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黄疸.ppt_第1页
【医学ppt课件】黄疸.ppt_第2页
【医学ppt课件】黄疸.ppt_第3页
【医学ppt课件】黄疸.ppt_第4页
【医学ppt课件】黄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 疸,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内儿教研室,一、概述,(一)定义 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病证。其中目黄为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 (二)历史沿革 1.黄疸病证的论述始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 2.金匮要略黄疽病脉证并治以湿热发黄为重点,还论述了火劫发黄、燥结发黄、女劳发黄以及虚黄等 。,一、概述,(二)历史沿革 3.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进一步明确湿从热化为阳黄,湿从寒化为阴黄 。 4.沈金鳌著沈氏尊生书黄疽认识到黄疸具有传染性。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相当于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等。,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1.外感湿热疫毒 时邪疫毒自口而入,蕴结于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蒸于肝胆,肝失疏泄,胆液不循常道,漫淫肌肤,下注膀胱,使身目小便俱黄。 2.内伤饮食劳倦 (1)嗜酒肥甘 ,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郁而化热。 (2)过食生冷或劳倦伤脾或长期饥饱失常 ,脾胃虚寒,寒湿困阻中焦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3.病后续发 内外相因为患。从病邪来说,主要是湿浊之邪,故金匮要略“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论断,从脏腑来看,不外脾胃肝胆,而且是脾胃波及肝胆 。,二、病因病机,(二)病机 1.基本病机:湿浊阻滞,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而发黄 。 2.病位:脾胃肝胆,往往由脾胃涉及肝胆。 3.病性:与脾胃阳气盛衰有关。中阳偏盛,湿从热化,湿热为患,则为阳黄;中阳不足,湿从寒化,寒湿为患,则为阴黄 。,二、病因病机,(二)病机 3.病机转化: 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4.预后: 本病的转归与黄疸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三、诊断要点,1.临床特征:目黄、身黄、尿黄。以目睛发黄为主。 2.病史:有外感湿热疫毒、饮食不节、肝炎接触等病史,或胁痛、徵积病史 。 3.辅助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直接胆红素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B超、CT、胆囊造影等,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四、鉴别诊断,(一)萎黄与黄疸 萎黄是由于气血不足 导致,表现为身面皮肤萎黄不华 ,而双目不黄 ,常伴随眩晕、气短、心悸等症 。 (二)黄胖与黄疸 黄胖多与虫证有关,久之耗伤气血而引起面部肿胖色黄,身黄带白,眼睛、小便不黄。,五、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1.阳黄宜辨湿热轻重 (1)热重于湿: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数。 (2)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其色不如热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恶心呕吐,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2.辨阳黄、阴黄、急黄,五、辨证论治,(二)治疗原则 金匮要略有“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所以化湿邪利小便是黄疸的基本治则。,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阳黄 1.热重于湿 审证要点:身目发黄,黄色鲜明 ,发热口渴,心中懊侬,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方药:茵陈蒿汤 。,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阳黄 2.湿重于热 审证要点:身目俱黄,其色不如热重者鲜明 ,头重身困,胸脘痞闷,身热不扬,纳呆呕恶,腹胀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濡缓。 治法:利湿化浊,泄热除黄 。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味或甘露消毒丹 。,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阳黄 3.胆腑郁热 审证要点: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 ,壮热或寒热往来。伴口苦咽干,呕逆,尿黄,便秘。 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 方药:大柴胡汤 。,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阳黄 4.疫毒发黄 审证要点: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 ,伴神志异常。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 方药:干金犀角散 。,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阴黄 1.寒湿阻遏 审证要点: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 。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 方药:茵陈术附汤 。,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阴黄 2.脾虚血亏 审证要点:黄疸日久,症见身目发黄,色萎不泽,肢软无力,心悸气短,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补养气血,健脾退黄 。 方药:小建中汤 。,六、预防与调护,1.精神调摄 。 2.饮食有节。 3.起居有常 。 4.对急黄的护理 。,七、结语,黄疸病因:外感湿热疫毒 ,内伤饮食劳倦 ,病后续发 。 黄疸病机:湿浊阻滞,胆液不循常道外溢 。 黄疸病位:脾胃肝胆,往往由脾胃涉及肝胆 。 黄疸基本治则:化湿邪利小便 。 临床上必须因人、因时、因证而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活掌握辨证论治。,八、思考题,1. 何谓黄疸?其病机、病位、治则分别是什么? 2. 阳黄各个证型的治法及代表方药是什么?,九、病案分析,男,34岁,目黄、身黄、小便黄6年,加重7天。 6年前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间断服用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1周前因劳累上述症状加重。 现症见:纳呆,食少,胸闷腹胀,神疲畏寒,口淡不渴,大便溏,乏力,尿黄。T 36.5,P 60次/分,R 18次/分,BP 120/75mmHg,神志清,巩膜黄染,皮肤深黄,色黯如烟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肋下1.5cm可扪及,轻触痛,脾未触及,肝区叩痛(+)。WBC 8.61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