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doc_第1页
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doc_第2页
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doc_第3页
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doc_第4页
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 作者:屈传强陈雨信马祥兴于德新李传福王青王茜张凯【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方法:结合3例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该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3例患者均行腹部B超、强化CT检查。结果:2例患者肝脏增大并有右上腹血管杂音。B超首次检查均提示肝门区血管紊乱,2例患者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强化CT及血管成像显示3例患者腹主动脉周围、肝门区及肝内迂曲扩张的动脉血管、肝内弥漫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和肝硬化,2例年轻患者肝脏体积增大。结论:腹部强化CT是诊断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可靠检查方法。 【关键词】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Imaging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hepatic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hepatic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HHHT). Methods: The imaging features and clinical data of three HHHT patients were analysed and the related data were reviewed. B-type ultra-sonography, contrast enhanced CT and DSA were utilized to show the changes of the involved liver and the vessels. Results: B-type ultra-sonic graph showed abnormal blood vessels in hepatic hila. CT or DSA demonstrated intra- and extra-hepatic abnormal ectatic arteries, intrahepatic telangiectasia, cirrhosis and hepatic enlargement. Conclusion: CT might be used as one of the key measures for the diagnosis of HHHT. 【KEY WORDS】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LiverTemography,spiral computed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HHT) 又称Osler-Weber-Rendu综合征,是人类第9对染色体长臂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较常见。该病多发生于皮肤、肺、胃肠道及脑,累及肝脏较少1。肝脏受累时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严重病例晚期可能合并心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体循环脑病、胆囊炎及非典型肝硬化等2。本文在分析3例肝脏HHT (hepatic HHT, HHHT)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有关文献,以探讨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 1一般资料 1.1病例资料收集2004年5月2006年5月我院3例HHHT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女,35岁,右上腹不适、隐痛2年余入院。患者母亲30岁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情况良好,肝脏下界位于右肋缘下2 cm, 质韧,右上腹可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AKP 156 IU/L, r-GT 78 IU/L,转氨酶及胆红素正常。该病例行外科手术,将扩张的肝右、中动脉结扎。术后随访1年。例2:女,35岁,心悸并右上腹不适8年余入院。曾因心脏不明原因增大住院治疗。一般情况良好,右上腹皮肤色素沉着,肝脏下界位于右肋缘下3 cm, 质韧,右上腹可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AKP 183 IU/L,r-GT 106 IU/L。转氨酶及胆红素正常。否认有阳性家族史。行DSA检查,介入治疗未成功。例3:男,61岁,一般情况良好,查体时B超发现肝门区血管异常。否认有阳性家族史。 1.2HHHT诊断标准HHT的诊断指标有:1)反复发作的自发性鼻衄;2)口唇、舌、手指、面、结膜、躯干、手臂等部位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出血;3)内脏(肺、肝、胃肠道、脑等)受累;4)HHT家族史。符合以上3条者可以诊断为HHT,符合2条者为疑似HHT。另外,具备家族史且有2个内脏受累者,也可以诊断为HHT。HHHT诊断3-9需要借鉴以上HHT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患者CT检查均应有肝动脉假性动脉瘤、肝内毛细血管扩张及肝脏内肝动脉-门静脉或肝动脉-肝静脉瘘。 2X线检查 胸部X线摄片检查提示例1及例2患者心影明显增大。 3B超检查 例1:肝脏增大,回声增强,肝门区可探及紊乱异常血流信号,脾脏增大。例2:肝脏明显增大,回声增强,肝门区、肠系膜根部可探及紊乱异常血流信号,脾脏增大。例3:发现肝硬化、肝门部血管异常血流信号。4CT检查 4.1检查方法应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检查均空腹进行,扫描前30 min口服温水或25泛影葡胺溶液7001 000 mL。扫描层厚510 mm,螺距1.5。对比剂为碘海醇(300 mg I/mL),剂量为15 mL/kg,注射流率2530 mL/s。平扫后行常规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分别从开始注射延时2530 s、6070 s即开始扫描,于5 min后开始延迟扫描。扫描后将重建得到的薄层图像分别在SIEMENS Wizard VB10B工作站与GE AW4.2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首先利用横断面图像寻找病变,分析其特点后再根据病变的特点进行多种二维、三维后处理技术,包括MIP、VRT、MPR、CTVE等,以充分显示病变血管。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肝脏的体积进行测量-。 4.2CT表现例1:肝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左右叶比例失调,左叶呈象鼻样,肝表面呈波浪状凸凹不平。肝右后叶下段肝包膜下见少量液体,脾脏体积增大。动脉期:肝内、肝门区及腹主动脉前可见粗细不均、走行迂曲的动脉血管,以肝门区为著;肝实质强化不均,见多处小片状毛玻璃样改变,右后叶上段肝包膜下亦见迂曲的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部分显影。门脉期:门脉系统显影浅淡,脾静脉和门静脉主干迂曲扩张,肝静脉显影较好;食道胃底静脉无扩张。VIP和VRT重建:肝左、中、右动脉分别起自腹腔干,明显迂曲,肝右、中动脉明显扩张约1.5 cm, 肝左动脉约0.5 cm,在肝内迂曲走行,远端可见散在的片状毛细血管网(图1)。 例2:肝脏体积增大,肝脏形态欠规则,表面呈波浪状,肝内胆管不均匀扩张,脾脏轻度增大。动脉期及MIP、VRT重建:腹主动脉前、肝门、肝内见大量迂曲的紊乱的动脉血管,粗细不均,肝内见多处细线样的血管网,境界不清;肝静脉过早显示;胃壁、大网膜内以及前腹壁内也见数条蚯蚓状的动脉血管。门静脉期:脾静脉轻度扩张,门脉主干及其分支无明显扩张;肝静脉各支均匀扩张,右心房轻度增大(图2)。 例3:肝脏形态失常,左右叶较正常小,以左叶为著,尾状叶明显增大,向左前突出,胃、十二指肠受推压,尾状叶内无明显异常血管像,脾体积正常。动脉期及MIP、VRT重建,腹腔干轻度扩张,肝门及肝内(增大的尾状叶除外)见异常增多、增粗的动脉血管团,肝内见多处片状、细线样的血管网,境界不清;下腔静脉已充盈显影,无明显增宽。门静脉期:肝内外异常血管团、血管网仍显示;门静脉显影,无增宽;下腔静脉充盈(图3)。 5DSA检查 采用Phillips Integris V 3000数字血管造影机进行造影。常规使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放置导管鞘后再置入4FRH肝动脉造影导管。应用非离子性对比剂(上海奈可明制药有限公司),Mark V Provis高压注射器(康高实业有限公司)自动注入,注射速度为5 mL/s,总量15 mL,行腹腔干造影了解肝动脉解剖和静脉回流情况。 例2行DSA检查,发现肝门处、肠系膜根部血管扩张、紊乱、迂曲,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超选择至肝左、右动脉可见分支增粗迂曲,有大量模糊团块状影(图4)。行介入治疗未成功。 6讨论 6.1 发病率 1865年Babington等报道了首例HHT患者,1896年Rendu提出该病具有家族性遗传性,后被Osler及Weber分别在1901和1907年证实。此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在各个种族均有发生,无性别差异4-8。皮肤、肺、胃肠道及脑多见。HHT在肝脏临床少见,其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8%10%。 6.2临床表现 6.2.1HHT临床表现HHT症状多样化,即使在同一家族也是如此,其临床表现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决定了个体表型。主要特征为皮肤、黏膜及内脏多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并有出血倾向。临床表现取决于异常血管的部位及范围。 6.2.2HHHT临床表现HHHT早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若合并皮肤、黏膜病变时可能就诊较早-。随着病情发展,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肝硬化,肝脏纤维化,继而出现肝性脑病、食道静脉曲张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该病对肝脏的损伤主要因血液在肝内短路,肝脏长期缺血、缺氧造成肝脏纤维化,继而出现肝硬化及因此引起的食道静脉扩张和肝性脑病。严重时可导致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甚至心力衰竭。若肝脏出现广泛的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时,则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液呈高动力循环。右上腹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因大量的血液直接进入心脏,造成心脏负荷加重及其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例1、2因动静脉瘘明显,出现心脏功能异常的症状。 6.3影像学表现 6.3.1X线检查HHHT患者动静脉瘘较大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液呈高动力循环,引起心脏增大。胸部X线提示心影增大。 6.3.2B超表现肝门区血管走行明显异常是主要表现。血流特点为肝门区动脉血流异常增加。对于动静脉瘘明显、分流较大的患者,如例1、2,肝内动脉血流信号增强。早期可能有肝脏体积增大。病变晚期可能出现回声增强、表面不光滑等肝脏硬化表现,出现肝脏体积缩小。 6.3.3CT特点肝脏的肝动脉瘤、动静脉瘘、毛细血管扩张是其主要典型表现。CTA显示了腹主动脉前肝门动脉瘤样扩张,扩张程度不同,例1、2有2条以上的扩张肝动脉。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内弥漫性毛细血管扩张,在CT中的表现为肝内弥漫分布的团状毛玻璃样强化影,境界不清。例1、2中门静脉、肝静脉提前显影,表明存在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动脉-肝静脉瘘。 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肝脏病变,CT表现为肝硬化及肝纤维化改变。本文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脏病变,以例1、2为重,3例患者均有肝脏体积异常改变。例1、2患者的肝脏体积不同程度增大,与动静脉短路、毛细血管扩张、肝脏淤血有关。例3患者虽然肝脏总体积较正常小,可能病史长,导致病变肝脏纤维化但尾状叶明显增大,其内未见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及动静脉瘘,考虑为长期代偿性增生所致。 6.3.4DSA检查造影可发现明显扩张的肝动脉,肝脏内的动静脉瘘。例2患者在腹腔干处注入造影剂,由于血流快、管腔明显迂曲扩张,但血管显影浅淡。因此,对于复杂的HHHT病例来讲,CT血管成像较DSA效果佳,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而且DSA检查创伤较大、容易造成壁薄迂曲的血管破裂,导致严重的后果。 6.4诊断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临床诊断较困难,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靠临床检查发现。因此,我们在参考HHT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血管病变特点,进行诊断。HHT主要的血管病变特征有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和假性动脉瘤。HHHT的上腹部强化CT及CTA应具备上述3点方可诊断。本文报道这3例患者均有肝动脉假性动脉瘤、肝内弥漫性毛细血管扩张、及肝脏内肝动脉-门静脉或肝动脉-肝静脉瘘。 总之,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临床少见疾病,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防漏诊、误诊。CT对HHHT的诊断是一种可靠、准确的检查方法。【参考文献】 1 Bernard G, Mion F, Henry L, et al. Hepatic involvement in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hemodynamic studies of 11 casesJ. Gastroenterology, 1993,105(2):482-487.2 Quiroga S, Sebastia C, Pallisa E, et al. Improved diagnosis of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 value of hepatic arterial phase imaging during helical CTJ. RadioGraphics, 2001,21(1):65-81.3 Sabba C, Pasculli G, Cirulli A, et al. Rendu-0sler-Weber disease:experience with 56 patientsJ. Ann Ital Med Int, 2002,17(3):173-l79.4 Guttmacher AE, Marchuk DA, White RI Jr.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J. New Engl J Med, 1995,333(14): 918-924.5 Dakeishi M, Shioya T, Wada Y, et a1. Genetic epidemiology of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in a local communit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JapanJ. Hum Mutat, 2002,19(2):140-148. 6 McAllister KA, Lennon F, Bowles-Biesecker B, et a1. Genetic heterogeneity in hereditary ha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possible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phenotypeJ. J Med Genet, 1994,31(12): 927-932.7 Heutink P, Haitjema T, Breedveld GJ, et a1. Linkage of hereditary hae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