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直线的斜率说课稿2苏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数学直线的斜率说课稿2苏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数学直线的斜率说课稿2苏教版必修.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数学2直线的斜率说课教案各位专家:你们好!我叫赵丽宏,来自江苏省宿迁中学。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直线的斜率”。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学情分析、教学流程、评价分析等几个方面向各位专家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构思与设想。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与以往高中数学课程中的解析几何内容相比,新教材中解析几何的内容突出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强调了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它的内容是分层次设计的:在必修课程中,主要是直线方程、圆与方程;在选修系列1和系列2 中主要是圆锥曲线与方程。“2.1 直线与方程”是苏教版数学必修2的第二章的内容,是解析几何的开篇之作。而“2.1.1 直线的斜率”是这一章的第一节,是用斜率与倾斜角来刻画直线方向的。它学习的内容是基础的,学习方法是重要的,是为今后学习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奠定基础,起到了启下的作用。2、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1)使学生明确直线的斜率的概念,熟练掌握已知两点坐标求这两点所在直线的斜率公式。(2)使学生清楚直线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考虑和解决问题。二、目标分析遵循新课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认知目标:(1)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使学生初步感受直线的方向与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体会到要研究直线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只要研究直线的斜率的变化规律。2能力目标:使学生清楚直线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考虑和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热情和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善于探索的精神,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4德育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和体验。(2)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美感与严谨治学的生活态度三、教法学法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和探究式教学法。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观测目标,点拨生活中的量与量关系的数学本质,并采用设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学法上指导学生通过观测生活中的楼梯的坡度来探究坡度的大小与数学中的斜率的关系,从而领悟斜率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推理应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新的知识。观察、类比、联想、猜测、验证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巩固了刚建构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在坐标系中能画出直线的图形,而通过本节课学习则要求学生能用斜率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直线的倾斜程度,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流程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基于这一理论,我把这一节课的教学程序分成四个环节来进行,下面我向各位专家作详细说明:1. 创设情境:通过画出三条共点直线y=x+1、y=2x+1、y=-x+1引导学生得出确定直线的要素是点和直线的方向,即直线的倾斜程度,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从生活实例大桥、水滑梯、楼梯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类比得出。通过与P、Q两点的位置无关来说明用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是合理的。 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发展区出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课题的过程也显得比较自然,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2. 建构数学:从以上的分析中引导学生得出已知两点P(x1,y1)、Q(x2,y2)如果x1x2,那么直线PQ的斜率为K(x1x2)。同时提醒学生注意:(1)斜率与直线上两点的位置和顺序无关(2)斜率是一个定值(3)前提是x1x2。当x1x2时,直线垂直于x轴,斜率不存在。(4)如果y1=y2,那么直线PQ的斜率为0,直线平行于X轴,或与X轴重合。3数学运用通过对例1的分析与讲解,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使学生掌握直线斜率的符号与直线方向的对应关系。再通过变题1进一步强调只有当x1x2才可以利用斜率公式。例2是画图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斜率的几何意义。例2的第4小题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直线上的另外两个点B(6,0)、C(0,4)从而进一步设问A(3,2)与B、C三点共线吗?引导学生利用确定直线的要素得出由KAB=KAC可推导出A、B、C三点共线,从而得出斜率可用来判断三点共线。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最后通过两个练习对三点共线问题加以巩固。4、回顾反思为了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我让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回顾反思:1.直线斜率的概念2.解决两个问题(1)已知直线上两点,如何求斜率(2)已知一点和斜率,如何画出直线。3.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我认为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业的安排为巩固课堂内容,拓展研究空间服务,所布置的作业紧紧围绕直线的斜率的概念及应用。通过练习来反馈知识掌握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六、评价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三者相结合,努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动机和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对课堂提问及例题习题的解答情况,及时调节课堂节奏,“易”则加快,“难”则放慢,并借用富有启发性的、阶梯性的提问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课后,通过对作业的评判,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