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本组课文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观潮一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描绘了峡谷的壮丽,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鸟的天堂作者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手法来描绘大榕树美丽的景象。火烧云作者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要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要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丰富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熟读成诵,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1观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三、教学难点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课前准备让学生查阅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图片资料。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2整体感知全文,导学第12自然段。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导入语:“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了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2板书课题(二)预习要求1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教师预设:钱塘江什么时候涨潮?涨潮时有什么样的壮观美景?课文的题目是观潮,只写了作者所看到的美景吗?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3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象的?4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四)检测学情1认读生字与写字“称为”中的“称”读chn;“沸腾”中的“沸”读fi;“薄雾”中的“薄”读bo。一些字结构较复杂,容易出错,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如“蒙”字中的短横不能丢,“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3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学生齐读课文,并讨论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2)按照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段呢?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的景象。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4归纳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大潮的奇特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5品读第2自然段,探究潮来之前的景观。(1)指名学生朗读后,说说潮来前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江面很平静,宽阔的钱塘江薄雾。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平静美丽的山水画。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是(慢点儿)。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几句。(学生齐读,教师评点指导)(2)品读重点句“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了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着,盼着”也说明了人们心情急切。(3)教师小结:这一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五)课堂训练读一读,写一写描写潮来时的词语。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导读第35自然段,了解潮来时,潮去时的奇观。2总结归纳写作特点。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薄雾、宽阔、笼罩、屹立、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2回顾课文内容。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潮来之前的美丽景色。接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去看看潮来和潮去时的景象。(二)预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2用画出潮来时、潮去时“我们”看到的景象,用画出“我们”听到的声音,同桌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三)检测学情1潮来时的景象。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白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这两段。(教师范读)(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明确:午后一点左右。教师指导: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更表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江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第3自然段写远处;第4自然段写近处。板书:远近(3)第3自然段是写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为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层。明确:第1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是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像闷雷滚动,说明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板书:风平浪静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讨论并明确: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过了一会儿又怎样?明确: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板书:一条白线思考:白线指什么?在什么地方?如何理解?明确: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说明潮离我们越来越近。(5)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明确:人群沸腾起来。板书:人群沸腾教师小结: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清清楚楚。板书:声、形、情下面我们就按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学生默读思考。(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人们看到了什么?明确: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明确: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明确:因为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是怎样的景象?从课文中找个词来形容。明确:浩浩荡荡“浩浩荡荡”写出了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明确:写出了江潮的气势之大。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潮水)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怎样的?板书:山崩地裂师: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齐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齐读)(8)小结3、4自然段。这两自然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情景,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2潮去时的景象。(1)潮来时的景象是壮观的,那么潮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明确:恢复了平静。(2)这时江面恢复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明确: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从哪儿可以得知?明确: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4)小结:这一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四)感悟写法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交流本文写作上的特点。2学生交流后,师生总结写作特点。(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作者对大潮到来时、大潮过后江面上的情况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这期间人们的反应则是间接描写,以此来衬托出大潮的雄伟气势。如:“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江潮还没有来”“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大潮过后”的时间顺序,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在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五)课堂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薄雾()的人群()的潮水 ()的钱塘江大潮()的声音 ()的战马2句式变换。(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改为“把”字句:_(2)大地好像都被江潮震得颤动起来。改为比喻句:_(3)江潮迅速地向西面涌来。改为拟人句:_观潮我以“天下观奇”为线索,并围绕它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教学中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在进行分段训练的同时,也复习了分层的知识,使旧知识与新知识较好地进行衔接。课后习题答案习题2.我们以“潮来前”为例,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横卧着,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江边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样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我想,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一定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读后不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心里的爱国情怀也会油然而生。习题3.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一句中,“横卧”一词用得形象生动,准确地描写了钱塘江的姿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一句,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尤其是“横贯”一词用得十分贴切。1多音字。奇笼闷 颤还2近义词屹立矗立 人声鼎沸沸沸扬扬依旧依然 风平浪静平安无事霎时刹那 浩浩荡荡汹涌澎湃3反义词宽阔狭窄 人山人海人迹罕至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风平浪静惊涛骇浪浩浩荡荡无声无息4段落结构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体写潮来之前的情景。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情景。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去后的情景。5课文中心课文记叙了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出作者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由衷赞叹。2*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自学为主,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奇异的景观。三、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课前准备让学生查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资料。(一)激情导入新课1导入语同学们,我国的青藏高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原上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足迹去领略那里的神奇风光吧!2板书课题(二)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找出自己不明白地方,并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2教师预设的问题:(1)雅鲁藏布大峡谷在什么地方?(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状是怎样的?(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是什么样的?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4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位置、形状、景观分别是哪些自然段?(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学习收获。1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自学全文,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同伴互助学习。2自学生字新词。3同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四)检测学情1认读新词,教师正音。珠穆(m)朗玛(m)涓涓(jun)细流咫(zh)尺 滔滔(to)江水山脉(mi) 花卉(hu)罕(hn)见 秘(b)鲁美誉(y) 呈(chn)现凌(ln)空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学生自由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说一说,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几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学生思考讨论,明确:“壮丽”“奇异”。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明确:壮丽(第2自然段);奇异(第3、4自然段)分组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学生讨论,师生总结。4精读课文,重点探究。(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并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学生讨论,并明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高峰与深谷为邻,强烈的地形反差。(2)教师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学生思考:作者又是如何介绍大峡谷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学生齐读第3、4自然段。学生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之处,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水、山、生物。5品读感悟,疑难探究。(1)文章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气势,渲染画面?明确:作者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2)作者预测雅鲁藏布大峡谷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为什么这样说?明确:首先,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理风貌与生物具有多样性,有很高的科学考察价值,必将吸引众多科学家到此进行科学考察。其次,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资源丰富,潜在的电力资源价值突出,将吸引政府加大该区域的资源开发。第三,雅鲁藏布大峡谷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很高的旅游探险价值,吸引了众多探险家与旅游爱好者。6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介绍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这个美称,让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呀!我们一定要保护大自然,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美。(五)感悟写法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交流写作特点。2学生交流后,师生总结写作特点。(1)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意。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它几个著名的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使我们对文章内容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2)比喻句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采性。精彩的语言描写,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令人心驰神往!(六)课堂练习1按要求写练习。(1)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改为反问句)_(2)20世纪末,众多学科的中国科学家曾先后八次进入这个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缩句)_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同伴互助,自主学习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后,小读者们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同时,边读边想象画面,同学们也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课后习题答案1多音字。藏秘脉 切2近义词。壮丽壮美强烈猛烈映衬衬托 奇特特点呈现显现 预料预测不容置疑毋庸置疑人迹罕至荒无人烟3反义词。强烈微弱 呈现消失奇特寻常 火热寒冷巨大微小 多样单一不容置疑似是而非4段落结构。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第二段(第3至4自然段):具体写大峡谷的壮丽景观。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5课文中心。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特壮观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鸟的天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三、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让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2整体感知全文,导学第19自然段。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天堂”一词,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2师:那“鸟的天堂”指什么?3板书课题:鸟的天堂。(二)预习要求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进行拼读,读不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2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3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怎样的感慨?4品读课文第7、8自然段。(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让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学习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2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3自学生字新词。(四)检测学情1认读生字与写字“主干”、“枝干”中的“干”都是树干的意思,应读作“n”;“不禁”的“禁”应读“jn”;“兴奋”的“兴”应读“xn”。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3导读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1)学生自由读课文。(2)教师用课件出示大榕树的图片,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语。其它学生订正所写词语是否正确。(3)让学生品读7、8自然段,感悟大榕树的特点。(4)重点段落探究。课件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品读后明确:“垂”字写出了榕树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枝上又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课件出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读了这段话,你最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师: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五)课堂训练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导学第10至14自然段。2总结全文,感悟写法。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灿烂、陆续、茂盛、逼近、缝隙、颤动、不禁、静寂、留恋、的确等词语。2回顾课文内容。3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前半部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鸟的天堂到底有没有鸟呢?这节课,我们就去品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想一想,“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吧!(二)预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第10至14自然段,用“”画出作者看到的语句,用“”画出作者感受到的语句。2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三)检测学情1研读课文第10至14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第10至14自然段,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边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边解说课文内容。同学们畅谈看完课件后的感受。并在文中找出哪些词句带给你这样的感受,用笔画出来。教师总结:鸟很多,很欢2品析相关语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明确:用大、小、花、黑写出了鸟儿的不同颜色和形态。用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突出了鸟的姿态各异,也表现了鸟的数目之多。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明确: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的眼睛看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营造出了热闹、自由、欢乐的环境。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此栖息,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四)感悟写法1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场景的?标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运用排比手法:“大的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种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运用拟人手法:“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欢快、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2与描写大榕树相比,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并明确:动态描写。教师补充: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了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五)课堂练习1“鸟的天堂”目前已经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搜集一些材料,为“鸟的天堂”写一篇解说词。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鸟的_多。“有的有的有的”这是写鸟的_多。(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而是_。(3)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这篇课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学习作者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对比手法来描绘美丽的景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紧扣“自主合作探究实践”,这一过程要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课后习题答案习题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强号。前四次加引号,是因为特指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最后一次没有加引号,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在那里生活得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赞美。习题3“一株”是承接课文的上段,强调是“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形象地说明了枝干的数量之多,无法计算。一个“簇”字已经说明了树叶之多,而且还“堆在另一族上面”,更说明了树叶的茂盛。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绿欲滴的感觉,从绿色中作者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这一句话,作者热情地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1多音字。解数缝 泊2近义词。灿烂绚丽茂盛茂密纠正改正 逼近靠近照耀照射 片刻顷刻静寂安静 展示展现兴奋激动 不可计数不计其数应接不暇目不暇接3近义词。天堂地狱 静寂热闹光明黑暗 茂盛枯萎兴奋忧愁 美丽丑陋清楚模糊 应接不暇应付自如4段落结构第一段(第19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只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段(第1014自然段):鸟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5课文中心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4*火烧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悟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自学为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二、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美丽景象。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四、教学时间1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很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萧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描绘来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吧!教师板书课题。(二)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2教师预设的问题。(1)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2)人们为什么喜欢火烧云带来的变化?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检测学情1认读新词,教师正音。紫檀(tn)色笑盈盈(yn)凶(xin)猛 庙(mio)门恍惚(h)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3熟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2)反馈学习情况,理清文章的脉络。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思考并讨论,明确:课文先写了火烧云上来,接着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4精读感悟,积累运用。(1)火烧云的样子。明确:天上的云一直从西边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上来了,大地仿佛变了一个样,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人们喜欢火烧云带来的变化吗?明确:大家愉快地接受火烧云带来的变化。霞光遍照大地,呈现出奇异绚丽的景象,读36自然段,说一说这四自然段又写了火烧云的什么?明确:颜色,形状。(3)火烧云下去了。真想把美丽的火烧云留住啊,可是它转眼就下去了,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被火烧云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变化所吸引。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绮丽的景象?课后大家可以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大自然像这样的景色还有很多,还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五)课堂练习1照样子,写词语。红彤彤 绿油油 _ _ _茄子紫 柠檬黄 _ _ _2按提示积累佳句。(1)火烧云变化多的句子:_(2)火烧云变化快的句子:_火烧云本课的内容思路清晰,按火烧云上来、变化、消逝的顺序叙述,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体感知,理解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在充分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后习题解答1多音字。空模待 乘2近义词。模糊隐约镇静镇定凶猛凶狠 铭记牢记笑盈盈笑呵呵 恍恍惚惚模模糊糊3反义词。模糊清晰 镇定慌张凶猛温和 恍恍惚惚清清楚楚4段落结构。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和颜色的变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时天空变化的情景。5课文中心这篇课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2积累对联知识。3围绕自己浏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过程与方法】通过试做,师生交流总结来完成学习任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2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1教学“我的发现”,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习惯。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指导完成口语交际的内容。二、导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们发现的美景展示给大家吧!(二)交流步骤1启发谈话。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活动,唤起对某一景物的回忆。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里,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观察过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通过师生无拘无束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介绍给同学。2学生个人准备。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静心回忆,有哪些景物让人感到惊奇,并思考怎样和同学交流。说清楚事物的特点,给大家带来惊喜的感觉。3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介绍,互相启发,相互提问,互相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4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5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交流,进行总结,并适时给予鼓励表扬。(三)延伸拓展1希望同学们把今天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2办一期自然奇观手抄报展。(四)课堂小结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去欣赏那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吧。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指导学生习作。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想把它记下来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浏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二)确定内容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校园花坛、公园一角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三)习作指导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应该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1可以用方位、时间顺序来写文章。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自然景观的特点上。3要有写作的侧重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进行描写。如在写东谷湖的时候,就从湖水、湖岸、游人等几个方面来丰满东谷湖的形象。4运用多种方法使文章生动。(1)出示习作片段,学生赏析。师:阅读这段描写,读后有什么感受?好在哪里?小结:调动各种感观,利用多角度对景物进行细腻描绘。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种器官的感觉,竭尽其能地对所写景物进行描绘,把景物的意境表现得尽善尽美。(2)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出示习作精彩片段。小结:把自己置身其中,写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都透着这种情感,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打动他人。(3)还要运用合理的想象。师:干巴巴的描写有时会令读者失去兴趣,合理的想象会给你的文章注入生命活力。所以在可以想象的地方一定不要禁锢自己的思维,让它插上翅膀去遨游。教师出示习作片段,学生赏析例文。小结:可以结合事物的特点去想象,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方法很多,只要你肯动脑筋,就一定会写出自己的新意。(四)尝试写作明确写作要求,学生进行习作练习。(五)习作修改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1)请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查找问题,及时修改。(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2指名各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1)选择不同内容的习作并指名读,同学们倾听后进行交流,可以提出意见、建议、欣赏补充。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写出了景观的特色。(2)听取建议后,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3展示台(1)推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