7,表示6 6的3倍加上6的4倍就是6的7倍是42。 表示8? 表示3?,第一关:,第二关:填数,114=,拓展题:,练习,5个3减3个3等于2个3,53 33 = 23 =6,8倍,6倍,2倍,交流得出:一个数的8倍减去这个数的6倍等于这个数的2倍。 一个数的9倍减去这个数的5倍,等于这个数的4倍。 ,用算式表示:86=2 95=4,67( )7=27 87=( )7( )7 87=( )8( )8 1155=( )( )=( ) 532343=( )( )=( ),(2),(1),练习,教学内容: 课本第79、80页 教学目标:问题解决的能力。 乘、除含义的深化。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从图和文字多渠道收集并整理 信息、建立乘除的模型,通过解题等活动 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乘与 除含义的理解。,乘与除,复习乘法(题1)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互相说、个别说) 信息:1、一些人在草地上野餐,每组都有3人。 2、有这样的8组 问题:一共有几个人在草地上野餐? 问:你想到了什么?该怎么列式呢? 8个3,乘法算式为:83=24(人); 3的8倍,算式为:38=24(人) 答:一共有24个小朋友在草地上野餐。 归纳:求几个几,或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复习除法(题2) 学生收集信息并整理: 信息:故事书厚2厘米 字典厚8厘米 问题:字典的厚度是故事书的几倍? 学生解答、汇报: 8是2的几倍? 82=4 8里有几个2? 82=4 答:字典的厚度是故事书的几倍? 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用除法。,练习: 有6只盘子,每只盘子里有5颗草莓,总共有多少颗草莓? (2) 鲸爸爸身长24米,鲸娃娃身长6米,鲸爸爸的身长是鲸娃娃的几倍?,问题(1)1壶茶可以倒满几个杯子? 问:你是怎么想的?(你选择了哪些信息?) 问题(2)4壶牛奶与3壶橙汁,哪个量多? 学生根据问题,搜集合适的信息: 一壶牛奶正好倒满2杯,一壶橙汁正好倒满4杯。 问:你是怎么比的? 这里就要用到转换的思想,要将4壶牛奶和3壶橙汁分别倒进相同的杯子, 然后比较杯子的多少。,题3是等量替换,要求学生从已有的信息中选择适合的信息解答。可以请学生自己尝试解答。,方法1 : 男生领4盒就是 46=24(个) 24个 18个 方法2 : 女生领18个就是 18 6=3(盒) 3盒 4盒,题5分两步:第一步请同学算一下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这时学生用的一定是加法678=21(条),第二步问:你能想办法用乘法算吗?你是怎么想的?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虽然678没有相同加数,我们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每个鱼缸里都有7条鱼,可以用37表示。,题6: (1)二(1)班有35名同学参加冬季早锻炼。如果每9人一组跳长绳,一共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 (2)如果剩下的同学每2人一组打乒乓球,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这两个小题是连环题,第一小题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小题要运用第一小题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这里要特别提醒学生,由于是连环题,所以要特别小心,第一小题的解答直接影响第二小题。,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到中高年级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数是形的抽象,形是数的表现。“数形结合”使“数”与“形”相辅相成,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直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构建“数形结合”的思维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理解概念、体会算理和解决问题等,从而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点图与数,是一个很好的“数形结合”理解概念的例子。,数学广场点图与数,第一教时:课本的81页 教学目标:认识奇数和偶数。 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规律。,数学广场点图与数,题1:由点图引出奇数与偶数,这里可能学生之前已经知道了单数与双数,但是在正式的出版物上是讲奇数与偶数,一般我们将的单数与双数在自然数范围内的,奇数与偶数是在整数范围内的。题1可以让孩子描述点图中奇数与偶数的区别,(不能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是奇数,能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是偶数)那么你所认识的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题2:是数形结合找寻两个数相加奇偶性的初步探索,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发现两个奇数拼起来是一个偶数,两个偶数拼起来仍旧是一个偶数,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拼起来是一个奇数。所以在做题2时,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些110的点图,让孩子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任意拿两张点图拼起来并写出算式和结果,在拼图、写算式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所发现。然后大组交流,找到加法中的奇偶性的小秘密。,练一练: 1、脱离了点图 ,让孩子再次体验: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2、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数感。,第2教时: 课本82页 教学目标:1、平方数的认识。 2、探究奇数与平方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平方数是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 教学难点:奇数与平方数的关系。,数学广场点图与数,2、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数的点图中圆点排列有什么的特征? 像这样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得到的数叫做平方数。 问:你还能说说看哪些是平方数,为什么?,1、先出示一组平方数,然后逐个展示出它们的点图 问:看着图,说说每个数字可以用哪个乘法算式表示?,平方数,教学题2,这里有几个几?怎样列式?,动手操作1:(照着老师刚才拼的样子拼,并列式),动手操作2 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结:4个相同的平方数拼合在一起会变成一个更大的平方数。 (一个平方数的4倍仍然是一个平方数。),奇数与平方数,得出:从3开始奇数的点图为直角条状,它们与1的点图可拼成一个正方形。 观察: 1+3= 4=22=4 1+3+5= 9=33=9 1+3+5+7=16=44=16 小结:连续的几个奇数相加的和就是一个平方数。,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教学内容:课本 P83 设计意图: 幻方又称九宫格,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堂课带领小朋友从夏禹治水的故事中去认识幻方,了解幻方的一些特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整堂课分3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从夏禹治水的故事中,知道洛书,引出幻方。第二板块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进行自主探究,知道幻方中每一横行,每一竖行,每一斜行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5。并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幻方进行九十度的旋转,给小朋友提供一个思维的空间,让小朋友在变换中理解幻方中最主要的内涵。并进行关系探究。这一个板块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来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三板块,拓展练习,在掌握幻方特征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可以去假设去推断,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去论证。充分体会幻方的数学美。,幻方,教学目标: 1、对每个九宫格计算出每行、每列、斜线三数 之和。掌握幻方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中国古代灿烂的数学文化。 3、能根据幻方的基本特征,探究关系,灵巧地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幻方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根据幻方的基本特征,探究关系,灵巧地计算,幻方,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新授 1、新课探究 (1)小组自主学习,找出洛书的特征。 a、洛书破译成数字是几到几呢? b、除了这些数字1-9以外,洛书还有许多奇妙的东 西,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的横行、竖列、斜线,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汇报。,二、新授 1、新课探究 (1)小组自主学习,找出洛书的特征。,(2)汇报探究过程 小组汇报,板书演示。 数表的每一行、每一例、对角线相加和都是15。 像这样一个数表,横行、竖列、斜线中3个数相 加,和相同的数图,叫做幻方。,二、新授 1、新课探究 (1)小组自主学习,找出洛书的特征。,(2)汇报探究过程,(3)观察,找一找规律,理解表格中19的数字有多种填法。 通过小组自主讨论探究。,a、把幻方分别90旋转,这是幻方吗?你能进一步发现其中的秘密吗? b、讨论:(第3个转)每一次旋转,表格的奇妙现象还存在吗?你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C、再旋转一次呢?谁还能说一说?,二、新授 1、新课探究 (1)小组自主学习,找出洛书的特征。,(2)汇报探究过程,(3)观察,找一找规律,理解表格中19的数字有多种填法。 通过小组自主讨论探究。,小结: 幻方中横行、竖列、斜线上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相等 中间的数字是5 角上是双数,中间是单数 相对的两个端头的数相加为10,三、拓展学习,了解幻方还可以有其他数字组成。,幻方是不是只能由1-9这九个数字组成呢?出示由数字2-10组成的幻方,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实现了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论证这几个过程,最终解决了所有的疑惑。,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即空间想象能力。 视图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片、有把手的杯子、积木、画纸,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一、各人眼中的壶 1、实验:请前后4名学生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桌子中间的一个壶并把你看到的画下来。 汇报:把学生看到的4个不同样子的壶出示 2、比较:为什么同一个壶4个人会画得不一样呢? 小结:由于我们是从正面、侧面、反面等4个不同的方向去看壶,所以我们观察到的杯子形状是不 一样的。,4、练习: (根据黑板上的图回答) 1)从正面可以看到哪个图象?侧面又看到哪个图象呢?上面呢? 2)那书本上(86页)的这些图象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呢? 最后一幅图象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往往是不同的。,1、出示书中积木图,请小朋友也用4块积木照着样子摆一摆。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