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_9的乘法口诀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_9的乘法口诀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_9的乘法口诀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_9的乘法口诀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_9的乘法口诀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并不陌生,69的乘法口诀中大部分口诀在前面已经学过,新的口诀不多,而且教材中的编写结构与前面乘法口诀的编排也相似,所以本单元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运用迁移的原理,掌握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第1节有多少张贴画(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7879页的内容。1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2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在合作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记忆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解决问题。难点:体会口诀中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在已知的信息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件(教材主题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吧!(师生对口令:四五二十,三四十二,一五得五)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为了奖励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朋友,同学们猜猜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图片)学生齐声说:“青蛙”。我们让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好不好?(好)(板书课题:有多少张贴画)师:(出示课件:教材主题图)谁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张青蛙的小贴画?预设:生1:54张。师: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的呢?生:我是1排1排地数,1排有6张,共有9排,一共有9个6,66666666654(张)。师: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是不是有54张贴画吧。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1说一说,试一试。师:要很快数出有多少张贴画,你有什么方法吗?生:我想一横排一横排地数。师:好,我们1排1排地数一数,好吗?(课件出示一排贴画)1排有几张?生:1排有6张。师:1排是几个6,(1个6)请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生:166一六得六师:2排是几个6,请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生:2612二六十二师:3排是几个6,请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生:3618三六十二八师:4排是几个6,请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生:4624四六二十四师:5排是几个6,请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生:5630五六三十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几句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这五句口诀在学25的口诀时我们已经学过了。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已经列出的算式中,自主发现算式中的内在联系,很快地联想到之前学习的口诀,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并应用到今天所学的内容中。师:你们说得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还能发现什么。生:后一个得数依次比前一个得数多6。师:那大家知道下一句口诀怎么写吗?生:知道,一共有6排,每排有6张贴画,一共有36张贴画。列式为:6636,口诀是:六六三十六。师:假如老师忘了六六三十六这句口诀怎么办呢?你有什么方法帮老师记住这句口诀呢?生: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在它的基础上再多加1个6就是六六三十六了。设计意图:前面几句口诀都是之前学习过的,新知识的讲授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为后面找规律做铺垫。师:同学们可真是学习数学的小能手啊!那你们能编出后面的口诀吗?(生依次编出后几句口诀)师: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通过我们刚才的合作把口诀编写完成了,那你们知道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吗?生:6的乘法口诀。师:真棒!请大家齐读口诀。2找规律。师:我们刚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聪明的小朋友观察这些算式,能发现什么规律?预设:生1:每道算式都有6。生2:算式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出现:1、2、3、4、5、6、7、8、9。生3:一个乘数6不变,另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后一个得数都比前一个得数多6。师:真棒!老师用一句话来总结这几个同学说的规律,就是一个乘数是6不变,另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算式和口诀的观察,自己找出规律,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牢记口诀。(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3记忆口诀。师: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记忆这组关于6的乘法口诀,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一个说口诀的上半句,另一个说口诀的下半句。(对口令)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现在和老师一起来玩对口令的游戏好吗?(师生对口令)师:同学们真是口齿伶俐,现在让我们全班一起背诵6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口诀在学生心中的记忆。4说一说,填一填。师:同学们已经记住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敢不敢接受老师新的考验呢?生:敢。师:(出示课件:教材最下方主题图)用下面两种方法推算67的结果,你看懂了吗?说一说,填一填。65646263676(5)6(2)676(4)6(3)师:你还能想出不同的推算方式吗?预设:生1:62生2:61 65 66 676(2)6(5) 676(1)6(6)师:同学们解决了一个个数学上的难题,真棒,让我们去迎接新的挑战吧!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示例,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举例加深对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79页练一练第1、2、3题。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遨游在数学王国,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多少张贴画166一六得六6636六六三十六2612 二六十二 6742 六七四十二3618 三六十八 6848 六八四十八4624 四六二十四 6954 六九五十四5630 五六三十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编制乘法口诀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通过创设“有多少张贴画”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第2节一共有多少天教材第8081页的内容。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知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重点:独立探究、编制7的乘法口诀。难点:从不同角度感受口诀之间的联系。课件(教材主题图)。师:同学们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吗?(7天)今天就让我们与老朋友淘气和笑笑一同探讨一下关于星期的知识吧!(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天)师:(出示课件:教材主题图)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淘气说:再过2个星期就开运动会了。生2:笑笑说:再过3个星期就是自己的生日。生3:奇思说:再过9个星期就放假了。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2个星期、3个星期、9个星期分别是多少天呢?让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表格吧!(课件出示:教材中表格)1说一说,填一填。几个星期123456789共有几天71421283542495663师:同学们填写得很准确,一个星期有7天,老师用7个圆点来代替,1行就是1个7,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呢?试把教材第80页第二部分内容填写完整。那么你能根据上面的表格和算式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生:17(7)一七得(七)27(14) 二七(十四)37(21) 三七(二十一)47(28) 四七(二十八)57(35) 五七(三十五)67(42) 六七(四十二)77(49) 七七(四十九)78(56) 七八(五十六)79(63) 七九(六十三)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对知识进行梳理,找到其内在规律。2读口诀。师:现在同学们来配合读读乘法口诀吧!男生读算式,女生读这个算式所对应的口诀。(生读算式和口诀)3找关系。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请大家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7。4找方法,记口诀。师:请大家利用口诀之间的这些关系来试着背诵。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师:刚才在背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句口诀难记?如果我忘了七八呢?七九呢?生:如果忘了其中一句口诀,可以利用口诀之间的规律来推导这句口诀。5说一说,填一填。师:同学们,在计算78时,淘气忘了口诀,他是用下面这种方法来推算78的结果,你能看懂吗?说一说。预设:生:先画出6个格,每个格表示7,6个格表示6个7,用76,再画出2个格,每个格也表示7,2个格就表示2个7,6个7加上2个7,就是8个7,787(6)7(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数线图,在这个数线图中,1格代表7,有2格就代表2个7,有几格就代表有几个7,第一个箭头指的有6个7,用乘法算式表示:76;第二个箭头从42指到56,有2个7,用乘法算式表示:72。6个7和2个7合起来是8个7。师:这个方法你们学会了吗?接下来我们去智慧岛看看还有哪些难题等着我们去挑战,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让我们出发吧!1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2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师:这节课我们登上了智慧岛,你一定收获了很多知识的小彩石吧!快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一共有多少天17(7)一七得(七)67(42)六七(四十二)27(14) 二七(十四) 77(49) 七七(四十九)37(21) 三七(二十一) 78(56) 七八(五十六)47(28) 四七(二十八) 79(63) 七九(六十三)57(35) 五七(三十五)乘法口诀的学习是比较简单枯燥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设定有趣的情境,创造问题情境时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推导,学生在自主探索推导编制7的口诀后,引导学生沟通各口诀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口诀,使学生更轻松、更牢固地掌握7的乘法口诀。第3节买球教材第8283页的内容。1经历8和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会用8和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结合直观图,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一些规律,能巧用双手记忆9的乘法口诀。3通过编制口诀,尝试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重点:会用8和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一些规律,能巧用双手记忆9的乘法口诀。课件(教材主题图)。同学们,淘气是个体育迷,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瞧,这一天,他来到了体育用品商店,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师:观看大屏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足球每个8元,篮球每个9元。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生1:篮球每个9元,2个篮球多少元?生2:篮球每个9元,5个篮球多少元?生3:足球每个8元,4个足球多少元?生4:足球每个8元,6个足球多少元?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数学信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收集数学信息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啊,那就让我们先来完成下面的表格吧!表格填完了,同学们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出示课件:教材中表格)生思考后填表。球数/个123456789买足球的钱/元81624324048566472买篮球的钱/元91827364554637281师:根据上面的表格,你能编出关于8和9的乘法口诀表吗?生说出编制乘法口诀的想法。预设:生1:1个足球是1个8元,188就是一八得八。生2:2个足球是2个8元,2816就是二八十六。生3:3个足球是3个8元,3824就是三八二十四。生:一八得八一九得九二八十六二九十八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师:想一想,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生1:我是这样想的,8的乘法口诀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多加了8。生2:我来说五八四十这句口诀,五八就是有5个8,5个8相加等于40。六八就是6个8,算出来是48,也就是六八四十八,6个8比5个8多一个8。生3:我来说八八六十四这句口诀,我想八九七十二,我把72减8就是八八六十四了。生4:老师,我来补充。这些口诀里面一八到七八我们都学过了,要是以前没学过的话,我就一个一个地加上8,比如八八就是七八再加八;我也可以从八九减一个八再减一个八依次算下来。生5:二八十六的口诀已经学过了,三八二十四的口诀也学过了。师:你是想提醒大家,学过的知识要牢牢记住,是吗?是啊,记住以前的知识能够为我们学习后面的知识提供方便。生6:我想说一八得八这句口诀,因为我们学过了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所以一八就得八。生7:老师,我发现了:一八得八是一七得七加1;二八是二七十四加二;三八是三七二十一加三;接下来的算式就加四、加五、加六、加七依次类推。生8:8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8,9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9。生9: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十位依次比前一个多1,个位上的数字依次比前一个少1。生10:我发现了9的乘法口诀中,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相加都等于9。师: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真是太厉害了。生11:我通过观察9的乘法口诀表发现一九得九的结果比10少1,二九十八的结果比20少2,三九二十七的结果比30少3,依次类推。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发现了这么多关于8和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这对于我们记忆乘法口诀很有帮助。老师也有一种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将它起名为手指游戏,同学们想学习一下吗?(想)好!现在伸出你们的双手:弯曲左手拇指,弯曲手指的右侧还有9根手指,这里的“9”代表个位上的9,得出一九得九;同理,在记忆二九十八时,弯曲左手第二根手指,弯曲手指左侧有1根手指,代表十位上的1,右侧有8根手指,代表个位上的8;记忆三九二十七时,弯曲左手第三根手指,弯曲手指的左侧有2根手指代表十位上的2,右侧有7根手指代表个位上的7,表示三九二十七按照这样的方法试着继续往下做。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下面让我们运用这节课掌握的知识,来攀登知识的高峰吧!1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2题。2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3题。3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4题。设计意图:通过“对口令”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动有趣,再加以计算的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了这么久,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快来说一说!买球一八得八一九得九二八十六二九十八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本节课内容源于生活,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自觉用数学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本节课的讲授,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在27的乘法口诀学习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理解8、9的乘法口诀,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第4节做个乘法表教材第8485页的内容。1能对乘法算式进行整理,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2通过有规律地记忆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3让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重点:通过编制乘法口诀表,系统地复习19的乘法口诀。难点:整理并熟记19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课件(教材主题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谁能流利地背诵一下?(师指名男同学背一部分,女同学背一部分)同学们真棒,背诵得很流利。有几位小朋友也正在做有关于乘法口诀的问题呢,让我们去帮一帮他们吧!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学过哪些有关乘法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乘法口诀,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师:妙想不知道散落的乘法算式应该怎样排列了,这时淘气提出了建议:有些算式中,乘数都有3,找出乘数中有3的算式。(出示课件:教材主题图)现在动手找一找吧!并完成表格。生1:我找到了:314332生2:我还找到了:6337乘数123333333乘数333456789积369121518212427师:找到了乘数中有3的算式后,还有一些卡片没有排好,这时笑笑提出了建议,找出得数是18的乘法算式,让我们再来动手找一找吧!生1:(3)(6)18(6)(3)18生2:(2)(9)18(9)(2)18师:现在淘气想做个乘法口诀表,但是他只填出了其中的一部分,同学们能帮帮他吗?生思考后作答。12345678911111221331441551661771881992122224236248251026122714281629183133236339341235153618372138243927414424834124416452046244728483249365155251035154520552556305735584059456166261236184624563066366742684869547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785679638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89729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师:观察上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我们一起交流。预设:生1:横着看,我发现每一横行都有9个算式,1与几相乘就得几。生2:横着看,我发现算式在第几行,相邻算式的得数就相差几。生3:竖着看,第一竖排的得数相差1,第二竖排的得数相差2,第三竖排的得数相差3生4:斜着看,从左到右成对角线看,两个乘数相同,分别是:111,224,339生5:我也斜着看,从右到左成对角线看,两个乘数相加的和正好是10。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你们以后记忆乘法口诀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只有准确无误地记住了这些乘法口诀,我们在计算和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乘法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规律,理解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1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题。2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3题。3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4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来说一说?做个乘法表12345678911111221331441551661771881992122224236248251026122714281629183133236339341235153618372138243927414424834124416452046244728483249365155251035154520552556305735584059456166261236184624563066366742684869547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785679638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89729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本节课是对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的重新梳理,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但都是零散的,是以点的形式呈现的,本节课的目的是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以“点”呈现的知识连成“线”组成“面”,构成一个关系网。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对所有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系统整理。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数学好玩)(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数学好玩本部分内容主要设置了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充分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展对数学价值的初步认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彼此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第1节班级旧物市场(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8687页的内容。1通过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人民币与乘除法的相关知识。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够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能够正确付钱、找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热爱数学。重点:能够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件(教材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的旧书,不穿的衣服都是怎么处理的?生1:扔掉了。生2:送人了。师:我觉得扔掉这些旧东西太浪费了,其实这些废旧物品也是有存在价值的,我们可以把它们拿到旧物市场去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大家去过旧物市场吗?(没有)今天我们班也组织和设计了一个班级旧物市场,你们愿意参加吗?(愿意)1活动筹划。师:我们要举办自己的班级旧物市场,那么,我们具体要做哪些工作呢?我们这次活动的任务是什么呢?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预设:生1:我们要准备好自己的旧物。生2:把自己旧的玩具、图书、工艺品等拿来与同学交换或出售。生3:我们要分成小组进行活动,组内先进行分工。生4:我们要先想好自己的东西要换多少钱。生5:我们要给自己的东西标上价钱。生6:需要找1块场地,各组划分一下。师:同学们想得可真周到,看来你们都是做事有计划的好孩子,现在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淘气和笑笑进行的旧物交换活动吧!(出示课件:教材主题图)你都看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预设:生1:这套故事书一共有5本,每本2元。应该付多少钱呢?生2:这套汽车玩具12元,我想换2本我喜欢的书。生3:他们要把换来的钱捐给希望小学。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让我们也开始进行属于我们的旧物交换活动,就按照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开始做好准备吧!2活动准备。(1)教师先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并安排活动地点。(2)组内学生研究每件物品的价格,并标出物品的价钱(定价应合理)。(3)对物品进行汇总。(4)将卖出的物品进行登记。3活动开展。师:我们的班级旧物交易市场在同学们共同的努力下已经准备就绪,现在可以开始正式营业了吗?(可以)(活动开始,教师巡视,老师也可以购买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并对有需要的同学进行帮助。)师:说一说你在活动中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你又是怎样解决的?生实物展示汇报。预设:生1:我把每本书定价为4元,我用2本旧书换来8元。生2:我用一辆小汽车换来3本书。师:说说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们可以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与人交换,变废为宝。生2:运用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交换,使交换时更方便。师:如果再举办这样的活动,你认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生1:我们可以拿来更多的旧物,让旧物的种类更齐全。生2:我们可以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也来参加。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本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得到应该学好数学的启示,同时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同学们,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班级旧物市场活动任务:旧物交换活动准备:(1)分组,安排活动地点(2)给物品标价(3)汇总交换物品(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通过具体的旧物交换活动,让学生感知到旧物的价值,小东西有时候能发挥大作用,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减少浪费,同时创造新财富。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热爱数学。(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第2节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1通过活动,了解人体中的有趣现象,从数学的角度感受人体中的秘密。2在获得自己的一拃、一步等的长度后,能估测某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应用意识和估算意识。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通过对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难点:会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课件(教材主题图)。同学们,在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的秘密,你们知道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索我们身体上的数学秘密吧!淘气听妈妈说:拳头的一周和脚长差不多,这是真的吗?他想得到验证,同学们想不想啊?(想)(板书课题: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测量拳头一周的长度和脚长。请一名学生讲清测量拳头一周的方法(教师补充和指导),学生分组测量,汇报数据。预设:生:将手伸出来握成拳头状,然后用软尺或者绳子,绕拳头一周测量出拳头一周的长度。再用这个长度来测量脚的长度,看是否一致。师:那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测量一下吧!同桌之间互相测量。生1:拳头:15厘米;脚长:16厘米。生2:拳头:16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