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选择题(2019沈阳模拟)土耳其高原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图)。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12题。1底部岩石按成因属()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地壳抬升沉积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解析:1.C2.A第1题,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选C。第2题,底部是沉积岩;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判断顶部应为喷出岩;所以该地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即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选A。(2019大庆模拟)下图是某岩层顶部埋藏深度(与地表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读图,完成34题。3该岩层容易遭到侵蚀的时期是()A甲 B乙C丙 D丁4该地区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时间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3.A4.D第3题,甲位于地表,直接受大气、水、流水等作用,该岩层容易遭到侵蚀,选择A。第4题,丁时期岩层顶部埋藏深度从小突然变大,说明这个时期有大的强烈的地质作用,该地区可能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选择D。四川省大渡河畔的大瓦山崖壁陡峭,是典型的断块山。大瓦山基底是石灰岩,顶盖是玄武岩。如图为大瓦山玄武岩绝壁图。读图完成56题。5组成下列图中景观的岩石与大瓦山“顶盖”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 BC D6关于大瓦山地区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的地壳始终处于抬升状态B该地区所受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C陡立的峭壁主要由流水侵蚀而成D岩浆活动发生于沉积作用之前解析:5.A6.B第5题,由题干材料可知大瓦山“顶盖”是玄武岩,根据岩石的成因分类可知,大瓦山“顶盖”属于岩浆岩;图中的花岗岩风化球属于岩浆岩,图中的砂砾岩崖壁属于沉积岩,图中的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与大瓦山“顶盖”岩石成因不一致,汉白玉属于变质岩,故选项A正确。第6题,由题干材料可知,大瓦山基底是石灰岩,而石灰岩是在浅海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因而该地区早期应该有地壳的下沉运动,故排除选项A;大瓦山是典型的断块山,陡立的峭壁主要由断层上升形成,故排除选项C;由于大瓦山基底是石灰岩,“顶盖”是玄武岩,因而应该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穿过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喷发,即岩浆活动发生于沉积作用之后,故排除选项D;由于该区域玄武岩主要由岩浆喷发形成,陡立的峭壁主要由断层上升形成,所以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故选项B正确。(2019绍兴模拟)下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 题。7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8地球表面,最易发生冻融侵蚀的区域是()A高纬平原地区 B极地高原地区C冰川覆盖山地 D山地雪线下侧解析:7.C8.D第7题,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在祁连山北侧,处于冬季风迎风坡,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为主,故排除A、B。乙位于我国祁连山南侧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土壤和岩石中水分容易冻结,以冻融侵蚀为主,故排除D。丙位于甘肃南部,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以流水侵蚀为主,故C正确。第8题,冻融侵蚀由冻结过程和消融过程组成,高纬平原区,气温低,很有可能无法出现消融过程,且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不会产生岩土顺坡向下方位移现象,故A错误。极地高原地区以永久冰川为主,不会产生冻融侵蚀,故B错误。冰川覆盖的山地,消融只存在于冰川表面,山地上一直有冰川覆盖,一直处于冰冻状态,故C错误。山地雪线以上为永久冰川,雪线下侧为季节性积雪,气温低时出现冻结,气温升高时出现消融,最容易出现冻融侵蚀,故选D。(2019德州模拟)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读图回答911题。9从6 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A陆进海退河流泥沙堆积B陆进海退海潮、海浪堆积C陆退海进河流冲刷D陆退海进海潮、海浪冲刷10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冲刷 B海浪侵蚀C海浪堆积 D流水堆积11从2 500年前至今形成的两条贝壳堤在图示南部地区合二为一,是因为()A贝壳堤必须与海岸线平行B南部海平面比北部海平面高C南部河流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少D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的速度相当解析:9.A10.C11.D第9题,从图中分析,从6 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逐渐向东推进,变迁特点为陆进海退,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处海河入海口附近,河流夹带泥沙沉积形成,所以A项正确。第10题,因为贝壳堤主要是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所以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浪堆积,C项正确。第11题,图示南部地区两条贝壳堤虽然形成的时间不同,但合二为一,说明在两堤形成的过程中,该地海岸线没有发生大的变迁,说明该地海底较稳定,泥沙沉积速度和地壳下沉速度持平,D项正确。两条贝壳堤在北部分开,走向不同,与海岸线并不平行;因不同海域海浪堆积强度不同,所以贝壳堤不一定与海岸线平行,A项错误。该地为同一海域,海平面高度相同, B项错误。南部河流为黄河,因含沙量较海河大,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多,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730 mm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材料二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简图。(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A或B)处的板块一致。(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主要自然资源有_。(3)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4)根据材料一,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板块a向下俯冲,结合青藏高原地形及纬度位置,判断板块a是印度洋板块,与材料二图中B处的板块一致。第(2)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该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结合材料中“尖尖的金字塔”“山峰外形”和海拔判断珠穆朗玛峰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第(4)题,结合板块碰撞、向北运动等分析即可。答案:(1)印度洋B(2)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3)冰川作用(4)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持续碰撞,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受挤压抬升。1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尤卡坦半岛位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面积约19.76万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半岛全部是由珊瑚岩和石灰岩构成的台地,北部地区海拔低于150 m,岩溶地貌广布,地表河湖缺乏。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低洼,多荒漠。东部沿岸多峭壁,海湾交错。下图示意尤卡坦半岛等高线地形。(1)分析尤卡坦半岛北部地区地表河湖缺乏的主要原因。(2)请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尤卡坦半岛洞穴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地表河湖缺乏的主要原因,可从岩溶地貌对地表水的影响、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两方面回答。读图与分析材料可知,半岛北部地区岩溶地貌发育,地下多洞穴,地表水渗漏严重;且地势低洼,多荒漠,蒸发旺盛,因此不利于河流、湖泊的发育。第(2)题,尤卡坦半岛洞穴的形成过程,可从成岩过程、地壳上升运动、流水溶蚀作用三个方面作答。地质历史时期半岛地势较低,大量碳酸盐物质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