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实验与探究》PPT课件.ppt_第1页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PPT课件.ppt_第2页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PPT课件.ppt_第3页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PPT课件.ppt_第4页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山东理综,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 )。 A苏丹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一、理解能力,1,解析 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来判断,选项A中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选项B中在用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之前需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此时细胞已被杀死;选项D中需用试剂盐酸处理后再染色,故D中细胞也无需保持细胞的活性。 答案 C,(2011江苏生物,10)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解析 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可从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直接观察到叶绿体,且呈绿色;细胞中的脂肪颗粒、线粒体和细胞核,本身不具有颜色,需经特殊染色处理后,才能够观察到。 答案 A,2,(2011新课标理综,6)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二、获取信息的能力,3,解析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可用醋酸洋红把染色体染成紫红色;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可用苏丹或苏丹把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或红色;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时,可用斐林试剂与植物组织通过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答案 A,(2011福建理综,26)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实验序号)。 (2)实验和实验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用盐酸可改变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4,(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 _。 答案 (1) (2)细胞膜 时间 (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2011浙江理综,31)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组: 甲组: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 乙组:培养液Y细胞3HTdRX(用生理盐水配制)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3)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其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动物体细胞),三、实验与探究能力,5,请回答问题。 (1)实验目的:_。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 (3)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_。 解析 (1)分析题目中实验思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X对Y细胞增殖的影响或探究X对DNA合成的影响。(2)本实验为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应从促进、抑制、无影响三方面进行预测。(3)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有二:一是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二是其具有放射性,利于检测。 答案 (1)探究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 (2)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促进作用; 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无影响; 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 (3)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变化来判断细胞增殖(DNA合成)情况,(2011福建理综,26)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组无辐射损伤;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组先辐射损伤,1 d后注射IL18。14 d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 h、12 h、24 h、48 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6,(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器官。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从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 d后进行辐射损伤,14 d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组相比,设置第组的目的是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育种,其特点是_(至少答出两点)。,解析 (1)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其中有大量的免疫细胞,故选择脾细胞做实验材料,研究核辐射是否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探究人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细胞凋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程序性)死亡;从表中三组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表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两组数据的对比可发现,每次检测的结果均是组细胞凋亡的相对值比组的小,说明IL18能抑制脾细胞凋亡。(3)当第组实验的处理方法设置为“IL18辐射损伤”时,通过与第组对比,该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利用60Co进行育种的方法属于诱变育种,其优点是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是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育种盲目性大,需处理大量材料,且符合人类生产需要的优良变异类型往往较少。,答案 (1)免疫 抗体(溶菌酶) (2)编程性(程序性) 少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辐射)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答出两点即可) (2011安徽理综,29)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 kg/hm2)、氮肥(225 kg/hm2)、保水剂(60 kg/hm2)氮肥(225 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7,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中的缺陷并改正:步骤_;步骤_。 (2)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_。 (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_(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_释放量计算。,解析 (1)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应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的作为对照组;还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叶片的数量和取材部位完全相同;(2)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有色素的数量、酶的活性、酶的含量和C5化合物的量,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从而提高了其CO2的吸收量;(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为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与细胞呼吸CO2释放量之差,所以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或O2释放量来计算。 答案 (1)没有对照组,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 取材方法不科学,选取的叶片还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 (2)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 (3)小于 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与细胞呼吸CO2释放量之差 O2,实验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和命题的重点。近年来有关实验的考查,一是重视回归教材,直接考查教材实验内容或拓展考查教材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但考查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通过创设新的情境,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分析、理解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特别重视对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考查,表现在考查实验操作技能,考查检验已知的事实、概念、原理等的验证性实验,考查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处理、科学探究能力等。 进行本讲复习应从如下角度展开 在实验复习中,首先,要依据考纲“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与技术进行逐一复习,各个击破,充分熟悉各个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等,并能够对基础实验所涉及的方法与技能进行迁移与综合运用,才能达到考纲对基础实验的考查要求。其次,要能够选用一些经典实验,对其实验方案的设计内容进行剖析,从中领悟实验设计的方法,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从而完成实验能力的迁移与转化。第三,要注意科学方法的复习归类,学会根据所给材料提出所要研究的课题,设计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运用数学模型在内的各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等。,专家箴言 通过以上高考体验,可以归纳总结:,1实验归类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一 观察类实验,考试说明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活,甲基绿,吡罗红,死,死,活,活,说明:(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2)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相关的知识 (1)观察:高倍镜使用要诀先低后高,找移转调 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图像,并调节至清晰 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调:“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光圈,使图像清晰 (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及细胞数目的关系归纳 a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b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 ;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 ,与玻片距离越远。 c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多、细胞体积小、视野 。 高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少、细胞体积大、视野 。,2,低,高,大,小,明亮,较暗,d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3)视野中异物的位置判断 只有三种可能在载玻片的标本上、在目镜上、在物镜上。判断方法如下: a移动玻片: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其位于载玻片的标本上。 b换目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目镜上。 c换物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不消失,但换物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物镜上。,注意取材问题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就几乎不含DNA、RNA)。 (2)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心堂亮,1,(5)观察叶绿体时,若选用菠菜叶则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且数目较少)。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的液泡)。 玻片标本的制作 适用于显微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玻片标本。包括: (1)压片法(如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压片的一般过程是:取材固定解离(对不易分散的材料用盐酸处理)漂洗染色压片观察。 (2)装片法(如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其过程是:将材料在载玻片水滴中展平放盖玻片时应从一侧慢慢盖在水滴上,防止气泡产生对材料染色或改变溶液浓度观察。,2,请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_(填序号)。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强信心,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 _。 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 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_。,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 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_、_。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_。,审题关键 “生理活性”“质壁分离实验”“显微镜观察”。 命题来源 教材基本实验。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教材实验的基础知识,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1)中盐酸处理后细胞死亡,中红细胞吸水破裂后血红蛋白才能释放出来。(2)由于发生质壁分离,A处为蔗糖溶液,为无色。B处为细胞质,有叶绿体显绿色。要观察清楚无色的部分,需使视野稍暗些,需要改变光圈大小、调节反光镜(或调节电光源亮度)。高温使细胞死亡,细胞膜、叶绿体膜等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故A处为绿色。 答案 (1) (2)无色、绿色 红色、绿色 改变光圈大小 调节反光镜(电光源亮度) 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1实验归类(见下表),更清晰,考试说明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观察叶绿体/(4)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5)观察细胞的有 丝分裂,蓝色,斐林,橘黄,考点二 鉴定类实验,双缩脲,黄绿色,碳酸钙,黄色,2.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和药品(见下表),紫,是,橘黄,线粒体,龙胆紫,绿,有关蛋白质的鉴定 (1)若用蛋清进行蛋白质鉴定时,需将鸡蛋清用水稀释,通常是0.5 mL蛋白液加入5 mL水,搅拌均匀。如果蛋白液稀释程度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 (2)鉴定蛋白质时,向样液中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不能过量,因为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从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区分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色素提取的原理无水乙醇提取法;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法。 (2)注意事项:滤液细线要画得细且直,以防止色素带重叠而影响分离效果;待滤液干燥后要再画一两次,目的是积累更多的色素,使分离后的色素带明显。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以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而无法分离。,心堂亮,1,2,(广东高考)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 A. B C D,强信心,审题关键 “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 命题来源 考纲要求的教材鉴定类实验。 思路分析 错误:DNA遇甲基绿呈现绿色;正确:苏丹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错误: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淀粉不属于还原糖,而且斐林试剂与还原糖水浴加热后呈现砖红色沉淀;正确: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答案 D,1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三 验证类与探究类实验,考试说明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3)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4)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探究 (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6)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7)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8)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2.相关实验中的变量(见下表),生物实验中的变量 (1)变量的种类 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根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 实验变量(自变量)与反应变量(因变量)。实验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反应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对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心堂亮,1,(2)变量的控制 控制变量是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保证实验不受干扰或将干扰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变量控制,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实验结果。 操纵实验变量的方法:设法给研究对象施加干扰,造成研究对象的变化,从而使研究对象在被干扰状态中反映出某种现象和属性。 检测反应变量的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确定观察、测量的指标和方法。具体包括:观察特异性的颜色变化、沉淀反应;观察形态结构、生理变化;测量生长发育速度;测量生化反应速度。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平衡控制):排除因实验对象的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设法创造稳定的相同的条件进行对照,以抵消或排除这些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干扰;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重复实验,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减小实验误差。,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检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注意问题 (1)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必须在达到预设的温度(pH)的条件下,再让反应底物与酶接触,避免在未达到预设的温度(pH)时反应底物已与酶接触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 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先加热煮沸(杀死里面的微生物、除去溶液中的氧气),等冷却(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后再将食用酵母菌加入。 酵母菌培养液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待酵母菌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以保证检测到的一定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2,(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装置的设计应有利于观察,如观察促进生根的实验可以用水培法。 所设组别除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外,还要增加一组蒸馏水处理的做空白对照。 (4)探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以确保计数准确,减少误差。 该探究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算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浸泡和冲洗。,(江苏高考)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_; _。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强信心,审题关键 “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命题来源 探究实验的设计程序。 思路分析 本题是以渗透作用装置为基础的材料限制型实验设计试题,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证明蔗糖被水解,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即可;观察a、b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如果差值缩小,则说明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透过半透膜,否则不能。所设定的材料做出了设置限制,须加入蔗糖酶溶液,a、b两侧的加入量相等,以抵消加入蔗糖酶溶液所引起的溶液浓度变化。添加材料中的斐林试剂、试管等,提示可用检测还原糖的办法检测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答案 (1)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 )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题后反思 设置对照组有四种方法 (1)空白对照 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除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外,还增加一蒸馏水处理组,蒸馏水处理组即为典型的空白对照。通过对照能清楚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2)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同一对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 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例如“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幼小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采用等组实验。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4)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不同的温度处理使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较好地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